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三國 正文 第五百九十四回 令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
    諸葛亮鬱悶無比的草船借箭「話雖如此然軍旅之中大都督見托終需有個數目。」諸葛亮倒是一點也不疏漏的追問道。

    魯肅在一邊看得著急雖然魯肅已經跟周瑜統一陣線了。

    可魯肅這個人絕對夠朋友他跟諸葛亮的關係那也是不薄。故此魯肅絕對不願意看到周瑜和諸葛亮之間有什麼化解不開的事端生了出來。魯肅可還準備叫著諸葛亮一塊到幽州考察去呢。

    故此魯肅連忙在一旁說到:「既如此就以十萬之箭為準可好?」魯肅給取了一個中。而且這個數目也是魯肅能挪用出來的極限。萬一諸葛亮辦不到魯肅也可給諸葛亮在暗中幫襯一下。

    「好。就以子敬之言。」周瑜開口認可道。

    魯肅是怎麼想的。對魯肅瞭解無比的周瑜那當然是一清二楚了。可周瑜一來不想壞了魯肅的情面。二來也不想就此跟諸葛亮徹底搞僵以至於和孫權翻臉。故此也就給諸葛亮留了一個能夠下台的後路。

    然而諸葛亮卻分毫不讓的說道:「此數目倒也不多。既然大都督見委自當效勞。敢問十萬枝箭何時要用?」

    周瑜涵養雖好對諸葛亮這樣漫不經心的態度也很是有些意見。雖說此事不大可在曹操大軍的監控下若是明目張膽的從孫權那裡運十萬支箭來那也是有些困難。而若是就地製造哪怕工匠全部趕工物料供應那也不是一日之功。又如何能像諸葛亮說的那般輕巧。還什麼數目不大?

    周瑜暗想:想是那諸葛亮料定子敬必然助他。故出此狂言。稍後且讓子敬不許助他。定要難他一難。

    想罷周瑜也沒客氣直接對諸葛亮開口道:「十日之內可完辦否?」

    周瑜也是夠壞的十天日期那可是把日子卡得夠狠。無論是諸葛亮在當地籌辦還是從孫權那裡往這運。那都是剛剛好好。但凡諸葛亮的後勤能力稍有不足。哪個環節鬆弛了那麼一小下。諸葛亮也就要丟人現眼了。

    沒想到。諸葛亮聞言卻毫不在意滿不在乎的說道:「操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

    周瑜聞言就是一驚。十日以是極限。諸葛亮既有此語必有所依。難道那諸葛亮的軍備籌措能力遠在常人之上?

    可周瑜隨即又恍然。暗思:必是諸葛料定子敬相幫故此狂言。

    周瑜有些來氣這諸葛亮也太欺負子敬老實了。難道他就認定了能吃定子敬不成?

    周瑜心情有些不悅可面上還是不動聲色的說道:「依先生見幾日可完辦?」

    「只消三日便可拜納十萬枝箭。」諸葛亮很是隨意的說道。

    眾人俱驚。如今這營帳裡面的人那可沒有一個是捧槌。

    除了智慧過人者。那就是行武多年之輩。三日籌備十萬支箭。

    哪有如此短的?就算是往來於孫權那裡那也不是三日可打來回地。不過這好倒是斷了從孫權那裡籌備地這一計較只剩下就地籌備這一條道了。

    周瑜越堅信諸葛亮要找魯肅幫忙了。想給諸葛亮來個難看。遂說道:「軍中無戲言。」

    「怎敢戲都督!願納軍令狀:三日不辦。甘當重罰。」諸葛亮也很是有氣概的說道。

    周瑜也不多言喚軍政司當面寫下文書。讓諸葛亮簽字畫押。

    諸葛亮畫押完畢對周瑜說道:「自今日起。至第三日十萬支箭可完備。」說完一笑而去。

    程普在一旁言道:「此人莫非詐乎?」

    周瑜笑道:「他自尋難看非我逼他。今日他當眾立了文書我即便不令那工匠怠工料他也斷無法完成。待到那時我等取笑他一番也就是了。看在吳侯之面終就不能害他性命。」

    等眾人散去周瑜又對魯肅說道:「諸葛亮誇此狂言。十之八九必勞你相助。你斷不可輕給他。若是他情面難卻你竟可對我直說只要他服軟我自給他回轉之地。此關係你我今後切記之。」

    魯肅點頭答應。

    當夜諸葛亮果然來拜會魯肅。魯肅心中暗讚周瑜高明。

    不過魯肅還是招待了諸葛亮只準備讓諸葛亮服個軟即為諸葛亮從中周旋。

    沒想到諸葛亮看見魯肅之後當即抓住魯肅質問道:

    「子敬你我至交均在吳侯駕前效力。你何故偏幫公瑾落山人的顏面?莫非你因吳侯中了幽州抹書離間之策故不願為吳侯盡力連帶著也害起山人?」

    魯肅大急不悅的說道:「你這孔明好無道理。明明是你自取其禍何來怨我?就算我怨恨吳侯疑我。我自去也就是了。終不會與吳侯為敵壞吳侯得好事。更不會害你孔明。」

    諸葛亮聞言已知魯肅確有去意當下也不點破只是歪纏道:「既如此子敬因何定那十萬數目?那公瑾明明說道:

    一支不少百萬不多。山人原本準備隨便與他千餘支箭也就是了。卻奈何子敬定了十萬大數這卻讓山人三日之內如何操辦地齊備?」

    魯肅當時有些傻。堂堂的軍師將軍籌備軍需竟然只準備拿千餘支箭敷衍了事那像什麼話啊?那千餘支箭連一個齊射都不夠啊。

    魯肅情不自禁的說了出來:「千餘支等?那在戰場之上有什麼用處?小說.bsp;「當然沒有什麼用處了。不過江東數年軍需早已屯聚公瑾之手。只為今日之戰。兩場惡戰如何耗得盡?公瑾今日之言不過是考教山人罷了。山人為了大局隨意應個景也就是了。可子敬從中插言我若是不應倒顯得我江南軍需不足。連區區十萬支箭都難以籌備。難免散了眾將之心。山人不得已應了下來。這不是子敬害我卻又是如何?」諸葛亮很是有道理的對魯肅說道。

    魯肅更是有些傻眼。按著諸葛亮得說法魯肅還真是有些莽撞了。畢竟十萬支箭的數目。

    是魯肅給定的。若是諸葛亮果真拉的下臉來只拾周瑜千餘支箭交差。魯肅還能說什麼能?魯肅總不能直接就告述諸葛亮。他魯肅給諸葛亮定這個十萬支箭的數目就是因為他魯肅有這個能力給他諸葛亮調撥十萬支箭交差。這樣且不說周瑜早已經事先叮囑過了不准給諸葛亮幫忙。單是這種說法那個幫忙也就賣得太賤了。就是魯肅這種老實人。那也是不甘心如此輕賤的。

    魯肅推脫道:「孔明又來胡纏。日間我見你沉穩生怕你誇口應了百萬之數。難有交待。故才為你減數。誰知你卻是裝樣。」

    諸葛亮不依不饒地說道:「十萬支箭與百萬之箭又有何分別?若是你好意取中那也應是萬支。何來十萬支說?」

    魯肅有些理屈卻又不甘心就此就把早已給諸葛亮準備好十萬支箭一事就此告述諸葛亮。遂索性說道:「事已至此你當若何?」

    沒想到諸葛亮卻聞言笑道:「此皆山人與子敬玩笑爾。子敬切莫當真。山人只是想讓子敬知道:無心之舉亦有鑄錯之機。」

    隨後諸葛亮有正色說道:「前日吳侯過府索信非是不信子敬。實乃是太信子敬萬萬不相信子敬會與幽州有牽連所至。所行不過是給步鳩一干人等看。以堵其嘴。以清子敬之名。然而正所謂:氣令智昏。吳侯日間受那徐庶言語撩撥。本就是衝冠之怒。見那離間之書信自然生疑。可就算如此吳侯還是對子敬深信不已當眾責斥了步雞維護了子敬。這是對子敬何等信任。」

    奈何子敬不思避嫌次日又與徐庶聯手求去豈不是更讓吳侯多心?言語有所輕慢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吳侯在我為子敬澄清後早已悔悟。子敬也就不要多想。子敬莫要忘了你我當日之約你我可是要聯手為安定乾坤而竭盡全力的。

    魯肅聽聞諸葛亮這番勸告。很是感慨。魯肅本就沒有怨恨孫權的意思此時更是念起孫權好來。只不過魯肅與徐庶相談多日當初地意向早就動搖了。要知道魯肅地根本志向乃是強國富民安天下。這也是魯肅幼年就訓練鄉兵地原因。那時候大漢朝可還沒有諸侯崛起呢。而那時候地魯肅雖然不凡可終究年少更不可能未卜先知。

    故此魯肅感歎道:「孔明你之意我深知之。然我絕無怨恨吳侯之心。為人君者當通制衡之道。提防臣下那也是不得已所為非其自身所能主宰。即使如我亦當如此。我心安之。但我之願在於強國絕非偏安江南一偶。你早知之。昔日你我論及時局我因劉太尉勢大曾有心助其迅一統天下以免多傷國之元氣。以為外族所窺。然而你言道:國之根本在於門閥秀民而幽州破除土地容納外族都是動亂根苗。即使以勢強行安定卻難免數年之後軍閥割據坐下更大的隱患。故此你我才相繼輔助吳侯意圖依舊規逐步安穩天下帶民生安定而後緩圖之。」

    可是我最近見聞增廣始知天下之大絕非中原之地所能概括。狄夷之族也絕非外族終是我炎黃子孫。同是黑黑瞳黃色肌膚。只有那碧眼金以及膚色各異與我炎黃子孫大不相同者。才是外族。故此我有心到那幽州遊學廣博見聞。以定我之志。

    諸葛亮聞言心中也是一動:貌似孫權就是碧眼難道孫權不是天生並像卻乃是血脈不純非我關黃子孫?

    不過諸葛亮隨即就把這個念頭驅出了腦海。自己既然已經出山輔佐了孫權哪能想那麼多雜七雜八的。

    諸葛亮遂言道:「子敬增廣見聞雖好。可此時正是大戰在即正是吳侯用你我之時你我豈可輕離?理當局勢穩定再有此想。」

    「這是自然。若是我此時離去豈不成了負恩貪生之人。莫說世人見責。我亦無顏苟活於世。」魯肅肯定地說道。

    諸葛亮聞言即知魯肅去心已定。絕非言語所能動搖。必要分清虛實。才會有所取捨。不過諸葛亮終究與魯肅交情不錯。卻也沒準備對魯肅如何。而且諸葛亮堅信自己的觀點不會有問題。魯肅看明白了想明白了。自然還會回來幫自己地。

    故此諸葛亮對魯肅直言說道:「幽州新政確是增廣見聞之所。只望子敬善學之莫為表面所惑。就算新政與成規不相懸殊也要莫忘忠臣不仕二主。定要學成回來與我相商輔佐吳侯成就霸業。」

    魯肅感諸葛亮其意甚誠也點頭允之。

    諸葛亮這才又笑道:「休提那些後話而今子敬可要幫我引曹操深入江南。困陷其中。便於我之軍略實施。」

    魯肅正色道:「理當如此。」隨後又對諸葛亮說道:

    「我已為你備下十萬雕鑰。你與之公瑾之後公瑾自會引那曹操入這八百里的水泊。將那曹操大軍困於江南。只是若有人問起你十萬支箭從何而來。我一時卻無借口。」

    諸葛亮心中感動這魯肅果然很夠朋友。確如自己所料一般早就給自己準備好了。

    不過諸葛亮雖然心中感動。表面上卻沒表露出來。只是平常的說道:「十萬支箭暫時卻無需子敬為**辦。我自有取處。只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慢各束草千餘個分佈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枝箭。只是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恐別生事端。」

    魯肅雖然允諾卻不解其意。而且魯肅相信周瑜的為人絕不會在大敵當前之時故意難為諸葛亮以至於破壞安定團結。再加上大敵當前擅自出營那可是死罪。調動二十艘大船上千的人手更不是小動靜要想讓周瑜萬全不知道那也是不可能的。周瑜可不是被人架空了地擺設。

    故此魯肅還是把諸葛亮今夜到訪得前前後後詳詳細細地向周瑜說了。

    周瑜聞言歎道:「子敬如何可與諸葛表明心智。如此我之意恐也難免為他所獲。我卻要另作他意了。」

    魯肅卻是毫不在意。反正魯肅從來也沒有過於孫權翻臉地心思。

    故此魯肅笑道:「你與吳侯始終還是連襟。那二喬姐妹情深你若與吳侯計較難免小喬心傷。你如何忍得?如此正好也免得你難做。往事具去。就連孫伯符與國太這些當事者為了孫家大業都不與吳侯計較。你又何必強自出頭。待此事畢。你我與孫家恩義詩償。或歸隱山林或前往幽州廣博見聞豈不皆是樂事。就算你欲在幽州大展拳腳有此大勝天下何人敢相輕?豈不是照樣任你我一展所長。」

    周瑜點了點頭。無奈的接受了事實。

    隨後周瑜又盤算一二看看營外天色。心中對諸葛亮的言行料之一二。為魯肅解惑道:「三日內必有大霧垂江。想是諸葛也懂天文意欲借此夜走曹營騙取曹操的箭支。」

    魯肅這才恍然。不過周瑜說完之後又有所疑慮地說道:「只不過箭支強勁。衣甲尚且穿透草人如何擋得?這卻是奇了?」

    但是周瑜雖然疑惑卻不準備深究。既然諸葛亮夜訪魯肅而且直言不諱日後自有人情在其中。當今正是自己成就千秋聲明之時哪能因小而失大?就算諸葛亮弄不到一支箭那也要暗中給諸葛亮湊齊了。好藉機貶低曹操智慧一掃船隻不敵地頹廢。反正不過是一個名目而已。

    當下魯肅在周瑜的默許下撥輕快大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並布慢束草等物盡皆齊備候諸葛亮調用。

    然而卻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大的動靜。只是象徵性地去了一趟木匠營。

    魯肅知道諸葛亮是在等大霧垂江故此也不催促。

    至第三日四更時分諸葛亮密請魯肅到船中。魯肅明知故問道:「孔明召我來何意?」

    諸葛亮笑道:「特請子敬同往取箭。」

    「何處去取?」

    諸葛亮神秘的說道:「子敬休問。前去便見。」

    魯肅暗中撇嘴:不就是要去曹操那裡騙麼。公瑾早有所見。這還瞞誰?

    不過魯肅先前答應過諸葛亮不把此事說與周瑜。故此魯肅也不好在此時給諸葛亮挑破。

    諸葛亮隨即命人將早就準備好地軟木擋板。掛在船隻兩側。並將二十隻船用長索相連經望曹營進。

    魯肅見此心中明白:原來草人不過是孔明用來迷惑曹操地疑兵承接箭支卻還是要靠這些軟木擋板。

    魯肅所想那是一點不差。而且好在江南雨水眾多氣候溫和。這軟木也就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卻讓諸葛亮不動聲色間。就操辦齊了。

    是夜果然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得相見。這要不是魯肅在周瑜默許下給諸葛亮調派的都是精銳水軍。那操船的更是對水道熟悉無比地老水手了別說是到曹軍水寨了。早就不知道在哪撞毀了。

    要知道:長江水道江流迅猛。礁石暗布凶險無比。向不夜航。

    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人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

    魯肅心知諸葛亮用意可還是忍不住問道:「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魯肅倒不是害怕被曹操派人給抓住。這些戰船那都是魯肅親自挑選的上好戰船。別說是這大霧垂江地天氣就是朗朗乾坤之下魯肅也堅信曹操地船不可能追上自己這些快船。這在前幾日與曹操對戰之時那就早已證明了的。若不是那曹操大船可以噴火正是木質船隻地剋星。如何怕的曹操船隻眾多。只是若是曹操派人出來了那諸葛亮卻如何騙得了曹操箭支?故此魯肅問想看看諸葛亮是不是還有什麼別地後手。

    沒想到諸葛亮笑道:「山人料那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魯肅有些傻眼這也太一廂情願了吧。正所謂:未料勝先料敗。軍無常勢水無常形。臨陣之時軍機萬變那有不事先未雨綢繆地。完全寄托在曹操不會出兵那豈不是打岔?

    而此時江中如此大的動靜自然驚擾了曹軍。蔡瑁、張允以及所有曹營眾將哪可都起來了。別地將領都在佈置兵丁謹防周瑜水軍偷營。唯有蔡瑁、張允統帥水軍見敵軍夜間來戰連忙到曹操營帳請示是否出戰。

    按說曹操這些日子一直派探馬打聽周瑜水軍蹤跡可因為長江沿岸的百姓早就在周瑜屯兵之初就被周瑜驅趕盡了根本無從探聽。如今一聽到周瑜水軍蹤跡顯現哪有不急著出兵的。

    可天公作美曹操琢磨了一下笑道:「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卻不悄然偷襲反是大鳴金鼓。必有埋伏想是欺我水道不熟欲引我軍入險地而勝之。我卻不上他的當。」

    然而任憑周瑜水軍在江中喧嘩哪也不是一回事。此時不比日間明亮可以看得清楚隨時戒備。而今大霧垂江若是那周瑜水軍喧嘩過後待曹軍全都習以為常了若是突然動突襲那也是一件麻煩事。

    這也是曹操行軍多年考慮的周全。

    故此曹操全面盤算過後傳令道:「傳我將令。全軍上下切不可輕動。可輪番休息。並以沿岸霹靂車轟砸江心。待天明追索敵蹤務要滅了周朗小兒。」

    曹操將令傳出。不多時亂石辟里啪啦的向江心砸去。

    此時諸葛亮正與魯肅飲酒。耳聽聲音不對。剛要詢問已有軍兵急匆匆向內稟報:「曹軍使巨石砸來我軍不能相抗請定奪!」

    諸葛亮一聽急忙傳令船隻退後並出艙觀看。魯肅在一旁偷笑不止。

    幸好曹操地霹靂車本來就沒有什麼精準度一說此番又是大霧垂江根本就看不見諸葛亮他們的船隻一通瞎砸。並沒有砸著什麼船隻。二十艘船。全都安然無恙。不過這也是魯肅給諸葛亮準備的軍卒確都是精銳有關係。要不然的話就如此聲勢的一通亂砸。但凡有個船隻驚慌諸葛亮地那些船隻。可都是有繩索相連的牽一而動全身難免就要有船隻被亂石砸中到時候可就都走不了了。

    此時的諸葛亮別提有多尷尬了。這要不是大霧垂江絕對能看到諸葛亮臉紅。諸葛亮暗中琢磨:這曹操那來地那麼多拋石車呢?

    諸葛亮自然想不到曹操是被劉明石車給砸出來地。

    諸葛亮暗歎:看起來天不隨人願自己終究還是要乘子敬地人情了。

    可正在諸葛亮準備就此罷休返回營寨的時候。空中的落石卻停了下來沒有了。

    卻原來曹操傳令之後過了片刻卻又心疑:會不會是周瑜見自己地霹靂車難敵故此趁夜遣人來此消耗自己的石料儲備?

    這南方多水。石頭卻是稀少只能從遠方搬運。很是消耗人力物資。曹操心疑之下又是心疼起那些石材來了。

    故此。曹操這才重新傳令停了霹靂車的射。只令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

    所幸得的是曹操連搬運不易的石料都不忍浪費那些製作不易的猛火油或是火箭什麼的就更不捨得如此全無目標的浪費了。只是阻擋性射擊實在沒有必要浪費好東西。

    可這到成全了諸葛亮。

    那蔡瑁、張允得曹操將令停了霹靂車又怕周瑜水軍槍入水寨當即命令弓弩手在寨前放箭;盡皆向江中放去那真是:箭如雨。

    美得諸葛亮暗呼:上天助我。遂教人把船驅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同時擂鼓吶喊。

    不多時又人來報:「船側負重過多船隻將覆。」

    對此諸葛亮倒是不怎麼在意的不就是跑偏嘛調個方向不就得了。

    當下諸葛亮一面命人繼續擂鼓吶喊。一面將船隻調了一個方向。這也就是魯肅給諸葛亮準備地這些水軍確都是水上老手這才沒有在如此跑偏得情況下在長江江面上完成了水中掉頭的這種高難度動作。

    待至日高大霧將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束草上排滿箭枝。諸葛亮得意令各船上軍士齊聲高叫:

    「謝丞相箭!」

    魯肅又是一驚:這真是得便宜賣乖若是那曹操惱羞成怒追將出來。這卻如何是好?

    好在此時曹操認定諸葛亮他們是周瑜引誘自己誘餌天不放亮曹操是絕不出來的。故此倒也沒人追趕。

    然而諸葛亮回船卻對魯肅誇言道:「每船上箭約五六千矣。不費我軍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

    魯肅心中多有不服只是隨口諷刺道:「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

    諸葛亮卻好似沒聽出來手搖羽扇誇言道:「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山人於三日前己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辦工匠料物都不應手將這一件風流罪過要令我羞辱一場。我命繫於天公瑾焉能害我哉!」

    魯肅徹底無言。

    但是等船到岸時清點已畢諸葛亮卻鬱悶了。

    怎麼呢?

    卻原來諸葛亮剛才誇言之時只看船上射滿了箭。卻沒注意到箭的大小。如今這一清點。這箭得數量那絕對是夠數了。曹操射了那麼半天就算拋去那些掉在水裡的射在諸葛亮軟木板上地哪也遠遠過了十萬支這個數目五六十萬那都打不住的。但是這麼多的箭一支也用不了。全都太短卻原來那蔡瑁、張允畏懼周瑜地聲明不想好不容易燒了周瑜水寨一把卻又被周瑜扳了回去。為了加大弓箭射擊的密度小心過度之下用地都是曹操的匣弩。

    那匣弩本是劉備送給曹操的被曹操大量仿製出來。對付步軍頗有功效。只是蔡瑁、張允領軍在水上作戰卻嫌匣弩的射程短用處不大。今日正是無目標防守阻擊。正好被蔡瑁、張允用來消耗。

    此時周瑜已差人前來接受。諸葛亮無奈之下只能讓魯肅從中周旋。

    魯肅雖然有些好笑諸葛亮的弄巧成拙。可關鍵時刻卻也不能不幫忙當即調來早就準備好的十萬支箭供諸葛亮交差。

    營帳之內諸葛亮粉飾了一把這十萬支箭的來路。眾將聽得驚險無不稱奇。盛讚諸葛亮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謀乃神人也!

    諸葛亮謙虛地笑道:「此乃彫蟲小技耳。何足掛齒。」

    唯有周瑜和徐庶卻聽得疑點重重不知其中何故。只是此時正是提高己軍銳氣沒曹操凶焰的良機周瑜和徐庶卻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亂說亂問什麼。只等眾人散去這才向魯肅尋問詳情。

    魯肅含笑把此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徐庶、周瑜全都是忍俊不禁。

    周瑜搖了搖頭說道:「諸葛孔明雖政務、外交皆是奇才。善治國。舌辯之功天下更無可右者。然不通軍務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