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傾大明(起點) 第一卷《大風起兮》 第十五章 解縉倒台(中)
    既然禮物收下了,當然要用,更不能馬送出回禮,因為這樣做很危險。可如果做到這個地步水葉先生都不滿意的話,王千軍也不怕魚死網破。綁好水葉先生送的腰帶,在了空的護送下,王千軍再次來到了東宮。

    因為解縉的倒台,東宮大亂。怎麼說解縉都是擁立太子的第一功臣,更是太子一黨的首領,解縉被逐離京城,太子黨的一眾官員都要想辦法讓皇收回承諾。

    只是,接下去的變化讓太子黨一眾陣腳大亂,因為解縉才被貶出京城沒幾日,永樂帝再次下旨,貶解縉為貶安南,命督餉化州。更讓一眾人沒想到的是,這次彈劾解縉的,竟然是太子黨內部的官員。

    禮部郎中李至剛,明洪武初薦侍懿文太子,初授禮部侍郎。因事謫戍邊關,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補河南參議,又調任湖廣參議,後因罪下獄。永樂帝即位,左右稱其才,遂以為右通政,參與等修纂《太祖實錄》,不久改任禮部尚。永樂二年,兼左春坊大學士,直東宮講筵,與解縉一同進講。解縉主修《永樂大典》,李至剛亦多所裁定。後被人彈劾,彈劾者與解縉又關,李至剛降為禮部郎中。

    這一次解縉倒台,同為太子黨的李至剛終於抓住機會,彈劾解縉。因為眾多官員為解縉送行,永樂帝借李至剛的彈劾再貶解縉,很明顯是再也不想見到解縉的意思。

    如果解縉是受到漢王一黨的彈劾,那還好說。可現在問題出在了太子黨內部,還是頗有資歷的李至剛身。這下太子黨內部陣腳大亂,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救解縉了。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言以對。

    大人的煩惱跟小孩無關,王千軍與朱瞻基正在看安南新送來的戰報,看得是熱血沸騰。永樂四年十二月,明軍經激戰,又克安南東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潰,各州縣紛紛納款於明軍,張輔輯吏民,撫降附,分遣別將李彬、陳旭掠地,來歸者日以萬計。胡氏父子進退失據,乃悉焚宮室,亡命海中,繼續與明軍為敵。永樂五年,明軍水陸並進,清遠伯王等率軍渡過自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安南將領胡杜聚集水師扼守天險盤灘江,張輔命降將陳封攻擊,大敗之,盡奪其舟,遂定東潮、諒江諸府州。明軍主力追擊至木丸江對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戰船三百艘來戰,明軍迎頭痛擊,斬首萬級,擒其將校百餘人,溺死者無算,江水為赤。張輔在鹹子關築城,命都督柳升鎮守。

    前線送來的都是勝利的好消息,想到明軍在安南的攻城略地,兩個還沒有過戰場的孩子只能靠想像來感受那攻城略地,斬將奪旗的豪邁。想像那萬敵軍聚集起來的首級,還有那變紅的江水。「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漢朝陳湯的名言正是現今大明朝的寫照。

    「接下去,就看咱們的大明統帥新城侯張輔用多少時間抓住胡氏父子,徹底蕩平安南境內的叛軍了!」喝著小太監送來的熱茶,吃著宮裡的點心,很是悠閒。

    「大明必勝!新城侯張輔不是趙括,也不是李景隆,他是我大明的岐陽王李文忠!只是,千軍,平定安南之後,皇爺爺接下去會怎麼做呢?!陳天平已經死了!」

    王千軍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身邊有小太監伺候著,王千軍不敢多嘴。可就在此時,突然有人大聲地說道:「尋訪陳氏子弟,將安南的王位還到正統繼承人的手,恢復君君臣臣的儒家正道。在幫助陳氏國王安定國內後,大明軍將全部撤出安南,不取一文一糧一地,安南國將世世代代記住大明之恩情,永為大明之藩國。成為這才是天朝國之道,才是仁者無敵!」

    來的是位儒家文官,一聽他的言論就知道了,天朝國,仁者無敵,自欺欺人罷了。仇恨可以讓人記住一輩子,恩情卻可以隨意忘記。為了利益,什麼仇恨,什麼恩情都不重要。

    「汝玉先生好。只是,如果陳氏親族都被屠戮,那我大明又該如何?!」出於尊重,朱瞻基站了起來向來人問好,王千軍當然也跟著一起站了起來。

    「那就尋找陳氏外戚有血緣之人,舉賢任能,將安南還給安南人。安南乃是洪武皇帝所規定的不征國,《皇明祖訓》中就寫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詳。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依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皇太孫請切記此言,兵乃不詳,仁義才是不戰而勝之道!你就是皇太孫侍讀王千軍?不知道小子對本官所言有什麼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永樂帝以靖難清君側為名起兵,以《皇明祖訓》為宣傳工具,打下江山後又靠《皇明祖訓》來宣揚自己所得皇位的正統。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作繭自縛,朝中的一幫官員反過來也用《皇明祖訓》來限制皇帝,王千軍此時豈敢對《皇明祖訓》有任何評論。

    「小子受教了!」這就是王千軍的回答。

    見王千軍如此的回答,來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最後竟然是「哼」了一聲就離開了,看來對這一次來的結果很失望,很不滿。如果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估計這位大儒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教訓一下王千軍的。

    人走了,王千軍才問道:「他哪位?」

    「東宮右春坊右贊善王汝玉,宿儒。教導我程朱理學的就是他。千軍,你今天似乎很好說話啊!」想到這,朱瞻基突然笑了。

    王千軍摸了摸自己的頭,無奈地說道:「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只是有一句話我希望皇太孫你記住。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來的,當今皇的天下也是打下來的!」

    天下是打下來的,什麼仁者無敵,什麼天命所歸都是屁話,都是打下天下用來安定民心的手段而已。王千軍雖然沒有明說,但臉的冷笑卻已經點明了。

    朱瞻基點了點頭,只回答了一句:「文人之虛,不如武人之實!」

    仁者無敵,仁義之師!永遠都是儒生們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借口罷了。一個仁慈的天朝國,在短時間內的確可以得到諸小國的稱頌與誇獎,這是當然的。因為大國不去打小國,小國當然開心了,還要想辦法賺大國的錢,撈大國的好處。只是,當大國衰弱,小國變強大時,什麼深厚誼,什麼長久交往,都是屁話,都沒有攻城略地,劫掠屠殺重要。

    你不搶,你不做壞人,別人就會去搶,去做壞人,靠殺戮與掠奪來強化自身。幾百年後的歐洲就是這樣強大起來的,而中華大地在備受欺壓中,卻依舊在緬懷著過去的仁義與誼,可歎,也可悲。早知如此,何必裝什麼仁義,何必裝什麼天朝國,還不如去侵略,去屠殺,去掠奪來得實在!

    東宮沒王千軍什麼事了,太子黨一幫人還在想對策,道衍也沒來,忙著修收尾呢。東宮外,了空正等著王千軍,這些日子了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護王千軍。為此,了空還拿出了沉重的銅錫杖,一根由全銅打造的錫杖,不管砸在誰身最少也是半條命。殺人對過少林寺習武的了空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除魔衛道,少林寺十八武僧就是先例。

    可當王千軍出來的時候,了空正在幫守衛東宮的侍衛診脈。一群侍衛聚集在了空的身邊,了空說什麼他們就記下什麼,實在記不住的,就讓會寫字的同伴用筆記下。當兵的人,別看一個個身體強壯,可實際內疾很多,一身都是麻煩的小毛病。難得碰了空這麼一位不用給錢,醫術還不錯的善良和尚,不怎麼有錢的侍衛當然不能錯過機會。

    只是,當王千軍走出東宮的時候,一切也就結束了。侍衛們守好自己的崗位,王千軍則騎著馬跟了空離開了。這麼成天被人跟著,被人保護著,王千軍還真不習慣。可偏偏現在的他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就算以後長大了,平常跟在身邊的人之會更多。權勢越大,得罪的人越多,也越是怕死。

    走著走著,在沒什麼人的地方,突然躥出了三個人,站在了王千軍的面前。王千軍急忙拉住馬,了空也是一臉戒備,手中的銅錫杖隨時準備出手。

    「錦衣衛南鎮撫司三人奉命前來護衛!」對方在第一時間亮出了身份,腰牌是真的。

    王叢雲雖然只是錦衣衛的百戶,一個小官。但他有很多兄弟,所以要從錦衣衛南鎮撫司裡調人來保護獨生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好兄弟的獨子有危險,當然要出把力互相幫助。

    想清楚了這三人的來路,王千軍點了點頭,抱拳說道:「多謝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