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正文 第十一章(中)如畫江山
    洪武十二年的春節,是懷柔城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個春節,家境漸漸殷實的百姓不用動員就會想方設法讓節日過得更紅火一些。這個邊塞小城的名氣近兩年隨著不斷推出的新鮮貨物不斷擴大。這次,憑借八百壯士和數萬蒙古鐵騎周旋的故事,又增添了幾分神秘。南來北往的商人憑借聽來的東鱗西爪的消息和自己的想像力給故事增加了很多傳奇色彩,隨著他們的腳步,英雄的名字被傳遍大江南北。在故事的發源地懷柔,傍晚隨便在路邊的小酒館拉住一個吃飯的人,問起其中細節,都會被描述得如親身經歷一般。並且很快就會有一堆下了班工人圍上來,七嘴八舌地把自己認為描述不恰當的地方補充完整。順便把朝廷的嘉獎聖旨複述一段,作為所言非虛的證據。臨了,工人們會告訴遠道來的客商兩條懷柔酒館不成文的規矩:第一,不准非議當今聖上,這條在全國各地酒館的通用的規定不用解釋。第二,不准說武大人的壞話。雖然說了武大人的壞話官府不會管,武大人也不會和你一般見識,但眾人的吐沫足以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第二個忠告有例為證,一個酸丁在酒館灌多了黃湯,放言說武安國身為官吏,卻總是不誤正業弄些奇技淫巧的東西來與民爭利。弄得整個北平的民間不顧聖人禮教,滿是銅臭,自己如果有機會面聖,將如何如何。結果當即被一群同樣的文人當場痛斥。待此人第二天在家中酒醒,發現自己秋天花了大價錢裝的水晶琉璃窗(玻璃窗)被人在院子外面用彈弓一塊塊打得粉碎,痛心至極,報告官府。新任的班頭孫文賓帶人來裝模作樣地敷衍了一圈,定為「頑童搗亂,飛來之禍」了事,臨走還奚落道:「反正這水晶琉璃也是奇技淫巧之物,打碎了乾淨,您老還省得看著嘔氣。這未能維護好地方也是我們弟兄失職,要不,待會我叫人給您送點窗紙來,原樣給您糊上」?氣的酸丁差點沒當場背過氣去,差人去買新的玻璃窗,結果跑遍了全城,各商家均說沒貨,凍了三、四天,最後還是張五爺聽說了此事,差人給送來了新玻璃。送貨的人前腳剛走,武威保險行的人就到了,非要推銷給酸丁一份保險。原來武威鏢局的詹臻和詹毅兩兄弟從徐記當鋪給鄉勇上保險這事受到了啟發,籌資開辦了一個『武威保險行』,專門做客商的貨物保險生意。聽說此事,好心讓酸丁買一份保險,花上二十兩銀子,本年內家裡什麼東西再被飛來的石頭打碎,保險行負責全數賠償。這酸丁最後買沒買保險沒交代,據說是此後有誰再敢對武大人不敬,不用眾人教訓,自家長輩就會用枴杖敲其腦袋,罵這不爭氣的東西過好了日子忘了本。

    至於目前已經升職到北平衛所的武大人,似乎更願意有人非議他,特意出錢給北平儒林領袖楊文政,讓他和一班有聲望的文人專門議論目前所做,哪些附和聖人教誨,哪些與禮法不符,並且把議論的內容刊刻印刷出來,在市面上以一文錢一份的價格出售,每半月賣一份新的。

    文人們的觀點莫衷一是,有的認為至聖先師所教導與目前新事物並沒有不符之處,有的卻認為目前很多有違教化,還有一幫人提出更新的觀點,認為聖人所言經過漢朝豎儒的歪曲,宋朝大賢的誤解,早已脫離了本義,提出要「復古」,號召恢復聖人教誨中學術上尊重其他學派、注重創新,政治政上百姓為本,言論中提倡爭論的原意。各種觀點都刊刻在一起,倒十分吸引讀書人的眼光,比衙門口的告示還吸引人。郭璞見此,乾脆把張貼在全北平的一些告示原樣印一份在這些小冊子上面,好讓百姓看著方便。時工人經過夜校培訓,識字者甚眾,閒暇時也愛買一份解悶,大伙給這小冊子起名為「報紙」,久之竟成此類物品總稱。

    新任北平知府郭璞上任後依然是那幅隨遇而安的樣子,客客氣氣的接受了下屬的道賀,新官上任,一把火都沒有放。「大家順其自然吧,讓境內百姓安居樂業為要,我們不擾民,民自安,農工商儒,四民各務其業,無所謂重誰輕誰」,他的上任訓話簡單到讓屬下咋舌的地步。懷柔縣的商人們卻藉著一縣出了這麼多大員和將軍的風頭把觸角伸到了全府。各州縣也願意和懷柔商人合作,畢竟懷柔這兩年百姓生活的變化是明擺著的。並且各縣目前都有一些士紳擁有了不少的原懷柔各商團的股份,能一同賺錢的事,誰會拒絕呢。在各集團的新年大股東聚會上提出的發展規劃中,都提到了把實業向全府拓展的目標。有的甚至還提出把實業拓展到臨近的永平府。水力推動的工具經不斷改進,目前在各行業中都發揮到了極致,所有的行業只要想規模劃經營,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水利。北平東南諸縣的河流更湍急,對各老闆更有吸引力。而新任的懷柔縣令許浩達顯然有心為這一切推波助瀾,在到任之前,他就對郭璞數年之內把一邊塞小縣變成全國首富之地的手段佩服得五體投地,既然自己無法超越前任的政績,蕭規曹隨還是很容易的。況且懷柔這些集團已經把根扎到了燕王軍隊中,自己沒有必要去得罪這裡的百姓。「誰知今後這人傑地靈的地方哪家祖墳上冒煙再出多少個將軍、伯爵,還是小心些為好,與人方便即於己方便」。

    受武安國等陞遷影響最大的是懷柔義學,原來各府、縣均有學校,京城雞鳴山下,有國學,科舉進士及第者多為國學出身。各府學每年向國學推薦學生,府縣幕佐散職也多出自官辦學校。明太祖認為北方淪陷於外族之手太久,人鮮知學,還特地派遣國學優秀生分散到各地教書。所以官辦學校一直是讀書人的首選,當官的終南捷徑。這次朝廷大肆表彰懷柔抗敵之功,除了武安國、郭璞、周衡等原來就是官吏外,得到官職的很多年青人都出身自懷柔義學。加上義學的學生即使考不上功名也能在各新興行業弄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所以新年伊始,報名上義學的人幾乎把操場都站滿了。武安國等人有心推廣義學的教學方式,決定捐資將義學擴大,改懷柔義學為北平書院,以懷柔義學為本部,在北平、宛平等地設分部,老師和管理人員在原義學學生和社會各界中招聘。學校有固定上課地址,但校園不封閉,學生自己租住在學校附近的民宅和旅店中。有人建議把學校和百姓分隔開,以免降低了讀書人的身份,新任校長穆罕默德睜開瞇著的眼睛,用另類的漢語低聲說道:「你們中國有一句話叫有教無類,學校的學生的行為,必然會影響到周圍的百姓,我覺得,這是推廣教化的最好方式。如果關起門來讀書,教出的全是一群不問世事的書獃子,那不是書院的宗旨」。

    在等待徐達班師一同進京的這段時間,燕王朱棣忙著張羅著給父母的禮物。自己洪武三年被封為燕王,建燕王府,月前奉命之藩,是諸皇子中第一個未行冠禮(未成年)而提前到封地居住的一個。而目前父皇將整個北方防務都交給了自己,待遇之隆,恐怕比太子哥哥還多些。生母早亡,馬皇后待朱棣一直如己出,心懷感激的朱棣給父母選擇禮物時非常盡心。這些良苦用心裡面,還包含著對武安國等人的一份感激。在懷柔的那些日子裡,朱棣理解最多的,就是商人的思維和公平交易。「武兄,我一定送一場大富貴給你和這些和我共同面對死亡的兄弟,而你們,一定要助我建立像束赤王子和拔都王子那樣蓋世的功業,這,是我們的公平交易」!

    御林軍虎賁左衛現在都劃撥給了燕王,接到解散鄉勇的聖旨後,朱棣果斷的重金禮聘鄉勇們到自己的麾下,所以大部分鄉勇都歸入了北平衛。朱棣採納武安國的建議任命鄉勇們為教官,到各營中教導士兵們學習火槍、馬刀和三眼短銃的使用,以及正步、隊列等。新式的訓練使經過戰火洗禮的御林軍虎賁左衛顯得愈發英武,雖然武器還沒有配備齊整,大多數人只發了一把新式馬刀,但在城外迎接凱旋而歸的徐達時,不到四千的人馬氣勢依然不輸於隨徐達回來的二十萬明軍。讓徐達十分高興,大加讚賞。令徐達最感興趣的是新式的火槍、三眼短銃和火炮,「如果在出塞前老夫得到此物,任他脫古思帖木兒溜得再快,老夫也能把他捉回來,告慰我華夏祖先」,撫摸著武安國作為禮物給他的火器,徐達不無遺憾的說。

    儘管如此,徐達心裡也明白如果沒有什麼意外的話,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帶兵出塞了,皇上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軍權交給自己的子孫,這一點徐達看得明明白白。他不認為蒙古人會就此屈服,和議不過是一種喘息的手段。隨著春來春去,蒙古駿馬會在草原上茁壯成長,蒙古武士也會再次再草原上馳騁。見識過中原繁華的蒙古人絕對不會甘心放棄每一個機會,他們很快就會捲土重來,駐守在塞外的璞英和郭英任重而道遠。「無論如何,自己這一代的任務基本完成了,今後的較量將是發生在兩國新生代之間」,徐達默默的想。對於朱元璋選擇的新生代,徐達很滿意。以朱棣的果斷加上武安國的機智和鎮定,配合郭璞後方,如果沒有外來摯肘,蒙古鐵騎恐怕再也不能踏入中原半步。

    讓年青人早些鍛煉吧,英雄不會成長在女人的懷裡,寶劍只有飲了敵人的鮮血才會發出光芒。在一起回京城的路上,一向話不多的徐達變得囉嗦起來,把自己平生所經歷的大小戰役,從前期準備到後期結束,喋喋不休的介紹給武安國等人,有心的朱棣拿著武安國發明的「毛筆」,工整的在紙上記下徐達的每一條經驗。只有不願與朱元璋見面而被郭璞硬拉著接受了官職的十三郎,抱著本胡商輾轉帶來的,在一邊聚精會神的看,武安國不認識上面的拉丁文,但從十三郎的介紹中,他推斷出,那是但丁的《神曲》。(正史,但丁著於1307年到1321年間)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