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一定會認為題目搞錯了。不過中國的民間傳說中,蛟龍是在山中產生的,每當蛟龍出世就會有一股洶湧的洪水伴隨它們入海。入侵中國的印軍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在喜馬拉雅山之巔還遭遇到巨大的中國蛟龍,它們攪起的洪水將沖決印軍的防線。
北京中南海戰略指揮分中心5月25日
對於海軍如何參與這場戰爭,中國統帥部進行了慎重的討論。至少到目前還看不出這場自衛反擊戰會蔓延到海上戰場,但是2000年印度的海軍居然聯合日本、馬來西亞和越南跑到南中國海來搞軍事演習,甚至狂言將在南中國海長期駐軍。這一挑釁性的舉動深深地觸動了中國軍界高層,尤其是海軍。經過力爭海軍司令員聶海青上將說動了統帥部,讓海軍也投入這場戰爭。
統帥部決定創造一切條件讓海軍也能在實戰中得到提高。今天王剛、劉部長、邢總長召見了首批參戰的海軍部隊的首長海軍副參謀長羅國海少將、第2海軍陸戰師師長石一正少將、安徽號航母集群的艦載機聯隊長洪學軍上校、遼寧號航母集群的艦載機聯隊長郭珂、海軍航空兵4團團長李瑋大校。海軍司令員聶海青和前指軍事總指揮曾友君上將也出席了。
首先由邢總長宣讀了軍委命令,羅國海任前指副參謀長,第2海軍陸戰師、安徽號和遼寧號的航空聯隊、海航4團,這4個作戰單位劃歸前指指揮。
接著他闡述了軍委的意圖,在高山之巔作戰與在遼闊的大洋作戰是有很大的區別,但是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與敵人你死我活的搏殺。指戰員的任何指揮失當、技術動作發揮不當立即造成重大傷亡和損失。實戰是對作戰系統最嚴峻的考驗,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最有效的途徑,最逼真的演習也不能與之相比。應該說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尤其是艦載機聯隊都是我軍的精華,至於是否當得起這『精華』二字,就要看你們這次的表現了。
聽到這裡石一正他們4人交換了一下眼色,齊刷刷地站起來,響亮地說道「請中央首長放心。」
劉部長請他們坐下,指著洪、郭二人說道「你們二支聯隊,是世界上第一支首先在陸地上投入空戰的艦載機聯隊,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創新。從海上飛到了世界屋脊去作戰,要好好研究。不過練好了本領,今後還是要到海上去發揮,這一點要把握好。你們不是參加到陸軍或空軍中作戰,而是在前指的指揮下成建制地參戰的。要打出海軍的威風來。海軍也要安排好,不能讓那4艘航母真的成『空』艦了。」
聶海青答道「我們已經作了準備,本來每架艦載機配3名飛行員,現在留一名繼續在艦上訓練,艦載機也留了一部分。我們還在擴大艦載機飛行員的隊伍。」
最後是王剛講話「劉部長和邢總已經把軍委的意圖講了。9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陸軍一家參加。前輩們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勝利,打出了威風。這次的衝突規模會大得多,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印兩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雙方受到的限制少得多了。曾司令員成了陸海空三軍的司令了,責任重啊。在複雜地形作戰的協同指揮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是對我們指揮員和指揮部的考驗。我相信你們一定能交出令全國人民滿意的答卷。」
事後王剛和劉部長又把曾司令員留下來,交待他既要讓海軍的這些部隊得到充分的鍛煉,還要盡量減少他們的損失,尤其是人員的損失。
後來在南海和印度洋的遠洋大空戰的實踐證明,這是一項極有遠見的創舉。世界上最年青的艦載機聯隊在世界屋脊上經受了血與火的實戰考驗,練出了空戰的真功夫。
天鷹3號基地5月29日700
這個基地比號、2號基地大得多,它原來是印軍第七整編山地師的基地,這個師是印軍唯一的裝甲山地師,雖然沒有主戰坦克,可是裝備的步兵戰車,裝甲車和武裝直升機比別的山地師多得多。本來印軍參謀部的意圖是讓他們「在未來與中國的衝突中發揮突擊作用」的,可惜尚未「突擊」就被殲滅了。它的營地足以供第2陸戰師和三支海軍航空兵用了,可是機場無法容納這麼龐大的機群。基地內的一個野戰機場只能容納2個中隊的殲-H(蘇-33的國產型)。其他個中隊的艦載機只好分散在基地周圍的4個野戰機場。基地中的7個直升機出擊基地剛好容納2支艦載機聯隊中的直升機,陸戰師的陸航兵團只好分佈在基地四周的個直升機前進基地。好在印度人在當年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這一帶修建了大量的野戰機場和直升機出擊基地。海航4團進駐離開這裡最近的3#山谷基地,海軍工程兵突擊加建機庫,以容納他們的84架JH-7「飛豹」戰機。
這一帶成了海軍的天地,密集了大量的先進裝備。由陸戰師派遣陸戰隊員負責警戒。
凌晨時分(這裡要北京時間730才天亮)他們首次出擊,目標是東線西端德讓宗、邦迪拉和提斯浦爾一線的印軍防空陣地和炮兵陣地。
他們完全按照艦載機的出擊的步驟運作。首先是2架艦載預警直升機YZ-4迅速升空分別在預定戰區的2端沿8字型航線作定點飛行,執行預警指揮任務。接著是4個中隊48架殲-H(蘇-33國產改進型)護航戰機升空執行制空任務。隨後是EQ-、Q-(艦載型的EQ-H和Q-H尚在試飛中,聯隊只好暫時用陸基型的)和海航4團的殲轟-7「飛豹」攻擊機群出擊。這邊一動作,印軍預警機立即發現了。不久,YZ-4的監視屏幕上出現了48架印軍戰機的光點,很快判讀出是24架米格-29和24架蘇-27。這時各處的印軍地面雷達也紛紛開機,戰機上的「天眼通」超級雷達告警接收機將它們一一標示在平板顯示器上。還未等那些跟蹤雷達發出鎖定脈衝,就遭到我電子戰機EQ-的壓制,它們發射的反輻射導彈既能跟蹤雷達波,又有GS衛星定位接收儀,可根據存儲的敵軍雷達位置來導引,所以防空雷達突然關機也是沒有用的。有的雷達儘管沒有開機,但是根據衛星、偵察機和陸戰師特種兵標示的位置,還是遭到了Q-和「飛豹」的,猛烈攻擊。大批的火箭彈、機炮的高爆彈和反輻射導彈將這些陣地打成一片火海。這樣就不用擔心這些雷達給印機指示目標,我機也不用擔心防空導彈和高炮的襲擊了。從戰機上看下去這片的大地上綻開了一團團的絨球花。
高空的空戰也同樣慘烈。雙方制空戰機的數量相等,可是印機的目標是那些攻擊機啊,這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在預警機的指揮下,這批印戰機試圖突破我機的阻截未果。此時地面的印軍紛紛呼救,要求空軍,印東北戰區司令部只得再次調集24架L戰機來助戰。可是在它們到達作戰空域前,第一批戰機已經損失了7架米格-29,還有3架蘇-27被擊傷退出戰鬥。我軍則有3架殲-H被擊落,另2架被機炮擊中後,起的火被熄滅了,仍能戰鬥。印軍試圖靠增加的戰機以數量取勝,那知我軍的「飛豹」也有很強的空戰能力。正在對地攻擊的48架「飛豹」在預警機的指揮下,立即分出24架向前來增援的24架L發起仰攻,阻止它們與前面的機群匯合。
應該說這二批印戰機的不少飛行員有相當的實戰經驗,在「5.2」突擊中東北戰區的空軍損失慘重,印空軍司令部緊急從西部戰區調集了一批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中隊增援。可是他們儘管在自己的空域作戰卻得不到地面雷達的,-50U預警指揮機理論上能指揮24架戰機空戰,可是在這種山區地形是做不到的。戰機的性能也不及我軍,數量上又不佔優勢。相比之下,我艦載機聯隊的指戰員雖然實戰經驗不足,但是士氣高昂,他們可都是技術尖子。他們的動作十分勇猛,指揮員則有充分的信息,2架YZ-4預警直升機足可以指揮50多架戰機的空戰。一時戰場上空導彈劃出了道道弧線,機炮的轟鳴響徹了天空。經過45分鐘的激戰,印軍總共丟下了2架戰機,返航的5架也有架冒著煙。我軍則損失了8架殲-H、架「飛豹」,有7架被擊傷退出戰鬥。印戰機的燃油在高度機動的格鬥中已經快見底了。
我預警機上的聯隊參謀長一見時機已到,命令預警機和戰機全線壓上去,還有彈藥的戰機繼續在預警機周圍警戒。而第二波的48架殲-H以及由4架EQ-、8架Q-5和3架「飛豹」組成的攻擊機群突然躍過山口加力向退卻的敵機群奔殺過去。殲擊機群選擇了避開印軍各防空導彈陣地的路徑,在險峻的山區地面防空系統的死角相當多。況且EQ-等攻擊機也在為他們掃清道路。這一「趕盡殺絕」的戰術大出印軍戰區指揮部的意外,由於各處都在空戰,他們實在派不出太多的戰機了,只好勉強派遣了由24架米格-2改進型、美洲虎組成的阻擊機群升空迎戰。姜開波中校大隊長見機命令3、4中隊的24架戰機前往迎戰,2中隊強攻預警機,自己率領中隊追殲那5架印機。
他敢於以2戰5就是看準敵機的油彈均已告盡,而且印軍的東北戰區幾乎是一塊孤立的戰場,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對於空戰來說縱深太淺,也不可能得到印度中央地區的全面。地面的防空系統又連續遭到沉重的打擊,尚未恢復元氣,不能組成一個有效的防空網。只見2支銀箭從高空直插印軍龐大的返航機群,印機群一下子亂了套,既不能返航著陸,又沒有繼續戰鬥的本錢,指揮官只好下令分4組逃竄。姜大隊長在我預警機的指揮下率隊直撲一組4架印機,在40公里外就發起了第一輪導彈攻擊,24枚導彈雖然只擊落了2架印機,但打亂了他們的隊形。他自己率領4架戰機爬高到高空監視,其餘8架一下子咬住了4個目標,這些印機剛以機動躲開了導彈攻擊,還未喘過氣來,又各被2枚導彈咬住,2架被擊落,架冒著濃煙向地面迫降了,還有架直竄高空躲開了導彈,卻被姜大隊長壓過來一個點射打得空中開花。此時我軍也有架被防空導彈擊中墜毀,飛行員跳傘脫離了戰機。姜大隊長率隊返回參加對第二波24架印機的圍殲。
再說攻擊預警機的2中隊,他們猛撲過去時只有8架護航的米格-29來迎戰,性能和數量都差得遠。印預警機只好一面向南方退卻,一面招呼那24架印機來「護駕」,哪裡能如願呢?2架殲-H成功地突破了米格機的阻截直樸印預警機,但是「天眼通」雷達告警接收機顯示有4座S-7的火控雷達已發出鎖定波束。他們一面發射干擾彈,同時從交叉方向各向印預警機發射了2枚霹靂-「發射後不管」空空導彈後,立即以大角度的機動擺脫了S-7的跟蹤反身加入了圍殲米格-29的戰鬥。印預警機發射了大量的干擾彈,並關閉了雷達又是機動飛行,還是被枚導彈擊中了右翼,總算勉強返航基地。
這一場2個波次的空戰,海軍的空中勇士一舉擊落敵機34架,擊傷架,包括架預警機。捷報傳到前指和海軍司令部,引起了轟動。
陸戰雄兵
在長空激戰的同時地面大戰更是火爆。前指調集了架「飛天」高空無人機作戰區通訊數據交換站,架EY-4地面協同指揮機進行。師參謀長成宗親自在指揮機上指揮作戰。今天任務最重的是陸航兵團,第一波就是4架各型直升機出擊,團參謀長應啟明在一架偵察指揮型的Z-5上指揮。2架EZ-5電子戰直升機緊跟在EQ-後面,繼續攻擊那些隱蔽在角落裡的防空導彈發射車等目標。其他武裝直升機則向增援邦迪拉的印8師發起攻擊,不斷打擊那些步兵戰車、裝甲車等裝甲目標,也應地面步兵分隊的呼叫打擊那些修築在高處的堅固據點。
不久應啟明中校接到指揮機上傳來的信息,42架印軍武裝直升機從東南方向殺奔而來。這是以米-24D、米-28和印製LH為主組成的有2架卡-52似乎是指揮機。他率領40架WZ-0M和WZ-M組成的戰鬥機群迎戰,架WZ-成為他的僚機。甫一接戰印軍即告不支,印軍的直升機與我軍的電動直升機在性能上差距更大,首先是機動性差得遠,而且這批印軍也是第一次與我軍接戰,根本還不適應。其次是印軍的紅外跟蹤導彈根本不起作用,電動直升機並不發熱,那些雷達跟蹤的導彈本來在這高山聳立的低空效果就不佳,又遭到我電子戰直升機的強烈干擾幾乎沒有效果。我方在應中校的指揮下,成功地以雙機協同攻擊的方式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有效打擊,頻頻得手。尤其是那些形體較大的米-24D一下子就有5架被擊落,印製的LH也有4架起火墜毀。有4架米-28企圖偷襲在繼續對地攻擊的WZ-2M和WZ-3M,我協同指揮機立即向他們報警,這些重型武裝直升機在電動旋翼的驅動下比米-28靈活得多,裝甲也厚重。一接戰就是導彈加機炮,以2告捷,還擊傷了架。
這時應中校又接到了師參謀長的指令「立即派營救分隊到0-7方格去營救跳傘的飛行員。」於是由架WZ-、架WZ-0和架武裝偵察型Z-5艙內有7名全付武裝的特種兵,機身也加厚了裝甲,組成的營救分隊脫離了戰陣直奔指定地域。另一支營救分隊則負責營救剛才墜落的WZ-2M的飛行員。先說第一支分隊,他們接近指定地域時降落傘還未落地呢。於是Z-5上的分隊長命令飛行員操縱降落傘向就近的一塊坡地下降,2架武裝直升機則在周圍機動警戒。只見地面有一隊印軍試圖接近,WZ-0M撲過去迎頭一輪機炮掃射打退了他們。降落傘剛一著地,Z-5就降落在他旁邊,把飛行員接入了機艙。剛要起飛分隊長的耳機裡就響起了呼叫「暫停起飛!」
原來有3輛印軍的BM-3步兵戰車率領一隊印軍衝了過來,似乎志在必得。那裡知道在協同指揮機的指揮下,2架Q-攻擊機直撲過來4枚反裝甲導彈迅即飛向步兵戰車,接著又向印軍發射了3枚火箭彈,架ZW-0M再補了枚反裝甲導彈,徹底摧毀了印軍的3輛戰車,殘餘的印軍只得四散逃竄。分隊剛一升空,耳機又傳來呼叫,他們再次投入營救工作。最繁忙的時候有4支營救分隊在執行任務。由於我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區的制空權,營救工作很有成效。營救分隊還把那架墜毀的電動直升機用Z-4重型直升機吊了回去。
再說印軍的直升機群燃油很快就要耗盡了,竭盡全力想退出戰鬥,而我軍的電動直升機電力還足得很呢?緊緊地纏住他們不放。印軍的司令部再也派不出像樣的武裝直升機群了,只好眼看他們幾乎全軍覆沒。只有2架卡-52和3架米-28仗著裝甲厚重以及山區的複雜地形逃了回去。我軍又牢牢地掌握了低空的制空權。
可以說在中印戰線幾乎重演了印巴戰線的場景。前些時候印軍的克什米爾就是依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的優勢奪得了制空權,才把巴軍打得節節敗退的。現在他們也充分品嚐了失去制空權的痛苦。戰爭是最殘酷的強存弱亡的競爭場所,棋差一著的結果必然是失敗。
印軍的地面部隊日子是極為難過的,印軍司令部試圖靠兵員的優勢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戰後的軍事專家指出,印軍在中印邊境的部署完全是進攻型的,在東線完全缺乏縱深。儘管有那麼多的移民也沒有進行過全民戰爭動員,至於靠近戰線的阿薩姆邦地區的民族矛盾本來就很深,印度政府更不敢搞什麼動員了,當地的少數民族不鬧事就謝天謝地了。印8師原來是增援第七整編山地師的,剛接近基地,第七師就被殲滅了。後奉命留在到達的地域構築工事,成為保衛邦迪拉重鎮的一支力量。那幫戰區參謀部的參謀們也不想一想,築有堅固基地的精銳第七整編山地師都被殲滅了,8師僅靠野戰工事就能堅守?
我第二陸戰師的實力遠遠超過一般的師,他們的主戰坦克和水陸兩棲坦克雖然沒有運來,但是裝備了大批的「電甲蟲」微型步兵戰車和各型裝甲車。戰後專家們對這款微型戰車的評價很高,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前期,戰區的地形十分險峻,不要說主戰坦克,就是大型的BM步兵戰車也很難機動。輪式裝甲車也只能在山區公路附近機動。「電甲蟲」車型小,又是履帶式的行走機構,總重才7噸,直流電機的功率強勁,通行能力極好。前裝甲又相當強固,具有相當的衝擊力。30毫米的機炮配有穿甲彈和高爆彈,一般還裝備一具4管的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近遠程的火力都相當強勁。陸戰師的人員素質更是一流的,摩步兵團很快突破了印軍防線,與47集團軍的40師共同完成了對印8師的包圍。在我電子戰直升機的大功率電磁波的壓制下8師完全陷入了孤立的狀態,雖然它的左翼有印42師,後面有5和52師,但他們的聯繫通道完全被陸戰師的突擊隊切斷了。覆滅的命運已經指日可待。
第二陸戰師打出了我國海軍陸戰隊的威風,其實世界上任何一支著名的部隊都是在血戰中拚殺出來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這個舞台又將錘煉出一支勁旅。媒體將他們和中央突擊師並稱為陸海雙雄,他們的戰績名震中外。
天鷹3號基地月5日
自從海軍的各支作戰部隊進駐後,這個東線最西端的基地頓時熱鬧起來了。他們是成建制地參戰的,所以不但有飛行員,還有空戰指揮人員、地勤維護人員等,陸戰隊員除了出擊部隊,還有不少擔任基地和外圍機場的警衛。不過基地的農牧場、電站、電訊中心、醫院、餐廳和溫泉浴場的大批工作和服務人員都是從3#、4#基地調來的。那些服務人員從來沒有接待過那麼多的英俊的海軍官兵,能進入陸戰隊和艦載機群的自然都是最優秀的軍人,基地接到前指指令要為這支部隊提供最好的服務。一時那些女話務員、女醫務人員、女服務員組成的「娘子軍團」,向這些海軍官兵發起了全面的衝擊。那些飛行員一下機立即被接到溫泉沐浴,空勤食堂完全是賓館式的服務,如果不是營養師的阻止,那些飛行員非得給喂成大胖子不可。當時基地附近農牧場生產的大批奶製品和肉製品根本就消耗不掉,盡量利用向基地運送彈藥的軍車和軍機把它們運到拉薩等地,也都運不光。晚上組織的聯誼舞會都是服務部主任去他們的宿舍「強行」拖走所有可以參加的人,她可是個精靈鬼,首先去說服那些首長,「指出」娛樂活動的重要性。實際上海軍的首長充分瞭解保持旺盛的士氣對持久作戰的作用,只是強調要保持作戰人員足夠的睡眠時間而已。
海軍上下都極為重視這個實戰機會,飛行員更是喜出望外。海軍副參謀長羅國海少將參加了前指的參謀部。航母集群的航空聯隊指揮官洪學軍上校則在基地指揮作戰。前指貫徹軍委指示盡量讓他們參戰,又加強了戰場營救力量以保護這批「國寶」。參戰不久海軍司令部就捷報頻傳,到月上旬這支2個艦載機聯隊和一個攻擊機團組成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已經擊落擊傷79架敵機,出現了位空軍英雄(擊落5架敵機者),還有2位擊落擊傷5架敵機的飛行員堅決要求等擊落5架後再命名。後來洪上校向羅副參謀長提出,為了更真實地模擬航母艦載機的作戰,機場的跑道要仿照航母甲板的配置,戰機要從滑橇式跳板上起飛,著陸要用陀螺助降系統,並使用尾鉤和阻攔鋼索。當然由於陸地上沒有迎面風,起降距離要放長,並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以免損壞戰機。海軍和軍委很重視這個建議,立即從俄國引進了新型的MT-2機動起飛跳板(注),空運到了基地。海軍工程兵很快擴建了機庫、改建了跑道,加裝了MT-2起飛跳板、陀螺助降系統和阻攔鋼索系統。
今天2個航母集群的艦載機聯隊就啟用了新的起降系統,似乎又回到了航空母艦上,只是這幾艘「航空母艦」既不會移動,還是座落在世界屋脊。只見一架架戰機從跳板上一躍而起,迅即升上了藍天。飛行員又感受到了在航母上的起飛。他們作戰後返航時將在阻攔鋼索系統的制動下快速著陸,當然一旦有受傷的飛機或者是重型運輸機降落,可以立即把機動跳板移走的。這可能是MT-2跳板的首次實戰使用。
注MT-2機動起飛跳板米格-29和蘇-27起飛滑跑距離00∼700米、蘇-25攻擊機是800米。跳板拆卸後可用卡車運輸,可靈活展開安裝在跑道未受攻擊段的末端。它能使起飛滑跑距離減到300米內。MT-式長度為4米米,由7段跳板組成,總重22噸,最大一塊重4噸。用於噸級戰機起飛。
MT-2式供蘇-27型起飛重量25噸級戰機起飛。長24米、寬7米它被稱為通用型機動跳板。也可以設計成艦載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