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百戰穿金甲 作品相關 第二百二十二章決戰幽雲(十三)
    幽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池最早的名稱為薊是戰國時代燕國的都城自秦漢至隋唐均是重要的郡守或幽州的治所十六國時期的前燕曾於此建都數年唐安史之亂時史思明也曾於此建都。石敬塘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以後遼太宗耶律德光將幽州改名為南京又稱為燕京只是在非正式場合人們多半仍按照舊俗把南京叫做幽州。

    幽州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緣很早就是農業民族和遊牧民族互通有無的中心是進入中原的一條重要通道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契丹人在幽州長期駐有重兵一般都派重要的皇室成員擔任幽州守將目前的守將是駙馬蕭思溫。

    蕭思溫向來不修邊幅此時大戰來臨在公主的不斷督促之下他還是穿戴整齊地出現在眾將面前。

    來到議事大廳中蕭思溫抬頭看著披掛整齊的眾將一時之間竟然有些迷惘他來到幽州已有兩年多時間這兩年來蕭思溫從來沒有認真帶過兵這些將領都是自己的酒肉朋友向來在一起縱情玩樂此時大家都人模狗樣、一本正經地坐在大廳裡讓蕭思溫多多少少有些不適應。

    蕭思溫的副將是耶律洪山也是耶律家族的成員他一直駐守幽州長得彪肥體壯臉滿是濃密的鬍鬚他最喜中原歌舞在家中養了一個大戲班全是從中原甚至是從廣州買來的色藝雙絕的女子耶律洪山和蕭思溫一樣每日嬉戲於其中自得其樂。兩年來蕭思溫甚少看過耶律洪山出現在軍中因此進大廳看到一身鎧甲耶律洪山居然沒有認出這位時常和自己在一起吃喝玩樂的副手。

    耶律洪山滿臉嚴肅地坐在蕭思溫的左側。見蕭思溫久不說話也不知道他再想什麼終於忍不住道:「蕭帥周軍在拒馬河的固安渡口正在造浮橋已有近萬人馬涉水渡過了拒馬河是戰是守蕭帥要趕快定奪。」

    蕭思溫看著一本正經的耶律洪山楞了一下。暗道:「這個耶律洪山平常總是嬉皮笑臉今日怎麼板著臉裝起了正神。」

    蕭思溫假意咳嗽了兩聲然後慢條斯理地道:「大家不必急著出戰幽州城不足四萬人馬距探馬所報拒馬河南岸至少有十萬周軍敵強我弱我們輕率出戰。若主力有什麼閃失。幽州城必然不保如今最好的策略就是固守待援反正城內糧食充足。守上半年時間不成問題只要上京鐵騎趕到幽州周軍必敗無疑眾將意下如何?」

    蕭思溫見到眾將都在凝神聽自己講話暗自歎息:「這兩年天天嬉戲這四萬人馬根本沒有認真操練然而周軍一直在南征北戰若真要在幽州城下決戰必然不是周軍對手眾將也是明白人。也不用說得太明白。」

    蕭思溫的固守之策得到了不少將領地認同他們紛紛隨聲附和。

    耶律洪山站起身來他大聲道:「契丹騎兵縱橫無敵中原軍隊無不望風而逃今日周軍打到了家門口我們卻不敢迎敵躲在城內做縮頭烏龜真是讓祖先們蒙羞。」

    蕭思溫沒有想到耶律洪山會說出這樣的話。心中有怒意強忍著沒有作道:「兩軍交戰比的是實力若意氣用事離死不遠矣?」

    耶律洪山臉上沒有表情他道:「周軍數千騎兵已經渡過了拒馬河他們過河以後並不與我軍游騎接戰一路人馬朝北一路朝東若末將所料不錯這兩路騎兵定然是衝著古北口和德勝關而去。」

    蕭思溫心中一驚自從來到幽州以後他常常出去狩獵對於幽州城外的地形極為熟悉古北口和德勝關兩個關口他都曾經多次到過聽聞此言猶如當頭棒喝頓時醒悟過來冷汗密密麻麻地湧了出來。

    耶律洪山聲音極為高亢道:「周軍騎兵渡河以後又有兩支步兵緊隨其後哼周軍打得好算盤他們定然是以騎兵突襲險關再以步軍來固守若是這兩個關口被周軍奪占北下援軍就極有可能被堵在燕山以北屆時幽州的四萬守軍就成了周軍的一鍋肥肉。末將以為我軍派出一支萬人隊加上駐守在清水河四千人馬一起去殲滅先渡河的周軍騎步軍。」

    幽州城上一屆守將是耶律碟蠟是皇室貴族因為參與了耶律盆都的叛亂而被遼穆宗耶律述律所殺駙馬蕭思溫這才被派到了幽州。鮮血在契丹皇族內亂中流得太多。蕭思溫本是太后一族對內亂深深地厭倦了他來到幽州以後就沉浸在山水與嬉戲中他這樣做同時也是一種姿態意在向耶律述律及表達自己無意社稷江山地心意二年來蕭思溫天天遊戲人生蕭思溫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無所事事的一個庸才。

    耶律洪山其實也和蕭思溫採取了同樣的策略才在屠殺中逃得一條性命。

    只是耶律述律、蕭思溫以及耶律洪山都沒有想到他們防了政敵卻讓大周軍隊鑽了空子。

    蕭思溫很快就恢復了鎮靜他思索了一會道:「耶律將軍所言極有道理古北口和德勝關一定不能失特別是古北口實是我們能否守住幽州的關鍵。」

    蕭思溫振作精神眼神也凌歷起來一掃兩年來的頹廢大敵當前蕭思溫已經不能再裝傻了他聲色俱歷地道:「耶律洪山接令你率領一萬人馬出城立刻馳援古北口。」

    耶律洪山見蕭思溫採納了自己的意見心中大喜道:「末將接令。」

    就在耶律洪山就要轉身離開大廳的時候蕭思溫又道:「渡過拒馬河的周軍已有上萬人周軍主力還在源源不斷地過河依照幽州現有的軍力不可能擊敗周軍你要記住你的任務是死守古北口若丟失了古北口提著腦袋來見我。」

    眾將聽到兩位將軍一問一答。均在臉露喜色。

    蕭思溫來到幽州以前就是宮衛軍將領可是來到幽州兩年來從來沒有過問政事和軍務政務由幽州長史韓國柱負責軍務則由各軍將領自行負責眾將從來沒有見他指揮過部隊。俗語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眼看著大戰將臨。幽州眾將最擔心地是守將蕭思溫胡亂指揮害了大家地性命。此時見蕭思溫臨陣並不驚慌應敵安排雖然有些保守卻也是井井有條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

    耶律洪山是幽州老將向來是足智多謀著稱雖然由於耶律碟蠟之死讓他心生恐懼失去了往日的銳氣可是他畢竟是一員素有威名的將領。強敵已經要卡住脖子了。他也就振作精神很快就帶領著自己地一萬鐵騎從幽州西門出城。也向著古北口趕去。

    就在耶律洪山率兵出城之時王騰驤率領著二千騎兵已經到達了古北口。

    王騰驤一臉漂亮的長鬚面如重棗不怒而威就如關二爺再生禁軍軍士本是桀驁不馴之人新調入禁軍的邊將常常會受到禁軍軍士的軟磨硬頂但是王騰驤初到禁軍他的相貌把禁軍軍士鎮得一楞一楞的。禁軍軍士倒也不敢頂撞這位酷似關二爺的將軍。亂世的軍隊中是一個特別講究實力、尊重強者地社會王騰驤本是一員沙場老將帶兵經驗極為豐富憑相貌贏得喝采以後接連使出了三板斧很快就讓禁軍軍士們心悅誠服在禁軍中站住了腳跟。

    王騰驤所部騎兵接近軍寨之時山路已經很是崎嶇。在一處較為開闊的密林王騰驤命令二千騎兵全部下馬休息了一個時辰以後留下三百人看住馬匹其餘地一千七百人則隱入了群山之中。

    「李三還要走多久?」王騰驤看著自己的軍士穿行在時隱時現的小道之中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王騰驤身邊有四個益津關降兵他們都在古北口駐防過十分熟悉古北口道路及佈防情況王騰驤問起的李三是四人中最為活潑者渡過拒馬河以來王騰驤讓李三緊緊跟隨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詢問。

    李三也是滿頭大汗他臉上有些緊張之色道:「還有半個時辰就到了從這條小道平時走的人很上小道盡頭就是契丹軍寨的東側門東側門的護牆有些破損正好可以這裡爬上去。」

    一千七百人如一條長長地巨蛇在莽莽群山中穿行最前面地十幾個軍士手持六米高的梯子已經接近了古北口軍寨灰色的護牆這些梯子是特意為奪取古北口軍寨而特製地剛好和護牆的高度一樣。

    王騰驤的人馬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支來到古北口的中原軍隊。

    古北口雖然是險關重地卻只有一個契丹軍寨平時駐紮有五百軍士這五百軍士多是蕃漢之兵兩年輪換一次。

    古北口軍寨和幽州守軍相比明顯是一個苦差事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古北口軍寨駐地是連綿的大山山上野物極多契丹人本來就喜歡狩獵軍寨頭領韓世勳更是出自狩獵世家他被派到古北口原本是怒氣衝天不料來到軍寨以後竟然現這是一個世外桃源他三天兩頭地帶著手下上山狩獵每每有著收穫下山就如回到了快樂老家一樣。

    古北口守將韓世勳心情極好今天一早他帶了二十多個手下潛入大山之中整整在山上轉了半天收穫頗豐野兔、野雞自不必說還獵到了兩條野豬野豬和家豬雖然是同一個祖先但是野豬卻沒有家豬的蠢笨它們體大力猛皮粗肉糙性格凶狠實是山中一霸這一次韓世勳獵獲了兩隻體形巨大的野豬可謂收穫頗豐。

    韓世勳帶著手下在密林中間道穿行已經來到了古北口軍寨對面的山嶺韓世勳等人行了半日也是滿頭坐在半山腰上休息、喝水一位軍士忽然現對面山腰上移動著的人影吃驚地道:「指揮使你看對面。」

    韓世勳正在喝水他喝斥道:「莫要大驚小怪。」話音未落他騰地站起來道:「不好是周軍。」周軍在拒馬河南邊這件事情韓世勳是知道的只是古北口遠在幽州以北韓世勳壓根沒有想到周軍會越過幽州來攻擊古北口。

    韓世勳現在位於軍寨對面地山嶺之上而周軍已接近軍寨了韓世勳已經沒有時間回到軍寨他臉色蒼白地對著軍士們道:「聽我命令我們一起喊周軍襲營。」二十幾個士兵全部站起來韓世勳深吸一口氣喊了一聲:「周軍襲營了。」二十幾個士兵整齊地喊道:「周軍襲營了。」

    最先聽到喊聲的王騰驤率領的偷襲部隊李三對王騰驤道:「糟了對面山上有契丹人他們現了我們的行蹤。」

    此時周軍先頭部隊距離古北口軍寨的側牆不過一百步王騰驤當機立斷抽出腰刀大喊道:「第一隊強行從側門登牆第二隊、第三隊用弓弩掩護第四隊繞到正門進行牽制其餘部隊作為預備隊。」臨行前王騰驤制定了三套作戰方案各隊的頭領都牢記在心頭因此王騰驤下達命令之後各隊軍使立刻領命而行軍伍調動嚴整有序很快就向城牆起了強攻。

    古北口軍寨的守軍反應明顯要慢半拍等到帶著長梯的周軍已經開始攀爬聞訊而來的契丹人才出現在有些破損地東側護牆上。護牆下面兩百名弓弩手早已對準了東側門的破損之處等到契丹人剛剛露頭密密麻麻的羽箭便撲面而來最先出現在東側門的契丹人粹不及防全部被射死在護牆之上。

    口中叼著腰刀手持小圓盾的周軍軍士很快就順著梯子爬上了護牆軍寨裡也響起了淒歷的角號聲無數契丹軍士都朝著正在生戰鬥的東側門撲了過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