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獵艷錄 正文 244. 第二百四十四章大禍臨頭
    眾所周知,劉備是不會真心實意向任何人投降的,他一心想當皇帝,不可能屈居人下。

    「袁熙狗賊,備與你有殺弟奪妻之恨,有生之年,不共戴天,你想讓我投降,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嗚!嗚!嗚!嗚」號角聲沖天而起,幾十面戰鼓,同時擂響了,象徵殺伐的激樂。

    「攻城——攻城——攻城——」江漢平原上幾十萬袁兵齊聲吶喊,喊叫聲像一條條鋼鞭,向江陵城頭抽去,鞭撻長著耳朵的每一個士兵,士氣昂揚沸騰到極點。劉備等人全都面色如土。

    劉備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回頭對法正道:「快,派人去聯絡曹cao,讓他派兵來援救。」

    「咚!咚!咚!咚」節奏強烈的戰鼓聲,在一次從吶喊的海洋中冒起,吶喊之聲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是戰士踏足前進,鏗鏘有力的聲響,袁軍以昂揚的軍姿,鼎盛的氣勢壓城而來。先是郝昭的弩炮軍,這次出動了一千五百輛戰車。其中飛梭巨弩八百,石機五百輛。一字排成三排,遍佈整個江陵北門。後面依次是盾牌兵、弓弩手、刀矛手、輕裝騎兵、重裝騎兵。全部弓上弦、刀出鞘,殺氣直衝雲霄,連zhi熱中天,噴薄瑰麗的日頭也為之暗淡。

    袁軍大將在我身側燕翅排開,盔明甲亮,赤纓玉帶,紅袍金甲。威風凜凜,旗幟如海。軍旅中產生出一種無法與之抗衡的霸道氣勢,足以使人不戰自潰。

    胡車兒手持大刀高挑著嚴顏那顆xue白的人頭,扯著嗓子喊叫:「劉備,你的席大將,嚴顏、陰溥全都被斬,你完了,快投降吧!」

    劉備一見嚴顏人頭,心中戰慄,一下子失去了自控的能力,熱淚泉湧,悲呼道:「老將軍,大業未成,你怎麼——」他這裡大哭,一方面是嚇得,另一方面是為了收買人心。胡車兒卻笑得前仰後合;「劉備,你不投降,一會兒大軍攻城,城破之時,老子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劉備凌厲的眼神向我看來,我也把目光直視過去,兩人目光在空中接觸,猶如刀劍交鋒,鏗鏘有聲,互不相讓。

    「劉備,你開城投降,寡人在天子面前為你講情,保舉你為代郡侯,讓你一生富貴無憂,怎樣?」我暴喝了一聲,算是最後通牒。

    「晉王太可氣了,你看我劉備是那種可以屈身侍賊的小人嗎?天子已經下了衣帶詔,討伐於你,你是大漢國賊。江陵城士兵、百姓,寧死不屈,絕對不降國賊。大家說是不是?」士兵們都不開口,劉備弄了個大紅臉。

    「少說廢話,劉備,這樣開戰,傷亡太多。你要是有種的,下來和寡人決一死戰。」我想和劉備來一場決鬥,這樣可以省去不少裡去。

    劉備心想,扯淡,誰不知道,你是有名的悍將。老子是文官,沒興趣和你這野蠻人單挑。一揮手:「袁熙,你不配和我交手,老子派大將孟達會你。」

    孟達領命帥三萬兵出城迎戰。

    「晉王千金之軀,豈能和匹夫對戰,看我藏霸來會你。」藏霸縱馬而出,直取孟達。孟達大聲喊叫:「袁熙,你不敢出戰,是不是怕了老子,讓這個無名小卒來送死——」藏霸馬快刀沉,閃電般到位,大刀橫著掄出去。孟達挺槍硬接,當,兵器相交,震的氣血翻滾,嗓子眼甜。知道不是藏霸對手,轉身想要逃走。藏霸嘿嘿冷笑,縱馬猛追。漸漸的接近了城頭。魏延一看藏霸危險,彎弓搭箭,直取藏霸。一箭射中藏霸盔纓。差點穿透腦門。孟達趁著藏霸驚慌失措的機會,轉身再戰,那鐵槍,抖出十幾道槍影,戳向藏霸咽喉,又狠又準,角度刁鑽,藏霸根本躲不開。眼見冰冷的槍頭已經觸及到咽喉處鼓出來的喉結,藏霸閉目等死。耳邊馬蹄嘶鳴,孟達突然向後倒去,一飆熱1a腥氣的血箭,噴到藏霸臉上。

    藏霸雙目圓睜,一看,呀,,孟達老兄的腦門,被一隻黑色朱漆的雕翎羽箭給穿透了。這種羽箭,藏霸很熟悉。這是晉王袁熙的專利呀。回頭一看,晉王只在五十步外,彤弓剛剛收回來。

    我指著城頭上的魏延咆哮道:「卑鄙小人,暗箭傷人,反覆無常的狗東西,你下來,寡人與你一戰。寡人倒要看看你腦後的反骨有多硬。」魏延,還他ma的胃潰瘍呢,胃炎,哼?

    劉備一聽我和魏延叫陣,大喜過望,催促魏延:「快,小魏呀,你立功的機會來了,快點下去把袁熙收拾掉,千萬不要辜負了本將軍對你的一片期望,快點去吧。本將軍等著給你慶功。」

    魏延雖然反覆無常,但驍勇是如假包換的。被人指名道姓的叫陣,那有不去的道理。提刀就要出陣,法正連忙阻止:「等一下。主公,我軍和袁軍實力懸殊,不宜硬拚,此刻孟達已死,士氣低落,不能再出戰了。還是命令弓弩手謹守城池,等候曹兵來援。」

    劉備擔心道:「萬一袁兵揮軍攻城,如之奈何?」法正道:「這一點,主攻大可放心,袁軍經過昨夜一戰,已經是人困馬乏,絕對不會貿然攻城。」劉備攤開雙手道:「雖然是這麼說,可是總守著也不是個事吧。」

    法正陰笑道:「主公不必擔心,正已經想好了計策,預備今夜趁著袁兵疲憊前去劫營,必定大破之。」

    「好,好啊。」劉備緊緊地握住法正的手:「孝直啊,以後,我就全靠你了,你要努力,本將軍是不會忘了你的。」

    法正心想,老子倒要看看,是諸葛亮厲害,還是我法正厲害?

    劉備不讓魏延出戰,而是調來了三萬弓弩手,趴在箭垛之後,嚴陣以待。並且緊鑼密鼓的準備石磨、桐油、石灰粉這些守城的器具。

    趙雲見我猶豫不決,提馬過來,悄悄道:「大王,我軍太疲憊了,如果此刻攻城,一定會吃虧的,不如休整一夜,明日再戰。」

    「好吧,傳令諸將,沿官道紮營,謹防劉備和曹軍偷襲。」

    袁軍中傳出陣陣鳴金之聲。騎兵步兵,後隊變前隊,整齊撤離。只留下五六萬兵馬圍城。

    法正道:「主公,可以修書給曹cao,讓他派兵出秭歸,偷襲麥城。我軍拖住袁軍主力,使其不能回防,破敵必矣。」

    劉備黏著短鬚,笑道:「此計甚妙,魏延,你跑一趟,從水路去白帝城送信給曹cao。快去快回。」魏延心說快不了.

    「主公,白帝城距離江陵,將近四百里,即使是順風坐船,只怕也要四天往返,萬一,我不在的時候,敵人攻城怎麼辦?」

    劉備心想,你還挺自大的。沒有雞蛋就不成席了。我手下大將多得是呢。「沒事,還有吳懿將軍在,你不必擔心。」

    魏延極不情願的坐上船,向白帝城進,一路上還在想,看著吧,沒有我魏延,江陵城肯定受不住。

    不說,魏延去見曹cao。單說,魯肅過江覲見孫權。魯肅這些日子,沒有一點消息,是因為,孫權一直都在猶豫。先是孔明來遊說,倍說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的道理。孫權一方面覺得有些道理,二來覺得,自己出錢出力,替劉備去打仗,有些吃多了撐的。人家晉王袁熙,並沒有向東吳宣戰嗎?而且這些年來袁、孫兩家關係也不錯。袁熙還保舉了他做吳王。正在這個節骨眼上,魯肅來到。魯肅在合肥,和孫權打交道,相比之孔明有先天上的政治優勢。

    老朋友魯肅一見面就向孔明陳述了來意。說晉王袁熙,願意割讓皖城、居巢,以示絕無侵佔之心。江夏郡就當是送給吳王的禮物,晉王決不再取回。袁軍的大隊人馬,絕不會靠近江夏。「請吳王,放寬心,晉王只是想和劉備、曹cao瞭解一些恩怨,絕沒有屯兵江東的野心。倒是,劉備和曹cao,這兩人鷹視狼顧,野心勃勃,眼下沒有立足之地,必定會打江東的主意,大王不可不防呀。」

    這話說到孫權的心窩裡去了。孫權即擔心袁氏吞併,也擔心,劉備、曹cao打壞主意。這兩天,真是寢食難安。

    前些日子,孫權和周瑜談過一次,周瑜也拿不定主意。此時形勢和《三國演義》大不相同。

    三國演義上,曹cao無視劉備存在,直接耀武於孫權,給孫權下了戰書,原文好像是,「我率領八十萬大軍到此地,願意和孫將軍會獵於武,盼你早早歸降。」這種情況下,孫權才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是戰,還是降。周瑜等一班武將,拍案而起,誓與曹cao決戰。在曹cao下戰書之前,周瑜一直都在鄱陽湖訓練水兵,可見他對劉備和荊州的存亡,並不是太放在心上的。畢竟,還隔著一條大江嗎?

    此刻的情形,讓周瑜非常的難受,你說出兵吧。出師無名。晉王和劉備有私人恩怨,曹cao又是有名的國賊。沒必要拿江東兵的性命去冒險。袁熙勢力強大,號稱大軍三百萬,能不招惹的,就不去招惹。

    可如果不打,萬一劉備被滅了,袁兵乘勢南下,渡江作戰,奪取江東六郡,就等於是失去了劉備和曹cao兩個盟友,江東將陷於獨自作戰的窘迫中。第三,江東兵豁上老本去跟袁軍拚命,勝了之後,曹cao劉備,這兩個喪家犬,定然乘機瓜分江東之地。那時候,吳王賠本賺吆喝,更是彆扭。

    周瑜做的最好的打算是——隔岸觀火,最好袁、劉、曹。這三家三敗俱傷,袁軍無力南下,劉備、曹cao羽翼斷折,江東出兵把兩家收拾了和袁軍平分天下。才是上策。至於消滅勢力強橫的袁兵,周瑜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那是不可能地,至少在近十年內,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所以周瑜和孫權說:「此刻形勢還不明朗,勸大王靜觀其變,不要輕舉妄動。假如開罪於晉,後患無窮,失去劉備這個盟友,對江東也是一大損失。再等等,看看兩家的態度如何。我軍此刻要做的,就是謹守城池,派兵守住大江和江夏郡,防止袁、劉吞併。」

    孫權也覺得周瑜說的有理,命令周瑜帥兵赴三江口佈防。自己也要趕赴柴桑。可是,孔明和魯肅根本就不讓他走。整天纏著,一個讓出兵,一個讓觀戰。煩都煩死了。魯肅第三天又來了,說是,晉王說了,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把竟陵以南的土地全部併入江夏郡割讓給東吳。竟陵以南?差不多有一個郡的土地,縱橫百里,濕地肥沃,可以屯墾。孫權一下子就動心了:「晉王此話當真?」

    魯肅也不跟他拐彎抹角,直接了當:「晉王割地給吳王,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讓大王放心。袁軍目的只在荊襄,絕不會染指江夏、江東。其二,竟陵臨近烏林,若屯兵於此,必定威脅樊口,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這樣的戰略要地,晉王都肯割愛,足見其沒有圖謀江東的心思,大王一定要明鑒。」

    孫權心裡是一千一萬個願意。可是他還要徵求,張昭和周瑜的意見。擺擺手道:「寡人疲憊,過幾日再給先生答覆。」

    魯肅出去之後,孫權立即就給周瑜寫了封信,把情況說了,送到三江口。

    周瑜這裡也迎來了一位客人。就是他的小學同學——蔣干。蔣干和周瑜小時候,關係還算是可以的。蔣干經常抄襲周瑜的作業,因而免除了不少,教書先生的杖責之刑。所以內心裡一直很感激周同學。

    兩人見面寒暄了一番,周瑜就把笑臉拉長了,差不多下巴可以挨著地面:「你是不是來勸降的,要是的話,啥也別說,喝完酒立馬走人,我沒興趣聽。」

    「你看,你看,小周,你這是說的什麼話,我是那樣人嘛?咱哥兩兒,這是什麼關係。槓槓地。我瞭解你的脾氣——剛正不阿,忠心耿耿,威武不屈,貧jian不移。怎麼會給你勸降?我是來給你說一下,晉王的意思。「

    周瑜聽了蔣干的這幾句馬屁,心情很是舒暢,拉長的臉,又縮了回來,笑道:「知道,知道,老蔣你不是那種人。說吧,晉王到底想怎麼樣?」孫權是吳王,所以,周瑜也沒必要對袁熙不客氣。這都是關係問題。

    蔣幹道:「是這樣,晉王的意思,他不是來打吳王的。是找劉備和曹cao算賬的。你都不知道——」蔣干看看四周無人,壓低了聲音,悄悄道:「小周,其實晉王和劉備是有私人恩怨的。」

    周瑜大笑道:「扯淡,整個大漢朝誰不知道,你們晉王厚顏無恥,搶了人家劉備的老婆,我還不知道,你也太小看我們吳國的情報系統了吧。」

    蔣干砸著嘴道:「哎呀,知道就好。那就更容易了。這事兒,是這麼回事。晉王的側妃,蔡夫人,就是蔡文姬。劉備以前,在她身上做過敗德事。蔡文姬,至今耿耿於懷,總是在這個晉王耳朵邊上吹枕頭風。晉王又殺了張飛,還搶了劉備的老婆。我跟你說,小周。他們兩個那仇恨大了去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的意思是說,吳王,沒必要淌這渾水。晉王不滅劉備,劉備遲早報仇,這都是私人恩怨,沒辦法的事情。你說對吧。」

    周瑜苦笑:「活該,他袁熙,三宮六院還不行,禍害人家老婆,人家能跟他善罷甘休吧。」蔣干擺手道:「那事兒,跟你沒啥關係,知道嗎?你怎麼就知道不是甘夫人勾的晉王呢?」周瑜咳嗽道:「甘夫人長啥樣?」蔣干想了一下:「不知道,我沒見過——哎,怎麼跑題了。接著說,那個bsp;周瑜道:「我聽說了,晉王把人家閨女給糟ta了。你說,有沒有這回事?」蔣干的臉色不好看了:「你丫的,還大都督,滿口胡說八道。誰把誰給糟ta了?誰把誰給糟ta了?那是曹cao給晉王使得美人計。沒想到被晉王識破了,曹cao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能怪的了晉王千歲嗎?」

    周瑜一聽,行啊蔣干,你他娘的,真是袁熙的忠臣啊。說兩句都不願意。

    蔣幹道:「反正曹cao是恨透了晉王了。這還有個原因。知道曹cao的兒子是怎麼死的。是被張繡殺死的。張繡此刻正在晉國混呢。還是晉王的愛將。前兩天曹cao還要求晉王殺了張繡,晉王不願意。所以兩人的矛盾就更深了。不同戴天呀。這些都是私人恩怨。你說,吳王摻和進來,有什麼意思?」

    周瑜沉聲道:「吳王沒說要摻和進去,從來也沒說過。不過,晉王統百萬大軍南下,誰知到他打得什麼主意呀。你這樣,你在這裡住上幾天,我和吳王商量商量在給你答覆。」

    周瑜說過了就把蔣干給忘了,他太忙了,蔣干在軍營裡一住就是十幾天,直到孫權的書信來了,周瑜看罷,才把蔣干想起來:「快,把蔣干先生給我找來。」

    「小周,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上次跟你說的話,你琢磨的怎樣了?」

    周瑜對蔣幹道:「你實話對我說,晉王真的沒有出兵江東的意思?」蔣幹道:「你要是不信的話,我姓蔣的就留下給你作人質,等晉王撤兵了我再回去,這行了吧。」周瑜苦著臉道:「不是我說你,你一頓飯吃三十多道菜,是不是有點過分了。」蔣幹不屑道:「你一個大都督,不是連飯都管不起吧?」周瑜此時心裡已經有了底;「行,你就在住幾天吧。」

    然後周瑜給孫權寫了封信,覺得應該先把劉封和關平勸走。這是一種試探,如果劉封和關平走了,就說明劉備沒有圖謀江夏的意思。如果兩人賴著不走,那行了,劉備肯定就是在打江夏的主意,沒說的,和劉備決裂。

    劉封和關平是什麼角色,一樣的有勇無謀,兩個硬貨。

    周瑜派去的使者闞澤,還沒有把來意說清楚,就吃了劉封兩個耳光。打得眼冒金星,鼻青臉腫。劉封罵罵咧咧:「狗ri的周瑜,你回去告訴他,只要我劉封在一天,他休想打竟陵的主意,什麼東西。滾滾滾,別讓我看到你,要不我活剮了你。」

    闞澤在東吳也是個人物,那裡受過這樣的侮辱,大怒。回去就添油加醋的跟周瑜形容了一番。說:「劉封太囂張了,他挨個問候了大都督的列祖列宗還不算,還揚言,早晚有一天要殺到東吳,要——要霸佔都督的老婆——」

    「混賬,劉封可惡。看來,劉備果然有圖謀江夏的野心。傳我的將令,命烏林的韓當、周泰帥兵即刻攻陷竟陵,記住活捉劉封,不要和劉備結下死仇。」

    闞澤出來之後,就想,事情不好辦,你說活捉就活捉,萬一劉封死在亂軍之中如何是好。

    韓當、周泰都是東吳的一流名將,武功蓋世不說,戰術也是一流,韓當曾經獨自擊退過魏文帝曹丕的大軍,實在是文武雙全的將領。勝過劉封、關平這兩個小東西,何止十倍。第三天捷報傳來,竟陵已經被攻克,劉封死在了亂軍之中,關平負傷逃跑。

    天啊,真是喜憂參半。攻克竟陵是好事,可是劉封翹了,就不太好了。孫權幾乎就是在同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心想,這倒好,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和劉備徹底是結怨了。

    諸葛亮遲一些也得到了消息。他倒是不擔心劉封的死,他比較生氣劉備,你佔領竟陵有個屁用。還不趕緊讓給東吳,這可好,不可收拾了吧。

    諸葛亮立即去見孫權,說:「吳王不必自責,那劉封咎由自取,死的活該。劉封本來不是皇叔的親生兒子,今日抗命而死,怪不得別人。」孫權納悶;「劉封怎麼抗命了?」諸葛亮信口道:「其實,皇叔早就下令,要把,竟陵割讓給東吳,可劉封就是不撤退,才有今日大禍。吳王不必難過。」

    孫權心說,我難受個屁,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孔明還要再說,正好,魯肅也走進來了。兩人對視了有一炷香的時間,孫權才給介紹。於是兩人爆了一場辯論。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一月。這一年,魯肅剛好四十歲,諸葛亮三十一歲,孫權三十歲,周瑜三十七歲,劉備五十一,袁熙三十一,而曹cao已經是五十七歲高齡,風燭殘年的老人了。

    諸葛亮早就知道袁熙的合肥侯魯肅到了江東遊說孫權。諸葛亮也知道這個魯肅是個厲害角色,想要和他見上一面,可是孫權死活不肯。

    今日終於是見到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