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學堂的教官自然並非全如王厚一般嚴厲,但其中卻也還有更加殘酷的,比如軍中號稱「梟勇」的兩大名將張玉和林廣,竟然要求受訓的步軍軍官站在箭雨面前紋絲不動,保持隊列的整齊,若是稍露出些許怯意,就會受到極其嚴厲的體罰。於是講武學堂開學第一天,和田烈武、文煥一樣被打得幾乎站不起來的學員,竟多達數十名,至於挨過鞭子的學員,則數以百計。
當天晚上,田烈武與文煥從醫官那裡要了藥,掙扎著相互搽了,趴在簡陋的鋪蓋上睡了。誰知迷迷糊糊睡了兩個時辰不到,但聽得一陣刺耳的號角聲打破了夜空的寂靜,迴盪在整個學堂之中,隨即便聽到有人聲嘶力竭的大聲喊道:「劫營!劫營!」
文煥連眼睛都沒有睜開,只含含糊糊的嘟噥道:「太平盛世,劫的鬼營?」話音未落,頭一歪竟然又睡著了。田烈武本也是強睜睡眼,但看到他這神情,卻不禁又是好笑又是好氣,於是便伸手重重拍了一下文煥屁股上的傷口,痛得文煥「哎喲」一聲大叫,幾乎跳了進來,正要埋怨,卻見田烈武已經開始披掛,一邊說道:「快起來,要不然小閻王饒不了你。」——不過一天功夫,王厚便已在學員中得了「小閻王」這樣的渾名。文煥這才醒悟過來,慌忙披掛——便在這時,校場結陣點兵的號角聲已經響了起來。吃過苦頭的學員們也顧不得身上的盔甲是不是穿齊整了,慌慌忙忙便往校場跑去。
到了校場,就發現各都教官都已經到齊,所有教官、親兵都穿得整整齊齊,手執長鞭,肅然站立。王厚冷冷的望著麾下的學員,見他們一個個披掛不整,有些人甚至連武器都沒有拿,眉間早已經鎖成了「井」字。
「明日每人去領一本《諸軍訓練條例》,自己看看如果敵軍劫營,應當如何應對。」王厚忽然舉起鞭子,指著一座不知什麼時候搬來校場的座鐘,厲聲斥道:「從吹號到集合,竟花費整整三十分鐘!若真是契丹、黨項的騎兵,你們早就去奈何橋報到了!」
文煥心中大是不服,暗想道:「你不安排哨探,早早傳訊,我們怎麼來得及?」但不服歸不服,這樣的話,那裡敢說將出來?
王厚凌厲的目光環視眾人,高聲道:「我知道你們不服!但是兩個人配合披甲,快則五分鐘,最多十分鐘!從明天開始,連續十天,每天一個時辰練習解甲披甲。今晚凡拿了兵器的,回營睡覺。沒拿兵器的,換班守夜!」
眾人如蒙大赦,頓時散去。只有那些沒有拿兵器的學員,雖然愁眉苦臉,暗自叫苦,卻也不敢讓「小閻王」聽見了。王厚待所有人全部走了,才吩咐親兵道:「待會給挨過打的人,悄悄送點傷藥過去。」
親兵連忙應著去了。卻忽聽一人笑道:「恩威並施,處道將門之子,果然深明治軍之道。」
王厚循聲望去,卻見是講武學堂大祭酒章楶,連忙欠身行禮,道:「末將見過大祭酒。」原來講武學堂之設,除了五年整編期內半年一期速訓軍官外,以後每個軍官陞遷,都要到講武學堂速訓半年。並且,其長期的目標,更是直接向各州學、縣學招收士子,培養科班武官。擔負這樣的重負,兵部侍郎事務煩多,是不可能奔波於開封與朱仙鎮兩地,來管理校務的。因此,講武學堂在山長之外,設有「大祭酒」一職,負責處理日常校務。第一任大祭酒章楶,是禮部試第一名,省元出身,暢曉軍事,文材武略,皆是大宋少有的人物。在石越那個時空的所流傳的《宋史》,是將其與王韶相提並論的,因此石越特意向皇帝推薦,以章楶為講武學堂大祭酒兼武經閣侍講。
章楶這一日來四處巡視,檢查各都教官訓練之法。他與衛尉寺卿章惇同宗,又得石越青眼,自是知道不少內情——為了防止某一派系軍官對講武學堂影響太大,皇帝與吳充、石越、韓維四人精心挑選了數十名教官,名義上的山長郭逵與他這個大祭酒,並沒有影響第一批教官任命的能力。這些被精心挑選出來的教官,來自武學、王韶軍、蔡挺軍中,還有些則是以前狄青的舊部。所有的教官,都必須是有過戰功,武藝好,通文墨,懂兵法,可以說放在任何一處,都是軍中翹楚。皇帝與石越,就指望著以這些人來打造一個精幹的軍官階層。
因此章楶絲毫不敢怠慢。他知道這些教官雖然都是軍中英傑,但是各軍風格不同,作風自然不一。似王韶舊部,如王厚便深受乃父影響,雖然恩威並施,卻是為人嚴肅;而張玉、林廣,訓練雖然嚴酷,但是一旦解散,就和部下喝酒賭錢,無所不為;還有些教官,則多恩少威,或者有威無恩……雖然頒布了《諸軍訓練條例》,明確提出了各種訓練指標與操練規程,但是要打造一隻真正強大的軍隊,還需要有真正精幹的軍官與公正的獎懲監督。這些東西的養成,絕非一部《條例》的頒布就可以解決的。所以,章楶知道自己的責任,就是約束好這些教官們。
但是章楶這次來找王厚,卻是為了別的事情。他走到王厚身邊,笑道:「處道,剛剛接到兵部行文,衛尉寺想派一批軍法官來講武學堂,一同參加訓練。」
王厚不明其意,便不接口說話,只是默默的看著章楶,知道他必然會繼續解說明白果然章楶頓了頓,又望了王厚一眼,才道:「但是學堂教官人手略嫌不夠,而且……」
王厚心中頓時雪亮,當下淡淡一笑,說道:「而且沒有人敢接收軍法官,這些人將來是要配備軍中,負責執行軍法,監督將領的,而我們這些第一批教官,卻沒有幾個人會在講武學堂呆一輩子,遲早要編入禁軍之中,到時候難免不碰上這些冤家。此時訓練起來,輕不得,重不得……」
章楶苦笑著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他倒不料得王厚如此坦率。
王厚嘴角忽然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他掂了掂手中的軟鞭,淡淡說道:「既然他們想來,就讓他們歸我管好了。我倒要先看看,這些所謂的隨軍軍法官,究竟長了幾顆卵子?」
章楶倒不料王厚居然一口答應,不由鬆了口氣,一面笑道:「這些人也只來受訓半年,然後還要回衛尉寺受訓半年,主要是成為衛尉寺軍法官的教官,派到軍中的機率也是很小的……」
王厚忽然注視章楶,臉上肌肉一跳,輕聲道:「大祭酒太小看我了!我王厚對朝廷忠心耿耿,怕什麼軍法官!」
章楶哂然一笑,道:「那就好。我還要去看看神衛營的教官,兵器研究院的慘案,對他們的打擊太大了。」
王厚連忙欠身抱拳,道:「末將恭送大祭酒。」
※※※
尚書省,政事堂。
政事堂會議。
左僕射韓絳、右僕射呂惠卿並排坐在上首。呂惠卿打量著座中的諸人,六部尚書中,吏部尚書馮京、戶部尚書司馬光、禮部尚書王珪在左,兵部尚書吳充、刑部尚書陳繹、工部尚書蘇轍在右;六部尚書之次,則是大理寺卿張景憲、司農寺卿安燾、太府寺卿石越;壓班的兩個座位,左面坐著尚書左丞王安禮,右面坐著尚書右丞呂大防。此外,太常寺卿常秩與新任軍器監兼知兵器研究院蘇頌則坐在了最下首,他們二人均不帶參知政事銜,是奉命前來旁聽並作證的。若按照舊制,太常寺卿為九卿之首,如今卻事權多削,反而遠遠比不上九卿之末的太府寺,看著正襟危坐的張景憲、安燾、石越,常秩不由在心裡感到一陣彆扭。這一切自然都落在了呂惠卿眼中。
呂惠卿淡淡一笑,旋即正容,隨即緩緩說道:「太府寺卿石大人關於建忠烈祠與先賢祠供奉殉國將士與逝世賢者的建議,門下後省通了忠烈祠的建議,卻駁回了先賢祠的建議,理由是:凡國之賢者,或可入孔廟陪祠,或可入宗廟配享,設先賢祠是多此一舉,虛耗國帑。」他說到這裡,有意無意的望了石越一眼,見石越面色沉靜如水,竟是看不出深淺,心中一凜,繼續說道:「今日要討論的第一件事,就是政事堂是否決定堅持設立先賢祠?」
韓絳輕輕咳了一聲,望著石越,問道:「石大人,你是倡議者,你的意見如何?」
石越的目光依次掃了眾人一眼,才緩緩說道:「下官依然認為先賢祠的設立非常有必要,因為孔廟、宗廟非常人所能配享。」
「賢者自然不是常人。」呂惠卿接過話來說道,「在下以為,給事中們擔心的,是先賢祠供奉的人是什麼人,是不是要把楊朱墨翟之流,全部請進去供奉?誰有資格入先賢祠又當由誰來決定?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滿意的答覆,奏折只怕會再次被駁,那就會是很嚴重的事情。」
「雖不必楊朱墨翟皆入祠,但是如算學名家入祠,卻是可以的。此前以算學家配享孔廟,爭議甚大,若設先賢祠,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石越的聲音微微抬高了些,似乎要以此表明他的決定,但在他的心裡,卻知道以這樣的理由,是很難說服眾人的。他知道先賢祠對在座的人來說,除了蘇頌以外,都沒有任何吸引力可言。在座的這些人死後,既便是進不了孔廟,也是能進宗廟配享的。
果然,禮部尚書王珪以息事寧人的語氣說道:「石大人,這個先賢祠如果專為祭祠算學家,似乎沒有什麼必要。何況,這次兵器研究院不幸死難的人,完全可以進忠烈祠祭奠,那也是罕見的殊榮了。為何非要偏執於一個先賢祠的設立?」
「二位相公,諸位參政,常大人、蘇大人,」石越抱拳環顧,慨聲說道:「先賢祠的設立,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它可以鼓勵一代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知,瞭解天地間的奧秘,甚至於不惜為此獻身,因為他們會知道,自己死後,英靈能得到祭奠,自己的努力會得到天下的認可!同時,先賢祠也是慰藉軍器監事件中死去的二十五名研究員和八名工匠的地方,他們不僅僅是為國捐軀,他們也為追求真理而死!在一個個教訓中吸取經驗,是我們前進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他們必須被我們用一種特殊的形式來紀念!」
但是沒有人聽得懂他的話。司馬光蹙眉道:「死去的人誠然值得悼念,但是有英烈祠足矣。我總以為,如果創立先賢祠,一定會破壞董仲舒以來儒術獨尊的地位……」
石越愕然道:「君實尚書何出此言?」
「朝廷為鑽研奇技淫巧的人如此鄭重的大開先例,如果說不影響天下的風氣,我卻是不相信的。如果只是入祠英烈祠,倒還算得合情合理。」司馬光目光直視石越,似乎想直入他的內心,瞭解他心中真實的想法。
「君實尚書,這是一種偏見!」石越也正視司馬光的目光,朗聲而答,沒有絲毫迴避。
「偏見?儒學自是正統。」
「儒學不僅僅只有九經!天地之間,存在大道,要瞭解道是什麼,就需要我們格物致知。僅憑九經,是不能瞭解天地的真理,聖人的本意的!」
呂惠卿心裡其實是非常同意石越的意見的,但同時他也十分懷疑石越是不是別有用心。不過呂惠卿更明白這件事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含義——白水潭學院集體悼念死者英靈的事情,他早已聽說,《汴京新聞》、《新義報》甚至《諫聞報》都有詳盡的報道,因此呂惠卿沒有絲毫興趣去得罪白水潭學院上萬師生。他更樂得看石越和司馬光打擂台。
而與呂惠卿相反的是馮京雖然心裡司馬光的意見,但是卻不願意看到二人發生矛盾,這時見二人爭執,便連忙出來說道:「我以為我們不必爭執這些細節,政事堂本身是動議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門下後省,都給事中楊繪和禮科給事中呂希哲要如何說服?當務之急,是要盡量避免發生三駁的事情出現。」
呂惠卿假意沉吟一會,目光轉向韓絳,問道:「韓相以為如何?」
韓絳本來就在為難,如果不石越,不免得罪了這個紅人,若是,就要承擔三駁的政治風險。楊繪的性格,他是非常明白的,雖然到時候是楊繪與呂希哲辭職還是他韓絳、呂惠卿與石越辭職尚且難說,但是事情走到那一步,本身就已經是失敗了。他沉吟良久,才含糊的說道:「如果一點不改,再次遞到門下後省,那是斷然不行的。另外,我以為這次設立英烈祠與先賢祠,本來就是以政事堂的名義頒敕,那麼,我們也需要一個體面一點結果……」但說了這麼多,在座之人竟是沒有人明白他的意見究竟是什麼。
呂惠卿忍住笑,說道:「韓相的意思是,我們修改一個楊繪能接受,朝野能看得過去的方案?」
「正是。」韓絳微一猶豫,便點了點頭應了。
呂惠卿環顧眾人,說道:「若依在下的意思,不如做兩手準備,一面且由石大人去草擬方案,最好能先說服楊繪與呂希哲;一面可由常大人先準備祭祀之禮,到時候縱然給事中們不肯通過先賢祠的方案,我們也可以給死者風光大葬,迎入英烈祠,以示朝廷之恩。」
韓絳連忙點頭,讚道:「此議甚佳。諸位大人可有意見?」
眾人自然都知道這是八面玲瓏之法,自然也沒有人會出來反對。石越雖知眾人是在推諉,卻也無可奈何,只得點頭答應。
呂惠卿頓了一會,見眾人都無意見,方又說道:「既是如此,那此事便算暫時議妥。咱們且說第二件事,也與兵器研究院有關。是一個叫趙巖的研究員改進火藥,製成火藥顆粒的事情。趙巖的嘉獎令已由吏部頒發,我們要討論的,是軍器監蘇大人上表,請求擴大震天雷與霹靂投彈的生產,給永興軍諸路以及河北諸路諸軍配備霹靂投彈。皇上下詔,詢問尚書省與樞密院、學士院的意見。」
吳充待呂惠卿說完,便接過話來,道:「這時候推出這件事情,有利於提高兵器研究院的士氣。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我以為裝備軍隊,應當循序漸進。不如配合禁軍整編進行,整編一軍,裝備一軍,以霹靂投彈為主,神衛營才裝備震天雷;河北與陝西,只需要少量裝備便可。」
「裝備諸軍,吳尚書所議甚是。想來樞密院也會同意。」蘇頌微笑道,「但是下官所說的重點,還是擴大生產。生產的地點,生產的規模……下官以為,可以在大名府與長安各設一個生產基地,此外,在江寧或者杭州設一個生產基地,再在桂州或廣州設一個生產基地,生產的規模,大名府與長安,以日產五百枚至一千枚為額,東南兩個地方,則以日產百枚為額。再加上京師的生產能力,大宋每天可以製造兩千到三千枚霹靂投彈……」
「且慢。」司馬光打斷了蘇頌的敘述,問道:「一枚霹靂投彈的成本是多少?」
「現在已經可以降到三百文左右。」
「一個普通廂軍一個月的薪水?」
「相對來說……」
「一天以生產兩千枚計算,是六百貫,一個月是一萬八千貫,一年約二十一萬六千貫。如果再計上運費……」
「君實尚書,三百文已是相當便宜,一枚霹靂投彈也就是七八枝箭的價格,但是比七八枝箭的作用要大得多。
「但這是額外支出的,難道軍器監準備減少弓箭產量?」
蘇頌頓時語結。
王珪插話道:「但是皇上一定是的……」
司馬光截斷他話,凜然說道:「大臣不是專為迎合皇上的意思而設的。大臣要為天下著想!」
王珪一時間面紅耳赤,心中暗暗大恨。呂惠卿悠悠譏道:「司馬大人說得不錯,但是我以為,正是因為大臣要天下著想,才不應當吝嗇區區每年二十餘萬貫的開支。須知若打一次敗仗,國家的損失遠不止二十萬貫。」
司馬光毫不退讓,反唇相譏道:「呂相公莫不是以為有了霹靂投彈就可以戰無不勝?我卻以為有了霹靂投彈,只怕不過是多了把雙刃劍而已。若是自覺因此可以戰無不勝,只怕窮兵黷武,國家的滅亡,也指日可待!」
「司馬大人又何必危言聳聽?國家每年軍費,單單俸祿支出就有近千萬貫之巨,區區二十餘萬貫,算得了什麼?裁掉兩千廂軍就省出來了。以我看來,這個規模還只是初步的,還要擴大。」呂惠卿慢條斯理的說道,顯然是存心在這個問題上激怒司馬光。
石越靜靜旁聽,立時就明白了呂惠卿的用心:皇帝循問尚書省、樞密院、學士院,不過是問怎麼樣更好的執行,瞭解一下利弊,至於增建霹靂投彈院,進行大規模生產,那是勢在必行。如果司馬光在這個問題上再次逆鱗犯顏,保不準皇帝就要把他趕出政事堂。因此呂惠卿才這麼咄咄逼人,不斷刺激意欲節省財政開支的司馬光。
石越心裡也非常惱怒司馬光在先賢祠的問題上和他糾纏,導致他在政事堂陷入被動,呂惠卿從而可以輕輕易易的把包袱丟給他。但是讓司馬光在政治上陷入困境,卻並不符合石越的利益。戶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完全有賴於司馬光個人的政治威信——石越無法想像換一個人來推行並縣省州的政策的結果,那麼必然是鋪天蓋地的反對聲。唯有司馬光一人有本事讓這麼大的改革安安靜靜的進行。
所以,到頭來,還是要由石越來化解這件事情。他趁著司馬光一時辭拙,連忙插話道:「我以為君實尚書的擔心,也是為了朝廷著想。須知朝廷無論是增加稅收還是增加開支,哪怕再小,都要慎之又慎。因為增起來容易,減起來就千難萬難。冗兵冗官冗費,不是一夜之間出現,而是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出現的;百姓的負擔加重,也並非出自一夜之間,同樣是這裡加一點,那裡加一點,積少成多。所以,為政者,對於每一項開支進度,都要慎重。今日加二十萬貫,明日再加二十萬貫,則國家財政,永遠會是個巨大的問題。」
這一番話說出,司馬光頷首贊同,呂惠卿卻饒有興趣的望著石越,問道:「那麼石大人的意思,是說反對增加霹靂投彈院?」
「非也,非也。」石越連連搖頭,注視呂惠卿,微笑道:「我的意思是,霹靂投彈是有用之物,自然不能吝嗇。但是在增加霹靂投彈院的同時,我們要尋出一處地方,減掉開支,保持整體支出不增加。」
「石大人說的,自是正理。」在座之人,盡皆點頭稱是。連呂惠卿也笑道:「如能這般,自是最好不過。」說罷,話鋒一轉,立即問道:「那麼石大人以為,應當從何處削減這每年超過二十一萬貫的開支呢?」
「重新釐定短刃刀、斬馬刀、弓弩生產數量,略加節省,便可以省出。」石越望著蘇頌,悠悠說道。
蘇頌遲疑道:「斬馬刀是皇上親賜式樣,只怕……」
「皇上是明君,必不以為嫌!」石越幾乎是斷然的說道。
※※※
政事堂會議結束後,石越便想去找楊繪、呂希哲說先賢祠的事情。不料前腳才踏出尚書省,就被李向安給叫住了。「石大人,皇上召見。」
石越於是匆匆忙忙隨著他去見趙頊。
不料這次趙頊召見,既不在崇政殿、資政殿,也不在御書房,反倒是在一座小水榭上。趙頊見了石越,便笑道:「是淑壽想見卿。」
石越這才發現趙頊的腳邊,還有一個小人兒在爬,幾個宦官宮女,俱都睜大眼睛緊張的望著她,生怕發生半點意外。那小小的人兒見到石越,早已經半仰起身子,伸出胖乎乎的雙手,含糊不清的叫道:「抱、抱。」
石越方遭喪子之痛未久,對於小孩子,真是喜愛之極,此刻見一個玉雪可愛的孩子對自己流露出親切信賴之意,心中一動,竟忘了她的公主身子,早已經掀起衣襟,蹲了下去,將她一把抱了起來,那孩子被他抱起,不由得咯咯大笑,一對小眼睛真幽黑得寶石也似,臉上肌膚嬌嫩似吹彈可破,可愛之極,一時間忘情,竟在淑壽臉上使勁親了一口。他這一個「無禮」的舉動,頓時教水榭之上的眾人俱都驚得呆了,一時間竟是鴉雀無聲,便連趙頊也目瞪口呆的望著石越。
石越這才意識到自己舉動出格,不由尷尬的望著趙頊,欲要解釋,一時半會卻也說不清楚。偏偏在他懷中的淑壽公主不肯安靜,伸出白嫩的小手一把抓住他耳邊垂下的兩綹頭髮,使勁的拉扯著,害得他只能歪著腦袋望著皇帝。
趙頊見他這模樣,終於忍禁不俊,「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一面卻充滿醋意的從石越懷裡一把搶過淑壽,也狠狠的在淑壽臉上親了一口。
石越這才訥訥的說道:「臣死罪、臣死罪。」
趙頊擺擺手,半開玩笑的說道:「卿的哥哥石起不是有兩個兒子嗎?卿過繼一個過來吧。」
石越不料趙頊對他的家事知道得這麼清楚,倒是吃了一驚,只是他卻不願意過繼石起的兒子,便委婉拒絕道:「臣想過一段時間再說……」
趙頊笑道:「卿若現在過繼過來,朕便將淑壽許給你兒子,結個親家。若是晚了,你還有幾個小舅子,王韶家還有個聰明的十三郎,只怕要被人搶走了。」
石越知道皇帝說的是韓琦的幼子和王韶的十三子王寀,不由戀戀不捨的望了淑壽一眼,也半開玩笑的說道:「陛下,何不再等幾年?臣還想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娶公主進門呢。」
趙頊哈哈大笑,抱著淑壽使勁親了兩口,自嘲的笑道:「朕這個公主,總算是不愁嫁了。」
石越跟著笑了一回。趙頊忽然問道:「卿有個義弟,叫唐康,是吧?」
「是。臣弟現在白水潭讀書。」
「朕想幫他做個媒。」趙頊笑道。
石越一怔,笑道:「唐康何德何能,豈敢勞動天子?」
「朕想沖沖晦氣。清河郡主不日將下嫁狄詠,聽說卿也在給程家小姐做媒,是嫁給包拯之後吧?朕來湊個熱鬧,替卿的義弟,訂下文彥博之孫女,卿看這門婚事,還算是門當戶對吧?」
石越連忙欠身笑道:「只怕是臣弟高攀了。」
「卿一下子比文彥博矮了兩輩,有什麼好高攀的。」趙頊笑道,「朕準備不日召文彥博還京,再拜樞密使,正好讓他帶著孫女進京,兩家好訂婚下聘。」
石越這才知道皇帝的意思,他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來掌領樞密院。而且此人必須資歷極高,可以統領樞密院制衡現在風頭正勁的兵部,以達到樞密院和尚書省的平衡。文彥博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陛下,臣以為讓文彥博掌樞密院甚當。只是如果臣與文家結親,只怕還需要避嫌……」
「那倒不必,有王安石與吳充的先例在。」趙頊搖搖頭。文彥博與石越關係非常的平凡,稍稍拉近一點距離,是有必要的。
※※※
這幾日以來,桑充國都一直忙著籌辦在兵器研究院事故中身亡的二十五名研究員的喪事。對於其它之事,都無心關注,誰知就在他疲憊不堪的回到家中時,忽然發現小几之上正放著一份報紙,上面日期正是當天出版的《新義報》。桑充國隨意的瞟了一眼,目光便被吸引住了——那頭版頭條,粗黑的隸書,寫著一行標題:《我們要如何慰藉英靈?》,但是真正吸引桑充國目光的,卻是標題下的署名:石越!竟然是石越。
他立刻拿起報紙,細細讀起來。原來卻竟是石越在《新義報》上公開呼籲建立英烈祠與先賢祠,分別迎奉兵器研究院死難者牌位,並公開請求朝中大臣,不要阻礙此事。他做夢也沒料想得到石越竟然有這樣堅定的決心行此事,更付以此非常之法,看完這篇激昂的文章之後,桑充國竟然陷入沉思中,恍恍惚惚的想道:「難道是以前那個子明,又回來了?」
「桑郎。」一個聲音喚道。
桑充國猛然一驚,回過神來,卻見是王倩穿著素衫,盈盈站立在自己面前。她顯然已經猜出桑充國在想些什麼,只略略瞟了一眼報紙,便即淺笑道:「聽說石越好容易說服皇上與政事堂,要下敕建英烈祠與先賢祠,卻被門下後者駁回先賢祠的請求。昨日政事堂會議,石越又受阻於司馬光,沒有得到政事堂的。晚上就聽說他夜訪呂希哲與楊繪,卻鬱鬱而歸。誰料今日一早,《新義報》上就刊登了石越的署名文章,擺明了就是想借助士林清議的力量來壓服楊繪與呂希哲。數年以來,倒是頭一次見到石子明如此決然毅然。」
桑充國歎了口氣,王倩素來能對朝中大臣的動向瞭如指掌,這樣的能耐,他也早就習以為常了。只是此刻,他望著自己的妻子,忽然無比懊惱的搖搖頭,輕聲說道:「倩兒,你不瞭解子明。」
王倩詫異的望著他,但她聰明的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等待著桑充國解釋。
果然桑充國歎了口氣,說道:「這個世界上,真還有比石越更決然的人嗎?他不過有時候藏得極深罷了。」
「我一直覺得他缺少直面困難的勇氣。有些困難,總是需要人面對面去戰而勝之。」出於某種不可言傳的偏見,王倩對石越的評價始終有限。
「這不公平。」桑充國輕輕的說道:「也許,他只是比我們多了面對困難的智慧而已。」
王倩默然良久,忽然溫柔的說道:「桑郎,你很尊重他?」
桑充國鄭重的點了點頭,說道:「我一直都尊重他。他是我見過的最有智慧的人,雖然有時候,我理解不了他。」
「也許吧。但是我覺得你比他要堅毅勇敢。」王倩溫柔的笑了,可是聲音卻非常誠懇。
桑充國站起身來,緩緩踱到門口,望著蔚藍的天空,悠悠說道:「我曾經答應過他,會永遠站在他的一邊。但是,我似乎沒有做到。」
「我的夫君無論什麼時候,都應當站在道義一邊。」王倩的唇邊流露出一絲執拗。「桑充國不應當向任何人效忠。」
桑充國卻沒有轉過身來看自己的妻子,而是逕自說道:「但這一次,道義就在石越一邊。」
王倩撇了撇嘴,搖著頭,柔聲說道:「桑郎,你還不明白?石越不像你,他永遠沒有你的純粹。他做任何事情,都帶著功利與目的。他表面上溫文爾雅,其實心機深不可測……你以為這次,他只是純粹想慰藉死難者的英靈嗎?」
「難道還有什麼別的目的?」桑充國愕然回過頭,驚訝的看著妻子問道。
王倩猶豫了一下,不由在心裡歎了口氣,她的神情依然似水般溫柔,但聲音中卻隱隱有刀鋒般的銳利:「他不過是想藉著這次機會,建立起先賢祠的地位,從而破壞儒家的獨尊地位罷了!」
「這……」桑充國不自知的瞪大了眼睛,覺得這樣的結論真是不可思議。
王倩再次微微一笑,細聲說道:「桑郎,你且想想,石學問世以來,風行於世。那些所謂的雜學,除了不能參加科舉之外,學習者已經完全可以借此謀生,並且,甚至也有做官的機會。如今朝廷再這麼大張旗鼓的進行褒揚,死後甚至可以千秋萬世的祭奠——這已是董仲舒以來從所未有的新局面!雖然不可能徹底撼動儒家的地位,但是儒學獨尊,必然受到實質上的挑戰……天下傑出之士,有多少人能不被萬世之名所誘惑?」她侃侃而說,如果此刻石越能聽到她的這番評論,也許都會感歎王倩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不管如何,這都是好事。」桑充國依然有幾分不相信,但是石學地位的提高,也是他所樂於見到的。
「的確是好事。只是我覺得石越太陰沉了,連他這次親自在《新義報》撰寫署名文章,我也覺得有他的用意……」
桑充國擺了擺手,咬著嘴唇說道:「倩兒,你不必對子明太過苛責。這次我一定會站在他的一邊的!」
※※※
從第二天起,《汴京新聞》出現了一個系列報道,《汴京新聞》替二十五名死者各做了一個專題,講敘他們的生平事跡,和親人朋友對他們的悼念。報道感人至深,以至於整個汴京都在同情這些死者。而《新義報》則無比默契的刊登著一系列的評論,慷慨激昂的呼籲朝廷的「有關官員」不要讓死者不能瞑目,令生者常懷耿耿。
在兩大輿論力量的引導下,汴京士林普遍相信,石越的要求,完全是出於一種對死者的尊重。卻也有不少人知道自己配享孔廟終身無望,卻幻想能進入先賢祠享受千年之令名,因此在心裡極為石越的主張。甚至連《諫聞報》也一反常態,高舉的大旗,站在了石越一邊——以至於很多人都懷疑唐坰完全是因為盼望自己死入祠先賢祠,才有這樣異乎尋常的舉動。
這是歷史上頭一次,尚書省操縱輿論,來對門下後省的官員施加壓力。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