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魂 第55章 八角街與大昭寺 (2)
    這裡原是一片沼澤地,文成公主入藏後,為了安放從長安帶來的金身佛像,填沼澤蓋廟。文成公主深諳星象和五行說,她夜觀天相日察地形,發現整個拉薩的地形就如仰躺著的羅剎女妖,而拉薩的臥塘湖正好是女妖的心臟,需填土建寺以鎮之。依據五行相剋的原理,文成公主建議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在藏語中,羊為「惹」,土為「薩」。為紀念白山羊的功績,人們稱這座寺廟為「惹薩」。久而久之,「惹薩」演變為「拉薩」。其含義也由白山羊馱土轉變成一座城市的名字。而在臥塘湖上修建的寺廟,就是大昭寺。大昭寺內原先供奉著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坐像,後來這座佛像移至小昭寺內。八世紀前半期,出於戰亂和保護佛像的關係,將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移至大昭寺內供奉。

    當年赤尊、文成兩位公主入藏,各帶來一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等身佛像是最為珍貴的陪嫁品。赤尊公主帶來的為八歲等身佛像,文成公主帶來的為十二歲等身佛像。但是,如何安置和保護佛像,成了當時西藏上層下層人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文成公主建議修建大、小昭寺,以安置和保護佛像。文成公主親自設計了大昭寺、小昭寺的圖樣,並親自主持修建了小昭寺,作為十二歲坐緣覺臣小佛像的壇城。小昭寺大門朝東,以示面向文成公主的娘家。

    大昭寺初建時,只有八間殿堂,15世紀宗喀巴在此創建格魯派,寺廟的香火日漸興旺起來。17世紀時,五世達賴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和擴建,最終形成佔地2.5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後又經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把以大昭寺為主體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的意思是「佛地」。在大昭寺門前,每天都可以看到眾多的長拜者在那裡磕著長頭朝聖還願,連地上鑲嵌的石條都被磨出了與人體近似的凹槽,場面十分震撼、感人。由此,可以發現大昭寺以及供奉於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之高,無與倫比。

    朝聖之心,在拉薩、在布達拉宮、在大昭寺可以踏踏實實地安靜下來的,因為它已經在千里萬里的朝聖之路上得到了磨礪和修煉,可以說進入了另一層更為超然脫俗的境界,羽化為雪山之上的七彩祥雲。

    大昭寺外有兩塊被圍牆圍起的石碑,其中一塊為「唐蕃會盟碑」,另一塊是「種痘碑」,立於清乾隆五十九年。

    人說高原上的女人用陽光收斂塵土中長鬃的烈馬踏過的黃金,從長安城入藏的文成公主則像佛教文化的策劃大師,行走在大地白色綢緞的空寂上,用白度母神的胸襟,賦予這塊沼澤地一座偉大的寺院。我們把撫育男人們成長的手和胸懷稱之為女人,藏族同胞則把文成公主這個女人稱為「白度母神」的化身。而文成公主更以「沒有足夠的身高,怎敢與陽光平起平坐」的胸襟,設計出這座偉大的廟宇,獲得了藏族同胞真心的愛戴。

    千年以來,朝聖的人們環繞著大昭寺的四周順時針不停地行走,並不時地伏地恭拜。轉經隊伍浩浩蕩蕩,絡繹不絕,每一天都是一個朝聖的節日。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離別長安,三年後到達西藏。

    文成公主入藏時隨身攜帶了許多有關天文曆法、醫藥、工藝等書籍,以及許多精通造紙、釀造等工藝技術人員,為唐蕃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看到文成公主四個字,我馬上就聯想起遙遠的唐朝。

    在一片無垠的沙漠中,一位年輕俊美的公主率領一支龐大的馬隊行走在烈日之下,雖說荒原寂寥,但她依然煥發著青春的光彩。她坐在汗血寶馬上,一邊行走,一邊思索著唐蕃之間因自己的出嫁日益和善的關係,思索自己到了西藏如何把法力無邊的佛法發揚光大。在她的身後,綿延數里的馬背上,馱著唐太宗皇帝送給藏王的禮物和堆積如山的奇珍異寶,更重要的物資,則是與佛教有關的文獻資料金身佛像。

    從此,佛教以及佛教文化開始在西藏大地傳播開來。文成公主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成為藏族人民心中的白度母神。

    大昭寺建成後,成為西藏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廟宇,而能夠到大昭寺朝拜一次,是所有佛教信徒終生的夢想。大昭寺中釋迦牟尼佛是西藏最珍貴的佛像,是由文成公主入藏時用木輪車從長安馱來的。可以說,佛教傳入西藏,離不開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

    大昭寺,藏語稱為「覺康」,意思是「釋迦牟尼佛殿」。「昭」在藏語中意思是「佛」,大昭寺就是大佛寺。

    據史料記載,在史前時代,拉薩河谷一帶就已經出現較為發達的農耕文明。大約在公元6世紀的後半期至7世紀初,松贊干布的父親滅掉了赤邦松,佔領了拉薩河谷,並把都城由雅隆河谷遷到拉薩,以拉薩為根據地,把勢力範圍不斷向四周擴張,最終統一了西藏,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當時西藏佛教剛剛興起,還沒有人出家為僧,僅有少數僧侶看管寺廟。所以,大昭寺僅用於藏經供佛,不屬於藏傳佛教的任何派別。黃教興起後,每年的傳召法會,歷代達賴、班禪受戒儀式、金瓶掣簽儀式都在大昭寺舉行。

    大昭寺由大殿、主殿、配殿組成。

    大殿高四層,上面覆蓋著金頂,莊嚴輝煌。殿內由20根大柱支撐,柱上斗拱架樑,上有大象、天鵝等浮雕。可見佛教的包容有多麼寬廣,莊嚴輝煌的佛家大殿裡,並沒有忘記自然界的動物也需要一個生存的空間。

    大昭寺內部古樸典雅,樑柱上雕刻精美。主殿四層,上覆金頂。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式建築風格;碉樓、雕樑則是藏式建築風格;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出尼泊爾和印度建築的風格特點。

    大昭寺收藏有近千米長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入藏圖》,收藏有《大昭寺修建圖》。還珍藏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的兩尊護法神,一幅是大承德金剛,另一幅是勝樂金剛,二者都是喇嘛教崇拜的天神。為難得的藝術極品。護法神有紅臉的,齜著獠牙;有煞白臉的,面目猙獰。護法神的功效是保護宇宙萬物不受外界的妖魔鬼怪侵犯。

    大殿內主要供奉著由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等身鍍金塑像。釋迦牟尼是佛教徒永遠的偶像。

    大殿宗喀巴塑像前供奉著1792年乾隆皇帝親賜「金本巴」(金瓶),在達賴、班禪、呼圖克圖轉世時使用。金瓶高0.34米,表面裝飾著各種花紋。

    配殿在二層,供奉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的塑像。

    大昭寺位於八角街中央。相對於北京東路來說,八角街或許就代表了一種比較純粹的傳統了。它沿街的藏式建築風格就說明了這一點。或許這樣將更為貼切,八角街是一種混雜著不少現代元素的傳統符號。大昭寺位於八角街,與布達拉宮一樣,它也是獨處的寺廟。它與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羅布林卡、八角街形成了人文景觀上的平衡關係。

    似乎不僅僅是人文景觀上的平衡關係。因為有了大昭寺,才有了八角街;因為有了八角街,才有了拉薩這座城。

    每天,大昭寺都有著源源不斷的藏傳佛教的信徒到這裡叩頭朝拜。如果遇到傳召、燃燈等重大的宗教節日,來大昭寺朝拜的人流可延續至數十里之外。

    如果說一種改變是不可避免的,那大昭寺所處的一方或許就代表一種比較平民化的,且具有示範意義的改變。它和街上的人群代表著一種自然、傳統、現代的和睦相處。那裡既有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家穿行於人流,也有長拜的人專心致志地用身體丈量著與佛的距離;既有為一串工藝項鏈討價還價的商販、購物者;更有手持經輪嘴裡呢喃有詞轉經的佛家信徒。

    相對於八角街來說,北京東路儼然步入了現代化城市街道的行列,寬敞的水泥馬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街頭報亭以及賣酸奶的推車、熙熙攘攘的中外友人、巨大的購物超市、接踵而來的出租車……

    這就是拉薩城裡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格局。它是多元的,又是多姿多彩的;它是融合的,又是均衡和諧的。但它的主流依然還是那種藏風的自然和傳統的東西、一幅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景象。

    這樣的感覺真是美好。這裡既有著讓人感到溫馨的人流,又有著讓人心胸開闊、寧靜的廣闊的綠色視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