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雜家呂不韋 趙境風雲 第117章:怪異能量
    呂不韋經過不懈的努力,技擊之法很快的完善了起來。

    )現在他缺少的,也只是如何在實戰之中運用而已。

    當然他不可能瘋狂到,在自己的府邸中,來進行這樣的實驗。想來想去,呂不韋決定,去師兄軻駱客學派之下邯鄲城外的小說家宗地,來完成自己技擊術的試練。

    帶上王翦、秦越人,以及水湄、春桃、春杏二女,呂不韋府邸裡,行出了三輛大車,一驢和五匹匈奴馬。

    騎上匈奴馬的趙括,開始的時候還很是歡喜。畢竟他跨下的這匹匈奴馬,比起普通的趙軍戰馬來,要高大健碩許多。這是因為就算是他父親大將軍趙奢,也僅有兩匹匈奴馬而已,平日更是對之珍愛萬分,就算是兒子趙括想騎,也是根本沒有希望之事。

    但是趙括歡喜的心情,卻僅僅持續了片刻。當他望見呂不韋那變態坐騎——青螺驢時,他徹底地明白,呂不韋為什麼會如此大方,毫不在乎地送自己匈奴馬了。

    有著如此神俊的青螺驢,誰還在乎那『瘦弱』的匈奴馬呢?

    "呂師,您讓我也去城外,說什麼印刷《三十六計》,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印刷啊?"

    呂不韋望著騎在馬背上,腦袋只到自己胸腹處的趙括,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他心中成就感十足,淡笑著道:"印刷簡單的來解釋,就是只寫一次,就可以完成千萬本書的複製過程。和你說多了也是不懂,等到時候你自己一看,自然就會明白了。"

    ……

    小說家宗地——

    就在邯鄲城外,七十里外的明覺村後,名字叫做『蓋居『。

    明覺村的位置非常好,村外就是一條溪水,也沒有什麼名字,由西方的山上流淌下來,蜿蜒數里匯入牛首水中。

    『蓋居『就在明覺村深處的山谷之中,周圍四處都是合抱的楊柳,小橋流水,田地肥沃。房子也不算多,也就是三十多間左右,但卻都是上好的桐杉木與厚大青磚建造。連外面也全部都是,磚砌的厚實圍牆,足足有三人來高。

    據軻駱客自己說,這『蓋居『裡經常居住的弟子,只有二百人不到。但谷外的明覺村,卻是弟子聚居之地,人數在二千人左右。

    呂不韋等人安頓下來後,他卻並沒有急著去驗證自己的技擊術,而是先去後面的簡陋倉房,進行光榮而偉大,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造紙印刷!

    其實說起印刷術,中國戰國之前,就已經具備了基礎,那就是印章和石刻。它們給印刷術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經驗性啟示。

    但可惜古人卻並沒有及時開動起自己的腦筋,令這可改變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更早的出現在歷史上。

    用紙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國的印刷術,經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的發展,給人類的發展獻上了一份厚禮。尤其是活字印刷術,可以說是人類的重大突破,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在被廣泛使用。

    凸版印刷的歷史最悠久,也最為普及。版面圖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進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當版與紙壓緊時,油墨就會印在紙上。

    將書稿的寫樣寫好後,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餘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約凸出版面1~2毫米。用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過程就完成了。

    印刷時,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勻刷於板面上,再小心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用刷子輕輕刷紙,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將紙從印板上揭起,陰乾,印製過程就完成了。一個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張,一塊印板可連印萬次。

    呂不韋卻不想去搞雕版印刷,一是因為麻煩,二是因為造價太高,他打算直接搞活字印刷。

    活字製版印刷,避免了雕版刻錯一字,整版從刻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當然,現在想要用鉛活字,那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呂不韋決定用膠泥制字。

    一個字為一個印,用火燒硬,使之成為陶質。排版時先預備一塊銅板,銅板上放鬆香、蠟、紙灰等的混合物,銅板四周圍著一個銅框,在銅框內擺滿要印的字印,擺滿就是一版。

    然後用火烘烤,將混合物熔化,與活字塊結為一體,趁熱用平板在活字上壓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進行印刷。

    用這種方法,印的書越多,所體現出的效率也就越佳。為了提高效率更可以用多塊銅板,一些進行印刷,一些進行排字。這樣交替使用,效率更高。

    常用的字如"之"、"也"等字,每字製成幾十個字,以備一版內有重複時使用。沒有準備的生僻字,則臨時刻出,用草木火馬上燒成。從印板上拆下來的字,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內,外面貼上按韻分類的標籤,以備檢索。

    這些前期的準備工作,呂不韋全部交給了對印刷事業,很有興趣的師兄軻駱客。誰讓軻駱客認為小說家,會是這印刷術的最直接收益者呢。

    其實要說起呂不韋想搞印刷,還真是無奈之舉。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日公子丹提醒惠文王,說呂不韋現在在家也沒有什麼事,為何不讓他整理下那《笑傲江湖》的故事,好講給惠文王聽。惠文王這才想起那《笑傲江湖》,忙派人去呂不韋府上,告訴呂不韋整理出《笑傲江湖》,呈給大王。

    軻駱客正好在呂不韋府上,聽了宮裡舍人傳的王詔,也央著呂不韋給他撰套《笑傲江湖》,好回去傳授給小說家的弟子,讓他們可以有新東西講給顧客。

    呂不韋無奈說了句:要是有打印機就好了!

    卻猛然想起,自己完全可以搞印刷啊,這樣一來,就可以改變戰國時代,書籍貴重的窘境了。還可以使小說家弟子學習新的故事時,不用再用面授後再背誦的老辦法。而且最最主要的是,自己通過印刷,賺取大量的金錢。

    想到這裡,呂不韋馬上對軻駱客說出自己的想法,軻駱客聽後,欣喜地一拍大腿,就把準備工作全包了下來。

    呂不韋又把郭縱請來,研究銷售的問題,郭縱畢竟是商人出身,聽了幾句,就知道這是個賺錢的好項目,忙應承下由郭家行商隊全權負責銷售之事。

    但當印刷需要的東西,都準備齊全的時候,軻駱客卻突然發現,竹簡根本不適合印刷,因為字印在竹簡上面,幹得實在太慢,比起手寫也快不了多少,而且還要佔用大量的空間。

    呂不韋聽了之後,不由暗道自己疏忽,竟然忘記了印刷的首要條件——紙張。所以依然決定——造紙!

    呂不韋對造紙程序,雖然不能稱作精通,但還是大概瞭解一些的,比如制漿、調製、抄造、加工等。

    畢竟這印刷術也好,造紙術也罷,都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的巨大貢獻,是華夏子孫的驕傲。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是對民族最偉大的發明,都不略有瞭解,那還不如直接死了算了!(不是罵人,但要有的大大,真的不太瞭解的話,妖孽希望您能抽出點寶貴的時間,去瞭解一下,畢竟這是咱華夏文明的象徵。)

    造紙首先是篩選出新鮮的樹皮,用清水泡過之後,放到石灰水裡泡幾天,然後放入大鍋裡蒸上一天一夜。

    待樹皮的纖維,徹底軟化後,拿到溪水裡,將石灰和其他雜質,徹底洗乾淨後。放到石碾上碾成穰,再用鍘刀切碎,然後用工具壓成鬆散狀,之後還要放到石缸裡用石具搗,使植物纖維變得更軟更細,最後放到石槽裡淘漿,變成均勻的紙漿。

    在一個用石頭壘砌的5米長、3米寬的水槽裡,浸泡紙漿,才能保證水不變臭。兩名小說家弟子,站進一個水池邊1米見方的洞裡,手持飛桿在水中來回攪動,讓纖維均勻分佈在水中,隨後巧妙地使漿中的纖維覆蓋在紙簾上,形成濕紙,一張張疊放於紙床上。

    待濕紙達到一定厚度後,用槓桿的方法,把成沓的濕紙放在支點上,逐漸除去濕紙中大量水分,形成紙磚。最後把紙一張張撕下,貼在牆上曬乾。

    厚厚一沓楮皮紙展現在眼前,這種純天然的紙,亮**淨,柔韌性非常好,用手使勁揉搓再展開,基本平展如初。

    在呂不韋的指導下,世界上第一批紙誕生了。隨著紙張的出現,世界第一批印刷品,四百二十套《笑傲江湖》,也隨之來到了戰國時代。

    這批《笑傲江湖》,除了送入趙宮三本之外,大部分都分發給各國小說家的弟子,另外剩餘的幾十本,呂不韋打算賣給富賈之人。

    當聽說呂不韋打算一百錢一套賣出去的時候,郭縱嗤之以鼻的道:一百錢一套?那不是白送一樣。不說書的內容,就是這所謂的紙的價值,也不止一百錢。

    最後郭縱決定以五百錢一套,全部收購!但至於郭縱最後到底多少錢一套,賣出了這四十三套的《笑傲江湖》,直到二十年之後,呂不韋才算是知道正確的答案!

    當趙括拿到薄薄一冊的《三十六計》時,激動得熱淚盈眶,緊握呂不韋的手,"呂師,您這創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啊!"(這是三十六計中的成語。)

    令呂不韋沒有想到的是,當趙括把印刷版《三十六計》紙冊,帶回邯鄲城後,卻引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

    亙古便屹立在邯鄲城郊的大渣山上,一棵棵粗壯的大樹,雜亂的亂草荊棘,滿地腐朽的枯敗落葉,以及生活在這片大山內的無數野獸。

    現在已經是夏末時分,大渣山山林內,漸漸有了一股濕熱之氣。

    沒有一絲風,山林內的濕熱,讓人憋悶。

    "沙沙——"寂靜的山林內,忽然響起微弱的,樹葉舞動之聲,聲音越來越大。

    "呼——"一道人影在山林遠處出現,周圍的樹木,都跟著微微一顫,人影已經穿過十數丈距離。

    這是一個僅僅穿著薄綢長褲,腳登麻鞋,**著上身的青年,這個青年正是入山潛修的呂不韋。

    呂不韋朝上方躍起,一躍便是二丈來高,而後雙手攀爬,雙腳接連蹬踏,整個人飛竄一樣,極速朝大渣山陡峭的山頂竄去。

    普通人要是想登上大渣山峭壁,必須要沿著曲折的小路,環繞著山體而行。可進入瘋狂修煉狀態的呂不韋,僅僅片刻,便已是到了山頂。

    這山頂之上,有著大量奇形怪狀,被風腐蝕的亂石。

    呂不韋猛地一甩臂,抽向一塊足有房間般高大的巨石上。

    在靠近巨石的一瞬間,呂不韋的手臂,速度攸地激增,內力同時並發而出,手臂上宛如牛筋般的肌肉凸顯,"啪!"手臂抽在巨石上,宛如鞭子抽擊在巨石上。

    頓時,這塊屹立在山頂,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巨石上,出現了裂痕。

    "啪!啪!啪!——"

    呂不韋步伐靈活,繞著這塊巨石,不斷靈動地移動著,同時雙臂接連抽打在這巨石上。每一次抽打,都令巨石出現大的裂痕。不知道抽打了多少次。

    "蓬!蓬!——"

    聲音變了,因為呂不韋現在,已經改用腿進行攻擊了。

    呂不韋時而高鞭腿,時而一記地掃腿,腿影接連落在巨石之上,每一下都令巨石微微震顫,出現道道深深的裂痕,大量的碎石掉落。

    呂不韋突然暴喝一聲,右手拳頭,猛地砸在巨石中央,"轟"的一聲,拳頭落處,立即出現大量龜裂的裂痕。同時右拳成掌,貼著這巨石表面,左拳一記重拳,砸在右拳掌心。帶起一股震勁,傳遞入巨石內部,令早已滿是裂痕、碎石滾落的巨石轟然一聲,完全倒塌。

    嘩啦,大量的碎石塊,四處滾落。

    拳腳打碎巨大的石頭,對如今的呂不韋而言,就是對他改良的技擊術最好的見證。

    "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起碼比起改良前的少林武術,要強上數倍。"呂不韋笑著坐到地上,任憑山峰上的冷風吹冽著。

    《帝堯訓龍功》不愧為上古帝堯傳下的奇功,呂不韋每次修煉之時,都會感覺到天地靈氣如同洪水下山,狂衝向自己體內。

    隨著修煉的時間越來越久,這天地靈氣的來勢,也越來越是兇猛。和當初修煉《益壽陰陽法》時的緩穩比起來,強悍了百倍不止。為什麼不同的功法,運行的路線會不同呢?它們的區別,難道只是所謂的優劣之分嗎?還是有著什麼其他的原因。

    呂不韋想到這裡,在運行《帝堯訓龍功》的同時,回想了一下《益壽陰陽法》的運功路線。

    這一想卻不要緊,一股有別於天地靈氣之外的怪異能量,由呂不韋身上萬千地毛孔竄入,闖進體內經脈之中。並延著經脈,躲閃著匯向丹田的天地靈氣,向呂不韋的丹田之內緩緩而去。

    這怪異能量行進的路線,既不屬於《帝堯訓龍功》,也不屬於《益壽陰陽法》。它所行進的路線,是《帝堯訓龍功》沒有運行到的經脈。分別屬於《益壽陰陽法》第一、四、七的部分運氣路線。這三個運氣路線的片段,在呂不韋體內形成了新的運行體系。那怪異的能量,在呂不韋這些經脈之中,周遊了一陣之後,竟然停留在呂不韋丹田的上半部分。距離丹田內底部,由天地靈氣而形成的液態能量,各佔一端,互不干擾。

    呂不韋這無意中的嘗試,竟然產生了如此奇異的後果,這是呂不韋所史料不及之事。呂不韋很想停下這怪異能量,讓它不再進入到自己的身體之內。但他卻發現,自己根本阻止不了怪異能量的侵入。

    呂不韋心裡漸漸的焦急了起來,因為那怪異的能量,竟然已經在他丹田的上方,形成了濃密的漆黑氣體。而且這漆黑氣體,還有著向液體轉化的跡象。

    呂不韋現在的丹田內,很是詭秘。上面懸浮著漆黑濃霧般,怪異能量轉變的氣體;下面卻是清澈如水,天地靈力轉化的內力。

    望著那不斷聚集,而且越聚越濃密的怪異能量,呂不韋卻感覺有些熟悉的感覺。這好像和當初丹田內,藍色液體沒轉化為水色液體之前,那氣旋聚集時的景像有些相似。區別只是在於,當初那氣旋開始只是小小一點,越吸納天地靈氣,變得越濃越大。而這漆黑的怪異能量,卻是直接霧般一片,只是越聚集越濃重。

    那些漆黑濃霧般的怪異能量,要是一旦也結成了液體,那會如何?呂不韋想到這裡,立時就被嚇出了一身冷汗。

    要問呂不韋現在最想做什麼,他一定會回答你,想要停止這詭秘的怪異能量侵入。可惜,別說是這怪異能量,就是正在修習的《帝堯訓龍功》,呂不韋都停不下來,只能一直不停得運轉下去。

    當那漆黑濃密的霧氣,在呂不韋的丹田內,終於聚集達到最高密度時,呂不韋望著那凝結的黑色液體,向下滴落的時候,呂不韋差點絕望的自斷經脈。

    黑色的液體,在小小的丹田內,凝結成了碩大的一滴,向著丹田下方水色的透明液體,滴落了下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