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三國 正文 第四百零九回 智慧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高人所在的地方即使是一間陋室那也充滿了雅致。何況水鏡先生所在之處又是那清靜的雅捨。在這樣幽雅的環境中水鏡先生的居所所在真是猶如仙境一般。

    不過水鏡先生的會客廳內那卻也簡樸的很。一張幽州產的八仙桌兩把幽州產的八仙椅一鼎仙鶴造型冒著淡淡香煙的香爐以及一幅氣勢輝煌的山水中堂這就廳內的所有擺設了。雖然廳內的東西不多。可配合精舍周圍的鳥語花香的仙境。那卻古雅順眼的很。

    此時劉備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小心翼翼的等待著水鏡先生的答覆。而至於先前的那個童子那早就被劉備擺平了。畢竟那個童子雖然老成可他又怎麼會是閱歷豐富演技高的劉備的對手。何況這劉備又是千真萬確經於吉指點來的。拜帖、引薦書那也是一應俱全。這個小童當然乖乖的把劉備待若上賓的引進來了。而劉備見到水鏡先生之後也是非常禮貌得體的把來意述說了一遍。此時就等著水鏡先生的回復了。

    而此時的水鏡先生卻微閉二目不動聲色的沉思著。

    時間在一點點地過去。劉備也在越來越彷徨的心情中等待著。雖然劉備得表情還是像開始一樣那麼地坦然平穩真誠。可劉備得內心卻是越來越得忐忑不安。

    自己人知自家事。雖然劉備現在的實力已經不小了。甚至比那同在江東有著江東猛虎之稱得孫堅還要強上一分。可是就劉備這點實力別說是和天下英雄相比了。單是如今孫堅與袁術的合圍那就有可能讓劉備這點實力如那水中之月揮手之間化為泡影。

    而且劉備也非常清楚。以面前這位水鏡先生的大智慧以及其遠見卓識。水鏡先生也不可能看不透自己的這一竣境自己何德何能到底有什麼優勢可以讓水鏡先生偏向自己為自己效力呢?

    劉備沒有把握。一定定點的把握也沒有。劉備唯一憑借的就是那於吉給自己的引薦書。可劉備卻不能肯定這封引薦書的作用會有多大。也不知道於吉所說地水鏡先生曾歉於吉的一個人情會是一個多大的人情。劉備只能讓自己表現顯得更加的謙恭爭取給水鏡先生留下更好的印象。

    然而。此時閉目不語顯得非常平靜的水鏡先生他那心中的掙扎卻絕對不是劉備可以想像的。

    其實對於水鏡這種境界地高人來說。劉備實力的弱小並不是什麼缺陷反而是一種誘惑。

    實力強大的諸侯往往會因為他本身的成功會具有獨特的主觀性和判斷力。在他人與其意見相左的時候是不會採納他人意見的。除非對方能夠提供充足的實證。而有些機會。往往都是一閃而過的。錯過了。就不會再有。故此在實力強大的諸侯手下效力那是非常耗費心力地。

    而且。越是強大地諸侯帳下也就越是會聚集著非常多的能人異士。因為只有數量眾多的人才這才會使一個諸侯變得強大。而當那些諸侯強大地時候那些人才也早就獲得了那些諸侯的信任。而那些人才的能力更會在那些諸侯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此時再有高人前去那些實力強大的諸侯那裡效力。即使這些後來的高人在能力上勝過那些諸侯先前的人才。可那些後來的高人也不見得能夠受到重用同僚之間的碾軋更會讓人心寒。何況以強大諸侯地實力壓服弱小的諸侯或是撫平內政那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一般的人才就足以勝任那些。那也根本顯不出高人的與眾不同。只會把高人埋沒在順境之中。

    但是實力弱小的劉備就不同了。劉備的實力雖然不高。可也不弱。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劉備如今正在處於困境之中。只要在這個時候伸一把手幫著劉備把困難解決了劉備必然會對其信任無比。而且劉備如今的手下也沒有什麼多謀之士那絕對可以揮一個人最大地潛能而不會有人礙手礙腳。

    此外劉備本身的潛力也是非同小可。劉備本身有著皇叔的頭銜乃是一個非同小可的政治資本。而且。劉備在於吉的幫助下。以及劉備這兩年來的仁政。劉備在江南、江東等地的聲望那可是非同小可劉備的仁義之名那可要遠遠的過了鄰近的孫堅袁術以及劉表等人。得人心者得天下。這要是劉備有高人的指點統一周圍的地盤那也是輕而易舉的。到時候劉備未嘗沒有一爭天下的實力。

    然而水鏡心中的矛盾也恰恰是這一點。

    雖然如今這個實力一般的劉備那絕對是水鏡先生這個級別的高人最愛。可是作為荊州書院之主的水鏡。那對天下局勢的瞭解。那絕對要比這天下許許多多的諸侯還要透徹的多。

    尤其是水鏡的荊州書院在與蔡邕的幽州書院交流後。水鏡更是要遠比一般的諸侯對幽州的實力知道的多。雖然水鏡通過學生的交流瞭解到幽州的機密也不知道幽州的兵馬到底有多少。可以水鏡這個層次的高人來說只是那些學子對幽州的風土人情的描述以及所有百姓都知道的法規描述。水鏡就足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從而大致推斷出那幽州之主劉太尉的綜合實力十有多麼的強大。以及危機之時的爆力會有多麼的恐怖。

    故此水鏡才會讓自己學院最出色的黃碩代表自己的荊州書院到那幽州書院去做學術交流展現自己書院的實力。並在至交好友黃承彥接到黃碩的書信後同意黃承彥在幽州那裡展。

    水鏡非常清楚如果天下群雄沒有其他的變故哪幽州的劉太尉遲早會一統天下的。而自己就算是幫助了劉備那也只會是形成一個對持的局面要想讓天下一統那是難上加難。

    但是。如果天下最終成了一個對持的局面那就會形成連綿不斷的戰火受苦地還是那些無辜的百姓。這又是水鏡這樣的高人所不忍心看到的。尤其是這天下的百姓如果在劉太尉的治理下那生活的肯定會更好。幽州目前的盛景那就是今後百姓生活地真實寫照。

    故此水鏡的內心鬥爭那是極為激烈的。

    劉備雖然猜不出水鏡到底在思考些什麼。可劉備看那水鏡就一直這麼一動不動微閉二目的坐著。劉備也能料到:以水鏡先生這樣的高人。那絕對不會是因為高傲而對自己不理不睬。而自己更有於吉的引薦書那水鏡先生更不可能對自己輕慢。而且這件事情要是水鏡先生沒有能力辦到或是不樂意為自己這樣的小勢力而得罪其他的大諸侯。那水鏡先生肯定早就會婉拒自己了。而這麼半天水鏡先生一直沒有說話這就說明自己還是有一定希望的。只是有可能是因為自己提的要求有令水鏡先生為難得地方或者是水鏡先生在觀測自己的涵養以及請他地誠意。

    劉備琢磨了一下想出一個主意。於是劉備手持茶碗黯然淚下。雖然此時的茶水早就涼了。可那也不至於讓一個人為此流淚啊。可劉備就是辦到了。

    悲情之處。劉備的手指一鬆那個茶碗當即落在地上摔為幾瓣。

    這一動靜。理所當然地把沉思中的水鏡先生給驚醒了。水鏡先生看著劉備這幅模樣那真是不解其意。

    而劉備此時卻急忙的站起身來。對著水鏡賠罪道:「備心中憂悶一時不慎滑脫了茶碗。損壞了先生的茶具還驚擾了先生。備之罪也。備願包賠損失。還望先生海涵。」

    「小小的茶碗值不了幾何。玄德公不必介意。只是玄德公因何鬱悶以致落淚如此?」水鏡這也是不得不問。

    好傢伙一個大活人在水鏡自己屋裡流淚。尤其還是一個有著很好聲望的人。這要不問個清楚今後傳了出去被人誤傳這劉備不過就在水鏡這裡不小心打破一個茶碗。最後就被水鏡給逼得哭了。那自己這一世的清譽豈不是全毀。於是本來就為思想鬥爭而煩心的水鏡如今也只能更加鬱悶的詢問了。

    「先生有所不知。備心中憂鬱非是為了自身。而是為了這江南的父老鄉親。備雖不才。然備卻也知曉一些禮儀更想為國出力使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如今備也是這麼做地。這江南的百姓在備的治理下他們的生活。也是有一些好轉。然秋收在望。那江東的別堅以及淮南的袁術卻生窺伺之心。那孫堅乃是一個輕絞之徒而那袁術雖然出身名門可卻也視民如草芥。他們二人合圍與我。我死不足惜。可我那江南的父老鄉親恐怕卻要遭此兵禍。這秋收之糧乃是那些百姓活命的根基。而那孫堅袁術等人的大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留。沒了這些糧食這些江南地父老鄉親就要餓肚子了。也不知道會有多少的百姓會因此飢餓而死。而且那輕絞出身的孫堅他的軍隊掠奪成性這就更不知道又要有多少家的百姓會因此流離失所。備一想到自己坐在這裡的每時每刻都會有許多的百姓受到兵禍的迫害。備就克制不住心中的悲傷。到煩先生掛念了。備之罪也。」劉備悲天憫人的哭述道。

    劉備的這番表演那絕對奧斯卡級別的。那真是聞者傷心聽者落淚。即使是水鏡先生這麼大智慧的人也不禁在劉備渲染的這種氣氛中有些傷感。

    不過這也是水鏡平常缺少這方面的鍛煉沒遇見過這個。畢竟水鏡先生日常接觸的那些人那也都是黃承彥、於吉這一類的高人這些人都是大智慧者什麼時候也不可能表露出自己流淚這樣軟弱的一面。而水鏡先生的那些弟子那更都是要在水鏡先生面前時刻保持自己最堅強最優秀的一面好得到水鏡先生的誇獎和賞識。這要是水鏡先生生活在如今這個年代沒事出門就能看見一兩個受到壞人控制的少年跪在大街上裝作沒有了能力上大學的學生或是父母有病的學生。而且還是經常看到明明都有善心人士給了足夠多的金錢援助可轉過天來仍然還能看見那個少年繼續跪在那裡操著同樣的台詞乞討。這水鏡先生估計也就不會這麼輕易的被劉備給感動了。

    此時水鏡心中暗暗的稱讚:好一個仁慈的玄德公。這要是他能一統天下那肯定會更加善待天下的百姓。

    不過水鏡先生這樣的高人那心智都是十分堅韌的。雖然此時被劉備的這番表現所感動。可是為了更大的目標。水鏡先生還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的。只不過劉備如今的籌碼卻在水鏡先生心中的天平中更加增多了一絲份量。

    水鏡先生不動聲色的看著劉備說道:「玄德公仁厚愛民。江南百姓托庇於玄德公那是不會遭此厄運的。若是玄德公只是想避免眼前的危難那卻也是簡單的很。在下雖然本領低微卻也可以輕易的為玄德公分此憂愁。只是不知道玄德公若是度過了眼前的危難卻又意欲如何?」

    劉備一聽此言心中大喜過望。自己的危難不過是人家高人眼中的一件小事而已。輕而易舉的就可以解決。這真是太了。劉備張口就準備請求水鏡先生先別管以後先把自己眼前的這點小事給解決了以後的事咱們慢慢得再商量。

    可是劉備話到嘴邊心中卻是一動。那張口說出來的話那也立馬改變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