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李世民說道一統天下的時候,原本閉著的眼睛猛地睜開了,眼神中精光四射,再也看不到那個被眼光成為老婆婆的爛好人的身影。
李世民看到父親這樣的變化,卻是嚇了一跳,這樣的李淵未免也太駭人了一些,和自己原本心目中的父親根本就不一樣。不過很快李世民就又感覺到一陣的高興,父親越厲害,他們李家能夠獲得天下的機會也就越大,他李世民日後也就越加的顯赫,他李世民又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李建成在聽到李世民說完之後,也是呼吸粗了不少,緊張的看著李淵,等著李淵做出最後的決斷。
或許和李世民比起來,李建成沒有李世民那麼的果決,但是李建成絕對不是一個庸才,甚至可以說李建成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李淵這些年來為了表示自己的無能,一直是韜光養晦,基本上不怎麼出面,一直沉浸在女色之中,雖然這樣讓李世民一陣的不滿,但確實讓楊廣對李淵放心了不少。
李淵韜光養晦,太原的軍政之事卻還是要有人來處理的,李建成這位長子確實當仁不讓的擔起了這份擔子,將太原治理的井井有條。
李建成表現出來的才能也讓李淵欣賞不已,尤其是在內政上的才能,更是讓李淵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李建成給李淵的感覺,就算是漢初的宰相蕭何也不過如此。不過對這位長子,李淵還是有一點的不滿。那就是李建成表現出來的東西裡面,還有一樣是相當不好的,那就是李建成有時候表現的有些優柔寡斷,不夠果決。
這樣的人或許能夠成為一位出色地官僚,甚至是大官僚,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家族的一族之長。卻是有些不足。但是李淵已經很滿意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李建成雖然說有些不足,但是優柔寡斷也是相對而言,換一種說法,便可以說李建成是寬厚老實。自己的身體還好,還有大把的時間用來培養李建成,讓李建成成為一個合格的族長。
至於站在身邊的李世民,李淵是感覺是相當複雜的。李世民的精明能幹。李元也是相當喜歡的。可是李世民有時候表現地太精明了一些,讓李淵都有不寒而慄的感覺。而且從李世民的眼中,李淵也能看到那種對權勢的瘋狂追求。
對於一個家族來說,有能力的子弟越多越好,但是有野心的人,絕不能太多,只能是作為未來家族族長的長子。如果是李建成擁有李世民這樣的優點,李淵或許做夢都會笑醒吧。可是現在的情形卻是長子雖然能力出眾,卻寬厚老實。次子不但能力同樣地出眾。而且還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讓李淵極為的頭疼。
盯著李世民看了一會,李淵方才說道:「世民,這個計劃不可能是短時間內做出來的,你恐怕想了很久了吧。」
李世民到這時候也美歐隱瞞地必要。說道:「父親。在那楊玄感起兵被殺之後。孩兒心中便有一絲地震動。那長白山知世郎王簿起兵之後。這麼長地時間不但沒有被剿滅。反而越來越多地人起兵造反。孩兒心中地念頭便越來越強烈了。」
聽到楊玄感起兵地時候。李世民便有了這樣地想法。不但站在一邊地李建成。就是坐在正中地李淵。也是心中一陣地吃驚。那時候地李世民才僅僅十五六歲。竟然就產生了這樣大膽甚至可以說是大逆不道地想法。怎麼能不讓人吃驚呢?
李建成心中除了吃驚之外。對李世民還有一絲地佩服。那時候地李世民就已經看到大隋遲早會滅亡。可是自己一直到不久前才看出來。
自己心中地想法不過是在合適地時候。給李家找一個合適地買主。在新地王朝建立地時候。能夠保全李家。可是李世民直接產生地是取而代之地想法。這兩種想法很難說那一種想法更好。自己地想法雖然說沒有李世民地想法那麼遠大。但是安全地多。只要眼光準確。能夠選對人。就能保證李家百年地興盛。李世民地想法成功之後地利益比自己要大許多。但是風險也大了許多。不過李世民地心。絕對更大。比自己要大好多。
李淵心中卻是掀起了一陣地滔天巨浪。十五六歲地時候。李世民便起了不臣之心。可是一直忍耐到現在才說出來。可見李世民地心智是何等地堅韌。何等地野心勃勃。這樣地李世民。自己活著地時候或許還能壓制住。可李建成在自己走後。能夠壓制住嗎?
李淵卻是太小看自己地這位次子了。他地心太大了。達到可以包容天下。任何人都無法將他壓制住。在原本地歷史中。就算是他李淵活著地時候。也沒有能夠將李世民壓制住。殺兄、弒弟、囚父。最終卻成為一代聖君。
不過現在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李世民以後會怎麼發展,卻是誰也不知道的。
李淵轉頭去看李建成,卻發現李建成竟然一臉欽佩的看著李世民,不由在心底暗暗歎了一口氣。閉目沉思一會,李淵睜開眼睛說道:「世民,你想的已經很周全了,為父沒有什麼好補充的,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吧。
派人去大興,通知秀寧,讓他和柴紹躲起來。去吧!」說完便閉上眼睛不再說話。
看到李淵已經將眼睛閉上了,李建成與李世民一拱手便離開了李淵的書房。
等來到院中之後,李建成對李世民說道:「世民,統軍作戰的事,愚兄不如你,此次帶兵奪取大興,卻是要你出大力了。」
李世民眼神之中鄙夷的神色一閃而過,笑著說道:「兄長放心,如今大隋的精兵悍卒已經被那昏君揮霍一空,僅有的一些精兵也是一分為二。一部分東都洛陽,一部分跟隨在昏君身邊,我等攻擊長安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的。
李建成拍著李世民的肩膀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第二天,在眾人眼中一直是一個老好人地李遠突然登壇,自稱大將軍,昭告天下,說楊廣已經不足以成為一國之君,他李淵要行那伊尹、霍光之事。廢除楊廣,立留在大興的代王楊侑為新君。
從太原起兵之後,李淵以李世民為將,帶著五萬大軍向著長安殺去,一路上無人能擋,許多城池根本就是不戰而下。
消息傳到長安之後,代王楊侑極為的著急,忙命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兩萬駐守霍邑屈突通率驍果數萬駐河東郡城,與宋老生遙相呼應。以拒李淵。
這宋老生與宇文成都同出一門,都是開國九老之中的魚俱羅的弟子。宇文成都如今揚名天下,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宋老生卻還是默默無名。宋老生也是時常為自己的命運歎息不已。
這次接到阻止李淵大軍的命令之後,宋老生興奮不已,對身邊的親信說道:「揚名立萬就在今朝。」
李世民來到霍邑之後,還未曾交戰,就派人給宋老生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裙。宋老生見狀大怒,不顧部將地阻止,執意帶兵出戰,卻是中了李世民的埋伏,被亂箭射死。霍邑城自然也就無法阻擋李世民的大軍。
李淵軍攻取霍邑後,李淵帶著大軍沿汾水南下,占臨汾,克絳郡。屈突通率軍數萬屯守河東。準備在河東阻擋李淵的大
這時候,前去東突厥的劉文靜突然回來了。不但帶了東突厥願意與李淵合作的消息,還帶來了突厥一萬鐵騎,屈突通一下處在了劣勢。
而李世民在斬殺宋老生之後,馬不停蹄,帶著麾下大軍西渡黃河向著渭南殺去。等到了渭南,李世民驚訝的發現,他已經不用努力什麼了,妹妹李秀寧已經將渭南大部分拿下來了。而且還擁有十萬大軍。讓李世民極為的高興。
柴紹聽到李秀寧還活著,也是極為的高興。自己當初出逃雖然說是李秀寧說地。但是丟下老婆自己跑了,讓柴紹的日子相當的難過。
與李秀寧合兵一處的李世民實力大漲。不數日,又有李神通帶著一萬步卒前來與李世民會和,李神通麾下有一將,名為史萬寶,有萬夫不當之勇,李世民聞之大喜。
會合了李秀寧和李神通兩人的大軍之後,李世民信心大漲,帶著大軍就向著大興殺去。
此時的大興依然是沒有可戰之將,城中惶惶不安。明德殿上,看著下面一群人都不說話,代王楊侑也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辦。
代王楊侑不過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雖然這時候的人早熟,但是你指望一個一直活在楊廣臂膀下的十四歲少年能做什麼事,並不是人人都像李世民那樣,能夠在少年時候就處亂不驚,對大事做出決斷地。
陰世師、骨儀兩人看著殿上眾人,對視一眼,出班奏道:「殿下,賊兵勢大,我軍無法抵擋,但大興城堅固,絕不是反賊輕易可以攻下的,只要我們堅守數月,東都定然派出援軍,到時候,城下的叛軍自然就會散去。」
師古出班說道:「聞賊兵已然兵分兩路,另一路已然前去河東,與屈突通將軍交戰,這會恐怕潼關都已經被賊兵拿下,就算是洛陽派出援軍,秦大都護多長時間可以攻破潼關來到大興?西域兵馬要防備突厥,能派來多少人救援?」陰世師、骨儀兩人也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楊侑戰戰兢兢的說道:「那師將軍覺得應該怎麼辦?」
師古說道:「李淵逆賊而,臣荷國重恩,須肝膽塗地,不能補報。臣願領兵出,與李淵決一死戰。」
陰世師問道:「賊兵勢大,若是將軍無法戰勝,當如何自處?」
「唯死而已!」
楊侑也不是個有主見的,見眾人都沒有辦法,只能是讓師古帶兵出戰。
師古帶著大興城中拼湊起來的六萬大軍,出城阻擊李世民的大軍。
李世民早就在城外擺開陣勢,商議如何攻打大興城。
李秀寧皺著眉頭說道:「大興城堅固。想要將之攻下,恐怕極為不容易,等攻陷大興城之後,我們馬上就要面對東都洛陽的安西大都護秦瓊,若是士卒受損嚴重,我們如何抵擋秦瓊地進攻?」
本來在軍帳之中,是不允許女人存在的。但是李秀寧已經以他的戰功折服了大軍上下,況且這二十萬大軍之中,還有一半人是屬於李秀寧地。
史萬寶突然衝進大帳。說道:「大將軍,隋將師古出城叫戰!」
李世民聞言竟然愣了一下,好事來的太快,讓李世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許久方才回過神來,笑著說道:「大興城當歸我所有!哈哈哈哈!」
李秀寧也是一陣搖頭,說道:「那師古真乃庸才,如此情況下竟然還敢出城!」
李世民這會正在高興,也有了開玩笑的興致,笑著說道:「若不是大興城中有此等庸才。大興城怎能落在我等手中!哈哈哈哈!「
帶著麾下眾將來到陣前,只見大興城下旌旗招展,旌旗開處,那一邊數十員隋將,當中一將看到李世民出來,大聲喝罵道:「李淵逆賊,敢以兵來反亂朝廷!」
李世民佯裝發怒,拍馬上前,大罵道:「賊人焉敢辱罵家
師古一聽就知道這位是李淵的兒子。李淵既然不在軍中,那此人當是軍中主帥,若是斬殺此人,敵軍必然大亂,自己便能擊敗敵軍,揚名立萬。
師古想的不差,可是先不說,他能不能擊敗李世民。就算是他將李世民擊殺,還有李秀寧在,長安城還是保不住。
兩馬相交,戰了三十餘合,李世民詐敗便走,師古大笑道:「黃口小兒也敢領兵作戰,看我取你首級,說著就向李世民殺來。
李世民身後的大軍也隨之後撤,城牆上地陰世師在城牆上看到李世民麾下敗而不潰。散而不亂。頓時大驚,叫道:「師將軍危矣!大興危矣!「可是現在卻已經沒有任何辦法阻止師古地進軍。師古帶人衝殺在最前面,他陰世師也沒有辦法通知到。師古麾下的士卒看到主將衝殺,也不會聽自己地。陰世師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隋軍步入圈套。
師古一直追殺出十里,也法決不對勁,自己雖然看起來一直追著李世民在跑,可是自己一直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殺死地敵軍並不多,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敵軍在詐敗誘敵,連忙下令讓士卒停止追擊。
可是已經太遲了,只聽一聲炮響,殷開山、劉弘基兩人帶著伏兵從兩邊殺出。猛然從獵人變成獵物,讓隋軍士卒都有些不知所措。
史萬寶看到衝在最前面的師古,大喝一聲:「敵將休走,大將史萬寶在此!」
師古咬牙挺槍耳上,卻被史萬寶一刀斬落馬下。隋軍看到主將陣亡,大部潰散,沒有來得及跑掉的,也將兵器丟下投降了。
陰世師遠遠的看到師古中伏,長歎一聲,下令關上城門。隨後跑去見楊侑了。
此時的明德殿上已經是亂成一團,尚書左僕射梁文彥道:「事已急矣,城門百姓扶老攜幼,哭聲震野,逃生而去,實不忍見。今內無強將,外無救援,何以待敵?只宜堅守城池,令人星夜江都告急,鞏邑借兵來恢復,此為上策。」
度支尚書長孫平道:「僕射之言非矣,遠水豈能救近火乎?且李密虎狼之輩,引以為援,正所謂除狼而得虎也,亦遭其禍。李淵內蓄兇惡,外施仁義,事宜在目,不如開城引入城內,與之共立代王即帝位,以安人心。然後暗使人江都報急,發檄郡縣,勤王兵至,庶幾隋室可安,人心不搖矣。」
文彥搖頭道:「長孫平,你是傻瓜麼!一旦讓李世民入城內,大事定矣,深根固蒂,何以勤王?汝莫非生二心耶?」
話聲未落,就聽旁邊一人大喝道:「文彥!汝不識天時耳。尚何多言!」收起刀落,卻是已經將文彥殺死。
文彥頭顱落地,卻是怒目圓睜,恨恨的看著殺死自己之人。
殿上所有人都極為驚訝,轉頭看去,只見是河東人蔣佐,官拜殿前都尉。只聽蔣佐說道:「以今主上巡遊江都,樂而不返,百官無主。正宜迎立新君,以安隋室。
且今李淵父子行兵,仁義佈於天下,咸稱明主。其子世民,英雄無比,關中一路,士民歸之如市。據汝等所言,是逐一飽虎,而引餓虎至矣。」
蔣佐殺死文彥卻是已經將所有人嚇住了。端坐殿上的代王楊侑,看到蔣佐殺人地時候,嚇得瑟瑟發抖,下體已經濕了。
看到代王楊侑的樣子,所有人知道,代王已經不可能做出什麼決斷了,無奈之下,只能說道:「將軍所言極是。」只有陰世師、骨儀兩人對視一眼,沒有說話。
蔣佐看著已經尿了褲子的代王楊侑。露出一絲的鄙夷,冷哼一聲,出去安排投降之事了。
李世明聽到大興城派出來的使者說願意投降,也是相當地高興,雖然說大興城中已經沒有了什麼士卒,但是自己強攻的話,還是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事情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任何損失李世民都是不願意接受的。
進城之前,李世民下榜安民,約束士卒不許侵犯隋朝宗廟,以及代王等宗室,但有違抗者夷三族。至是入城,城內百姓香燭迎接。
至於百姓是不是自願前來焚香迎接地,這個根本就不在李世民的考慮範圍內,李世民只看到了自己攻陷長安,立下了莫大的功勞。
進城之後李世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去參見楊侑。讓楊侑書信一封,命人送到河東交與屈突通。讓屈突通投降。
屈突通本來也就不是什麼忠貞不屈之人,接到楊侑的書信之後。長歎一口氣,帶兵出城,降了李淵。
李淵得知李世民已經攻陷了大興,也是樂地合不攏嘴帶著大軍返回大興城。
回到大興城之後,李淵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楊侑扶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元為義寧元年。以煬帝在江都,遙尊為太上皇。
楊侑授淵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錄尚書事,進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視事於慶化門。冠冕有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封李建成為唐國世子,封李世民為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
至於這個封賞,是不是楊侑心甘情願下達的,也沒有人去計較。
李淵起兵不久,消息就傳到了東都洛陽。留守洛陽地一干文武聞訊大驚,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王、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四人根本就不說話,彷彿塑像一般站在殿上。臉上卻都隱隱有一絲的高興。
蘇威宦海沉浮幾十年,早就變成了老狐狸,見狀怎麼不知道這四位打的是什麼算盤。雖然早就料到遲早有這麼一天,可是心裡還是難免有一絲悲慼,大隋立國到現在,竟然只過了區區三十多年,就要消失了,這樣一位眼見著大隋建立,大隋昌盛,有眼看著大隋慢慢變弱的老臣情何以堪。
雖然很想派兵前往救援長安,可是自己雖然名為輔政,但是朝政實際上在房玄齡、杜如晦兩人的控制之下,他處理朝政這兩人不會說什麼,可是他要是想派兵前去救援,不說王與長孫無忌會不會同意。
就算是王與長孫無忌同意,房玄齡與杜如晦不發糧草,大軍根本就無法起行。再者說了,王與長孫無忌兩人也不會同意發兵的,這從四人一模一樣地反應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秦瓊或許對大隋是真正的忠心不二,可是秦瓊麾下的這些人,早就有了他們自己地心思,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地。
蘇威知道自己提出來也是白提,深知明哲保身道理的他,便也沉默不語,一句話都不說。
張須陀出班對留守地越王楊侗說道:「殿下,太原李賊起兵,殺向西都,西都乃是我大隋國都,若讓逆賊佔據,我大隋將掩面喪盡不可不就,請殿下下詔,臣願帶兵前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