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督的野望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整頓市場
    一條清正離開後第三天,織田信長語錄在報紙上刊登,第四天織田信長派河尻秀隆來帶了一句話,『笨蛋,那是別字。』

    『恩恩,我早就知道。』

    河尻秀隆看我這麼沒覺悟也是哈哈大笑,『殿下說了,下不為例。』

    『知道了。』所謂下不為例,對我來說就是再來一次的意思。『秀隆君好不容易來一次,晚上石山町歌舞伎町街,我請客。』

    『那就不用了,怎麼能讓工籐大人擅離職守,這可是罪過。拿了禮物我就該回京都覆命了。』

    『既然如此,一定給秀隆君找一件說得過去的禮物。』河尻秀隆賊不走空的原則我還是清楚的。尋遍屋內的禮品盒,終於找到一個還說得過去的禮物,一尊彌勒佛像,是前幾天從本願寺城裡面用糧食換來的,以我非專業的眼光來看,製作技藝未必有多精緻,但是這是純金打造的,足足有六兩重。作為禮物還算拿得出手。『石山也沒什麼好東西,這尊佛像就送給秀隆君把。』

    『太貴重了。我母親是佛教徒,最信這個,等她老人家下月五十大壽的時候給我母親作壽禮。她老人家一定非常高興。』河尻秀隆捧著金佛險些習慣性的咬上一口。

    等等,有個問題,『秀隆君,還是叫您河尻大人吧,今年您多大了?』這個時代的人大多不注重保養,往往三十多歲的人看上去就有四五十歲那麼大了。不過河尻秀隆怎麼看也有四十多歲了,因為我知道河尻秀隆的孫子都會打醬油了。猛地聽他說他母親還不到五十,這是什麼母親啊。偉大的母親,難道真是剛生出來沒兩歲就生了河尻秀隆,有沒有搞錯,哪有這麼快的。

    『我啊,三十八歲,半截子入土了。』

    這麼一算,河尻秀隆的母親十二歲生下河尻秀隆,也算是破了吉尼斯世紀記錄,不到五十歲的老人居然能做到四世同堂,真是罕見啊。為了印證我的想法正確,我又加問了一句,『河尻秀隆大人您的母親是您的生母嗎?』

    河尻秀隆也看出了我的疑惑,得意的說道,『這還用說,當然是親生的。尾張人人都知道。我知道你很嫉妒我,我十二歲元服隨信秀殿下參加初陣,並且斬獲了首級。我十三歲時我妻子給我生了第一個孩子。那在尾張也是一時的美談呀。』

    這強人果然都是從小就強悍,我十二歲剛剛小學畢業,十三歲才有了朦朧的初戀。和這位老先生一比,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是了。囧,第一次在島國有了技不如人的感覺。

    送走河尻秀隆之後,我繼續和家臣開會,這次是春耕總結會議,在家中田地超過萬石的家臣都趕了過來。為了能夠讓武士更多的參與到戰爭和訓練中,家中田地的耕種收割納稅繳公由增田長勝統一管理,年初播種完畢以後開一次預算報告會,年終糧食分完以後開一次總結會。這就是工籐家最重要的兩會。在這裡本家的武士已經脫離了耕作,和對村子的管理權,真正做到了農兵分離,例如一萬石的武將年終只是得到一萬石的粳米,或者按照市價兌換成工籐家擁有的各種物資。好處是既不用操心費神,而且是旱澇保收。

    『本家四十五萬石土地中,其中一半的土地今年種植了春紅薯,預計到七月可收穫春紅薯七百五十萬石。』增田長勝在這裡停了一下。一眾家臣都是倒吸冷氣,七百五十萬石是什麼概念,如果用作軍糧的話,足夠二百萬軍隊食用一年。用作百姓口糧的話,三百萬人一年口糧算是有著落了。而日本戰國有多少人口呢,雖然沒有人做過確切的人口統計,但是根據各國的田畝石高大約兩千四百萬石計算得知,島國一千多萬人還是有的,工籐家以島國五十分之一的耕地解決了島國四分之一的人口糧食問題。

    這是什麼,這就是奇跡。其中最震撼的是剛來沒兩天,正在熟悉環境的長野業盛。『這,這怎麼可能?』

    我稍稍面露得色,增田長勝會意,解釋說,『也沒什麼。殿下請人從遙遠的金山帶來的春紅薯產量是稻麥的三十倍。不過長期當做主食會肚子痛,疼的直不起腰來。只能作為副食,偶爾吃幾頓或者和五穀雜用,不然的話,我們就不只是拿一半土地種紅薯了。』

    雖然我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紅薯,但投放到日本市場的只有一小部分,什麼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海外市場需求也不小,只是船隊規模現在還不夠大,鯨魚屋的特產又多,紅薯作為點心每次能運走的數量不大。剩下的紅薯大部分是拿來救災和作為點心食用,家中足輕如果沒到飯點肚子餓了,就可以到廚房去拿煮好的紅薯當做甜點。這一年中大部分近畿災民都是靠織田家施捨的紅薯粥熬過來的。

    雖然長期吃紅薯粥會胃酸,但是總比野菜樹皮味道強多了,災民就不用挑三揀四了把。這一年賑災的千古德政我和織田信長的聲譽日上,擺脫了殺人魔王等等不雅的稱號。同時也為太政大臣稱小宇宙神打下了良好的民眾基礎。

    增田長勝解釋完之後,繼續匯報,『本家將繼續採取去年的做法,用耕牛,馬,農具,種子,油鹽等生活農業用品換取田租年供以外的所有春紅薯,預計能到手的是七百萬石左右。剩下土地中,其中兩成的土地用來種植稻麥,兩成的土地種植玉米,十月金秋之後可收穫主糧約三十五萬石。年供賦稅是四成計算預計收入十四萬石,太政大臣殿下免了本家這幾年的年供,這十四萬石主糧全部可以入庫。剩下的一成土地都是農人用來種植蔬菜豆類,預計有一萬五千貫錢的賦稅。』

    我用手指一下下敲擊著案幾,陷入長長的思考。七百萬石的春紅薯可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數目,家中甚至可能會出現糧倉爆滿無法囤積的現象。本家的海外貿易剛剛略見雛形,到了春紅薯收穫的七月,想必船隊的規模會再度擴大,但是這麼大規模的糧食一年時間肯定消化不了。倒不是南洋各國消化能力問題,而是運力本身問題。船隊規模再發展三年左右時間,大概就能解決這一年七百萬石春紅薯的運力,據說現在明國天天有人因為飢餓揭竿造反,就沒消停過,糧食的需求一定很大。

    想想只要這些春紅薯半數投放市場的話,不用看也知道會導致糧價大跌,糧價大跌之後會怎樣呢?谷賤傷農?可是不投放市場只能學習資本家在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中所做的那樣,扔到海中餵魚?不過,想一想,誰會囤積大票糧食呢,投機倒把商?想到這我突然一拍案幾,『長盛,家中還有多少糧食?主糧副糧都算。』

    增田長勝立即翻看賬本,『算上鯨魚屋,紅薯六十五萬石,稻米二十三萬石,醃鯨肉八萬石。麵粉三萬石。』

    我打了一個響指『很好,從現在開始,到七月底之前慢慢的將家中五成稻米和九成紅薯投放到市場上。』

    增田長勝,『嗨咦。明白了。』

    『預計糧價會下跌一些吧?』

    『兩三成左右。這麼大批的糧食就算慢慢投入市場也會引起震盪的。』增田長勝說道。

    『那就好,七月底春紅薯收穫以後,投入半數到市場上。要快,十月底之前一定要完成。哪怕價格低也要賣。』這招絕戶計絕對會讓那些一有天災人禍就囤積糧食的投機倒把商人血本無歸。這期間弄人肯定也會遭到一定的損失,但是織田家都是收稻麥做田租年供,他們的損失比起那些就要傾家蕩產的投機商人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在我心裡,整頓市場是第一位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