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詩看世界 第16章 回家 (2)
    人總是覺得別人吃的飯比較香,別人手上的報紙比較好看,別人的老婆比較溫柔,其他城市的女人比較可愛,自己眼前這一位總是慘不忍睹。道理很簡單,距離產生美,要是你有一千度近視又不戴眼鏡,就能把眼前所有女人都幻想成張曼玉,甚至以為鏡子裡的是梁朝偉。走得太近,看得太真,哪還有浪漫的餘地?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幸福。

    如果香港沒有女人

    「港女」臭名遠播,連我們律師行紐約分部的老外都打電話來問我:「Daisy,你們港女是不是經常要求男朋友買Prada和LV?」我告訴他:「香港的確有女人經常要求男人送名牌手袋,但那是妓女,不是港女。」老外恍然大悟,從此對香港女人又多了一分瞭解。

    香港存在一群永遠泡不到妞的「宅男」,他們認為「港女」眼角高,瞧不起收入和學歷比她們低的男人,於是開始仇恨「港女」。經過媒體一番炒作,「港女」現在遠近馳名,被指不解溫柔、自以為是、經常擺出「V」字手勢自拍令人看著難受。然而大家可有想過,假如香港沒有女人,這個城市將會變成怎樣?

    我Daisy敢說只要一天沒有女人,香港的金融就會馬上崩潰。我公司的律師七成都是女人,跟我們合作無間的投資銀行家,女人為數超過一半,每天在中環的商業大廈埋頭苦幹直至深夜。如果女人死光,誰來招呼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誰為他們撰寫招股書?更莫說還有數目龐大的女會計師、女銀行職員、女財政公關……香港的金融一天就會癱瘓。再看香港的中小學教師、護士、售貨員……大部分都是女人。究竟香港的男人往哪裡去了?

    假定香港男人去了宇宙的黑洞,女人則身在地球,那麼大家是沒有相遇的機會了,能夠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比遇上「流星雨」的機會還要難逢。越來越多人自願或非自願地過著單身生活,孩子的出生率正不斷下降。我在香港認識不少人年屆四十才第一次為人父母,「港女」平均分娩年齡是31.4歲,但我的內地同事一般25歲前便會結婚,不久便生孩子。再說,香港越來越多夫婦不想生孩子,「世界太壞了」、「空氣太差了」、「樓價太高了」,諸如此類的理由我都聽過。香港人向來是悲觀的,只是沒想到生育率低將導致「港女」於700年後絕種!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Economist)根據聯合國公佈各地生育率數字,推算「港女」經歷二十五代後將會絕種,原因是港人不婚及遲婚導致出生率下降。最後一名「港女」將於2798年出世,是全球第四最快出現女性絕種的地方。第一位是波斯尼亞,

    第二是澳門,第三是馬耳他,中國內地則排行第七。中國內地和日本的「末代女孩」,可延至公元3000年才出生;生育率高的巴西可「挨」到公元5000年。

    《經濟學人》是這樣推算的:香港婦女平均每人生一個孩子,而每1000名女性會生下547個女兒;然後這547個女兒又會生299個女兒……這樣算來,香港現時375萬女性在經歷二十五代後將只剩一女。

    這不是全球GDP排行榜,排名領先沒有什麼好處。也許終有一天,全世界都會懷念「港女」,儘管她們是如此貪慕虛榮、自以為是和不解溫柔。

    刀片呢

    切完生果,發現手中只剩刀柄,心裡一定禁不住吐出一個字——shit。刀片呢?不是連生果一起吃掉吧!還是掉在地上了……無論如何,總得把這不翼而飛的刀片找出來啊。

    假如那不是生果刀,而是手術刀,那就不止一聲「shit」了。是,我Daisy是個淑女,我不說髒話。但要是那位躺在深切治療部的老伯,還有力氣吐出一句髒話,我會替他高興。這位69歲老翁在香港明愛醫院接受肺部手術,醫生事後發現開胸用的手術刀只剩刀柄,媽的!刀片在哪?照了X光,holyshit!刀片竟然在病人的胸腔!老伯唯有多挨一刀取出刀片,再把那個可憐的肺修補修補。

    若不是看了這則新聞,我也不知道手術刀的刀片,原來會甩。報章訪問了外科醫生,說開胸手術用的是即棄式刀片,在一般情況下可安全地鎖緊在刀柄之上。醫生需正確地把刀片鎖緊刀柄,以避免較低氣壓的胸腔把刀片吸進人體。我從不期望我的人生出現什麼非凡的美事、異常的好運。只要情況一般,就讓我心滿意足了。

    無知

    從報上讀到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香港一個母親的女兒從9歲起患有癲癇症,同學、老師和校長誤以為她有精神病,嘲笑和排擠這個孩子,要她轉校。有關團體決定將癲癇症改名為「腦癇症」,以糾正市民的誤解。

    身為一個校長,居然以為患癲癇症就是「癲」的,究竟有沒有常識?這是21世紀的「國際都會」,三姑六婆不瞭解,好。但那是校長,是老師。身為教育工作者,竟連如此基本的常識都欠缺?癲癇症就是「癲」,難道畢加索就好「索」?阿富汗就好「富」?癲癇症患者不過是因為腦部神經出了問題,令他不由自主地抽搐,你就以為人家發癲!

    我敢說,即使把癲癇症易名「腦癇症」也沒有多大幫助,那些笨蛋仍會以為「腦癇症」患者大腦有問題,繼續歧視他、排擠他,人類的無知實在教人歎為觀止。莫說癲癇症不是精神病,就算孩子真患上精神病,為人師表非但沒有扶助他,反而歧視他、放棄他,把他一腳踢到別的學校。香港人有句俗語,責罵不用功讀書的孩子「讀屎片」,怎不問問那些老師校長為何「教屎片」?

    虎父無犬子

    施正濠在將軍澳車禍中被扯斷手筋,面部盡毀,臉部傷處縫了100多針。他沒流過一滴眼淚。這年,他8歲。

    多少成年人,大哥大姐,這也受傷,那也受傷,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怨天怨地,等人安慰。牛高馬大,知道丑嗎?我Daisy看見這種人就眼裡噴火!失業失戀,就跳樓燒炭;老公去嫖,就狂哭怒怨。人家不愛你,難道你就不能愛自己嗎?躺在醫院的8歲孩子拚命求生,身體健康的人卻跑去輕生。

    見了施爸爸,你就會明白這孩子何以如此堅毅。施爸爸也在意外中受傷,下顎被扯掉一塊肉。他負傷在混亂中救出受到重創的妻兒,連日來在醫院奔波擔憂,但他仍微笑著說:「我們一家會樂觀面對。」他知道兒子已被毀容,將來還要接受上百次的整形手術,前路漫漫。「我告訴兒子,過去的事不用再想,將來的事才最重要。我們向前看。」這樣的爸爸,教出了一個不凡的兒子。濠仔從手術室出來,見了父親就說:「爸爸,我OK,沒問題。」濠仔已嚷著要上學了。而你,何時才願意忘掉過去,重新上路?

    師奶式等價交換

    香港的議員只有內地三線農村城市的視野。「國際都會」?開什麼玩笑!研究資助局設立獎學金,讓每年135名不限國籍的尖子,每人每年獲25萬港元津貼來香港讀博士課程,馬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為他人作嫁衣裳」,對本港益處不大,要求獲津貼學生簽署協議,承諾畢業後留港工作至少3年,回饋香港。

    英國每年一擲千金,資助全球學生到英國留學。為何此項計劃的主辦單位是外交部而非教育部?因為這種促進「文化交流」的獎學金,說穿了其實是一種展示軟實力的外交手段,幫你洗腦。畢業後,英國佬恨不得你們趕快回到老家,宣揚英國文化。年復一年,這種滲透式的文化宣傳,威力大過坦克和機關鎗。回饋英國,並不需要留在英國做牛做馬。

    我們的議員呢?花了一文在你身上,你就得為我做夠價值三文的工作,這是師奶式「等價交換」,小農式運算思維,小家子氣又短視。

    這個博士獎學金的申請者主要是內地人,其次為巴基斯坦、印度,少數來自香港和非洲。那不是很好嗎?連非洲都散播了香港的文化種子。當然,要是我們香港沒什麼好東西讓人家帶回去宣揚,又是別論。

    目測

    塌樹害了人命,在香港已不是新聞。令我驚訝的是竟連政府總部外面的樹也會塌,連律政司長的官邸也塌山泥。

    赤柱塌樹奪走了一個少女的生命,然後沙田的塌樹再有市民無辜喪生。香港政府沒派人檢測樹木麼?有啊,一個月前才檢測過,不知何故突然塌下來了。剛剛測過也會塌?你究竟怎樣測?「目測。」天呀,「目測」?就是用眼望一望來測。政府人員居然那麼本事,有透視眼看穿龐然巨樹?假若真那麼厲害,待在政府豈不是好浪費?何不轉行做勤務兵?有專家事後看過倒塌的樹,發現露出地面的樹根已霉爛至少數月,的確是看一眼就能知道,政府卻依然「不知道」。

    各位市民,要是你發現搖搖欲墜的大樹,請向政府匯報。你的個案將會由A署轉介去B局,再由B局擲去C部門再扔去K局然後再一腳踢回去A署。假如你的個案在環繞地球三周之後仍能返回地球,請你馬上去買彩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