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二部(下) 第二部 第二百二十三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松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
    弘武十年九月初五,在部將一再的慫恿下,毛利綱廣親率六萬大軍從倉敷城出發浩浩蕩蕩一路東進。與此同時,駐紮岡山的中華軍也一改原先的以逸待勞,與酒井宗勝、德川光國等幕府將領所率的七萬餘幕府軍一同主動迎擊。在經過一系列的調兵遣將之後,雙方終於九月初十在高松相遇。位於岡山平原的高松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豐成秀吉就曾在此上演水淹高松城。不過這一次倒幕軍與聯軍均沒有機會重演水淹七軍。這一來是倭國內陸的城池無法防禦中華軍火炮的攻擊,二來則是時值秋末,倭國的雨水並不豐盛。因此雙方都選擇了平原會戰來一較勝負。自此中華軍登陸以來的首場會戰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事實上,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所謂的岡山會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算作是一種雙方決鬥。一方提出挑戰另一方則接受挑戰,在雙方認可的地方展開生死一搏。對於聯軍來說攻取岡山平原,就是打開了毛利藩的門戶,更可在接下來的作戰中經由山的南道直接大舉進攻毛利軍的老巢廣島。而對於毛利軍來說在自己熟悉的岡山平原與聯軍決戰不僅能佔有地利上的優勢,同樣也佔有著士氣上的優勢。此戰關乎毛利藩與倒幕軍團的生死存亡。此時的倒幕軍團上下可是抱著破釜沉舟的心態來迎接這場戰國結束以來倭國最大的一場會戰。

    清晨的薄霧漸漸散去,晴朗的天色下,毛利綱廣縱馬矗立於倒幕軍本陣。在他的對面八萬聯軍正忙碌地在廣闊的岡山平原上一字排開,遠遠望去彷彿連綿不斷,讓人看得不寒而慄。不過面對在人數上享有優勢的聯軍,毛利綱廣與他的部將們絲毫沒有露出畏懼之色。關西的武士歷來都彪悍無比。雖然在與東軍的作戰中每每都處於劣勢卻從為放棄過抵抗。

    此刻見聯軍大搖大擺地在自己面前擺開了雁形陣,向來勇猛地阪元吉正當即策馬上前向毛利綱廣請戰道:「主公,現在敵軍陣形未穩,臣願親率一隊鐵炮騎進攻敵方軟肋!」

    「那你說何處為敵方軟肋。」正在用望遠鏡審視敵陣的毛利綱廣回頭問道。

    「回主公,是酒井老賊地本陣。」阪元吉正一個抱拳果斷地回答道。

    聽完阪元吉正的回答毛利綱廣地嘴角微微上揚道:「那還等什麼?進攻吧!」

    「嗨咦!」得到允許的阪元吉正二話不說便拔馬帶隊衝了下去。於此同時毛利綱廣則將視線又轉了回去繼續觀察起敵陣的一舉一動來。而毛利綱廣之所以會如此放心大膽地讓阪元吉正率隊進攻則正是出於他對敵陣的觀察。或許是仰仗著自己擁有兵力上的絕對優勢。聯軍從一開始就擺開了陣形,倒幕軍的行動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慌不忙。彷彿他們只要站在那兒,毛利綱廣就會乖乖地繳械投降似的。不僅如此。毛利綱廣還發現聯軍的戰線長達5里,人數雖眾陣形卻有些單薄。而擁有火炮優勢地中華軍也沒有像倒幕軍團事先預計的那樣出現在聯軍的本陣,而是被安置在了陣線的右翼。面對如此情形,在戰場上向來以果敢著稱的毛利綱廣當即便決定來個「先發制人」。

    很快戰場上就響起了倒幕派放出的第一槍。由阪元吉正率領的鐵炮騎就像是一把鋼刀一般直插聯軍的中路。先前還在忙著擺陣形的聯軍,那裡想得到兵力處於劣勢地倒幕軍敢率先朝自己發起進攻。還未等最前線的聯軍士兵反應過來,阪元吉正的騎兵隊已然衝到了他們的面前一陣亂射。

    鐵炮騎又稱「騎兵鐵炮隊」。本是倭國戰國時「澳洲獨眼龍」伊達政宗縱橫澳洲的必殺軍團。

    是由精選騎術、射術精湛的士兵組成的。鐵炮騎一般手持火槍(倭人稱之為鐵炮),馬甲旁斜插柄長刺槍。在敵軍陣前,射擊打破敵人的定點防禦狀態後再施以強力的二次衝鋒。如果此時地敵軍一直固定陣形以免遭騎兵屠戮的話,那鐵炮騎就會用手中的火槍將對方當活靶子射。而敵軍陣線一旦鬆動、出現縫隙,這些精騎就會立刻見縫插針。突入敵陣。而裝備了燧發槍的阪元隊比起戰國時使用火繩槍的鐵炮騎在殺傷力上自然是又上了一個台階。

    進攻不得,固守也不成,這或許就是此刻聯軍幕府諸部最為尷尬的寫照。在阪元吉正的橫衝直撞擊下,聯軍的中路陣線很快就出現了鬆動。為了保護本陣,幕府方面只得將兩翼地部隊急速回調救援。這樣一來無形中聯軍的整條戰線都被阪元吉正的鐵炮騎給打鬆了。

    與此同時,身處倒幕軍本陣的毛利綱廣見阪元吉正以點帶面順利地打亂了聯軍陣線,當即便抓住此時機下令全軍進攻,其目標正是聯軍的左翼。這一來是左翼的聯軍離本陣最近。二來則是毛利綱廣對聯軍右翼的中華軍始終心存忌憚。更何況到目前為止中華軍還沒有發起那令人膽戰的炮戰。這讓毛利綱廣多少覺得有些不安。不過倭人特有的賭徒心理很快就讓他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幕府本陣上。以為他知道此刻本陣中指揮聯軍作戰的正是倭國頭號「國賊」酒井宗勝。

    就在毛利綱廣指揮大軍打算迂迴包抄聯軍側翼之時,在戰場另一側的山頭上。中華軍的建州騎兵旅也在以同樣冷峻的目光觀察著倒幕軍的動向。相比倒幕軍團華麗威武的鐵炮騎,中華軍的騎兵看上去明顯要樸素得多。從將官到士兵均清一色著石巖灰色呢質軍服,頭戴黑色鑲銅邊氈帽,除了胸前的一塊黑色胸甲外便再無其他金屬護具了。此外,雖同是熱兵器騎兵,中華騎兵卻並不像倭人的鐵炮騎那樣以騎射為主。相反中華軍騎兵很少在馬上使用火槍,在戰鬥中還是以手持馬刀有控制地衝鋒為基本戰術。因此中華軍騎兵的武器也裝備得頗為簡練,就一桿燧法槍和一把馬刀。

    而眼前的這支建州騎兵旅則是由早年的滿洲八旗軍改編而得。滿洲騎兵擅長衝殺。當初中華朝正是看中了滿洲騎兵的這一優勢。故特意從滿洲八旗中挑選4至25歲之間精通騎射的年輕人入伍。不過建州騎兵旅地旅長卻並非女真裔,而是一個蒙古裔軍官。名叫烏默克。雖說烏默克咋一看來就像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牧民。可他的骨子卻透著股令對手膽寒的殺氣。眼看著底下地倭人全速衝向本陣,他那憨厚的臉上竟也露出了嗜血的笑容。不過烏默克並沒有立即就殺下去。而是一邊安撫著自己的坐騎。一邊不時地向中華軍的本陣張望。

    大約過了半刻鐘左右,從本陣中終於升起了一面蘭色的戰旗。立即意會的烏默克當即便率領3千騎兵伴著嘹亮的軍號聲從聯軍右翼的山坡直衝而下。此時正恰逢倒幕軍與聯軍左翼交火之際,中華騎兵的突然衝殺頓時就打了倒幕軍一個措手不及。不過毛利綱廣豈是泛泛之輩,早在下令進攻之前他便已經注意到了山坡上地中華騎兵。因此在中華騎兵發動完第一輪衝鋒後。毛利綱廣便迅速集結自己的親兵「鐵炮隊」(火槍隊)排成戰陣配合本陣的騎兵來阻擊突擊邇來的中華騎兵。

    然而毛利綱廣顯然是低估了中華騎兵那駭人的殺傷力。當年就連蒙古人都無法抵擋滿洲騎兵的正面衝鋒,眼前的這些倭國騎兵又怎能阻止中華騎兵撼人心魄的衝鋒呢。卻見中華軍的騎兵肆意地在倒幕軍的隊伍裡衝來殺去,好比一把風快地切肉刀「庖丁解牛」一般把倒幕軍隊伍一塊一塊地切割。而對方對此卻絲毫沒有招架之力。

    正當建州騎兵旅在倒幕軍的面前就像一堵堅硬的牆壁一般以極高速度推進之時,另一邊的陣地上中華軍的火炮也終於開始向人們展示起它那無以倫比的強大威力。伴隨著火炮的掩護,李耀斗親自指揮剩餘的四個步兵團快步前進,攻擊處於中路的敵軍以支援自己的騎兵。在離倒幕軍4步時中華軍的第一次排槍終於被射出了。隨著一陣火星閃過,倒幕軍的陣線中一下子就慘叫著倒下了一大片人。

    在遭受了第一輪損失之後。強悍的關西士兵並沒有就此被打亂陣腳。而是在毛利綱廣的指揮下,迅速調整了部署。畢竟在局部上,倒軍相對中華軍享有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因此沒過多久,倒幕軍方面也很快射出了他們的首次齊射。然而現場的效果卻並不怎麼理想。需知中華兵士地裝彈速度極高,這使其火力比之對面的倒幕軍足足高出了三倍以上。套用倭人喜好將火槍成為鐵炮的說法,一個中華軍的步兵營,在倭人的面前簡直就如同一個活動的炮兵連一般。此外中華軍的火炮也像是永遠打不完似的一股腦兒都傾洩到了倒幕的陣列之中,整行整列的將對方的陣行一次次地撕裂。

    當中華軍上演全線進攻的同時,身處幕府軍本陣內的酒井宗勝此刻的心情卻只能用喜憂參半來形容。喜的是。中華軍的進攻打垮了氣勢洶洶的倒幕軍團,更直接為自己解了本陣之圍。憂的是,剛才幕府軍的表現完全都是真實反應,而非故意做出來的陷阱。此刻中華軍的表現與其說是在為幕府軍解圍,不如說是在利用幕府方面愚蠢的指揮,來上演自己的大戲。這一點讓同時行伍出身的酒井宗勝可謂是羞愧難當。想到這兒他不由沉吟了一聲命令道:「傳令下去,全體收縮戰線。另著水滸部由左路迂迴敵側後方!」

    「嗨咦!」脖子後頭插了一桿旗幟的小校得令後立即便翻身上馬報令去了。可還未等他撒開韁繩,從不遠處跑來了一個小校報告道:「報,大人。水戶部的德川大人受傷了。」

    「什麼!德川光國受傷了!」酒井宗勝趕忙關切的問道:「傷得重不重?怎麼會受傷的?」

    「回大人。德川大人是被叛軍鐵炮騎的流彈所傷。已經被抬下戰場,現在荷蘭醫師正在為大人診治。」小校連珠炮似的回答道。

    「那水戶軍目前有誰來指揮?」酒井宗勝眉頭一皺道。

    「回大人是齋籐將軍。」小校如實回答道。

    「那就傳令齋籐帶隊進攻。」酒井宗勝想了一下更改命令道。雖然德川光國受傷的事在酒井宗勝聽來讓人頗感意外。不過此時幕府軍的處境卻不容他在此多想其他別的什麼事。眼見小校得令而去一旁的家臣猶豫著向其進言道:「大人,這事是否要知會一聲天朝的李將軍。」

    「知會?怎麼知會。此刻李將軍正身先士卒於戰場之中,誰能找得到他。」酒井宗勝不屑的冷哼一句道:「再說中華軍方面也根本就不會管我們這裡的死活。」

    事實也正如酒井宗勝所言,此刻的李耀斗確實正策馬不斷在各個陣隊之間巡視,提醒士兵們保持陣形。但他倒並不關心自己友軍的情況。畢竟如果沒有幕府軍之前的表現,自己也不可能打得如此順暢。更何況他還要時時小心友軍不要給自己添加亂子。不過戰鬥打到這種程度,倒確實已經成了倒幕派毛利部與中華軍之間的戰鬥。其他部隊此時儼然已經成了無足輕重的配飾。

    面對同樣紀律嚴明且作風極其彪悍的毛利軍團。李耀斗甚至都萌生了一股英雄惜英雄的感覺。因為從倒幕軍率先派出騎兵進攻幕府軍本陣時,李耀斗便已知曉自己今天遇到了一個與自己一樣的進攻派。是地,李耀斗是中華軍中出了名的進攻派。雖然早年的青龍鎮一役差一點兒就斷送了他的軍事生涯。當然而今的李耀斗已非當初的吳下阿蒙。對於熱兵器時代的戰術他也有了長足的瞭解。自然也就不會再犯指揮火槍兵向騎兵衝鋒這樣低級的錯誤。不過在李耀斗的內心深處,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以攻為守的想法。雖然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熱兵器將領都是以守為主,講究的是後發制人。可李耀斗卻認為熱兵器軍隊同樣也能主動衝鋒、追擊、阻截。而他也知道做到這些不僅要求軍隊各個兵種要配合得極其默契。更要依賴於精確的運動技巧。為此在過去的十年中李耀斗在遼東駐紮時,從未有一天放鬆過對部隊的嚴格訓練。因而今天的高松會戰正是對其之前十年努力的一次檢驗。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