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王 第一部 第一零二章 思考
    他繼續說著:「我們在和蘇聯交戰後,認真反思了在軍工工作中一些問題。我們認為原來指導我們的軍工工作的思想應該得到改變,以應付現在新的形勢下的發展。以前我們為了追求能夠大量的生產,幾乎所有的軍工廠都實現了流水線生產,這對提高產量很有幫助,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大型裝備因為生產線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導致了我們某些方面的產品比較單一,很多方面還是空白。比如我們空軍,戰鬥機中我們引進生產和購買的都是梅塞施密特戰鬥機,使得我們的重型殲擊機是一片空白,實際上德國本身就有BF—110破壞者重型雙發殲擊機,在同類的重型雙發殲擊機中也是非常優秀的,航程也有足夠遠,可以非常好的為轟炸機護航。而現在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們在跨海作戰的時候,被迫引進美國並不先進的P—40來應急。現在我們可以購買,但是以後呢?所以我們軍工生產和研究必須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形成比較成熟的軍工思想和生產體系。以前我們沒有能力來做這些事情,現在卻完全沒有問題,沒有任何的困難,這將對我們的以後的軍工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並不是我們原來的指導思想有問題,恰恰相反那個時候做出這種決定是很現實的。我們原來迫切希望有一種可以取得戰場制空權的航空部隊,梅塞施密特戰鬥機從各個方面都超出了我們預想的條件,各種戰鬥性能在當時的戰鬥機中幾乎沒有任何飛機可以與之相媲美,這才促使我們下了大代價來引進生產線。我們在引進的時候也考慮到它的航程問題,但是破壞者並不能在和單翼飛機的較量中取得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們才下定決心來生產可以取得我們最需要的,可以取得制空權的梅塞施密特戰鬥機。梅塞施密特戰鬥機也沒有辜負我們對它的期望,在和日本,在和蘇聯的戰鬥中表現出來的良好的機動性能和強大的戰鬥力讓所有駕駛它的飛行員為之欣喜,讓我們所有軍隊為之鼓舞,無論敵人在數量上佔據如何優勝,我們在戰鬥中始終沒有喪失制空權。可是暴露了很多不足,最大的問題就是航程問題,它的航程實在是太近了,在比較先進的戰鬥機中我們發現只比剛剛繳獲的蘇聯新式戰鬥機稍微遠點,其它戰鬥機有的航程甚至是它的兩至三倍以上。再就是他們的加工問題,採取了比較多的先進工藝,加工比較煩瑣,對我們這個工業水平比較低的地方來說大量生產存在比較大的問題。

    梅塞施密特戰鬥機的航程問題在對蘇聯的時候表現還不是很明顯,因為蘇聯是入侵我們,我們是處於防守狀態,在自己的國土作戰,不管那裡都有自己的機場,航程問題還能比較好的解決。在日本的作戰中這個缺點就很明顯了,在即將展開的跨海對日作戰中這個缺點將是致命的,在海上沒有油料只能是機毀人亡,沒有油料也沒有辦法全程護送轟炸機轟炸日本,即使有再好的戰鬥性能也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和保衛日本本土的日軍戰鬥機作戰。上次我們轟炸日本達到的戰略目的非常有限制,我們只破壞了日本的大型的飛機製造廠和相關的研究所,暫時壓制了日本空軍的作戰力量,可惜在我們和蘇聯人作戰的幾個月中,他們已經成功的恢復生產了,雖然先進飛機的製造碰上了一些大麻煩,他們老式九六、九七戰鬥機的生產甚至比我們轟炸前更迅速了。

    我們鑒於中國實際的生產情況和需要,重點引進了最需要的武器的生產線,品種也相對的單一,問題還不是在這裡,而是出在德國人的製造水平上。德國人藝術修養都非常好,連他們生產的武器也是按照藝術品要求來製造的,質地非常精湛,精益求精。這就給我們帶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德國自己強大的工業水平也無法大批量的生產出需要的武器,更何況我們這個工業落後的國家?大到飛機坦克,小到手槍機槍均是如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蘇聯武器設計人員的經驗,依靠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大批量的生產出適合中國需要的武器。儘管蘇聯的武器比較粗糙,可是具有很好是實用性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非常方便的大批量生產。我們飛機、坦克等生產量一直趕不上去,現在所有的大小工廠全面轉向戰時生產,我看完全可以向小日本一樣,把各種配件分配到那些民用工廠甚至是小作坊中,他們生產的質量雖然可能會差了點,但這畢竟可以使得我們的飛機坦克等產量提高幾倍,不再單一依靠飛機廠來生產。要知道我們現在大型的工廠都有自己的國防生產任務,而這些小的工廠和作坊數量非常之多,大多沒有分配生產任務,他們也願意為我們的國防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在幾年的軍工發展中,最大的成果是聚集了一群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以及一群和我們同病相憐的猶太科學家,在他們嘔心瀝血的鑽研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為我們自己建造、仿製、生產先進的武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的研製隊伍,從無到有,從仿製到自己設計,從低水平到跟上甚至超出國際水平,這一切都離不開三省百姓和愛國的科學家的鼎力。我們在生產中也培養了一大批的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和技術隊伍,建立了門類比較齊全的軍工體系,使得我們在戰爭中軍事生產得到了保障……

    總的來說,我們的工業體系仍然落後日本一段距離,這在我們政府、老百姓和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已經大大的縮小。日本因為是個島國,極為重視海軍建設,嚴格來說他們的海軍甚至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每年他們鋼鐵產量的絕大部分用於艦船製造中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海軍的情有獨衷,從滿清海軍、俄國海軍的歷次海戰中嘗甜頭後便不可自拔,產生了對海軍狂熱的崇拜。目前我們根本無法和日本的海軍在海上較量,日本海軍可以遠洋自由在太平洋作戰,而國府海軍軍艦連近海作戰都不可能,在淞滬會戰中大批的軍艦只能自沉阻塞航道而已。日本的軍艦在我們長江航道中橫衝直撞,對我們地面守衛軍隊狂轟亂炸,中國海軍幾乎損失殆盡。

    如果要靠自己發展,我們發展二十年也不可能趕上日本海軍,但是現在戰爭中我們不必以己之弱擊彼強,我們海軍不行,就用空軍來對付他們。但是海軍還是不能忽視,在以後和日本作戰中還有很多需要海軍的地方,我們執行政府的指示,徹底的打敗日本,不登上日本列島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這需要我們必須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海軍力量才行,我們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一些進展,只要收復了東北,佔領出海口就沒有可以建造自己的軍艦和成立自己的海軍艦隊,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我們也向美國購買了幾十艘老式軍艦來應急,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建立一支可以護送陸軍登陸日本的海軍艦隊,讓日本人嘗試侵略的下場。

    日本重視海軍固然是對的,但是他們太偏重於此,忽視了傳統的陸軍建設,裝備和研製的新式火炮數量不多,軍隊的炮兵決大部分還是靠畜力的支援火炮,重火炮數量比較稀少,部隊機械化水平不高,這和他們本土地形有關,國土狹窄且山多,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他們還偏重於步兵的精確射擊和白刃戰,自動火力不強,輕重機槍的性能均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重機槍其重無比,而且子彈和步槍和輕機槍口徑也不兼容。他們坦克主要是輕型坦克,就是他們最新研製出來的所謂的『中型坦克』按照國際通用的看法也不過屬於輕型而已,更要命的是他們坦克裝甲僅僅只有二十五毫米,僅能和德國、蘇聯的老式輕型坦克相比,現在裝備的輕型坦克就足以對付他們,更不要說其他強國真正的中型坦克。就是這相比他們貧弱的軍工實力來看,也算是一款比較成功的坦克了,雖然在機動、火力、防護力上均無力和同期的外國主戰坦克相比,對付反坦克力差,幾乎沒有裝甲力量的中國軍隊還是很實用的武器。

    日本相比中國工業水平比較高,可是他們整體的工業水平在國際上還是屬於比較落後的。日本畢竟只是從明治維新開始才打開國門,從一個農業國家開始發展工業,就是這幾十年的發展,也是先天不足,發展有限,他們國土資源匱乏,實力不足。在遭受第一次經濟危機後,他們為了自己利益把眼光對準了中國,日本首相公然宣稱中國是日本的生命線,開始策劃戰爭。五年後的甲午海戰是日本的一個轉折點,他們傾全國之力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中國開戰,中國因為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強大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中國海軍從此之後就沒有進行過遠洋作戰,海軍名存實亡。日本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的巨額賠款銀子流入日本,整整二億五千萬兩白銀,是當時日本當年財政收入的六倍,還不包括從中國掠奪去的不計其數的財富在其中。正是依靠滿清的賠款,日本度過了從農業向工業的轉換,刺激了島內工業的發展,也讓他們嘗到了戰爭的甜味,將中國看成一塊肥肉,將對華的侵略當做了自己的基本國策。賠款也就算了,可是在和日本的戰爭中我們徹底的失去了台灣和澎湖列島整整四十五年了,日本人在東北的奴化教育就是以台灣為版本的,可惜他們算錯了中國北方人的高傲和自尊,以為都和台灣人一樣可以做他們的順民……在中國軍民的誓死抵抗日本侵略下,他們就血洗旅順,野蠻屠城,全城僅餘三十六人。

    辛亥條約的簽定日本又夥同其他七國得到滿清的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將北京洗劫一空,得到的文物珍寶無數,明清兩朝幾百年積累的財富喪失殆盡,價值不可估量,這比那筆巨額賠款損失更大。其後更是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的權利於沙俄在中國混戰,交戰人數達到了六十萬,給中國造成的巨大的浩劫。在九年前他們又一次的爆發了經濟危機,他們根本無力抵抗這次經濟危機,便又一次述之以戰爭,侵略中國。他們又一次依靠從中國的掠奪度過了難關,可是這又怎麼樣?他們國小,資源匱乏,根本沒有發展的潛力,這麼多年從中國掠奪如此多的財富,到頭來還是要靠中國靠東北才能住他們的發展。我們北三省現在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要環境有環境,要資源有資源,只要我們全體中國人團結起來潛心發展,趕上並超過日本便指日可待……」

    他的關於軍工發展和現狀的報告長達兩個半小時,可是在坐的人沒有一個表現出不耐煩的神情,如饑似渴的認真記住報告中所說的每一句話,為多年艱苦奮鬥的纍纍果實而興奮,為出現的問題而擔憂,為解決問題的中國技術人員感到驕傲。做報告的黃逵中處長望著這些如饑似渴的聽眾,心裡一陣感歎,這些年在這裡投進了多少資金,多少人力、物力連自己這個主管軍工的處長也沒有辦法統計清楚,方方面面投進去的資金簡直是天文數字,不說別的,光是和德國的以物易物得來的軍火和技術、生產線所代表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今天的報告雖然比政府工作報告中詳細了很多,關鍵的東西卻始終沒有暫示出來,不是不相信這些在座的官員,只是有些東西越少人知道就越安全,關鍵時刻成為殺手鑭。現在在中國土地上要戰勝日本並不困難,困難的事情是跨海到日本作戰,我們沒有和日本那樣龐大的海軍,空運部隊數量也極其有限,目前能夠給日本以重創的只有高空重型轟炸機。想到這裡,心裡一陣激動,多年的研究終於有了結果,四發動機的B-17終於仿製成功,如果不是為了更快的生產,如果不是想引進相關的生產線技術,完全可以自己生產。這種飛機在日本上空將基本不會受到威脅,因為日本現有戰鬥機無法達到B-17的一萬米的高空,即使達到了這個高度也無法突破B-17的十二挺機槍組成的無死角火力網,日本人很快就可以見識這種飛機的威力了。

    在坐的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各自行業有有比較大的發展,可是在戰爭時期,在國家危難之際,眼中更為關注中國自己軍事和日本的對比,這些客觀公正的信息讓他們放下了心來。但讓他們感到無比憤怒的是黃逵中處長說的日本工業化的過程,完全是吃中國人的肉,喝中國人的血的歷程,是依靠壓搾中國而強大起來的。縱觀日本的工業發展,不得不承認,日本這匹野心狼的確是中國人自己「養」大,「慣」大的,等它長大以後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目標對準了多災多難的中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上到官員、科學家,下到軍人、老百姓都一致政府的對日本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原因。旅順的血還未干,現在日本人又在中國製造了一起起慘絕人寰的屠殺……中國已經軟弱太久了,既然在這個世界上全憑實力說話,中國又何必死守所謂的「善良」,所謂的「和平」呢?這樣只能加深列強對中國老實可欺的印象,更加肆無忌憚,我們需要的是鐵和血來洗滌我們的仇恨,沖刷我們的恥辱,否則無論我們如何強大起來,也不能真正站立起來,屹立在世界面前。

    與此同時,在各個城市的軍隊源源不斷的運上了火車,在廣場上到處可以看到熱烈的送別的場面,姑娘們載歌載舞歡送小伙子們走上軍列。父母妻兒強忍下對兒子丈夫的掛念,仔細記下他們的音顏笑容……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對日本的最後一戰,如果不能將日本人趕出去,等待的將是滅亡。幾天的歡慶中政府給每家每戶都發了三瓶酒、五斤肉、以及糖果等大量的生活品,那些預備役人員吃完飯和家人送別後都直接運往前線。所有的參加過軍事訓練的人都接到通知,根據前線戰事發展,隨時準備進入軍營接受訓練開赴前線。所有十八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無特殊情況或者傷病、殘疾的男子都必須接受軍事訓練。戰爭終於全面展開了,三百萬人被招進了軍隊,另外還有一百五十萬在接受訓練,還有二百萬等待徵兵的命令,成年的精壯男子基本上都要服役或者即將服役,大部分的輕重的生產都落在了那些年輕的女同胞身上。她們默默的忍受親人的離別,忍受艱辛的工作,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這麼多的苦難壓在她們身上她們沒有一絲的怨言,只是默默的幹好自己的工作,在她們辛勤勞動下很快生產便恢復了正常,甚至某些方面超過戰前生產,這也讓我們政府真正的放下了心。雖然不直接參加戰爭,可是她們對戰爭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是戰爭中名副其實的幕後英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