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月9日探訪甬江首航之旅開始,到昨日探訪姚江圓滿成功,由市生態辦和本報共同開展的「探訪母親河」活動已基本接近尾聲。
縱觀人類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人類的祖先在建造家園的時候,總是選擇與水毗鄰而居。美麗的三江自古以來就是寧波人對外聯繫的主要水道,走向海外的主要通道。從這裡,走出了包玉剛這樣的一代船王,也誕生了聞名世界的大師級人物,可謂人傑地靈。三江六岸,養育了寧波百萬兒女。甬江、姚江、奉化江早已被寧波人視作自己的母親河。江水的滋潤,讓寧波的小伙俊朗,讓寧波的姑娘秀麗。美麗的三江夜景,更讓港城寧波顯得多彩和嫵媚。有了三江,才有了江廈橋的深沉厚重,有了靈橋的靈動秀麗,有了琴橋的飛揚挺拔,有了姚江大橋的雄偉大氣,勤勞的寧波人民,讓美麗的三江口,成為寧波人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自己形象的一個窗口,成了寧波人無意精工細作最具人氣、吸引外界眼球的一張精美名片。探訪三江源頭,以一顆感恩的心走近母親河,愛護母親河,是我們良好的願望,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充滿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探訪三江的志願者就是懷著這樣一種近乎虔敬的心情、帶著這樣一份真誠的責任走近了母親河。溯流而上,踏浪而行,志願者為三江六岸發生的巨大變化而歡欣鼓舞,為三江六岸的美麗風景所陶醉,但同時,他們也為三江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多了幾分擔憂。當看到三江不時會泛起污染物時,他們感到氣憤;當看到三江岸邊仍有企業在明日張膽排污時,他們表達強烈的憤怒,呼籲有關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志願者每探訪一條江,都希望通過我們向全社會發出呼籲。記者的採訪本上留下志願者的諍言,也留下了他們對母親河的滿腔愛和赤誠。一位志願者這樣說,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自小在三江岸邊長大,看到美麗的三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心裡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還有一位志願者說,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但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兩名志願者的話集中代表了我們的心聲。
在長三角的城市鏈上,美麗的寧波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歷經歲月的變遷,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澱,改革開放大潮洗禮,今天的寧波,以東方港城的雄姿屹立在世人面前。寧波的發展舉世矚目。探訪三江源,愛護母親河是我們的主題活動之一,也是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實際舉措,記者相信,三江探源是探源之旅、也是尋根之旅、感恩之旅,同時也意味著,必將有更多的市民面對養育了自己的母親河,面對著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土地,產生更濃烈的熱愛之情,也會增添更多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最終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寧波的可持續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原載《東南商報》以生命的名義:為寧波祝福
「當東海的第一抹陽光/灑滿我的病房/成千上萬的問候/便開始溫暖我的臉龐/當一座城市的目光為一個陌生的外鄉人聚焦/愛/便永遠佈滿我的心房/如果有一天我從手術台上醒來/重新呼吸到生命的芬芳/那是愛的呼喚/讓我勇敢地逃離死亡/我是即將枯萎的一朵花蕾/你就是早晨不期而至開放在我枝頭的露珠/如果生命是一次旅行/你就是我生命的加油站/把情和愛注入我的心田/當我又可以感受到鮮血的汩汩流淌/血液輕輕撫摸我的每一根血管/我的心臟快樂地跳動/生命在歡歌/如果我重新走上講壇,我一定會把您的愛灑滿課堂」
這首詩也許最能表達羅南英此時此刻的心情。羅南英,這是一個令成千上萬的寧波人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城市的目光曾經在她的身上聚焦;當她生命的年輪劃過29歲的時候,她不幸患上了血液病。她年輕的生命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成千上萬的寧波人在短短6天的時間裡匯成了愛的洪流,為她捐助了60萬元的醫療費,從而使她的生命獲得了新生的希望。9月29日,寧波在全國文明城市評比中勝出之後,記者採訪了羅南英。羅南英和所有的寧波人一樣,對寧波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消息歡欣鼓舞。面對記者,她輕輕地給記者誦讀了上面這首詩。她說,她想以這首詩,再次表達她對寧波人的感恩,想以這種方式,以生命的名義向剛剛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寧波表達深深的祝福。
一、當一座城市的目光為一個陌生的外鄉人聚焦
羅南英永遠忘不了在寧波度過的這段日子,忘不了生命中的這段「奇遇」。在老家查出身患血液病以來,羅南英已經對生命開始絕望,當告別婆婆和青海的親人來寧波看病臨行前,她情不自禁跪下給婆婆磕頭,委託婆婆照顧好年幼的兒子。她似乎已經做好了一去不返的準備,來到寧波住進寧波第一醫院後,雖然醫院拿出了最佳治療方案,但高額的手術費用又讓她和全家一籌莫展。無奈,她和愛人打算放棄手術。即將離開寧波的時候,羅南英看到了寧波的一家媒體《寧波晚報》上有一則關於「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的徵文。羅南英深深愛著兒子,兒子是她生命的延續,是她生命的全部。她很想借《寧波晚報》給兒子留下一段囑托。於是,她伏在病床上,給遠在家鄉尚不懂人事的兒子寫下了一段「臨終遺言」,在這封信裡,她寫了自己對29歲的生命感悟,向兒子講述了生活的艱辛,命運的坎坷,希望兒子長大成人之後懂得生活的艱辛,學會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愛。
當愛人把這封信送到《寧波晚報》編輯部的時候,年輕的編輯和年老的報人都被這顆年輕母親的心感動了。於是,他們挽留這位年輕的母親,希望她在寧波多呆幾天再走,希望她多給兒子寫上幾封信,報紙將留給一個版面刊登她寫給兒子的信。這是一次不尋常的挽留,因為她挽留的是一個年輕母親的生命;它留給羅南英的不是一個報紙的版面,而是饋贈了所有寧波人的愛心,聚集了寧波這個東海之濱崛起的新城充滿愛心的目光。很快,羅南英的信在成千上萬的寧波人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羅南英,這個來自青海樂都縣高店鎮的異鄉人對生命的熱愛、渴望、坦誠感動了整個寧波。不計其數的寧波人來到羅南英的病床前探望,社區的大媽大嬸隔三差五來探望她這個素不相識的人,無數的人來到病房,送上鮮花,也送上衷心地祝福,鼓勵她充滿信心,戰勝病症;還有五六歲的小朋友也在母親的陪同下,來探望羅阿姨。媒體為羅南英設置了捐助熱線,短短幾天時間,善良的寧波人就為羅南英捐助了60萬元,從而保證了羅南英的手術費用,為羅南英開闢了一條生命的綠色通道。
二、請允許我以生命的名義為寧波祝福
面對記者,躺在病床上的羅南英很快打開了話匣子:「對於幫助過我的寧波人,我不知如何回報他們,其實他們也不需要我和全家人的回報。這是一種愛,而且是一種大愛,它是如此厚重。寧波這座城市,將永遠留在我和全家人心裡。可以說,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我以後走到什麼地方,寧波將永遠融化在我生命的血液裡。在寧波,我感受到了三江的美景,感受到了天藍、水清、地綠的美好,增添了我對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但讓我感受更深的,是一個城市的愛心和生活在這個愛心城市中的所有人的真誠和善良。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又不是奇遇,而是必然,因為這樣一個充滿愛心的城市,有這樣真誠善良的人們,其它人遇到了這樣的困難,都會得到這種愛心的幫助,使遇到困難的人走出困境。」記者問她現在身體怎麼樣,心情如何時,羅南英告訴記者,手術方案已經確定,現在就是等候最佳手術時機。她說,我的心情,就像我在詩中寫的那樣,我的鮮血在我的血管中汩汩流淌。我的心臟快樂地跳動,生命在歡歌。我要以生命的名義向寧波和所有的寧波人祝福,祝寧波永遠美麗繁榮,祝好人一生平安!最後,羅南英還委託記者轉達她對寧波城市的祝願和對所有寧波人的祝福。她告訴記者,她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寧波人,她願意和所有的寧波人一道分享寧波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喜悅。
2005年8月
記者也是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