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二部(下) 第二部 第二百十七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眾疑
    對於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科學家來說,此刻擺在胡克與梅文鼎面前的一篇篇草稿記錄都散發著誘人魔力。早在歐洲時,胡克便認準了楊紹清是這個時代達芬奇。但當他接觸到楊親王的這些私人草稿後,卻發現其在科學方面的成就遠不是之前任何一個科學大家可以比擬的。那些神秘而又精妙的數理化公式與定理在眾人的眼中簡直就像是上帝留下的密碼一般讓人難以破解,卻又無法抵禦它的誘惑。為此胡克由衷地感謝上帝讓他能來遙遠的東方得以一窺屬於上天的學術。在他看來無論今生能否理解上面的內容,光是有機會翻閱眼前的這些筆記,就已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了。

    不過楊紹清的筆記固然讓胡克等人驚若天人。但中華朝的在科學上的眾多空白,同樣也讓來自歐洲的學者迷惑不已。眾所周知科學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一條定理、公式都是通過推演得出的。可在中華朝不少定理都缺少必要的推論,而一些公式則是通過逆向求證而得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對數問題了。在歐洲是先有對數後才有指數概念的清晰表達。可在中華朝卻恰恰相反,對數的概念是從指數式引入的。這在胡克等歐洲學者看來簡直堪稱奇跡。此外中華朝雖有常用對數,可若大個國家卻沒有一本對數表。直至當年楊親王從歐洲帶回《常用對數表》才填補了這項空白。總之在歐洲學者的眼中古老的中國渾身上下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許多事情似乎都不能用常理來解釋。

    一想到對數的問題,胡克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卻見他趕忙放下了手中的筆記,回過身從一旁的一個包裹中取出了一本厚得像磚頭似的書遞給梅文鼎道:「梅,你要的對數表我帶來了。」

    「啊,謝謝。」梅文鼎連聲告謝著接過了對數表,如獲至寶地翻閱起來。顯然相比之前的耐普爾籌,耐普爾另兩項重要成果對數表與對數計算尺,在梅文鼎眼中才算是真正的寶貝。

    正如當年大數學家拉普拉斯宣稱對數的發現是以其節省勞力而延長了天文學者的壽命。耐普爾用其二十年的精力換來了人世間無數科學家生命的延續。這一點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一樣。需知在沒有電子計算器的年代,繁雜的計算消耗了科學家們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中國自古以來算籌都是最主要的計算工具。但算籌也有嚴重的缺陷。既運算時需要佔用較大的地方擺算籌,位數越多,問題越難,需要擺的面積越大,使用起來極不方便。此外籌算的運算過程實際上是挪動算籌,運算了下一步,上一步就看不到了。因此其運算過程並不保留。學習者學習起來十分困難。元朝數學家朱世傑,能用籌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數學水領先當時的年代。可正是他的方法太過晦澀難懂,致使其後繼無人。中國古代數學的眾多驚人成果,大多也因為相似的原因而平白失傳。

    因此改進計算方式與計算工具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學者探究的問題。期間固然也有人造出、編出各種各樣的表格;平方表、立方表、方根表圓面積表三角函數表等等。卻也只不過是解決了一點點燃眉之急。當然自二十一世紀的孫露十分清楚對數能簡化計算。但她從後世帶來的對數公式並沒有引起中華朝學術界多大的注意。因為沒有對數表的對數公式只是一個概念而已。而孫露亦不可能將厚厚幾百頁的對數表一股腦兒地統統背出來。直至楊紹清從歐洲帶回十四位對數表與對數計算尺,三者一對應,對數才被真正應用到實際中去。從而徹底升級了中華朝的計算方法。因此就算是最最排斥西學,對歐洲科學不屑一顧的中華學者也不得不承認歐洲人發明的對數表與對數計算尺確實是難得的奇寶。畢竟在一種叫「電腦」的怪物被發明之前,人們實在找不出第二種可以比對數計算尺算得更快的計算工具了。

    此刻在翻看了幾頁內容之後,梅文鼎小心翼翼地將書給收了起來。繼而向胡克打招呼道:「胡克,這書先借我幾天。等我抄完了就還給你。」

    「梅,你要把對數表抄一遍嗎!哦,我的上帝啊!你去書店買一本不就行了嘛。要不我這本送給你也行。」胡克瞪大著眼睛驚訝道。

    「不,謝謝了。買不如借,借不如抄。一遍抄下來我也記得差不多了。」梅文鼎固執而又自信的說道。

    「好吧,隨便你。你什麼時候還都行。」早已習慣好友各種怪癖的胡克聳了聳肩道。

    正當兩人相互交換著各自的看家法寶之時,一個年輕的學生突然氣喘吁吁地跑來向他二人嚷嚷道:「吁…你們兩個原來在這裡啊。院長正派人到處找你們呢!」

    「彰,出什麼事了?老師在找我們嗎?」胡克擾了擾頭不解的問道。

    「喂,你們兩個是真不知道,還是在裝傻呢。今天可是女皇視察的日子。陛下的御輦都快到門口了。你們兩個倒好,躲到圖書觀來蘑菇了。」那學生沒好氣的說道。

    給對方這麼一提醒,胡克與梅文鼎這才想起過來女皇要來視察的事。於是兩人趕忙收拾起了桌子上凌亂的書籍,並整了整自己的衣冠。然後忙不迭地就隨著那小師弟匆匆茫茫地趕了去。當他們來到大門口時,包括玻意耳在內的全體科學院成員早已整整齊齊地站在那裡恭候女皇大駕光臨了。只見為首的玻意耳特意換上了一身絲綢長袍並配上他最喜愛的一條天鵝絨緞帶,在陽光下顯得異常地精神抖擻。可當看見自己最得意的兩個學生以不修邊飾的模樣急匆匆地跑過來時,玻意耳立刻就皺起了眉頭責問道:「你們兩個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不知道今天女皇要來視察嗎!穿成這副樣子,還遲到!如果不是章找到了你們,你們難道打算讓女皇陛下來找你們嗎?」

    「院長對不起。我們剛才在圖書館整理楊親王留下的筆記。一時忘了時間,所以來晚了。」胡克與梅文鼎耷拉著腦袋解釋道。

    「好了。你們站到隊伍裡去吧。記住下次不要再這樣了。」玻意耳嚴肅的囑咐道。

    「是,院長。」兩人雙雙行了禮便站回了隊伍隨其他人一起等候起聖駕來。正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卻說兩人才轉過身,遠處就傳來了一陣莊嚴的號角聲。緊接著五色彩旗簇擁著皇室特有的明黃色鑾輿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當看見身著黑色龍袍的孫露緩緩走下鑾輿後,玻意耳連忙帶領一干學者上前用硬邦邦的漢語恭敬地行禮道:「臣等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不必多禮,快平身吧。」走下鑾輿的孫露微笑著向玻意爾點頭道:「大學士這段日子辛苦了。朕聽說科學院又有了不少新發現與新發明。所以今日特地來看個熱鬧。希望不會打擾到各位的研究。」

    「陛下,您能來科學院視察,是我們全體人員最大的榮譽。」玻意爾一邊將女皇引入科學院,一邊忙不迭開始介紹起科學院在這些日子內的諸多成績來。

    從數學到物理,從化學到生物,既有精巧的機械發明,也有嚴謹細緻的科學推理。而女皇則事無鉅細地認真聽解每一項報告。直至玻意爾口若懸河地報告完最後一項內容後,孫露才朝著眾人優雅地一笑道:「諸位辛苦了。朕代表朝廷代表百姓,感謝諸位為帝國做出的貢獻。」

    「陛下您過獎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其實我們搞不明白的問題還有許多。希望陛下能借此機會給我們一些指點。」玻意爾謙遜的說道。自從楊紹清意外身亡後,玻意爾便以其無可比擬的學識接任了科學院院長一職。官職的陞遷固然值得慶祝,但在玻意爾看來他情願不要任何頭銜,也不希望楊紹清就這麼離開人世。有一段時間他甚至還認為楊紹清一死中華朝在自然科學上就不再有像樣的頂尖學者了。

    玻意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當初他之所以會答應跟楊紹清不遠千里來中國,乃是被楊紹清所展示科學成就所吸引。希望能來東方探究更多的知識。然而當他來到中國之後,卻發現除楊紹清、方以智等少數幾個學者在自然科學上擁有較高造詣外。中華朝在自然科學上整體水平其實不高。大多數的學者水平都遠不及歐洲的學者。研究科學的風氣亦沒有歐洲來得濃烈。甚至還有人公然將科學貶低為「賤技」、「玩物」。這一切都讓玻意爾頗感失望。而楊紹清的意外死亡更是讓他深受打擊。

    當然玻意爾對中華朝的好感與興趣還是一如既往的。畢竟楊紹清留下了大量極富研究價值的筆記,而中華朝對科學研究的與慷慨也遠不是歐洲君主可以比擬的。此外,從科學院眾多年輕學者的身上,玻意爾亦看到了中國科學界的希望。特別是像梅文鼎那樣天資聰慧又刻苦好學的青年學者。他們的優秀表現讓向來自視甚高的歐洲同僚們不得不承認漢民族是一個極其擅長邏輯思維的民族。而讓玻意爾最感到驚喜的莫過於中華女皇在自然科學上的驚人造詣。通過這半年來與女皇為數不多的幾次交流,玻意爾發現女皇的科學水平絲毫不比逝去的楊親王底。甚至還比楊更具系統性。這一發現讓原本有些心灰的玻意爾心中又一次燃起了熊熊烈火。

    眼見玻意爾躍躍欲試地望著自己,孫露低頭想了想後,謙虛地開口說道:「在場的諸位都是當今頂尖的學者。想必所遇到的問題決非尋常問題。朕雖為君主卻也不敢在諸位行家面前班門弄斧。朕看這樣吧。諸位有什麼問題當眾就提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如何?」

    聽女皇這麼一說,在場的科學家們紛紛交頭接耳著討論提出什麼問題來。畢竟對方是高高在上的女皇,而非當年平易近人的賢親王。萬一提出一個連女皇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豈不是要當場冷場嗎。可正當眾人患得患失之際,胡克卻大膽地站出來拿著楊紹清遺留下了一份原稿向女皇提問道:「陛下,請問這個是什麼公式?」

    孫露望了一眼那熟悉的筆記本脫口而出道:「微積分公式。」

    「陛下您說這是微積分的公式?」一旁的玻意耳見狀頓時驚呼道。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在英國,還是在歐洲大陸都有不少學者在研究微積分,也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知識。可要說微積分有公式那可就如天方夜譚般另人難以置信了。

    「朕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孫露老實地坦言道。老實說,她當初之所以能還記下這個公式,本就是拜高考所賜。並非數學系出身的她根本無法作出更多的解釋。此外,孫露從後世帶來的微積分公式乃是萊布尼茨用代數方式的表達,而非牛頓用幾何語言的敘述。這中間的跨度與差異,亦不是僅憑目前玻意耳等人所掌握的微積分知識可以彌補的。

    不過女皇的回答並沒有讓玻意耳與胡克覺得失望。相反他們卻像是發現了一塊新大陸似的變得更為激動起來。卻見胡克又將楊紹清的筆記翻了兩頁指著其中一段問道:「陛下,親王殿下在筆記根據之前的公式推算53年、7年、82年三次出現的彗量實際上是同一顆。陛下您說22年後真會有彗星經過地球嗎?」

    孫露知道胡克說的是哈雷慧星,也清楚哈雷慧星繞太陽的週期是7年,但她還是眨了眨眼睛笑道:「那就等吧。等二十二年後答案揭曉。事實是最好的證據不是嗎?」

    「陛下說得對。其實我也相信楊親王的計算。只不過他所用的方法不夠嚴密,缺少證明。」胡克靦腆的說道。

    面對胡克等人的質疑,孫露心知西方的科學家們處處講嚴密,要證明。而目前自己從後世帶來的眾多定理公式就是獨缺嚴謹的證明。於是她只得跟著勸說道:「朕知道現在有許多定理的基礎都還很不穩固,許多東西甚至還不能自圓其說。不過若是太過執著嚴密性,把思維束縛在嚴密的網裡,就不會得到創造性的發現。所以朕希望諸位能暫時忘掉嚴密性,不管它對不對,邏輯上能不能嚴格證明,只要是直觀上覺得對,又能解決問題,那就大膽地往前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