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抉擇 第六章 第二十五節 山西烽火(一)
    轉眼間又是一個五黃六月,恰指算來大同府起義也有一年多了。這一年多大同府可是久經歷血與火的考驗。城內軍民浴血奮戰連續三次打退了阿濟格部的大舉進攻。再加上雁北諸縣同仇敵駭互相照應。也使得清軍在雁北地區屢屢受挫。由於義軍佔領了大同府周圍除高陽縣外所有府縣,眼見情況不妙的阿濟格在去年年底主動撤離了高陽。一時間雁北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雁北周圍府縣的百姓紛紛舉家遷往大同以逃離滿清的統治。反清聯盟還在同年二月正式奉隆武年號接受隆武王朝節制。

    與此同時,阿濟格部在山西的失利讓清庭頓時寢食難安。從地理位置來看,山西緊靠畿輔,大同的起義直接威脅著剛剛入關的滿清政權。為此清廷先是指派親王阿濟格、承澤郡王碩塞、多羅郡王瓦克達等領兵戍守大同。之後又歸罪於宣大總督耿焞未能事先防範,將其革職查辦,另由由佟養量接任。義軍在晉北、晉中連續重創碩塞與瓦克達部。這使得山西的抗清運動很快波及鄰省,再加上隆武皇帝在南京登基。一時間晉察冀各府縣的鄉紳百姓紛紛高舉隆武王朝的大旗起事抗清。反清聯盟最鼎盛時期,清庭在山西能夠控制的竟只有其省會太原以及晉南部分地區。

    眼見山西的形勢每況愈下,而黃河以南的明軍也在順治二年(1645年)年底解決了湖廣的李自成部和左夢庚部。徐州明軍對歸德、開封二府也日漸施壓。剛剛封任清叔父攝政王的多爾袞清楚的知道大同的戰局事關整個滿清的生死。若是在明軍休整完畢前還不能解決山西等地的叛亂。那麼這次八旗子弟真的要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了。但是多爾袞不甘心。中原的花花世界就在眼前。就算不能一統天下,能佔取整個華北對來自苦寒之地的滿清來說也是難得的寶地。於是多爾袞在基本處理完濟爾哈朗、豪格的殘餘勢力後便急忙將其所能調集一切並馬齊聚山西。目前除了駐守山東的豫親王多鐸、駐守陝西的固山額真冷僧機、留守京師的譚泰、何洛會兩名固山額真以及在河南開封同明軍對峙的固山額真鞏阿岱。其他能帶兵的親王、郡王幾乎全部帶領八旗子弟全都雲集山西。除此之外多爾袞還修書向蒙古科爾沁部求援。於是在順治三年元月科爾沁部畢力克圖率5000蒙古鐵騎抵達太原。與清軍一同圍剿山西的反清聯盟。

    多爾袞如此孤注一擲,精兵猛將幾乎全部派往山西。其本人當然也要坐鎮山西才是。就在畢力克圖抵達太原前一個多月多爾袞便親率滿州正黃旗、鑲藍旗協吳三桂的漢軍正黃旗入駐太原督戰,親自坐鎮指揮。於是古老的晉南大地再次陷入了一陣腥風血雨之中。為了撲滅山西的抗清怒火,多爾袞適時的調整部署將重點放在了抵抗較弱,勢力較為零散的晉南、晉中、晉東南地區。以圖逐漸縮小反清聯盟對山西的影響,再佔領雁北各縣,然後孤立大同。

    在太原清軍以及西安吳三桂部的聯合打擊下,晉南一帶的反清勢力首先受到了重創。蒲州城在清軍幾路大軍的圍攻下迅速陷落。起義軍將領虞允、白璋等人力戰而亡。接著晉南運城、絳縣、解縣等府縣陸續被克。之後清軍又轉而東進在蒙古援軍的配合下開始逐一掃蕩晉中、晉南、晉東南等地起義軍。順治三年六月,交城、祁縣、太谷、徐溝、平遙、介休等六縣在清軍的分化下相繼投降。由於晉中、晉南地區的起義軍多為明朝舊官吏、舊軍隊。雖然隊伍迅速壯大,使起義軍迅速發展,起義遍及全省。但其力量分散,缺乏互相配合和支援。於是在清軍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下晉中、晉南的抗清烽火被逐漸的壓制了下去。

    此刻在太原府衙中一身戎裝的多爾袞正負手站在大堂之上。從他的左手算起分別是英親王阿濟格、多羅親王滿達海、承澤郡王碩塞、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多羅郡王瓦克達、多羅郡王尼堪以及剛剛冊封的瑞重郡王岳樂。這岳樂乃是阿巴泰四子,博洛的親弟弟。博洛的事讓老將阿巴泰很是惱怒。身為宗室,不殺身報國?有何面目見太祖太宗?整個王府都為此蒙羞。為了挽回家族的榮譽剛滿二十歲的岳樂毫不猶豫的向多爾袞請纓出戰。多爾袞當然同意了岳樂的請戰並讓他接任他哥哥的爵位以示鼓勵。而岳樂倒也沒讓多爾袞失望。這個年輕人在山西的戰鬥中表現的確實不錯。而他本人對多爾袞的忠誠也是無可比擬的。在多爾袞的右手邊是以畢力克圖和吳三桂為首的各級將領。

    而在大堂的正中央一個年約50的文官正帶著幾個鄉紳模樣的人跪倒在地口稱恕罪。只見多爾袞極有風度的恕他們無罪讓他們起聲說話。原來這幾個鄉紳便是交城等縣派來投降清軍的代表。他們這次前來太原就是請求清庭寬恕他們這次的反叛行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多爾袞當然是要好好獎賞一番這些個迷途知返的良民。在誇讚了這幾個鄉紳並賞賜了他們一些錢財後多爾袞的目光移到了那個為首的文官身上。這次他之所以能鎮壓晉中、晉南的抗清烽火除了其在軍事上的一系列措施外。有一個人是絕對功不可沒的。此人便是眼前的這個文官清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躊。

    現在的多爾袞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大哥皇太極為什麼千方百計的都要收服洪承躊。不錯此人同範文程一樣都是大清難得的棟樑。他們的一個計謀往往能抵得上數萬人馬。漢人或許不善弓馬騎射,但在謀略方面他們確實另人歎服。畢竟漢人中曾經出過諸葛亮、周瑜這樣絕頂的智將。這讓多爾袞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皇太極曾經同他們說過的一句話:「大清和明說白了還是兩個漢人頭腦的較量。」那次過後沒多久袁崇煥便死在了他曾拚死守衛過的人手上。當時多爾袞還曾為皇太極做法感到不屑。認為作為滿州的勇士不應該使用卑鄙的手段陷害對手而是該在戰場上堂堂正正的打敗對手。但現在的多爾袞不再會有如此幼稚可笑的想法了。戰爭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字「贏」。只要你能「贏」沒人會在乎你使用什麼方法。想到這兒多爾袞堆起了笑容向洪承躊讚道:「這次我軍能平定晉中、晉南洪大學士當記頭功啊。」

    「回王上,這是奴才該做的本分。晉中、晉南能平定不是奴才的功勞。而是我八旗子弟拚死作戰的結果。」底下的洪承躊連忙謙虛道。自從多爾袞加封叔父攝政王后滿朝文武便開始稱呼其為「王上」來。這「王上」雖比「皇上」差了一級卻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洪大學士過謙了。本王一向賞罰分明。該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洪大學士這次能勸說晉中各縣迷途知返歸順我大清。使我八旗將士少流血,少傷命這不是大功一件嗎?」多爾袞笑著說道。

    「回王上。這是南明贖典忘祖的結果。南明如今女主亂政,朝綱不振,黨朋四起,以下克上。其所作所為均有違三綱五常,倒行逆施定將為天下百姓所唾棄。那些無知百姓或許會一時被妖言所惑。但我大清是上承天命,下應民心。那些百姓能迷途知返也是天意啊。」洪承躊恭敬的回答道。他的話一半是出於奉承一半則是出於真心。洪承躊千算萬算都不會算到大明會走到現在這一步。倒不是指南明抵擋住了清軍的進攻。而是指現在南明那種怪異的局勢。竟然讓一個女人出任什麼首相。還搞出如此多的有違聖人之道的逆舉。他每每與範文程在書信中提起這些都不禁要長吁短歎一番。其實洪承躊清楚所謂的「女主亂政,以下克上」只是讓他心裡好受些的借口罷了。有些事跨出了第一步就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了。

    洪承躊的一番話倒讓他身後的那些鄉紳們感慨萬分。他們中有些人或許是怯於清軍的武力威脅。但不可否認的是洪承躊等人關於南方的種種說詞也是他們改投清庭的原因之一。原本隆武皇帝的登基讓淪陷區的士人鄉紳看到了新的希望。在大同高舉反清大旗後他們更是紛紛響應。然而南明後來的種種所作所為同他們心目中的中興之朝相差太遠。由一個女子出任首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讓不少人難以忍受了。而南明之後建立國會、頒布新《土地稅法》、給予各地奴僕和雇農以人身自由、廢除傳統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等等一系列措施在北方儒林看來無疑是違背聖人教化,破壞三綱五常的。如果說隆武朝的新政策有五分是違反儒家理學的話。那麼經過洪承躊等人的一番修飾與加工再傳到北方各地士人的耳中就成了完完全全推翻萬事法則,徹頭徹尾贖典忘祖的大逆不道之舉。

    「洪大學士所言極是。我等就是受了奸人蒙蔽才會誤入歧途,差點鑄成大錯。南明贖典忘祖,棄君父大仇於不顧,竟然同李闖等人同流合污。真是傷透了秦晉之地百姓們的心啊。」一旁的一個年老的鄉紳連忙接口道。其他人也跟著他附和起來。紛紛斥責起南明赦免李自成餘部的做法。

    這便是清庭用來瓦解北方反清勢力的另一套說辭「棄君父大仇於不顧」。對於北方的地主老財來說再沒有比李自成更讓他們恨之入骨的人了。與其說他們是要「報君父之仇」不如說是要報復李自成的農民軍。當得知李自成被南明被擊斃後,所有地主老財都滿心期盼著看到李自成被五馬分屍,其黨羽被凌遲處死。結果隆武王朝再次令地主老財們失望了。李自成被好好安葬,其黨羽全都被赦免。朝廷還給予他們土地。如此處理在南方的士紳地主看來算不了什麼。畢竟李自成等農民軍對南方的影響較小。可北方的地主老財聽到後可是痛心疾首,暴跳如雷。加之範文程和洪承躊乘機將「神策門事件」大肆宣揚。原本一場逆反案轉眼間便成了粵黨勾結奸商暴民強取豪奪土地。至於大同的反清聯盟也接收了不少李自成的殘部或是以前的「流寇暴民」。這一來二去各地反清的士人鄉紳,地主土豪也開始動搖起來了。「土地」是中原的根基,儒家的「萬世法」是中原的精髓。無論是滿人還是漢人。任何妄圖動搖這兩項根本的人都是中原士紳地主勢力的敵人!

    「我等在此肯請攝政王殿下早日救萬民於水火之中。」那些地主們連忙跪地高聲請命道。那種阿諛奉承的口吻讓在場的洪承躊都覺得有些噁心。但他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有道是「攻心為上」,只有取得中原儒林的滿清才能在中原站住腳跟。既然南明的那個婦人放棄了這一先天條件。那麼就由大清來高舉「獨尊儒術」的大旗吧。

    此時多爾袞則以一種玩味的眼光看著這些漢人。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太祖努爾哈赤定立八旗制度。命令八旗各部使用滿語滿文。服裝髮式亦須一律,婦女不得纏腳,男子皆要剃髮留辮。這才使得原先來自不同地區、制度相異、習俗不一的幾十萬女真人、蒙古人、漢人組成了一個新的族群——滿族。如此算來滿人的歷史不過只有三十年而已。但對滿人來說血統的純正卻是異常重要的。「滿漢不通婚,旗民不結親」。而眼前跪著的這些漢人,他們的族群據說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可血統對他們來說算不了什麼。只要能符合所謂的「萬世法」那麼任何人都能做他們的主子。多爾袞覺得很難理解。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於是多爾袞清了清嗓子宣佈道:「諸位放心,本王即刻發兵,定當掃平大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