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消息很讓人喘了口氣,幾十年我們都忍了過來,幾年為什麼就不能忍呢?我們在面臨外敵入侵,內政混亂之際,我們憑什麼靠自己拿回多年丟失的土地?我們僅僅只能在他們無力顧及的時候或者有一天我們有和他們同樣強大的時候才能一舉的消滅,所以德國的進攻他們的時候也是我們最佳的進攻時機。所謂《互不侵犯條約》就讓他見鬼去吧,這個世界上什麼時候有人真正遵循過所謂的「條約」?需要的時候可以簽定,不需要的時候馬上就可以被撕毀,我們對他們這些強國所謂的「條約」很是反感,在這裡根本就沒有一絲的誠意。不然為什麼不在進攻我們之前簽定,非要被我們打怕了才做出這種姿態,回想起百年來列強在我國頭上的諸多不平等條約,我們實在沒有辦法對他們產生任何的好感。
既然他要簽定那我就和他簽定,我們只是一個地方政府,這種國家間的條約應該是國民政府去簽定了,就可以丟掉這個大麻煩了,別的事情可以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根據我們的請求,在美國為首的國家的提倡下,國民政府派出了以立法院院長孫科為首的高規格代表團進行協商。孫科本人是國民黨中的親蘇派,加上因為孫中山的關係,蘇聯對他也有一定的好感。就本身而言,蔣委員長並沒有太在意和蘇聯的關係,可是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不能對這件事情無動於衷,更何況是由英、美列強進行的調解。在孫科走的時候他只下了個手諭「相機行事」,孫科知道這又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幹好了是領袖的功勞,干砸了是自己的錯。
蔣委員長被淞滬會戰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對戰爭也很沮喪。經過這幾年的整編,部隊戰鬥力也提高很快,全國都自信滿滿的準備對抗日本的侵略。參戰部隊也的確沒有讓人失望,正面戰場上日本人沒有佔到一點便宜,損失極重,只好一再的增兵,防線也堅持了近半年,可惜的是日本從沒有防備的側翼登陸繞到後面擊潰了守軍。此戰打得極為艱苦,這些年苦心囤積的武器彈藥幾乎被消耗乾淨,各種武器損失極多,大量經過多年訓練精銳士兵亦被消耗殆盡。空軍和海軍基本上不能構成對日本的任何威脅。想到空軍,蔣委員長就是一陣心煩,與李成坤轟炸日本壯舉相比,雖然空軍將士也浴血奮戰,可惜由於飛機老久加上飛機數量嚴重不足造成了後期日本回復元氣的空軍對中國空軍和地面部隊威脅極大。
在參戰前居然整個空軍僅二百餘架飛機可與日本交戰,且老式飛機佔大多數。面對這種情況卻又不能發火,因為造成這種局面的正是蔣夫人。空軍飛機發展相當快,剛買的飛機不過兩、三年變落後了,蔣夫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將空軍經費存在了外國銀行,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到外國買最新的。可惜的是日本飛機製造廠和大量飛機被炸,大量的軍艦卻完好無損。日本港口布的水雷雖然沒有清理乾淨,卻有清理出大量的安全航道,戰爭爆發後日本的軍艦迅速的封鎖住了中國大部分港口。外國的武器都要自己運輸,不僅中國運輸有限,更因為中國船隻很難通過日本的封鎖,購買飛機之事也不了了之。想到這裡也不由感歎起來,德國人為了幫助李成坤甚至大船大船的運輸各種武器支援他們,連同政府訂購的武器也親自運到了香港轉交中國軍隊,其中包括新定制的三十多萬支步槍和五萬支手槍、二萬挺機槍,迫擊炮八百門,戰防炮五百門、高射炮三百門。彈藥有步槍彈三億發、手槍彈七千萬發、機槍彈兩億三千七百萬發、迫擊炮一百九十萬發、戰防炮彈五十萬發、十五厘米榴彈炮彈六千發和其他口徑炮彈兩萬餘發以及其他裝備器材。這讓軍隊壓力減輕了不少,但是也反應了自身軍工生產嚴重不足。
德國軍事專家根據中國實際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情況給蔣先生的建議是建立一支大部隊移動時以鐵路來運輸,使兵員可快速集中到戰場邊緣。戰鬥不倚賴重炮、戰車等重型裝備,而是靈活機動地使用自動武器作戰和若幹幹戰車與炮兵單位配合進行協同作戰的「輕步兵」。這對於生產能力弱、戰車和火炮擁有量少的政府軍隊來說是很中肯務實的。可是這在強調火力制勝的正面戰場上防守是處於不利地位的,處於敵人的進攻壓制火力下,損失極重。我們派去支援的孫立人根據自身火力略佔優勢的情況,將部隊梯次佈置在縱深,按照防炮火防空經驗做了妥善的防禦,日軍即使佔領前沿陣地也不傷筋骨,日軍火炮對陣地上炮擊轟炸的效果效果非常有限。反觀政府軍為了和日軍戰鬥中取得優勢,在前沿佈置了大量的士兵,短短三十公里的長度上雙方佈置了近百萬的軍隊,日軍每一次炮擊都會造成成千的中國士兵的死亡,戰鬥慘烈無比。
看著友軍的那種勇捍,我們派遣過去的三個師的士兵熱血澎湃,也許他們的指揮官腐化、貪財……但是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候,他們能挺身而出,面對日本的一次次強攻猛打,絲毫不退,多少將士以自己血肉之軀抵擋敵人優勢炮火,犧牲在戰場殺戮之中,為保衛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這至少說明了他們心中還有熱血,還有一顆不屈的心。孫立人看見友軍戰鬥也不由點點頭,這些年軍事訓練沒有白費,但是非常可惜的這些優秀的戰士都浴血淞滬戰場,以後重組建的部隊無論從訓練、士氣、裝備都無法與淞滬戰場上的老部隊相比。全國各地的軍隊首次團結起來一起共赴國難,大家放棄自己舊怨一起浴血奮戰……孫立人指揮的部隊按照國民政府給予的新的番號為整編第一八三師、一八四師和一八五師,一八三師和一八四師是我們原來的第十二和十三師,戰鬥力非常強。因為我們陣地日軍久攻不下,將進攻的重點轉移到了友軍的頭上,一八三師被迫當起了救火隊員的責任,那裡有危險就在那裡上,成為蔣委員手中名副其實的預備隊。不僅蔣對這支部隊情有獨衷,其他友軍部隊也對他們抱以厚望,只要看見他們的身影就信心大增。一八三師也沒有辜負厚望,在一次次的戰鬥中飛速成長起來,成為新的王牌主力。
孫立人走進了唐生智的指揮部,周圍的參謀和警衛人員敬佩的看著這位年輕的將軍,正是他的指揮讓其他的參戰部隊安全的撤退回到吳福線附近進行重新的防守,在戰鬥中無數次的拯救友軍部隊於危難中的事跡更是廣為流傳,成為抗戰中最有名氣的戰將,得到全國民眾的愛戴。唐生智看見是孫立人,馬上站了起來,熱情的說,「孫老弟,你來了正好,我正好有事找你。」孫立人立刻說:「有用得著我孫某人的地方我一定盡力。」唐生智說:「你們剛回來,還沒有休整,本來不應該麻煩你們的。可是吳福線那邊大部分部隊都是新補充的部隊,戰鬥力和裝備均遠不及以前,戰鬥力強的八十七、八十八師戰損達極大,可以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只有你們,還是需要你們去那裡才能頂得住。否則那裡失守後到南京附近都將毫無阻擋,不易守衛,所以吳福線非常重要,不可有失。」孫立人聽了敬了個禮堅決的說:「保證完成任務!」
剛剛被整編成第十七集團軍的三個師接到命令後沒有任何的反應,只是默默的清理行李準備開拔,雖然他們撤回南京剛剛才一天。孫立人對那些撤退的時候收攏的別的部隊的士兵們說:「現在你們剛剛到南京,我們接到命令又要開拔,當然你們可以不用跟著我們去。你們可以自己回老部隊,也可以到其他部隊,但是不管到了那裡都要記得自己是中國軍人,記得我們都有一顆軍人報家衛國的魂魄,記得在淞滬戰鬥的那日日夜夜,等你們老的時候你可以驕傲的告訴自己的子孫後代,曾經在淞滬狠狠的揍過小鬼子,在那裡參加過中國第一次團結起來抵抗外地入侵的偉大壯舉……」有些人離去了,更多的人留了下來,在這裡他們真正看到了什麼是軍人,什麼是真正的戰鬥,渴望像真正的軍人一樣馳騁殺場。
在大批的軍隊開始向後轉移,大量的民眾開始向後搬遷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卻高唱著雄壯的軍歌向前線開拔,沿途撤退的部隊自動讓出路來,帶著羨慕的目光看著坐在軍車上的士兵,心裡甚至渴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員。那些新補充的士兵奇怪,因為這些老兵為了搶路回來不僅大打出手,有的還開了開了槍,不知道為什麼會變得這麼老實。如果是少數的也不多說了,怎麼所有的部隊看見他們來了都自動讓路,甚至還自動幫助他們把不動車輛推到路邊,這並沒有人要求他們這麼做啊!新兵不解的問老兵,他們是那個部隊的,怎麼打了敗仗還這麼有信心?老兵帶著非常複雜的心情說:「他們是李成坤將軍派來的軍隊,他們的指揮官是赫赫有名的孫立人將軍。」新兵一聽就大吃一驚,關於這支部隊現在傳言已經是漫天飛了,沒有人會說不知道孫立人將軍,有人開玩笑他們甚至支援過所有的友軍。日軍被擊斃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一是被他們消滅的,他們的戰鬥力是可想而知的,要不是有他們斷後路,這些部隊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
孫立人坐在車裡,沉思起來,這次接下這個棘手的任務,心裡還是有一點底的。吳福線是經過國民政府幾年心血才建成的國防工程,兩年前建成後一直對它進行了完善,防禦相當的完善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和蘇聯的戰事已經暫時告一段落了,即使蘇聯想再戰也到等幾個月,如果他們接受談判,那麼黑龍江的主要兵力馬上就可以展開對日本的軍事行動了。孫立人很是佩服在出兵問題上的各種決議,兵力只有七萬左右,各種補給從來沒有缺少過,不管前線需要什麼,後方都可以千分百計的把需要的東西運過來。大年三十的時候,日本人進攻很猛,所有的非戰鬥人員都上了戰場。知道大家還沒有吃飯的時候,司令親自和司令部的工作人員包了餃子煮熟了連同用保溫的設備一起用飛機空運過來,大家在戰壕裡吃到熱餃子,並聽到是司令親自包的時候的心情是任何人都無法體會的,這比說一百句空洞的鼓勵更讓人興奮,一直以來所有的戰士受到的是最嚴格的訓練,在生活上卻被照顧得無微不至,這也是這支軍隊強大的原因之一。
在戰鬥損失後,每次補給來的也帶來了一批士兵,他們不是剛剛進入部隊的新兵,不是剛剛訓練好的士兵,更不是像其他軍隊那樣拉來的壯丁作為補充,而是經過嚴格訓練一年以上,被傳授豐富經驗的其他部隊抽調來的士兵。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不斷加強了炮兵力量,源源不斷的供應使得軍隊從來沒有為後勤發過愁,要說勝利,至少有一半的功勞在這些後勤人員身上。就在剛剛將部隊部署進工事附近的防線的時候,突然接到一份電報,上面有兩個消息,一個是天大的喜訊。另一個卻是不幸的消息。壞消息是,日軍四十七萬強攻北平,他們重點進攻的第二十九集團軍的防線發生崩潰,副軍長戰死,趙禹登師長戰死。第二十九路軍防守的右翼被日軍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日軍通過這裡將二十九軍擊潰,二十九軍已經在軍長宋元哲的指示下撤退到保定。和他們一同防守的吳可仁中將已經陷入包圍了。喜訊是,國民政府和蘇聯簽定了《友好條約》,中蘇的衝突也在這個時候劃上了句號,主力部隊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日本了。孫立人看這兩封電報都不簡單,還有很多東西沒有說出來,相信不久就會有詳細的報告送過來。
當孫立仁說出蘇聯人已經被趕出去了,並被迫和我們簽定了停火協議的時候,這些遠離家鄉的北方大漢終於再也忍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悅,衝鋒鎗、步槍、手槍不停的射向空中。那些別的部隊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切,這些紀律嚴格的部隊也有這樣的一面,沒有任何的軍官有制止的意思,反而加入了這個行列,甚至炮兵部隊也用二十四門火炮連放了三十響以示慶祝。他們不能理解這些士兵所受到的教育,在參加淞滬會戰後就聽到了家鄉被蘇聯人進攻,他們心中充滿了急切,每次後方的運輸人員來的時候最感興趣的就是和蘇聯人交戰的情況。相當一部分的人甚至要求回黑龍江參戰,卻被孫立人以司令在派兵到淞滬戰場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這種情況,並且已經有了對策,你們可以不相信我們,但是不能不相信司令的安排給擋了回去。並教育到:「送我們來淞滬的最大目的是牽制日本的軍力,使得他們沒有能力進攻黑龍江,我們保衛了淞滬就是保衛了黑龍江……」
兩天後一群和運輸人員一起到來的黑龍江司令部高級參謀到了孫立人的指揮部,其中一個四十五歲左右,掛少將銜一見面就錘了孫立人一拳說:「你小子好像比以前更壯了,也更有精神了。好像現在還不錯嘛,官位、名聲都有,現在不管到那裡都絕對吃香。」孫立人說:「要不是我們是老朋友,知道你心裡想什麼真想揍你人。我們投軍報國為什麼?就是想中國強大起來,不再受到外敵的侵略,現在無論那裡都沒有我們做得更好,我孫立人有生之年能見證中華的富強將是我一生最大的驕傲。不說現在是個集團軍司令,就是那戰區司令、上將頭銜和我換我也不會答應……」那個高級參謀說:「你看你,真是小家氣,我只說了一句,你卻說了怎麼多。好了不多說了,這次有正經事和你說。」孫立人說:「就知道派你老馬出來,絕對沒有小事,是不是準備動手了?」那個被叫做老馬的參謀說:「嗯,這次要動手了。說實在話如果不是我的確不適合帶兵打仗的話,我也想和你一樣馳騁殺場,抵禦外敵,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為。」
孫立人知道他才華橫溢,叫做馬奎元原來只是保定軍校的一個戰術教官,卻因為自己本身體弱多病加上為人相當的倔強,素不為人喜歡。後來司令和蔣百里談話的時候偶爾聽到他的一些事跡,覺得他的思想雖然不適合現在的中國軍隊,可是十分超前甚至有些想法比德國人還要完善,在經過保定的時候親自拜訪,一談之下雙方相法不謀而合,相見恨晚,司令對他十分的尊重,很多大的行動都是他一手策劃的。孫立人笑著說:「上次蘇聯那仗打得不錯,是不是出自你手?」馬奎元笑著說:「司令部哪個是省油的燈,沒有兩把刷子進得去嗎?不過說來慚愧,這次都是司令一手策劃的,這些年他一直要求提高我們這些參謀人員的能力,他自己也在飛速的學習,說到戰略方面我們這些人也只好自愧不如了。」孫立人回想起在司令部的時候,司令親自指導自己這些參謀人員的時候表現出來的高度的素養,現在回想起來還是不得不稱讚。他不常出主意,平時都是要求參謀、軍官們自己解決,可是碰到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的時候他又可以給大家很多提示,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是非常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