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二部 第二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折翼二
    從和日本開戰以來,中國的航空兵就始終散發出耀眼芒。無論情況如何危機,無論環境多麼的惡劣,無論敵人是多麼的強大,他們始終保持了對敵人旺盛的鬥志,憑借他們一腔的熱血和精湛的飛行技能,日本航空兵即使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無法從他們身上討到半分的好處。中國人傑地靈,人口眾多,從來都不缺乏優秀的空中健兒,即使國民政府的航空兵使用遠比日本落後的戰鬥機,也在與日軍的空戰的不居下風。只是由於空戰中飛行員和戰鬥機消耗過大無法補充和日軍在數量上佔據了絕對優勢,在淞滬會戰中中國空軍的戰績絕對遠不止如此。

    中國和日本航空兵的最大區別不是來自於數量上,更不是來自於訓練水平和技能上,而是來自於兩個國情的根本性差別。日本每年可以源源不斷的製造出成千上萬架的戰鬥機,而中國卻幾乎沒有自己的航空工業,國民政府所需的飛機完全依賴從國外的進口。當日本切斷了中國的海上交通的時候,國民政府只能看著原本就已經比日本落後的戰鬥機一架架被消耗乾淨毫無作為。

    航空工業涉及了到了許多相關的工業,一架先進飛機從設計到製造,直到量產交付使用,所涉及學科驚人,沒有一定工業基礎和科技後盾的國家,要從頭做起簡直是難於登天。中國正是這樣一個幾乎毫無現代工業基礎的國家,所以,雖然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原來的張作霖等地方武裝。都曾構想過自己製造飛機。但是每每構想都不能化為現實,大力籌建地飛機製造廠也變成了僅僅具備飛機維修能力地維修廠。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鑒,李成坤在籌建飛機製造廠的時候只定下了比較符合中國實情的目標。首先一步步從仿製開始做起,熟悉飛機製造工業,為以後真正地自己設計製造先進的飛機打下必要的基礎。事實上,從馮如的中國人第一次飛翔開始,中國已經有了很多技術人員投身於飛機設計製造中來。如,原來的福建馬尾海軍軍政局內的海軍飛機工程處。在當局毫不重視飛機製造地情況下,依靠極為稀少的資金,始終跟蹤世界先進的飛機製造技術,在摸索中重視質量和人才的培養,製造出了不遜於歐洲列國的產品。

    即便是如此,在航空製造工業方面,中國還是一片的空白,從廠房的建設到機器設備的安裝調試甚至運營。都十分依賴大批高薪聘請地外國工程師的幫助。中國的技術人員在他們的指導下,依據提供地圖紙和他們的講解,才一步步開始熟悉起航空製造業。這個從無到有地過程讓中國的技術人員吃盡了苦頭,確也受益匪淺。讓人感到有些無奈的是。這種手把手的指導下,並不能使中國人自己在短時間內具備有飛機設計製造的能力。而是讓中國人學會了如何來仿製生產已經定型的飛機,並在一定的範圍內加以改進和優化。

    無論是決策者還是技術人員都沒有抱有一步登天的想法,而是從飛機設計製造的各個流程開始認真的吸取外國的先進經驗,從頭開始培訓設計飛機設計和製造的專業性人才,派遣相關專業的留學人員到國外飛機製造廠實習和接受培訓。要的就是培養出將來能獨立製造出優秀飛機的人才。況且飛機被人類利用的時間並不長,航空工業發展速度雖快,但是並非沒有迎頭趕上的可能。

    轉眼間,幾年過去了,中國雖然依然製造不出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戰鬥機,大部門的工廠日夜加班加點也僅僅只是在生產那些引進技術和圖紙的外國飛機,可是情況卻和當初建立飛機製造廠的時候有了迥然不同的區別。當初建廠的時候,數萬套配套機床幾乎沒有一個是中國自己本土製造的,基本上全部依賴進口。可如今那些難度較小的機床基本上已經能夠仿製,儘管那些大型的和中型的機床大部門都還依賴進口的國外產品,可是每一個技術人員都相信,只要再多一點時間,這些東西他們也能夠製造出來。

    更讓人振奮的是,在吸收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後,依據中國在艱難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積累的航空設計方面一些的寶貴經驗,中國的技術人員,成功的試制了世界上最大的滑翔機。隨後又成功仿製改進了德國的D-

    在齊齊哈爾,在哈爾濱,在牡丹江,在佳木斯,四個大型的飛機製造廠的生產車間中,即使最新建成的牡丹江飛機製造廠也連續不斷的生產了八個月之久,其餘的三大飛機製造廠更是除了必要的保養和檢修外,機器就沒有停歇過。所有工廠的工人都是三班倒,日夜不停的製造出航空兵急需的各種飛機。但是一向以生產戰鬥機為主的牡丹江飛機製造廠卻停下了大部門的戰鬥機生產任務,緊急生產了大批運輸機的零部件,這在工人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可是嚴格的保密制度還是讓他們停止了一些猜想,專心工作起來。

    「當時我妹妹就是牡丹江飛機製造廠的機床車間的一個普通工人,那個時候牡丹江飛機製造廠也不叫這個名字,我們都管它叫九六一廠,那個時候只要是稍有規模的工廠都被編號,尤其是軍工單位,更是如此,這個牡丹江

    造廠還是仗打完了才改過來的。當時四平戰役開始傳到後方的時候,工廠正全力趕工,一架又一架的戰鬥機交付出廠就直接送到了前線。

    可就在這個時候,上面突然下命令下來,讓她們工廠改生產運輸機的配件,這對她們不締於一場地震。牡丹江的那個飛機場雖然也有少量地運輸機地生產任務,但是它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生產最新改進型號地戰鬥機。以應付日益激烈的空戰。為此工廠沒日沒夜的生產,從未停頓過。要改生產運輸機的配件,也並非不能。這條生產線機床設備都是最新型號的,應付比戰鬥機水平低很多的運輸機綽綽有餘。可難就難在一個轉字上面,這很需要一點時間,那個時候時間對於這些生產任務極重地軍工廠來說比金子還要寶貴,卻要把這些時間花到這上面來,所有的軍工人都知道戰鬥機的重要性。可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卻有這樣的命令下達,就不得不讓人感到奇怪肯定有大事發生了。事實上,這也的確如此!」

    在傾聽老人的講述的時候,左榮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那場悲壯地戰鬥。在四零年八月二十七日,圍困范清平兵團的日軍遭受到了中國航空兵火力空前的轟炸,日軍的整個表面陣地被狠狠地梳了一遍,日軍的抵抗甚微,基本上組織不起有效地防禦。只有零星的高炮陣地在反擊,而他們卻恰恰是這次中國航空兵轟炸的重點,他們微弱的反擊很快在中國航空兵的強勢轟炸下宣告瓦解。

    在持續四十分鐘,三次大規模的轟炸後。航空兵立刻向指揮部匯報「目標已清除」,這讓後方的指揮部鬆了口氣。根據偵查飛機拍攝到的日軍高炮陣地被清除,那麼地面的日軍就如同被拔了牙齒的老虎,已經不足為懼,可以展開第二階段的計劃了。相比陣地上日軍的狼狽,在指揮部,木村兵太郎在中國航空兵停止轟炸的時候得到大略損失後,卻鬆了口氣,,自己的判斷並沒有出現問題,臉上也露出了莫名的情緒來……

    在轟炸過後,范清平對轟炸過後的日軍陣地毫不在意,站著望著遠方,當再次聽到龐大飛機編隊轟鳴的時候,鍾國柱再也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他從未看見過如此壯觀懾人的景觀,數百架運輸機組成的機群,在數百架戰鬥機的掩護下浩浩蕩蕩的直奔戰場而來。敵我雙方都被這浩大的飛機編隊所震驚,所不同的是,中國士兵中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而日軍卻被這龐大的編隊所營造出來的聲勢威懾住了。

    當編隊開始接近的時候,部分護航的戰鬥機分隊卻突然從編隊中脫離,這時候,地面的人群才發現遠處出現一群群的黑點漸漸變大,人們才勉強認清這又是一群戰鬥機,剛才默不作聲的日軍也開始歡呼了起來。可惜他們的歡呼很快就平息了下去,那趕來支援的日本戰鬥機僅僅有二十餘架,在佔據絕對優勢的中國航空兵圍剿下,很快就不支,空戰很快就結束了,那些日本戰鬥機紛紛被擊落,只有少數幾架乘機潰逃。短短幾分鐘內發生的一切,讓目睹這一幕的日軍很快就安靜了下來。

    —

    木材接到了前線的電報,更加確信了自己的判斷,一連串的命令被迅速下達了下去,臉色越發的顯得崢嶸。在雙方空軍激戰的時候,運輸機卻乘機扔下滿天的補給和彈藥,一朵朵如雪般潔白的降落傘帶著部隊急需的物資緩緩的飄落下來。成千上萬朵的「白雲」遍佈了整個戰場,反應過來的日軍瘋狂的向這些降落傘射擊,但是收效甚微,當這些空投的物資落地的時候,中隊中立刻爆發出陣陣的歡呼,除了那些外圍保持和日軍對峙的部隊,其餘的部隊立刻把散佈在周圍的物資收集了起來。那些扛著巨大包裝箱的士兵一掃往日的疲憊,難以掩飾的心中的興奮之情。

    在距離范清平指揮部六公里外的一個小山頭上,防守的士兵看著滿天落下的降落傘,壓抑著心中的興奮。擔負警戒和日軍對峙任務的他們,可不能像後面的那些部隊一樣一窩蜂的衝下去撿那些物資,畢竟對面就是日軍了,如此明目張膽的動作很有可能引來日軍的報復性火力。前線指揮官找來通訊員,「要三連派一些人把那些物資收集起來,人少派些,告訴他們要主意安全。乘現在鬼子還沒有反應過來,快去快回。」

    「連長,還是李主席有辦法,奶奶的熊,老子還沒有看過這麼壯觀的場面,狗日地小鬼子這下可傻了眼吧?他娘地把老子們往死裡逼。想要老子彈盡糧絕。這一下他們什麼陰謀都泡了湯吧?」在他一旁的雄壯漢子,用槍頂了頂鋼盔,「這他娘的還要你說。不過別說,這麼大規模地出動空軍的確是沒有見過,就是上次參加的的校檢大演習的時候出動的飛機也沒有這次多,這次李主席是下了血本,他從來都沒有忘記我們,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一定要打贏這一仗。不僅是為了李主席和范司令。更是為了這麼多倒在這裡地兄弟,范司令都說了,只要我們這場勝利了,那麼東北的日軍將不足為懼,我們光復東北的日子也屈指可數了!」

    在他們旁邊,是同樣扛著或抬著物資往回走的人,而沒有能下來的士兵

    喊,看誰能最先把東西弄上來……當張志毅頭一個把的時候。山上立刻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等到所有的人把東西弄上來的時候,這些包裝箱已經都被拆開。這批空投下來地都是地面現在最急需的水和食物,和一些急需的藥品以及少量的彈藥。這些東西地到來讓以及面臨食物醫藥短缺的部隊精神為之一振。

    在地面部隊地歡呼聲中。這些龐大的機群空投完物資,沒有絲毫的停留立刻開始返航。因為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而已。他們需要幹的事情還多著呢,雖然日軍地面部隊已經沒有任何有威脅的火力反抗,卻也沒有時間來停留來迎接地面部隊的歡呼。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日軍除了在空投的時候向空投的飛機和空投下來的物資進行了一些徒勞的射擊外,就沒有任何出格的舉動。但是興奮的中隊已經沒有人再去關心日本人的反常舉動了,只要有了這些武器彈藥和食物補給,這些日軍很難在掀起什麼浪來了。

    領航的大隊長劉衡向航空兵指揮報告,「一切正常」後,降低了高度,帶頭打開了機艙,將滿倉的物資拋灑到了預定地點。其後無數的運輸機也打開了艙門,將物資空投了下去,在返航途中,劉衡立刻向指揮部匯報:「敵軍抵抗無力,對我威脅甚小,空投異常順利!」此時指揮部立刻爆發出一陣陣的歡呼,高志航也鬆了口氣,順利就好,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物資,首先挺不住的就不會再是我們,而是日本人,等到鄧熙的部隊趕到的時候,那也就是日軍喪命之時。

    劉衡帶著機群返回機場的時候,地面的地勤人員早已就緒,因為人員不足,周邊大批沒有擔任作戰任務的陸軍被徵調進來,協助航空兵地勤人員。每一架飛機著陸,就立刻有一大群人擁了上去,當飛行員和領航員們都下來的時候,他們立刻就衝上了飛機。機械師忙著檢查飛機是否有故障,飛機損傷情況如何,其餘的人不是忙著加油,充電就是忙著將在機場堆積成山的物資搬運進機艙。等飛行編隊完全降落下來的時候,原本空曠的機場立刻擁擠滿了忙碌的人群。

    走進作戰室的飛行員們都顯得格外的興奮,這次大行動完成得格外順利,看來如果不出意外,這次「鴕鳥計劃」是沒有任何問題了。他們運輸機部隊還從來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被動用過,也從來沒有被賦予過這麼重要的職責,這次要是成功了,肯定會在這次戰役中寫上重重的一筆。當劉衡走進來的時候,看到這些活躍的飛行員,臉上也露出了笑容,「看樣子大家情緒都還不錯,損失情況怎麼樣?」

    一旁的統計官馬上就回答,「除了洞拐一沒有返航外,其餘的都安全著陸了,洞八七右發動機中彈,情況不是很嚴重,洞八三的駕駛艙被子彈擊穿了,領航員受傷,其餘的均損失都不嚴重。」劉衡點點頭,「洞拐一已經成功迫降了,他們只是受了一些骨折輕傷,救援隊已經趕過去了,他們問題應該不大,只是後面的行動他們是參加不了。這次行動我們大隊沒有一個陣亡,實屬難得,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再接再厲,創造出更大戰果出來。我希望在洞拐一返回到我們部隊的時候,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掛著軍功章!好了,現在大家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沒有什麼就抓緊時間吃點東西休息一下,接下來可沒有太多時間給我們休息了!」

    「大隊長,我有個提議,日本人的防空火力薄弱,對我們沒有多少威脅,而且我們有龐大的戰鬥機群掩護。我看是不是可以把我們加裝在飛機上的那些防彈鋼板和不必要的防衛武器都卸下來,多裝一些物資?」「對阿,大隊長,還有我們的油料也不需要裝這麼多!」……劉衡略為思考了一下,這些東西對運輸機本來就是可要可不要的,在戰鬥機這麼嚴密的保護下,扔下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嗯,我覺得可以這麼幹,順便把飛機上不要的東西都扔出來,讓地勤多裝一些東西……」………………………………………………………………………………………………………

    談到這裡不得不談到運十之痛,運十下馬最大的弊端不是飛機下馬,也不是飛機沒有能裝備生產下來,而是運十設計製造班子解散,讓中國十年磨一劍,耗費巨資錘煉出來的飛機設計人員和寶貴經驗完全丟失。也讓中國大型機設計重歸於空白,此後二十多年在大型機方面毫無作為,甚憾,尤其遺憾的是,否定運十的不是外人,而恰恰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航空技術能力的長期停滯和倒退。但在同時,波音和空客在各自的產品開發平台上連續改進和創新,技術能力隨著產品更新升級而不斷提高。運十項目上馬時,中國在航空工業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十五年的差距,今天再上大飛機,則有五十多年的差距——這就是中斷技術學習和能力發展過程的代價。當年上海造出來的合金帶尖的渦扇葉片,三十年後的今天,整個中國航空工業都無法做到,而上海造發動機的技術能力已經徹底消失,廠房和設備早已拆除,人員流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