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魂 第48章 我叫布達拉 (1)
    布達拉宮坐落在紅山上,是一座集宮殿、城堡、寺院為一體的宏偉建築群。其華美、獨具匠心的建築風格,彰顯著莊重、威嚴、氣貫蒼穹的偉大氣勢。

    布達拉宮是具有一份傲骨的。

    初見布達拉宮,是在晚上。燈光映照下的布達拉宮並未顯現它的傲骨與巍峨,只是表現了那種高高在上的神秘。

    在萬里星空的襯托之下,瑰麗俊朗、端立山上的布達拉宮早已湮滅了從松贊干布到諸位達賴喇嘛崇學勤佛的足跡,獨留下神秘的這座宏宮偉殿,留下法王洞誦經的天籟之聲,讓人依稀想見歷代修建布達拉宮的尊者匍匐的身影。而在白天、在萬里無雲的白天,布達拉宮便顯現出它獨具傲骨的另一面。只有布達拉宮能讓所有朝拜之人五體投地,只有布達拉宮以宏宮偉殿的氣魄穿雲而立,翹首向天穹,顯示它的傲骨、佛的尊嚴和偉大建築的浩然之氣。這樣的傲骨歷經數年的劫難卻不減分毫!翻開地質史,你會驚訝地發現,坐落著布達拉宮的紅山竟是由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構成。當整個中華大地還在一片汪洋之中的時候,青藏高原就率先抬起了它的身軀。風刀霜劍雪雨冰封劈頭蓋臉地切割它、抽打它、侵襲它,以致它傷痕纍纍,卻無法讓它低下高昂的頭。

    億年正養浩然之氣,尊嚴不可侮,傲骨不可無!

    布達拉宮終於和紅山結為一體站穩了腳跟,布達拉宮終於可以以偉岸的身姿與天對峙。

    現在是傍晚8點多鐘,空氣感覺生硬而炎熱。天色正在慢慢暗下去。剛剛日落的天穹是那種帶有透明感的藍灰色,很有張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灰色調一點點擴張、侵略,很快把本來就不佔上風的藍色調蠶食盡了。透明的感覺和那張力消失了。一片燈光反射的熒白之中,布達拉宮紅白分明、拔地而起,靜靜佇立,像是在沉思著佛家重要的命題。太陽要在明晨升起,現在的夜空彤雲密佈,不見半點藍色的意味。極目望去,除了紅山背後的山巒疊影,沒有任何東西處於動態。

    在拉薩城上面,在布達拉宮和天空中間地帶,有一層雲煙,它略呈紫色,被柔和的光線修飾後像一片嬌嫩的玫瑰,看起來天空像是在綻放著幻彩。布達拉宮的正門為漢式造型,門前廣場有花壇、石碑,靠近馬路一端左右各有一間四角挑簷、綠色琉璃瓦鋪就是牌樓。

    站在布達拉宮面前,我可以較為容易地在腦海中推出牆壁和門的樣式,牆非常高,那牆所暗示的,我想肯定是被輪迴框定的佛教徒的人生。牆裡殿堂相連,有天井、有巨大的一扇連一扇的門,且一片沉寂與神秘,我便置身其中。牆的四周之所以迷迷濛濛,是因為我自己的想像力面臨毀滅的危機。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常常會給人以如此的印象:

    它是長在紅山上的,而不是人建造的。

    布達拉宮與周圍的環境極其和諧地融為一體:藍天、高山、紅色和白色相間的宮殿。這一切似是漫不經心、隨意擇山而造。但仔細端詳,它恰到好處地、金雞獨立一般聳立在群山的懷抱中,與背後的山、前面的山、左面右面的山渾然一體。最搶眼的是那宮牆上的絳紅色和雪白色,繼而是宮頂金色的亭閣——人們稱之為金頂的地方。在金頂的屋脊,裝飾有銅鳥、寶瓶、金鹿、法輪。屋脊四角翹起,懸掛有一串串遇風便會叮噹作響的銅鈴和鐵板。那聲音一旦響起,無疑是代表了佛法的聲音,它將隨風傳播到更廣博的地方。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在陽光的照耀下,金頂燦爛輝煌。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它的精髓所在,心靈和精神便會被它牽了去。

    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為自己在被稱為「紅山」的山頂修建了一座宮殿,共999間,加上原先的建築,正好1000間。當時,東宮門外有一個廣場,是長300丈、寬18丈的跑馬場。場地砌磚為基礎,上面鋪有木板,馬行其上,雖一馬奔馳,卻似萬馬奔騰。但是,早年的紅宮未能完全保留下來。先是在赤松德贊時期遭雷擊失火,後在朗達瑪時期毀於兵燹,僅留下法王洞和觀音佛堂兩處。

    公元13世紀,元世祖忽必烈封薩拉統領巴思八為大元帝國國師,西藏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公元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洛桑卻吉堅贊立甘丹頗章地方政權,拉薩再度成為西藏政治中心。

    五世達賴喇嘛執掌政教大權後,接受經世林麥夏仲、貢覺群培的建議,重建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既有利於鞏固甘丹頗章政權,又像征達賴喇嘛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氣派。五世達賴喇嘛決定,去紅山看看。「我於三月二十五日前往布達拉,行至丹布仁欽崗,陣陣雷聲從北邊轟隆響起,傾盆大雨驟然而降,隨後刮起狂風,在到布達拉以前一直沒有停息……」(《五世達賴喇嘛自傳》)

    在藏歷第十一個饒回之木雞年(1645年)四月初一,布達拉宮部分開工奠基,「在此之前的日子裡,狂風不時大作,從當天起,晴空畢肖,連一絲風都不曾吹起,紅光四射,白雲縈繞,美不勝收。貴賤人等都親眼目睹花雨飄落,出現了奇跡的瑞兆……開始挖出來的都是油質土,後來出現的都是白土。」(《五世達賴喇嘛自傳》)建築布達拉宮的總指揮是第悉·桑結嘉措。當時甘丹頗章政權的格局是由達賴喇嘛主管宗教事務,桑結嘉措主管政務。

    「布達拉」一詞取自印度南端科摩淋角上一塊岩石的名字。那塊岩石被印度人認為是觀音菩薩居住的地方。在藏族人民的心中,達賴喇嘛就是觀音的化身。偉大的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興建了如今屹立在那裡的宮殿。在此之前,他究竟參與修建了多少建築已無法確認。他於1682年逝世,布達拉宮由能幹的噶倫桑結嘉措建成。

    最初,為了保證布達拉宮的順利施工,五世達賴喇嘛決定舉行宗教儀式——火供。

    火供儀式不輕易舉行,只有重大宗教活動才出台亮相。(1989年布達拉宮維修的開工儀式,也舉行過這樣的儀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自有它自己的藝術土壤,這種土壤培育了其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儀式是形式的血肉之軀,形式是儀式的丹爐。所以,儀式是滾動在形式之中的一顆金丹,即使儀式的程式千年不變,也照樣驚人。藏傳佛教中的火供儀式便是如此,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象徵。

    火供儀式

    藏民族有這樣的格言:「如果不能完全捨棄自我,就超越不了無盡的苦難。」同樣,不能點燃熊熊烈火,就無法中斷一切煎熬。

    偉大的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嘉措構想和設計了未來的布達拉。

    當我們去瞻仰布達拉宮時,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座宏宮偉殿除開建築藝術上的意義,它就是藏傳佛教的象徵。布達拉宮不是佛祖,它是通過自身的建築意義和美感來顯示藏傳佛教的不凡和佛祖的象徵。由於它的建築意義表現了被反映的佛祖的屬性,因而成了神聖的。在西藏建築藝術進步到產生了布達拉宮之前,古老的苯教的神靈表現形式就帶有這種原始的藝術的粗糙的性質。隨著佛教的傳入,佛祖的表現形式更加完美起來。於是,就產生了偉大的布達拉宮。

    城堡這東西,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一看就會強烈地引起人們的遐思:築城者以城的堅不可摧為最高目標進行了一絲不苟的力學和結構學的努力,無不把自己的抱負寄托在它的身上。在這裡,時而有殺戮生靈的鏖戰,時而有舉行賞月品花的晚宴;有人因守住了它而榮升高官,也有人在此了卻了淒慘的一生。這些人生的榮辱興衰的鬧劇,都以它為中心演出的舞台。今天,這些爭鬥、殺戮、盛宴、泯滅都不存在了。

    拾階而上,進入布達拉宮,直上金頂,看腳下雲濤翻滾,而頭頂卻陽光朗照,你能不歎服布達拉宮建造者詩人一樣的慧眼?你能不感慨造化的神奇?但世人看到了布達拉宮性格的深處了嗎?

    所以布達拉宮又是深邃的,有傲骨卻無傲氣。

    它的身姿高聳著,它的胸懷卻低垂著,包容著歷史滄桑、千年巨變。它知道,沒有萬眾佛家弟子的托舉與支撐,它還是極易被摧毀的,又怎能獨自抗擊滅頂之災?面對災難,它的身軀沒有退縮,只有更加堅挺;俯瞰萬眾,它的胸懷大大地敞開,只有溫暖與信賴。

    它崛起於紅山,又依戀著紅山;它超越了紅山又守護著紅山,這才是布達拉宮的傲骨呀!偉大的建築如偉大的音樂,精神獨異,豈可多得?

    在藏式殿堂廟宇建築領域中,顏色首先是被感知的。

    凡到過拉薩的人,總會在布達拉宮下面細心觀察,流連忘返。布達拉宮由紅宮和白宮構成,紅色是太陽與火的顏色,是權力和勇敢的象徵;白色是雲彩與冰雪的顏色,是和平與聖潔的象徵。紅色和白色的諧調搭配,紅宮與白宮的和諧並存,無疑是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西藏建築藝術的豐碑,同時也是藏族人民美學觀念和審美意識的典鼎體現。

    在色彩上,藏式宮殿廟宇建築遵循崇高說法,佛祖眼中的世界首先是絳紅的,緊接著就是黑色、白色、黃色、藍色斑斕絢麗的其他顏色。在藏式廟宇殿堂建築領域中,建造者要表達的深意,並不只停留在玄機暗藏的外觀上。布達拉宮也是一樣。

    布達拉宮的外牆是用白色、紅色粉刷。刷牆用的粉漿純粹用人工製作。粉刷之前,工人們把一袋又一袋石灰拴在繩子的中間,兩個人分別拽住繩子的一頭,在水井裡來回擺盪。石灰經水浸泡就起化學反應,裂變成粉末,溶化在水裡。如此這般反覆操作,直到把井水變成白色粉漿,由工人們(藏族女人)用木桶或陶罐把攪拌均勻的粉漿背到布達拉宮,再用小桶或長木勺自上而下,從窗戶裡把粉漿直接潑在宮牆上。年復一年,每年的9月份,布達拉宮就要被粉刷一次。久而久之,宮牆上形成一縷一縷的凸痕,像長滿了石筍。紅宮這邊的宮牆亦然,工人們只是把配製好的絳紅色天然顏料加入粉漿中,攪拌均勻就可以。粉刷的方法一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