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二部(下) 第二部 第二百二十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辟疆升職待入閣
    卻說那日與顧炎武談得不歡而散後,王夫之第二日便起程從吳江返回了京師。一路上他反覆回味著顧炎武在吳江所說的一系列話語。真是越想越覺得其字字點中時弊,句句緊切要害。然而他卻無法在表面上附和自己的好友。至少就目前來說不行。事實上相關的問題,身處國會多年王夫之早就深有感觸。他也曾在私下裡考慮過要揭露相關事件背後的真相,用以彈劾復興黨內閣。然而經過細緻的推敲他最終還是沒把那些想法附諸實施。因為王夫之認貿然地用汾水銀行一事參復興黨,於法於情都沒什麼勝算。

    須知中華朝的律法對政黨受資助的數額並沒有明確限定。復興黨的做法尚夠不成賄選。最多不過是在道德上對其進行譴責而已。而東林黨本身在這種事上也「乾淨」不到哪兒去。真要是把事情全捅了出去東林黨在輿論上未嘗能討得什麼便宜。反倒是可能因此事而得罪西北地方上的勢力。在王夫之看來,倘若東林黨因這事在國會召開之前被孤立那可太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東林黨早已不是成立之初那個一味尋章摘句不知道變通的清流之所了。

    抱著這些顧慮王夫之暫時選擇了沉默。卻不想顧炎武的反應竟然會如此強烈。以至於讓他當時都無法下台。事後冷靜下來的王夫之也反省了自己當時不當的措辭。心知顧炎武脾性的他當即就將自己的想法與目前朝堂的局勢逐一進行分析,連夜寫了長長一封信轉交顧炎武。希望他能理解自己的立場,並勸其不要貿然行事。

    對於自己的信能否說服顧炎武,王夫之也沒什麼把握。以顧炎武那倔強脾氣就算不與自己計較在吳江的爭論,也會義無返顧地向公眾揭露相關事件。到時候各方自然免不了會在報紙上的口爭筆伐互揭老底。一想到那種混亂情形,王夫之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就在王夫之患得患失之際,他的馬車不知不覺間已經駛入了京師的中華門。那喧鬧的聲音很快就將他拉回了現實。就像歷屆國會前的八月一樣,此時的帝都南京聚集著從帝國各個角落趕來應試的學子。無論你走到哪裡總能看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湊在一起高談闊論。時而吟詩作詞、時而爭論時政,那激動勁兒彷彿他們已經身居廟堂之上似的。

    坐在馬車中的王夫之望著窗外酒肆中那些手舞足蹈、表情激昂的年輕人,感慨之情油然而生。遙想自己當年前往燕京趕考時也曾是如此書生意氣。抱著要一掃政壇妖氣,還天下以清明吏治的一腔熱血。而今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王夫之雖未像年少時期望的那樣身居廟堂,卻也成了可以左右朝堂的「布衣閣臣」。朝廷的弊漏也不再是戲文裡頭的奸佞當道、小人作祟的故事。此刻放下車簾的王夫之還真有了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身份變了,時代變了,自己心中的志向是否還依舊呢?如此捫心自問的王夫之,不知為何又一次聯想到了顧炎武拂袖離去時,那失望而又憤怒的表情。幽暗的車廂當中傳出了一聲低沉的歎息,卻很快就被馬匹的絲鳴聲給掩蓋了。緊跟著便聽車伕恭敬地通報道:「老爺,到家了。」

    過神來的王夫之趕緊整了整衣服推開了車門。卻不想他才下馬車就聽對面傳來了一個神采奕奕的聲音道:「而農你可算是回來。我可等得你好苦啊。」

    這個聲音對王夫之來說雖已有五、六年沒聽過了。但他依稀還記得這聲音的主人。只見王夫之微微一怔之後隨即恍然大悟道:「辟疆,原來是你啊!你什麼時候回京師的?」

    不錯眼前的這位意外訪客正是當初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此刻的他身著讓人眼饞的三品孔雀官服,留著三綹鬍子。乍一看來雖不及年輕時風流倜儻,其身上卻散發著無與倫比的成熟氣質。眼見王夫之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冒辟疆也跟著朗聲笑道:「前天才回京師的。這不,一回就來找你這個老朋友來了。剛才你的管家還說你去吳江會友,得要四五天才能會來。卻不想我才剛要走你就回來了。這可真是天意啊。」

    聽冒辟疆如此一說,王夫之不由在心中苦笑了一下。心想若非自己在吳江與顧炎武鬧得不歡而散,恐怕冒辟疆還真得白跑一趟呢。想到這兒他連忙收起了心中的黯然,熱情地向冒辟疆招呼道:「哦,這麼說來還真是緣分呢。冒兄快進屋,咱們今天可得好好敘一敘。」

    王夫之說著便將冒辟疆引入了自家的府邸。說是府邸其實不過一套尋常民居。裡裡外外雖也有七、八間屋子,但相比其他一些上國會議員的府邸,這兒顯然要簡陋得多。畢竟王夫之只是個上國會議員而非國家的工職人員,除了去國會每上一天班可得一定的車馬補貼外,沒有固定的薪金可拿。王夫之目前的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其擔任三湘學院院長及東林黨報刊主編的薪水。因此也有不少人戲言,國會議員乃是富人才當得起的窮差事。

    一番寒暄之後,王夫之與冒辟疆分主客就了坐。卻見冒辟疆打量了一番周圍的環境後嘖嘖稱讚道:「而農,你這兒可真是名副其實的鬧中取靜啊。」

    「辟疆你就不要取笑在下了。誰不知京師之地寸土寸金。能有一處棲身之所已屬不易。怎還顧得上計較清淨不清淨。」王夫之半開玩笑著說道:「倒是你老兄外放之前就已在京師置下了地業。而今想必是高枕無憂了吧。」

    「咳,這事你就別提了。我外放西北五年有餘,這次回到京師差點兒連自家的家門都找不著。車伕把我送到家時我都不敢認了。京師這幾年的變化可真夠大的。」冒辟疆自報「家醜」道。

    「是啊。這些年來京師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朝廷也不似前朝那般設卡限制百姓入城。結果城池就像地蘚一般越長越大。聽說朝廷打算要將京師的外城拆除重新規劃建城。你老兄這次被調回京師莫不是就是為了這事吧?」王夫之跟著感慨萬千地附和道。

    「哦,有這事?真是慚愧,我身處工務部消息還沒而農你靈通。其實我被調回京師至今還不知會被指派什麼差使呢。」冒辟疆訕訕地說道。

    「不過這席孔雀補服不是已穿在辟疆你身上了嗎?」王夫之撫摩著鬍鬚反問道。

    給王夫之這麼一點,冒辟疆心中頓時就樂開了花。須知此次內閣換屆乃是名副其實的新老交付。包括陳邦彥、蕭雲、朱舜水在內的一干開國老臣,七七八八地至少得要換去一大半。而冒辟疆在這個關鍵時刻被調回京師,並由原先的從三品升為正三品。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再明顯不過的意義來。也難怪此刻的冒辟疆會如此地春風得意了。雖說也有人在背地裡議論他的這次陞遷是托了董夫人的福,但冒辟疆這五年來在西北的表現足以讓那些非議者閉上嘴巴。更成為了他入閣最有力的基礎。不過表面上,冒辟疆還是頗為謙遜地拱手說道:「此次陞遷賴陛下聖恩。辟疆自覺愧不敢當。」

    「哎,辟疆不必過謙虛。你這些年政績斐然這是大家用目共睹的。我聽說自從晉察冀棧道開通後北方諸省這些年發展得十分迅猛。由此可見辟疆受此殊榮當之無愧啊。」王夫之欣然誇讚道。

    「而農你過獎了。其實北方諸省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績憑得是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我等只不過是順水推舟了一下而已。」冒辟疆感觸頗深地說道:「你想啊,北方有著煤、鐵、銅等豐富的礦藏,又盛產羊毛與棉花。加之從美洲傳入的玉米、土豆、高粱等農作物在遼東長勢喜人,解決了北方多數省份的缺糧問題。依我看北方諸省趕超江南、嶺南等地的富庶省份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對於冒辟疆有關北方諸省趕超江南、嶺南的說法,王夫之多少還是持有保留態度的。在他眼中千百年來江南在經濟上的地位並不是那麼輕易就人讓人撼動的。但他對北方這些年迅速崛起的幾個勢力還是頗感興趣的。特別是那個新近成立的汾水銀行。一想到這些,王夫之當即便試探著向冒辟疆詢問道:「辟疆,這麼說來北方這些年也像南方一樣湧現了不少豪強、財閥咯?」

    「是啊。他們中有些人的財力甚至不亞於嶺南的那些海商。」冒辟疆點頭證實道。

    「哦,比海商還富裕?」王夫之有些不怎麼相信的問道:「眾所周知,海外貿易利潤極其豐厚。那些海商富可敵國也不足為奇。可北方的那些財閥又靠什麼積聚如此多的財富呢?」

    聽王夫之這麼一問,冒辟疆不禁莞爾道:「有道是官有官道,民有民路。北方的財閥自有其獨特的生財之道。且不論我剛才所說的礦產與農產資源。光是與內陸的鹽鐵生意就足夠讓某些人賺得千萬身價了。別忘了中原與西方最初的交流可是西出玉門關的。更何況他們中的不少人依靠此次從西北之戰賺取的大筆財富在北方置辦了大量的地產。而農啊,你可千萬別小看了北方的那些縉紳。」

    北方的縉紳階層掌握著國會將近四分之一的席位,我又怎敢小窺於他們。在心中苦笑了一下的王夫之,跟著便又向冒辟疆詢問道:「原來如此。那辟疆你可曾聽說過山西的汾水銀行?」

    「怎麼沒聽說過。那汾水銀行在北方諸省名氣可是相噹噹的。據我所知在北方幾乎有頭有臉的縉紳都在這家銀行有存款。其實力雖不及香江銀行,但它的名聲與信譽在北方卻與香江銀行平分秋色。」

    「這麼說來汾水銀行確有實力參與軍方的競標。」王夫之若有所思地點頭自語道。

    「那是當然。沒想到消息傳得這麼快。我也是到了濟南時才得知道汾水銀行競標的事。想必此刻北方諸省正歡欣鼓舞於此事吧。」冒辟疆脫口而出道。

    「聽辟疆你的意思,北方的縉紳財閥似乎十分看中汾水銀行競標的事?」王夫之見狀皺起了眉頭問道。

    「那是當然。渤海圈的多數商會財閥都與倭國有貿易往來。征倭一戰對北方諸省的意義遠大與南方。」冒辟疆理直氣壯的說道。但見王夫之此刻的表情有些不自然,他又敏感地反問了一句道:「而農,這件事有什麼問題嗎?」

    面對冒辟疆關切地追問,王夫之先是猶豫了一下。之後還是將顧炎武在吳江所說的話就著他自己的想法,以比較婉轉地口吻向冒辟疆複述了一遍。雖說同是東林黨,在北方任官多年的冒辟疆與在野東林黨人甚至南方的東林黨官員在想法上有著諸多不同。至少就汾水銀行的事來說,冒辟疆下意識地還是站在北方勢力的立場上看待相關問題的。因此在聽完王夫之的述說後,冒辟疆當即便一派桌子激動道:「哼,真是迂腐之言!姑且不論汾水銀行作為北方勢力的代表參加競標順理成章。就算真像某些人所言,這件事的背後真存有什麼交易。那又怎樣!朝廷的律法中有律條規定不允許這麼做嗎?本朝可是講法的國家,只要不觸犯律條,做了又如何!」

    冒辟疆的反映可謂是大大出乎了王夫之的預料。從冒辟疆的話語當中王夫之第一感受到了東林黨成員在南北上的差異。通過這種差異,他更為確定汾水銀行的事一個處理不好,不僅會得罪北方勢力,甚至還會造成東林黨內部的分裂。然而冒辟疆的最後幾句話卻讓王夫之有了靈光一閃的感覺。資助、律條、法制,這一個個詞就像走馬燈一般在他的腦中不斷旋轉。

    而在另一邊冒辟疆眼見王夫之低著頭默不作聲,同樣意識到了自己的話語有些過激。於是他連忙換了個口吻向好友解釋道:「而農,你別誤會。我並不是說復興黨那麼做就沒錯。說起來,這才是復興黨的險惡之處。明知我東林多血氣方剛之輩,還設下此計故意讓東林得罪北方勢力。而農你身為東林魁首可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啊。」

    「不,辟疆。你剛才說得一點都沒錯。沒有律條就沒有依據。」王夫之猛然抬起頭自信的說道:「只要有法可依一切就好辦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