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槍楊鐵芯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濟陰渡口
    北清河是自東平府起,其源頭於大運河的永濟渠部分交匯,而後向西東經濟南、益都二府,最終注入渤海,是黃河下游最重要重要的一段支流。

    北清河的北面便是河北路的河間府,毗鄰河間府的,則是大金的都城所在地,大興府。

    如果從山東出發進攻大興的話,水路、陸路、海陸皆可通行。

    陸路就不消多說了,過了北清河進入河北境內後,這一路都沒什麼險關要塞,不說是一馬平川,也基本差不多。

    至於水路可在東平府轉道進入運河,然後沿著永濟渠一路北上,便可徑直將船開入大興。

    而海陸方面,可自山東半島毗鄰渤海灣一向有著許多個天然的港口,可由此直達大興府的天津一帶。

    也正是因此,瀛洲島方面佔領了了山東之後,便加大了對北清河的封鎖力度,不但各渡口安排了重兵把手,就連整個北清河一線,平日裡都時常可見巡航的瀛洲軍艦。

    只是瀛洲島的海軍雖然強大,可卻也無法憑此將整個山東守成鐵桶,這可不是兵力不夠之故,而是因為,山東是有冬季的。

    隆冬到來後,整個黃河都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被徹底冰封,更別說這比黃河主流位置還靠北的北清河了。

    對此,山東方面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加強警戒,隨時關注金軍的一舉一動。

    佔領山東這半年多來,除了安排人手撤換清理了大量的金廷貪官污吏之外,楊鐵心推行的最重要的一向政策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把原本金人猛安謀克的田地、房舍之類的盡數收繳上來,有條件地分給漢家百姓。

    此策一出,楊鐵心便迅速收攏了山東的民心。爭相報名參加瀛洲軍的青壯絡繹不絕,僅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整個山東路便擴軍至三十萬。

    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山東路的消耗也非常的巨大,光是糧食的消耗,每天就要數十船。

    原來。這山東雖然是個大糧倉,可糧食大部分都供給了大興府,真正留在山東卻並不多。

    加上這些年來,金國天災**不斷,每次鬧災荒的時候,文藝小老頭完顏璟都會命人到山東糧倉裡搬糧食賑災,一來二去折騰之下,這山東路的糧倉竟大都被掏空得七七八八。

    如今瀛洲島方面佔領山東,到處大興土木、徵兵訓練。山東本地的存糧自然就不足以供應之支出。

    好在瀛洲方面一年四季都產糧,後來佔領的麻逸、爪哇諸島更是隨時都可以種糧、收糧,所缺的,只是種田的農民罷了!

    於是,在楊鐵心一聲令下,大量的山東無業遊民、佃農、奴隸,還有那些本地平民、豪強,都被打包裝船運往南洋墾荒。

    那些幾乎是一無所有的遊民、奴隸什麼的還好說。有條活路即可,哪裡還管搬到哪兒去。可那些平民和豪強卻略微麻煩了一點兒。

    對此,楊鐵心提出了一條,那就是清算一部分豪強的舊惡!

    平素裡為富不仁有欺壓良善、巧取豪奪行為的,盡數捉起來公審。而重點清理的,則是那些和金廷有勾結的豪強。

    事實上,能夠在金廷的統治下還過得小日子富足的。基本都於金廷有所勾連,自是看關係深淺,平素裡有沒有助紂為虐、幫助金人欺壓漢民罷了!

    迅速抓了一批頑固派、殺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反動派,餘下的那些大小豪族們盡數收聲,再也不敢在瀛洲軍面前扎刺兒。要麼老老實實地當順民以最大熱情擁護楊鐵心的統治,要麼低眉順眼地捲鋪蓋搬家,跟著瀛洲商船下南洋。

    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有過半的山東百姓被遷走,目前山東路已經只剩下人口不足三百萬。這裡面除了規模高達三十萬軍隊外,便基本都是這些軍人家屬,另外就是瀛洲島方面調來的各級將官、政務人員。

    在這一進一出之間,整個山東路很快便被瀛洲島徹底掌握在了楊鐵心的手中。

    可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山東路的人口,漸漸有點兒不足了!

    不過,這個時候,金國治下正值災禍連年,流民遍地。於是山東路方面能便在東平府、濟南府一線設置了大量的賑災點兒,面向整個金國的漢家子民,公開招募流民,並允諾給予安排土地、房屋。

    此言一出,那些在金國苦無生計的底層漢民盡皆成群結隊地湧向山東。

    在絕大部分金國官吏眼中,漢民的地位還不如羊高。故而,當那些一窮二白的漢民湧向山東時,並沒有多少金吏出面阻止,反而還有幾分縱容,因為只有這些窮鬼們都跑了,這些金吏們方才能以更低的代價收購更多的土地。

    此外,那些金國境內的漢家土豪們,也同樣在此事上沒少推波助瀾,目的同樣是為了那貧民手中的土地。

    在這些貪官、豪強的推波助瀾之下,逃難往山東的百姓越來越多,天長日久之下,不可避免地,此事就驚動了金廷高層。

    一向自詡為中興之主,文藝小老頭完顏璟最基本的政治判斷力還是有的,自然知道人口的流失對金國不是啥好事兒,於是完顏璟便連忙下令,著各地官吏約束好本地百姓,堅決不能讓其湧往山東。

    只是完顏璟的命令雖然下了,可具體執行之際,卻不可避免地被打了折扣。

    結果湧往山東的流民雖然有所減少,可實際上還是每天絡繹不絕。似濟南府這般邊關重鎮,每天至少會有上千流民湧入,多的時候,甚至會有三五千人。

    這日午後,又有一隊難民自被來,一路直奔北清河北岸的濟陰渡口。

    這伙難民人數不少,總計有近三百人,一個個衣衫襤褸、滿身污泥,有人渾身家當只是一隻破碗、一根打狗棍,有人則背著半條破麻袋,內中裝著些破破爛爛的碗罐。

    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盡皆蓬頭垢面、看上去頗為狼狽!

    為首的兩人更是形狀奇慘,不但缺胳膊少腿兒,還都是瞎一隻眼,缺個耳朵。

    簇擁著二人來的那些難民,雖然也貌似很慘,大都弓腰、駝背、拄枴杖,可卻不如這二位驚悚,總體而言,身上都不缺零件。

    不但如此,這伙難民,還全都是成年男子,而且大都身型壯碩,膀闊腰圓,雙目開合之際,似有電光閃爍。

    雖然看上去氣勢很足,可這伙難民行動上卻頗為低調,來到濟陰渡口後,便自行霸佔了渡口的一角,和早先抵達的那些難民們涇渭分明地分作兩團。

    此刻,濟陰渡口已經匯聚了近千難民,兩個殘疾人領的這伙難民雖然人數不少,可相比於先期趕到的難民仍舊顯得有些渺小,並不算十分惹人注目,就連在此施粥維持秩序的那些瀛洲島軍士,也僅僅是瞟了這些難民一眼,便沒在過多理會。

    也不知是出於何種考慮的,這濟陰渡口的北岸,並沒有瀛洲島的正規軍艦,只有七八艘擺渡用的小船,一次大概能夠渡三四百人過河,餘下的則要在此等候下一次擺渡。

    北清江做作為黃河下游一大重要分支,長達千餘里,濟陰這一段由於水勢平緩,河面寬度也有兩三里遠,這般一次來回的擺渡,最少也要好耗費近一個時辰。

    似乎早知此地的情況,這兩個殘疾人引來的那伙流民抵達後並沒偶吵嚷,而是很是安安靜靜地聚成一堆兒,在此等候渡河。

    奈何天公不做作美,等到又有兩撥難民被送過濟南府後,天上忽然下起小雨來,雖是綿綿細雨,可卻頗為煩人,落在身上冷冰冰的,刺人的骨。

    大概是這一行幹得久了之故,負責擺渡的瀛洲軍士準備還算充分,對難民的基本食宿還都予以了保障。

    當然了這食宿條件,就不敢恭維了。

    吃得是稀粥爛飯,外加一塊兒鹹菜。至於住的,則是渡口畔的一溜草棚,數十個人擠在一起,最多只能算是有個容身之地,想要睡暖床熱炕什麼的,那是絕對沒有可能了!

    眼見雨至,這伙難民也沒裝啥大尾巴狼硬挺,很是乾淨利落地,便鑽進了幾間茅草屋內。

    只是這些難免貌似素質不低,雖然兩三百人齊避雨,可整個過程卻沒見一絲一毫的慌亂,很是井然有序。

    見此情形,幾名瀛洲軍士不禁對視了一眼,臉現疑惑之色。

    不過,這些瀛洲軍都是軍中精銳,雖然心中有疑問,可卻沒有表露出來,而是一如既往地分派粥食,渡人過河。

    大概是被風雨所阻的緣故,這次擺渡的時間略微長了一些,等到渡船再次回到濟陰渡時,已經是暮色四合。

    這個時候,除了倆殘疾人領的那伙近三百人外,還有其後趕到的難民百餘人。

    而擺渡的人,似乎也換了一批軍士,但見一個滿臉和善的小胖子自船上跳下來,人還未至,聲音已經先傳進了草棚,「渡船來了,大家都出來上船啊!」

    「天快黑了!大家湊合一下,擠一擠,這次咱們加把勁兒,把大家一起都渡過河去。」

    「到了河對岸,濟南府方面有專人給大家安排食宿。大家放心,晚飯管飽,而且還有肉!也不用再睡地上,每十人睡一個通鋪的大炕!而且火力十足,一點兒都不冷!大家不要亂,排好隊上船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