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一百零六章 反攻1
    距離日軍第一次進攻昌平已經過去了半個月了,長時間殘酷的攻防戰使得國人將昌平深深的印在了腦海裡。過去的三天裡日本人並沒有向前一段時間那樣強攻,這讓宋錦河更感不安,不知道日本人又再打什麼鬼主意。日軍總兵力雖略多,可是被援軍牽制,加上要進攻北平,日本人能派遣到這裡的部隊也是有限,這也是這段時間戰鬥異常激烈卻可以固守住陣地的主要原因。十幾天的戰鬥下來,敵我雙方消耗都很大,但是交通還是比較暢通,士兵們的士氣普遍都比較高,因為對日的反攻即將展開,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宋錦河每天都在企求老天不要下雨,壞天氣可以阻擋日軍的進攻,緩解北平的壓力,可是下雨了中國本來就糟糕的道路將會是一片泥濘,補給運輸更加困難,嚴重的話會影響大反攻計劃。和普通士兵們的積極樂觀不同,宋錦河清楚的知道這次戰爭真的的是用盡了全力,如果不成功想從頭再來都不可能,這卻也是中國最後的機會,如果失去了將很難再找得到了。

    和宋錦河一樣擔心的還有北平的吳克仁也一樣擔心,剛剛被國民政府任命的平津守備司令的頭銜一點也激不起他的興趣,每日除了和部下商討戰局就是深入前線視察,鼓舞士氣,視察的結果很令他滿意。在東北的時候多想擁有這樣一支能爭善戰的隊伍,這些士氣高昂的士兵都是志願參軍就更加難得了。吳克仁在前線問一個擔任警戒任務的士兵,為什麼參軍時,士兵回答:「為了解放東北,趕走日本野心狼!」將軍又問到:「想家嗎?」士兵沉默了,卻又很快的抬起了頭說:「想,可是不趕走日本野心狼我們就永遠不能強大起來,現在祖國更需要我,所以我來了。」將軍接著問:「家裡情況怎麼樣,那家裡人放心你參軍嗎?」士兵聽到這裡馬上興奮起來說:「家裡有爸爸、媽媽還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現在弟弟妹妹還在上學,原來吃飯就吃不飽,上學更是不敢想像的事情,現在簡直在做夢一樣。上學不僅不花錢,吃飯也是免費的,大部分各種學習用品都是政府無償提供的。現在爸爸、媽媽工作也很好,一家人生活很和諧。我們想過上好日子,可是日本人、蘇聯人就是不想看見我們強大起來,我們知道要保住現在美好的生活,不做亡國奴就只有起來戰鬥,和他們不停的戰鬥!當政府發佈動員的時候我立刻就來回到了軍隊,爸爸說如果不是年齡大了也會和我一上戰場,弟弟也說,如果我在戰場上犧牲了,他就會不顧一切的參加軍隊來接替我……」

    將軍聽了,眼睛濕了,良久不語,望著日本的進攻方向臉上充滿就堅毅,有這樣的軍隊這樣的百姓中國就永遠不會亡,中國一定會重新屹立在東方。他知道這絕不是一個士兵敷設上級,而是出自肺腑之言,軍隊中有很多士兵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上戰場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權,不是為了利,他們只是分清善惡,知道國家危難之際正是自己挺身而出之時,面對武裝起來的野心狼只有毫不猶豫的痛打才能保護自己……他們不是不知道戰爭的殘酷,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兒子上了戰場就很有可能再也回不來,可是他們還是義無返顧的他們上了戰場,他們是感恩戴德,是對政府的信任,才這樣毫無條件義無返顧的將自己的親人送上了戰場。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的的確確的感受到了政府是真心實意的為他們好,也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好處,人與人再也沒有高下之分,子女都受到了最好的照顧,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最大的保障。所有的農民都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土地、房子、牲口,這是千百年來所有農民的夢想,不僅實現了,而且已經實現了六年以上,相比中國其他的地方,這裡簡直是世外桃源。三民主義高舉了幾十多年,民國建國也有二十多年,可是沒有誰做到最基本的「耕者有其地」,黑龍江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這也是為什麼別的地方千方百計的徵兵,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黑龍江的士兵卻全部是自願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有比較高的學歷,這在中國也是無出其左右的。

    將軍的腦海裡又浮現出了一個年輕的面孔,這些年來他的一切都帶動了自己的心。在王軍長在世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提到,如果出了什麼事情一定要去找他,加上多年聽到他的事跡對他也十分的景仰。在少帥發動事變的時候王軍長也一再的說要是有他這些事情就不可能發生,在王軍長為少帥之事奔走的時候,一再的告戒說,要想重現東北軍的軍威,趕走日本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他走。想起他和日本決戰的時候的那種氣壓山河的氣勢,在王軍長被殺後帶著部隊就找到了他。幾年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對他完全的敬佩,雖然原本他和那些高級指揮官不是那麼有經驗,可是他們的靈活變通和永不言棄的精神使他們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快進而立之年的他越發的成熟起來,在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擋他的雄心壯志了。還記得他第一次給原東北軍士兵的訓話:五年後成為東亞雄師,稱雄亞洲,重現東北軍威!今天是時候了,日本侵略者將成為他們的磨刀石!

    北平的春天來的遲去的也快,所以特別短,雨雪融化用不了多久就要到夏天了,但是雨季到來是對後勤的嚴峻考驗。負責北平支援後勤沈雨天成了最繁忙的人,剛剛從負責淞滬後勤保障調到北平的他深深知道身上的責任的重大,不僅要克服冬雪天氣造成的不料的影響,現在又要防止即將要到來的雨季造成的問題。雖然北平郊外春意昂然,在日光裡顫抖著的嫩綠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彷彿一個淡綠色的海洋濤浪。要是在平時,作為北平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他一定會細細的品味,也許會馬上聯想起郁達夫的《北平的四季》的文章。可惜現在九一八將一切都打亂了,他投筆從戎,由於具有相當突的協調管理調度的能力,經過專業訓練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後勤軍需官員。他明白很快就要受到實戰的嚴峻考驗了,如何在惡劣的條件下保證大批部隊的補給和後勤線路的暢通都讓他焦頭爛額。吳克仁將軍的指揮部已經連續打了七個電話要求落實保證並詢問了後勤狀況,天氣不僅對後勤有影響,還會直接影響到防守和反攻的順利進行。在後勤機關工作多年的他深知每耽擱一天付出的代價都是巨大的,幾百萬軍隊對任何國家都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更何況只是三省民眾在支撐而已。在戰爭期間尤是如此,這些軍隊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多年囤積的物資,而這些物資必須要堅持到戰勝日本人,這其間重大的關係沈雨很清楚,如果在一年之內不能結束陸地戰爭,所有的戰備物資將被消耗乾淨,經濟也將完全崩潰。

    相比日本大部分還是比較原始的依靠畜力運輸來說,依靠鐵路和汽車為主體的後勤體系要比他們先進、快捷得多了。也只有這樣才能大兵團高消耗的戰鬥,在大規模的交戰中僅僅靠人畜力來運輸是遠遠不能得到保障的,擁有數量非常龐大的補給隊伍又另當別論了,就目前而言日本人還沒有如此的實力,對他們也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離開了鐵路,日本落後的後勤保障體系將很難維持戰爭機器,我們卻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只要抓住機會我們有非常大的把握趕走日本侵略者,光復被佔領的土地。現在要反攻日本本土的時機還很不成熟,缺乏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跨海運輸力量,而日本這方面實力強大無比,目前而言能威脅到他們的只有靠空軍部隊了。將來從陸地趕走日本後最重要的就是發展海上運輸力量和加強海軍的建設,跨海作戰對後勤的要求更加嚴格,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如果連目前的情況都不足以應付,就更加不談以後的跨海作戰了。

    沈雨還清楚的記得淞滬戰場的慘狀,日本一百多條軍艦,四艘航空母艦對淞滬的狂轟亂炸,日本的海軍實力何止是中國的幾十倍,中國海軍沉船阻塞航道令人心痛,這何嘗不是日本海軍強大的真實的寫照。早在兩年前日本的海軍軍艦噸位已經突破了二百萬噸,中國不過六萬噸,其中老破舊艦佔絕大多數,戰鬥力非常低下,作戰能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日本在海軍的強大是世界公認的,他們幾十年重視海軍建設絕不是國人可以想像的,他們依靠甲午、日俄海戰得到了巨大的回報,更加重視起海軍的建設,終於使日本這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海軍強國,這點連一向高傲的美國人也對他們忌諱甚深。和這樣的強大的敵人作戰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日本陸軍在三軍建設中投入的比重是比較低的,他們的武器雖然比貧瘠的中國軍隊要強得多,相比歐洲和美國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裝備比日軍更先進、更強大的武器並有著良好訓練的北三省軍隊並沒有把日本陸軍放在心上,考慮得更多的是日本的海空軍。

    在淞滬戰場上的陸軍只有黑龍江的士兵情況還好點,有源源不斷的補給,而其他省的軍隊情況之淒慘讓人心酸。很多省的軍隊在中央的調配下從全國各地來到了淞滬戰場,除了中央軍和少數地方部隊依靠鐵路運輸過來以外,相當多的部隊甚至是全靠自己的雙腳跋涉千里耗時數月趕來參戰。他們的武器更讓人看了心痛不已,除了中央軍有機槍每個師還有四門步兵炮以外,其他部隊均沒有任何的火炮,各省很多軍隊連機槍都沒有,都是步槍。那些參戰的部隊有師的剛參戰頭一天就傷亡過半,有的部隊還沒有參加戰鬥就被炸垮了,這其中的慘烈很難讓外人瞭解。各個部隊的傷亡之大簡直是難以估計,就連蔣委員長最看中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德國師在淞滬會戰中之慘重也是歷次戰爭中所未聞。

    中國軍隊在這場戰鬥中一個很大的失誤就是後勤保障非常差,各個參戰部隊都只有自己攜帶的彈藥,打完了就沒有了,很多部隊就是沒有彈藥才被消耗乾淨的。如果說政府中還有很多貪生怕死之輩,可是這些參戰的軍人都有一腔鮮紅的熱血,他們做到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體來抵擋敵人的炮火。無奈武器實在相差太大了,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報國之力,幾乎每天都有師旅被消耗乾淨,有的部隊剛剛生火做飯就被日本人發現,接踵而來的轟炸、炮擊讓他們損失慘重。而司令只派遣三個整編師參戰考慮很是周到的,中央軍平日戰備有限也無力支撐如此眾多的部隊消耗,更何況他們的確有些偏袒自己的部隊,給其他地方部隊的補給支援是很有限的。一打起仗來誰都顧不了誰,誰不想要武器彈藥補給,可是就那麼多,後勤力量薄弱再還加上日本的空軍轟炸,炮兵封鎖,真正可以運輸到前線的彈藥嚴重不足。

    因為要和蘇聯作戰,能派遣三個師南下作戰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說後勤的壓力了。好在三省全部動員了起來,轉入戰時狀態,全力軍隊的行動這才保障了淞滬戰場的作戰的順利進行。淞滬會戰是兩個國家的碰撞,打的全是國力。日本比中國先進,他們軍隊飛機大炮軍艦都比我們中國軍隊要強大得多,在前線的將士對此體會最深。日本每一次炮擊都會造成中國軍隊上千人的傷亡,中國軍隊武器的落後只有靠人數來彌補,幾十萬活生生的將士就此埋葬在那裡。在運輸孫立人將軍部隊的傷兵的時候看見友軍的情況實在慘不忍睹,大批的傷兵因為沒有地方治療只好就放在了火車站,在日軍飛機轟炸幾乎沒有活下來的,即使運輸到後方很多人也因為醫藥缺少而犧牲。下雨天氣在陣地裡大批的傷兵因為日軍的封鎖無法運輸出來的那種呻吟聲讓所有的人刻骨銘心,他們其中絕大部分人就在這種呻吟中犧牲了。條件最好的是孫立人將軍的部隊,所有的彈藥補給從來都沒有缺過,傷兵和新補充的士兵也能順利的運輸,傷兵都可以得到後方妥善的安排,就連附近幾個部隊的陣地上的傷兵也沾了光只要受了傷就可以得到醫治,彈藥也從自己這裡得到了一些補充。幾乎所有的部隊都把傷員票都發完了1,戰爭的激烈由此可見一斑。孫立人將軍自己都說,這和日本人打完全是靠後勤,在如此狹小的地域上集結了如此眾多的部隊,中國也不缺乏熱血軍人,只要火力夠強大能夠下去就……可惜中央軍過於樂觀的估計自己的實力了,也過於輕視日本人了。

    和蘇聯作戰就是另一回事了,完全是天壤之別了。蘇聯武器雖然先進可是他們的補給線經常受到我們的騷擾,彈藥補給一直不足,我們卻可以可以得到充足的保障,實行了對蘇聯軍隊嚴密的火力壓制,蘇聯人很大的程度上是敗在了我們補給上面。當然面對要從幾千里之外補給在遠東的幾十萬蘇聯軍隊,他們的壓力之重也是顯然易見的,我們正是抓住了他們的三寸所以才將他們逼入我們計劃好的決戰中來的。蘇聯遠東地區居民人數不過百萬而已,他們要從本地補給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坐火車到莫斯科也至少要一個星期以上,只要時機成熟蘇聯無法分身來主義遠東,在消滅蘇聯在遠東的守軍後,遠東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措手可得。日後蘇聯即使想奪回也不是那麼容易了,至少中國如此靠近遠東,他們離這裡是如此的遙遠,要想再打也要好好思量一下,如果實行的排俄、大規模移民或者採取民族融合等方式那麼基礎就更加穩固了,再加上佈置上能抵禦蘇聯進攻的部隊,那蘇聯人想回都回不來了。

    突然一聲報告,驚醒了陷入沉思的沈雨,沈雨回過頭來看見是氣象分隊的士兵,知道又要變天了。果然士兵報告最近兩天內將有小到中雨出現,未來三天也將是連綿的陰雨天氣。沈雨聽了不由大罵這該死的鬼天氣,好在部隊早已為這種天氣做好了準備,路面也進行了簡易的維修,各種防雨防滑設備都準備妥當了,應付突發情況的小分隊也準備就緒,如果沒有嚴重的問題,雖然辛苦點還是能撐過去的。詭變的天氣向來為兵家所重視,善戰者必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於自己的氣候條件來增加自己的勝算。想必現在田峻六和吳克仁將軍也在為這個天氣變化絞盡腦汁修改自己的作戰計劃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