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平原上拉開偽裝厚一眼望看不到頭的炮群,所有的炮兵心裡都慢慢開始沸騰起來。在大炮後面堆積了小山般的炮彈,火藥填裝手早在戰鬥打響前就按照需要裝配好了火藥和引信,每門火炮的第一發炮彈早已推入了炮膛,命令下達後就看見炮旁旗語一下,萬炮齊轟,整個大地都在顫抖。發射完第一發炮彈後,根本沒有任何間隔就裝入了第二發炮彈,長期的訓練讓他們行動格外的迅速乾脆,很快開始了第二次齊射。在距離日軍前沿最近炮兵觀察哨,空中的炮兵炮校飛機以及城內潛伏的情報人員不斷的校正大炮射擊的方位……
百年前西方列強用先進的兵艦,強大的熱兵器敲開了腐朽的滿清王朝統治下神州的大門。從那時起就有有識之士看到了熱兵器的強大威力,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高明之策,但是直到五十多年後他們依然沒有用熱兵器組建出一支具有作戰力的強大軍隊,僅僅便讓數萬人外國聯軍佔據了國都,也加劇了滿期王朝的覆滅。即使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也沒能建立哪怕一支堪以作戰的熱兵器組成的軍隊。
在一八六○年英法以二萬五千人長驅直入殺人放火一路攻陷滿清首都,四十年後英、法、德、俄、美、日、奧、意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國家倒是不少,拼湊起來的兵力卻不足兩萬。雖然京畿一帶清軍不下十幾萬,義和團民兵更有五六十萬之眾,仍然無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賠款四萬萬五千萬兩。
以二萬人索取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或許是世界戰爭史上又一項記錄。
滿清精銳的清兵揮舞著大刀衝向聯軍,卻被嚴陣以待的機槍,大炮和步槍消滅殆盡。當年外國軍火商人向李鴻章推銷機槍時,李鴻章以消耗子彈太耗銀子而拒絕的時候是否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天?當丁汝昌提出要海軍改裝速射炮的時候,他推脫無銀子的時候,當慈溪挪用海軍軍費的時候,可曾想過二十餘年苦心經營的海軍就此覆滅,當八國聯軍來攻的時候國家已毫無海防可言?
武器並不是決定戰爭的唯一因素,可是如果士兵手中武器差距過大,那麼很難有一拼的實力。相反,如果數十萬清軍擁有和聯軍一樣的熱兵器,即使軍隊腐化墮落,只要有部分軍隊有如衝向聯軍的騎兵般的鬥志,那麼戰局很可能是另一個結果。早在十年前吃過日軍強大火力苦頭的李成坤在戰後就不顧一切的發展起軍隊,別人問他的時候,他難得的罵了句,「沒有武器,赤手空拳頂屁用!」雖然沒有對武器崇拜至頂,對武器的重視卻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長達九個月的圍城日本人飛機大炮下,戰壕中浮屍遍野的景象給了他很大的刺激,很多士兵甚至一槍沒放就被炸死在陣地上,還有部隊在集結的時候就被日本的飛機盯上成群的炸死在路途上。加之他一向關心軍隊火力,所以在戰後瘋狂的加強了軍隊的火力,大量的火炮源源不斷的被送到軍隊中,只要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的武器他都十分的重視。本來大家還擔心他太過於倚重武器裝備,但好在他從來沒有一刻放鬆過軍隊的建設,訓練甚至比以前更加嚴格,這才讓大家鬆了口氣,畢竟武器再好也是要人來操作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海戰上一再嘗到了甜頭,對海軍的扶持一再加重,沒有經歷一戰熏陶的日本內閣和軍部作戰思想還停留在日俄戰爭時期,對陸軍各種武器裝備上的投入遠不及海軍。原本東北軍與日軍只不過在訓練上有天淵之別,武器裝備上除了炮兵空軍略弱外,足以和日軍抗衡,而炮兵和空軍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最無奈的是,東北軍空有比其他軍閥遠為強大的武器裝備,士兵和軍官的訓練和素質卻太過於低下,導致時常被武器裝備遠弱於他們的西北軍和其他部隊擊敗,使得空有中國數一數二的軍事經濟實力卻只能偏居東北一地,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面對日軍時也知戰則凶多吉少,寧可聽從南京政府調令退居關內的原因了。
幸運的是李成坤在結束哈爾濱保衛戰後,乘日軍在東北兵力不足的空隙,大肆將被佔領區的機器設備和熟練工人已經知識分子都轉移到了黑龍江。這些人和設備也強勁了軍工的發展,否則就依靠黑龍江偏重農業的情況根本無法支撐擴充軍隊抗擊日本所必要的武器裝備。不說槍支大炮,就說彈藥生產就足夠讓人傷透了腦筋。當年北洋水師遭遇日本艦隊覆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軍艦炮彈嚴重依賴外國,戰鬥打響居然沒有足夠的炮彈,大部分火力強大對日本佔據優勢的大口徑火炮(二百公分口徑以上)均彈藥不足甚至根本沒有儲存,甚至有些軍艦只能以演習彈應戰……
這次大規模的行動,用於攻擊的主力火炮是師軍級別支援火力。他們裝備的火炮從一○五口徑到一五○口徑不等,當然還有專門扶著擔任重點地區火力打擊的要塞炮部隊,他們不僅裝備了威力強大無比的六百一十毫米列車炮,也裝備了四百多毫米的大口徑重型攻堅火炮,負著重點「照顧」那些日軍難以攻克的工事,必要的時候也可擔負火力壓制的任務。團級支援火力則跟隨部隊推進,大多是七五口徑(不包括迫擊炮)以下的火炮。
掩體外面接連落下的炮彈爆炸引起的震動讓呆在掩體中的日軍心驚膽戰。官們一直說掩體絕對可以抵擋住中國人的炮擊,可是進攻才剛剛開始,這些掩體已經開始了有些鬆動,甚至薄弱的地方已經有了裂痕,一看這些東西就無法堅持到戰鬥結束,要能撐過炮擊就算不錯了。唯一值得信賴的還是那幾個主要要塞,關鍵部位都有三四米厚的水泥裝甲板構築的,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可不比其他一般的掩體那麼好對付的。
相比西線的日軍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東線的日軍就倒了大霉,臨時挖出的戰壕和散兵壕只能讓他們把自己的頭縮進去躲避槍彈而已,不說炮彈,就連扔個手榴彈過來都毫無抵抗力。那些炮彈更是像長了眼睛一樣總是往人多的地方飛去,僅有的幾門火炮剛剛反擊就被他們發現,在對射中被摧毀,其餘的只好隱藏起來用於接下來的攻防戰鬥中。
射擊幾輪過後,炮手乾脆脫掉了外套,赤胳膊抱起數百斤的炮彈不停的填裝,長年累月的嚴格訓練,訓練出了一副結實的身體。他們刻苦訓練中發揮出來火炮遠超過常識的射擊速度,火炮剛剛射擊進過幾秒振動穩定下來,馬上就退膛裝上了第二發炮彈,雖然在晚上,如此快的頻率也讓他們渾身出滿了汗水。當年到炮兵部隊仔細觀察過他們訓練的德國國防軍炮兵軍官走的時候只說了句:「誰也不能比他們幹得更棒了,他們在操作火炮上的素質已經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國家。當然在指揮運用方面還是略遜於一戰熏陶過的德國陸軍,但我們相信不久你們也會迅速的趕上來的。」
那個時候的炮兵指揮人員,大部分是經歷過戰爭提拔上來的,少量是從百廢待興的軍官學校畢業的,軍隊沒有系統的培訓,可是對士兵的要求從來都沒有放鬆過。正是有經驗有技術軍官的嚴重缺乏,導致上級對基層的訓練更加嚴格,以期以現有情況最大可能發揮火力優勢,各級軍官帶頭把士兵往死裡練,也成了軍隊內部不成文的習慣。隨著時間推移,經歷戰爭熏陶的軍官都經過了嚴格正規化的培訓,大批軍校畢業的指揮人才不斷充斥到各個部隊,炮兵部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戰術被運用,大量的懂技術的專業軍士和軍官被培養了起來,整個部隊作戰力有了質的飛躍。
炮兵不僅僅只是學會射擊就可以了,還要懂得維護,在各個炮兵部隊都建立了戰場緊急的維修站和在各個部隊都有維護分隊,在戰場稍後更是有戰場大修廠。各個部隊的指揮軍官必須掌握各種情況的不同戰術,懂得發揮出炮兵部隊的威力。建立完整的觀察體系,及時校正射擊精度並作出戰場評估。炮兵分隊配備的無線電設備還負責了直接接受相應陸軍呼叫擔負火力支援的重任。會使用一門大炮並不是很困難,但是要懂得如何使用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日本人用大炮教會了中國人如何靈活的使用火炮,哈爾濱戰役中那發射偏的炮彈挽救了整個戰局,戰後在勝利紀錄碑前還特意豎起了一門大炮正在發射的雕像,炮兵對步兵的支援是不言而喻的。除了第一軍,炮兵士兵在陸軍中也是很受歡迎的。黑巖中佐在觀察哨下已經觀察了十分鐘,建立在滿山都是花崗岩上的這個觀察哨是經過特別加固了,駐紮了相當數量的步兵和火炮。重炮射擊引起掩體中發電機發出的微弱燈光一閃一閃的,早在開始炮擊的時候除了下層還開著電燈指路其餘的已經完全熄滅了。
黑巖毫不在意掩體下不斷落下的灰塵,做為這個陣地的炮兵指揮軍官,他內心甚至是十分敬佩眼前中國炮兵部隊的素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陸軍的人還在驚歎火力的兇猛的時候,像他這樣一個訓練有素的炮兵軍官,僅僅看遠處的火光和聽聞這些炮彈的聲音就判斷出了很多東西。中國炮兵的射速和精度讓他吃驚,得出這些中國炮兵的素質甚至比自己麾下的帝國炮兵還高這個結論讓他心裡十分的沮喪。
看著周圍忙著反擊的士兵們,他甚至在心裡想過了這次戰鬥很有必要加強炮兵的訓練了,怎麼說也不能讓這些中國人超過優良的帝國皇軍!好在這個陣地部署了兩們二百四十口徑的大炮和八門一百五十口徑的大口徑火炮,在堅固的掩體的掩護下從戰鬥打響後就發動對中國炮兵陣地的還擊。身旁的炮兵有條不紊的對中國軍隊還擊讓他暗暗點了頭,自己的軍隊也不差,有堅固掩體保護可以最大限度的抵消中國炮兵數量上的優勢,最後結果還是很難預料的。
在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中,出於炮兵的本能黑巖還是不停的判斷出這些炮彈的口徑和落點,他突然發現,中國軍隊對其他地方的火力打擊密度和強度遠高於自己陣地。按常理來說,自己駐守的陣地的重要性要比其他的地方強得多,中國人不可能不知道的?難道中國人知道這裡普通的火力不起作用,所以集中力量攻克附近防禦稍弱的陣地,再開始強攻的?
事實上他猜對了一半,中國炮兵是知道這裡堅固不易摧毀,但是也不準備留到最後強攻的,而是特地為它們準備了一份大禮!做為資深的炮兵軍官,黑巖根據炮彈飛行的聲音可以大概確定炮彈的口徑,就在他繼續觀察的時候,突然整個人都定住了,腦子有些空白。不可能,光聽聲音就知道飛來的炮彈比原計劃準備安裝在這裡的要塞炮口徑還要大,這裡防禦工事能抵禦四百毫米口徑炮彈的襲擊,但是遇到比這個口徑還要大的炮彈就不是它們可以抵禦的了。
就在他發呆的瞬間,來襲的炮彈穿透頂部近四米厚的水泥裝甲板在要塞內部爆炸開來,巨彈爆發令人吃驚的威力,在附近的兩門大炮和所有的士兵都被炸得粉碎,落點附近的工事都開始坍塌。周圍的士兵看著這一切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既是為他們一直吹捧的「沒有大炮可以打穿」的要塞就這麼輕易的擊穿而震驚,也為炮彈巨大的殺傷力而吃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