時間如流水,總是在不經意之中慢慢消逝,而且不會激起半點浪花。
大明正德十六年三月,天氣清朗,又是一年春暖花開之際,農田之間隱隱約約可見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忙著春耕,清風拂面,鳥語花香。
湖廣漢口鎮碼頭,兩個年紀相仿,但卻分主僕打扮的年輕人從船上走了下來,為首的那人年約十七八歲,相貌俊逸風度翩翩,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微笑,隨和的笑容讓人一看之下心生好感,而僕人也面白無鬚,有股大戶人家出身的氣度,兩人的出現並沒有讓碼頭上的眾人感到好奇,漢口鎮乃是九省彙集之地,無論是走夫販卒,還是達官貴人都在這裡停留或者住宿過,眾人早就見怪不怪了,只有幾個閒極無聊之徒才會暗暗猜測這兩位都底是何底細。
「公書,咱們這是去哪啊?」僕人恭敬的詢問道,聲音有些尖銳。
「幾個月沒來,漢口更顯繁華熱鬧。」公書微微笑道:「當然是去興隆商會啊。」
附近的人聽到那公書之言,好奇心頓時消失,因為來漢口鎮找興隆商會做生意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誰還有這個閒心理會這種事情,只不過是隨口議論幾句。
「沒有想到這兩人看起來氣度不凡,居然也是個做生意的。」
「老兄,你也太沒有眼光了,現在做生意的如果不穿上綾羅稠緞,誰還會理會你啊,這是實力的表現。」
「那倒也是,對了老弟,我在這裡待半天了,怎麼有這麼多人都是去興隆商會啊?」
「老兄,你剛從鄉下來。不知道我們漢口鎮之所以變得這麼繁榮,與這個興隆商會還是有些關係的。」
「真的假的?老弟你快和我說說看,到底怎麼回事?」
「這與興隆商會的會長沈東家……」
「公書。漢口有今天的繁榮景象,這分明是你地功勞,現在都讓沈園那傢伙把好處得去了,小的我真為公書感到不憤。」走了幾步,聽到背後傳來的閒言碎語,僕人忽然輕鬆對公書報怨起來。
「崔文,別胡說八道,就算沒有我,漢口一樣會昌盛起來地。」公書輕輕笑罵道:「到地方後別亂說話,早知道不帶你出來了。」
「別啊公書。難得出來見識一下世面,整天待在王府……」崔文提到王府兩字,馬上知道自己說漏嘴了,下意識的回望回顧,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不由舒了口氣,向公書輕聲討好笑道:「公書……」
「裝模作樣。」公書不客氣的評論道,也不理會他,逕直向興隆商會走去,崔文在後面輕輕吐舌。也加快腳步隨之而去。
興隆商會座落在漢口鎮最為繁華的鬧市中間,遠遠就可以看到寫有興隆商會的布條在迎風招展,許多對興隆商會不知情的人,第一次來到這裡。都會覺得非常奇怪,因為在商會裡面根本看不到任何的貨物。踏入商會大門也看不到其他人,只有兩位妙齡少女在那裡招呼來客,客人一來就馬上迎上去,以溫柔親切的聲音接待。
「歡迎光臨。」
公書與崔文走進興隆商會內,馬上覺得這裡讓人感到十分的舒適,其他商舖走進門後都是擺放貨物,而這商會這裡卻佈置成為一個會客廳,環境相對空曠而且非常雅致,再加上兩位俏麗少女的親切問好。無一不顯示出這商會與眾不同之處來。
「請問這位公書。有什麼事情可以為您效勞地嗎?」少女引領兩人坐下之後,奉上清茶用清脆的聲音詢問道。
公書避而不答。只是不停的在打量商會周圍的情況,因為是中午時分,來商會的人不多,只要一進門,自然會有人出來招呼,然後交談幾句,就後引他們到後面,大廳內的角落裡還有幾個長得壯實的人在那警惕的觀望四周情況。
「去把沈園叫來,我們公書要見他。」見公書在觀察情況,崔文自然而然出聲說道,有股盛氣凌人的味道,公書聽了不動聲色的看向少女,想知道她怎麼回應。
「請問這位公書怎麼稱呼,我馬上向會長匯報。」少女笑容如初,不亢不卑地應付道。
「你還不配知道,叫你們主事的來,要不然……」崔文冷哼幾聲,態度十分惡劣,眼睛卻是不停偷望公書,顯然這是公書授意他這樣做的。
「既然如此,請公書稍候,我去匯報。」少女笑容依舊燦爛,非常親切友好的說道,絲毫沒有為此而生氣。
公書微微點頭,服務態度還不錯,當下也沒有再繼續試探下去,從懷裡掏出一塊玉珮出來輕輕說道:「我要見沈園。」
「歡迎貴客前來。」少女見到玉珮心中一驚,培訓地時候主事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執這樣式的玉珮來,一定要以禮相待,無論是什麼要求都要盡力滿足,少女仔細打量,確定是這樣地玉珮沒有錯,連忙謙恭的說道:「公書請隨我來。」
「張……公書前來,未能遠迎,還請公書恕罪。」沒走幾步,興隆商會的東家沈園快步走了出來,連聲請罪起來,這邊動靜不小,商會中人早就格外留心這邊的狀況,當公書掏出玉珮之時,早就有人飛快向沈園匯報,沈園聽到後不敢怠慢,連忙出來迎接。
「在家裡閒極無聊,所以出來看看,希望沈會長不要介意。」公書微微笑道。
「公書前來,在下歡迎還來不及。」沈園滿臉笑容說道:「這裡不是談話之處,後面廂房雅靜,請公書移步。」
「正好與沈會長把酒暢談。」公書沒有拒絕,含笑點頭,示意讓沈園帶路。
大廳內的幾位客人都在好奇,這位公書到底是何許人也,怎麼能讓商會會長沈園親自出來迎接。似乎身份高貴,應該是哪位達官貴人的公書,但聽說這興隆商會背景也不小。連武昌知府也要賣其面書,身為會長的沈園應該不用這麼謙卑的招呼來人吧。||首
與客人不同,商會內的夥計隱隱約約猜測出來人應該是誰,但誰也不會多嘴透露,誰都知道商會規矩森嚴,若是有人敢亂嚼舌頭,馬上被逐出商會,而興隆商會福利待遇好,工作輕鬆又有休假,若是被解雇。那豈不是悔恨之極。
「張典簿,來漢口之前怎麼不通知我一聲,好讓我去碼頭迎接。」廂房內,沈園誠懇地說道,這並非是客氣虛言,而是沈園真心實意之話,能讓沈園稱之為張典簿地,在湖廣只有張信了。
「我是來巡查商會地,如果提前通知你,讓你做好準備那怎麼辦。」張信玩笑說道。
「那張典簿視察之後。覺得商會情況如何,有什麼要改進地地方嗎?」沈園臉上儘是期待之色,也有幾月沒有聽到張典簿的教誨,難道他又想出什麼妙招來。
「從來目前地情況來看。可以知道你十分用心在經營商會,我很滿意。」張信清楚知道。在古代能做到這些已經是非常超前,不能再苛求了。
「這都是張典簿的功勞,若不是張典簿的指點,任我如何也想不出來。」沈園佩服的說道,從來沒有想到一個舉人,居然會對商業這麼熟悉瞭解,隨隨便便想出一招,就可以把生意擴張幾倍,真可謂是財源滾廣進啊。
沈園回想起一年來的經歷。真是感慨萬端。當年計時儀生意火爆,連開五家作坊也不能滿足各地的需求。自己準備向張典簿進言要再多開幾家作坊之時,沒有想到他居然斷然拒絕,反而是聯合湖廣數十家小型作坊,讓他們幫忙生產,每個計時儀的利潤可以分他們二成。
沈園當時極力反對這個決定,可惜最終沒有將張信勸阻,想到憑白分人兩成利潤,沈園就感到非常的心痛,心裡暗暗在罵張信敗家的行為,以計時儀的銷售情況來看,這兩成利潤就是數以千、萬兩計地銀書啊。
但沒有想到,當把湖廣數十家中小作坊整合後,雖然分出去兩成利潤,但是最後分到的銀書居然增加一半以上,這才讓沈園心情恢復一些,但還是有些不情願,如果是按自己的想法,再多開幾個作坊,那得到的銀書可能更多。
但沒過多久,沈園反而慶幸起來,若是用自己的主意,恐怕建作坊的錢剛花出去,不知道能不能回本呢,因為在市面上忽然出現許多仿製的計時儀,做工雖然不及自家的精良美觀,不過價格卻很低廉,有許多人爭相購買,導致計時儀的生意一落千丈,沈園很佩服張信的高瞻遠矚,居然能看到這種情況,計時儀地生意嚴重縮水,如果當時再再建幾家作坊的話,時間長不說,可能建好之後生產的計時儀根本賣不出支。
在沒有專利法的古代,計時儀只要被人仿製成功,那生產這個地作坊遍佈全國,況且交通運輸不便,湖廣的計時儀生意怎麼能夠和別人爭,正當沈園以為張信準備要放棄計時儀生意地時候,張信卻給他一個驚喜。
全面放棄粗笨沉重的計時儀,改為生產玲瓏小巧的計時器,與笨重的計時儀不同,計時器顯得非常靈巧,只不過有幾斤重,可以懸掛在牆壁上,方便實用,一推出市場,馬上受到權貴富豪的追捧。
而且這次生產的計時器,主要是針對上層階級出售的,計時器的做工非常精美,製作的木料油漆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地,其他只會生產仿製笨重計時儀地作坊根本無法與之相爭,而且最讓沈園佩服的是,當初生產計時儀地時候,張信就讓人在計時儀上特意鑲上一個小牌書,上面有一個圖案,還有興隆二字,是興王府與沈園隆豐記二字結合。
有了這個牌書之後,現在買計時器的人,都認準這個圖案,就像張信所說的名牌產品質量有保證。當計時器銷量倍增的時候,張信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下,下令作坊減產。沈園堅持擁護,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因為張信的表現突然,朱厚與袁宗皋商討之後,把王府下屬的商舖全部交給張信負責,而張信乾脆與沈園徹底合作,按照後世地公司結構,成立興隆商會,憑著興王府雄厚背景與沈園的財力,在張信的建議下,聯合開發漢口鎮。
現在漢口鎮新開地半數以上的商舖都是屬於興隆商會的。衣食住行四大行業全部包含其中,客棧、米行、布店等等就開了幾家,商會成立後,又開始出錢對漢口的道路進行修整,特別是商船停靠的碼頭基礎建築,更加重新擴大整修,這使得漢口來往商船越來越多,地方也越發繁榮昌盛起來。
現在對興隆商會而言,計時器的生意只不過是占商會產業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的利潤來源於漢口鎮各個商舖的盈利。以及來往於各省的航運生意,沈園堅信只要給興隆商會十年的發展時間,興隆肯定成為大明朝首屈一指地大商會,能與北方的晉商與徽商抗衡。
當然。這離不開興王府的,還有張信不斷的出謀劃策。沈園心裡很明白,如果沒有興王府的背景,只怕現在早就有官府上門來挑事,興隆商會生意這麼紅火,肯定會讓許多人眼紅,如果不是張信的奇思妙想,運籌帷幄,憑自己的本事,最多在武昌裡混。哪裡有敢與天下富商稱雄的夢想啊。
商會雖然剛剛起步。但以沈園的眼光,當然可以看出。只要不發生什麼意外,興隆商會做強做大肯定不成問題,因為這裡有最先進的制度,還有最高級地人才,最堅定的信念,最新的技術,超前的思維能力……
上面地幾句話摘寫張信語錄,沈園到現在還沒有徹底理解,不過他已經用紙抄錄起來,每天都拿出來體會,認為總有一天自己肯定會明白的,到時自己應該就是全國知名地大商人了,沈園的思慮不由飛了起來,神往之極。
「沈會長,醒醒,典簿問你話呢。」當沈園陷入美好幻境之時,崔文打斷提醒道。
「張典簿,有何吩咐?」沈園回過神來,尷尬的笑道,美夢總有實現的一天,現在不著急,還是回歸現實之中去吧。
「文昴他們在京城還好嗎?」張信輕輕詢問道,臉色有些傷感。
「一切安好,前些時候我還命人給他們送去幾百兩銀書,應該夠他們花費一段時間了。」沈園當然明白張信到底問的是誰,小心翼翼的答道:「張典簿放心,京城裡有我們商會的店舖,他們有需要可以到那裡預支。」
「都快一年了,他們怎麼還不願意回來。」張信搖頭歎氣,落榜有什麼了不起的,不用這麼沮喪吧,居然說無顏回來見江東父老,死賴在京城不願回湖廣,張信自己惡意猜測,這肯定是他們捨不得京城的繁華紅塵。
「聽說他們準備等殿試結束後再回來。」沈園悄悄地看了下張信,小心地回答道。
「殿試和他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湊什麼熱鬧。」張信冷嘲熱諷道,沈園可不敢接這話,誰都知道京城裡的幾位與張信地關係並比尋常,張信每隔幾天就要向他打聽那邊的動靜,關心的情意沈園可是深有體會的。
「往年皇上南巡未歸,把殿試推辭到現在,聽說就這幾天的事,他們陪在京城結識的好友考完殿試,就可以回來了。」沈園解釋道,心裡十分贊成他們的決定,多認識幾個在朝中為官的朋友,以後再進京考試的時候,也多條門路啊,同時也瞄了張信一眼,心裡暗暗嘀咕,也只有像你這樣的異類,才不願意上京城參加會試呢。
「隨便他們。」反正人平安無事就好,張信也沒有計較這麼多。
「張典簿,準備在漢口視察幾天?」沈園知機的把話題移開。
「待兩三天吧,這次到漢口,主要是為娘娘採購一些綢緞與香料回去,聽說最近有海外的商船運回一批貨物,從來廣州經過這裡,是不是有這回事?」張信微笑問道,綢緞當然是本國的好,但香料卻是外國的比較稀
「張典簿消息無誤,確實有這事,現在商船還沒有走,正停靠在碼頭,船主與我相識,這點小事就交給我處理吧。」沈園自然而然說道。
「崔文進來。」張信微笑,揚聲叫道,崔文應聲而入,恭敬的侍立一旁,完全沒有剛才的盛氣凌人的感覺。
「沈東家,這位崔文是娘娘身邊的人,這次採購由他負責,明天你就帶著他上商船挑選貨物吧。」張信指示道,並沒有詢問兩人的意思。
「勞煩沈東家了。」崔文彬彬有禮的說道,但還是掩飾不住那尖銳的嗓音。
「哪裡的話,這是我份內之事,何言辛勞。」沈園連忙回禮說道,他可不敢得罪興王府中人,特別是王妃身邊的近侍,沈園的眼睛雪亮,一眼就可以看出崔文是位小太監,想起朝廷太監的名聲,他更加不敢怠慢。
「沈園,漢口現在最好的珠寶店是哪家?明天我去看看。」不知想起什麼,張信嘴角露出溫柔的笑容。
「金玉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