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韻 第41章 激情——雲江愛潮接汶川 (28)
    一夥農民越講越氣,要到荊谷鄉論理索賠。曾愛慧鄉長顧及鄰鄉魚水關係,再三勸阻。不知哪個農婦突然一點火:「我們去年種903號,種子便宜,也獲豐收。你們再三說新品種好,七、八百元一斤,貴了四十倍,偏偏怕水淹。聽你們鄉里的,才有今天。你們是禍根,你鄉里賠!」此語一出,氣頭上的農民一肚子委屈,正好找到了出氣口。呼拉拉幾百號男男女女把個平時耿直、勤勉的女鄉長圍個水洩不通。連著二、三天,鄉里開不成會,整個亂成一鍋粥。

    曾愛慧始終仔細傾聽,罵不還口。她強掙精神,嘶啞地盡力逐個解釋:我們是為你們辦事的,為農民服務的。碰到天災我們也痛心。圍著怎麼解決?總得讓我們出去商量,跑市裡想辦法呀。

    黃則強理事長也跑來勸說,鄉書記則動員村幹部開導大家。拖到第四天,鄉領導才脫身理出個頭緒來。

    鄉里一是請來番茄專家逐畦檢查,挽救部分未枯萎的種苗;合作社則緊急調濟一部分種苗支持外山甲村,幫助他們補種;受淹的排澇以後,一部分補播原有的903號,一部分改種蔬菜、豆莢,盡量減少損失。曾鄉長還跑到市政府、農業局,報告災情,撥來了10萬元救災款分到受災戶,外山甲村才平息下來。

    翠釵嫂分到一千一百元,算是「嚴重受災戶」待遇。她從救災會場接過紙包,手直抖,淚直落,掩面轉身回家。一進家門,她蹬蹬蹬跑上樓在觀音菩薩像前點起三炷香,雙手合掌,嘴中唸唸有詞:「菩薩保佑呀!鄉政府盡力了。分到一千一,還人家利息也不夠。怨只怨我們過去對你大慈大悲不敬,遲遲不掛佛像,遲遲不相信,不供奉,遭到現世報應!求求菩薩,保佑我男人早日康復,保佑我家少災少難,番茄豐收,兒子娶上媳婦。我翠釵以後早晚燒香,初一、十五禮拜……」

    眾多的鄉親們,類似翠釵嫂,呼喚著,期盼著,哪一天日子能像城裡的幹部一樣……

    一件件,一樁樁慘痛的事實,叩擊著陳林的心扉。勢單力薄的分散農戶,又怎能經受得起天災人禍的打擊?又怎能抗衡市場風浪的沖蕩?唐山大地震,死亡26萬人,傷63萬口,靠的舉國之力重建新唐山。但傷亡者去何處索命?東南亞海嘯,三十萬人漂沒,幾百萬人無家可歸,靠全世界的幾年救援,如今才逐漸恢復元氣。他們的背後,主要是災前預報信息不靈不暢,即所謂信息不對稱。如果,我們分散的農戶,像先進的歐美或韓、日等國一樣,有一個和市場廣泛聯繫的中間環節,有幾種實在、科學、高效的社會化中介服務,使得農產品的種養植、加工、運儲、銷售及生產資料的採購供應,包括推廣農業科技、農業教育培訓、組織生產協作以及市場交易中的談判等等,他們的意願和利益將獲得體現,他們整體的效益將大有提高,令人怵目驚心的傷農、坑農、害農的悲劇至少不會重演了吧?因為經濟全球化的激烈搏鬥中,農業組織化越高,農民的社會地位也就越高。不管是合作社或是農協,都屬於農民自己的組織。它是農民利益的代表。分散的農民也只有組織起來,才能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陳林調查與研究多日,心裡豁然開朗,胸中緩緩升騰起一面鮮紅的「農村合作協會」的旗幟來。紅旗的正中,彷彿大寫著「為農民服務」五個大字,下面一行又有若干小字:信息、信用、融資、科技、流通、司法……

    好主意有了,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們,尤其是第一把手錢建民,全都頷首稱好,表示傾全力支持。但怎麼著手實施?靠哪些骨幹作中堅,哪些單位、部門挑大樑?毛澤東當年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領導人想打開局面,或克敵制勝,第一是分析時勢出點子,第二是會用人。先挑選哪些干將好呢?關心三農且機敏能幹的,又大多兼著重要崗位,日理萬機。何況這裡除了信心與奉獻熱情,還需要對合作制理解的廣度、深度。陳林陷入沉思。他首先想到農村合作銀行的葉秀楠,副行長王光領、洪成化,想到供銷聯社的留少良,副主任廖學權,市農辦主任吳植松,市農業局長王永旺、姜林華,科技局長黃玲香、方傑,想到一批農、林、水、金融、科技等部門的比較有膽識有創意的頭頭腦腦們,還有這幾年堅持在合作社實踐第一線的實幹家,如梅嶼的黃則強,金潮港興合甌柑合作社的林化飛,荊谷白銀豆合作社理事長張升漢,順泰毛芋中心合作社理事長林志寅等。一想二想,誰膽大、誰心細、誰實幹、誰敢挑擔子;怎樣向市委、市政府匯報實施方案,怎麼找中央三農專家討教,怎樣建章立制,怎樣確定試點地域與單位……竟致幾夜無眠!

    三、葉秀楠董事長的心願:干農村金融,就得為農民做幾件實事

    陳林第一個點將葉秀楠,根源於感佩葉秀楠的過人膽識和極濃烈的「三農」情愫。

    2005年春,陳林任瑞安副市長分管金融等等之時,恰逢葉秀楠任主任的瑞安農村信用聯社在緊張地改制換牌農村合作銀行前夕。這項牽涉六十多億元資產,報經中央銀監會批准試點的大事,不單受省內外注目,而且干係重大。兩人頻繁商討,相伴處置,碰撞出關心農村合作大事的亮亮火花!

    陳林是研究經濟與金融的,尤其對農村的經濟合作思慮已久,心中有多個道道。出身農村的葉秀楠年輕時從基層銀行幹起,二十多年的農村金融實踐,使他步上聯社主任的重要崗位,鍛煉成作風穩健又具有創新改革意識的實幹型銀行家。陳林對三農問題情有獨鍾,葉秀楠對農民更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瑞安的四鄉八鎮,流傳著葉秀楠對農村困難戶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是農民的兒子。鄉親們發展經濟有困難,農村信用社不幫助就應該關門!」農民朋友都牢牢記著:這些年信用社堅持愛農支農,不知道為農民的生產生活解決了多少難題。有農民投書報刊,誇讚瑞安農村信用社「十年支農感情濃!」也有多位靠信用社渡過難關的農村龍頭企業與專業戶,多次在各級領導召集的座談會上,動情地讚歎:「你們看看葉主任,不到50歲,一頭白髮!十年前他可是滿頭烏黑……十幾年堅持支農,真不容易啊!」

    是的,農民講的是掏心話。這裡,我們不妨擺幾組數字,看一看葉秀楠主任領導的農信社對瑞安三農的貢獻:

    瑞安市共有九家銀行,其機構大部分設在市區。唯獨信用社,90%下設農村,直至辦到最偏最遠的山區、海島。包括海拔千米的楓嶺鄉,還有接近外海的北麂島。農民的說法是:「信用社是好朋友,存錢、貸款在家門口——方便!」也正因為如此,農信社2004年末在全市吸取存款的比例,佔到18%,達到47.3億!

    有些銀行怕農村窮,農民信用差,不敢放貸。葉秀楠卻從實踐中得出真知,堅持說中國農民最純樸,最有自尊,最有信用。農信社不支持三農,不應該姓農!他們探索了好多方法,熱情向基層農民放貸,2004年達到31億元,佔了全市金融系統農貸的96%!深受感動的農民兄弟拚命幹,講信用,一直如期還貸。多年積累的呆帳、爛帳及短期、逾期貸款加在一起,只佔農信社貸款額的2%以下,還不到全國銀行系統壞帳的十分之一!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事物都是相互的。葉秀楠情系農村,農民們也投挑報李,「款往信用社存,話為信用社說。」農信社水漲船高、造大樓、擴網點、強服務、爭先進,這十年上交稅收2.85億元,利潤連年翻番,近十年達到3.39億元,成為全國金融系統的一面紅旗。葉秀楠先後被評為「中國經濟百名傑出人物」,「2005中國改革年度人物」和「2005度中國農村金融年度人物」,應邀對話中央電視台及「金融會客廳」。

    當金融專家詢問葉秀楠取得成功的秘訣時,滿頭白髮的葉秀楠只樸實地說了一句:「農信社,『農』字當頭。這些年我們堅持為三農服務,也靠三農發展。我們心中只有一個『農』字!」台下掌聲連連。

    之前,2002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聽到瑞安農信社改革龍騰虎躍特專程來瑞安考察。他為瑞安農信社支農成就喜不自勝,面問葉秀楠:「有什麼要求需要幫助?」葉秀楠自信地回答:「其他都不需要,只要求換牌為合作銀行。農村太需要信用合作了。」心有靈犀一點通,戴行長笑著點頭。在一年多緊鑼密鼓籌建中,陳林到任了。在推行農村合作事業上,他倆是相見恨晚啊!

    陳林讀博士開始研究如何發揮中國農民的主體地位。早在2001年參加民政部和卡特中心主辦的村民自治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作為非營利中介組織的農協模式初探》,就引起中外專家側目,譽之為「博采眾長的青年農經學者。」

    葉秀楠從鄉鎮開始,干農村金融二十多年,對農民疾苦,農村需求,瞭如指掌。他擔任主任後的農信社,面貌大變,顯示了葉的金融領導才幹。1999年中央狠抓金融秩序整頓,葉的農信社受命獨家承擔全市金融小法人治理工作,要接收22家農村基金會、6家金融服務社和2家城市信用社的不良貸款3億來元。矛盾多,風險大,時間緊。面對著上萬名憂慮存款安全的農民與老人們,葉秀楠咬咬牙,毅然挑起這千斤重擔!半年裡,他帶領身邊一班人,不分晝夜地分頭奔波,查底細,訂規章,分類別,明責任,定獎罰,群策群力收回了2億多元不良貸款,全面兌付了相應的公眾存款,風雨不驚地接收了全部小法人金融機構,予以化解消融,並乘勢壯大了農信社的營銷網絡,使得政府、市民滿意,金融界連連稱奇。而葉秀楠一班人背後的辛勞,卻少有人明瞭:那半年,他瘦了5斤多。他的助手們,個個累得昏天黑地!

    一心向農的葉秀楠深知農民貸款難,從實際出發連續推出助學貸款,移民貸款及救災貸款,結果博得三贏的好結果。不料2002年春節,大約是「主雅客來勤」吧,葉秀楠碰到一個大難題。

    來客叫張少林,黝黑粗壯,是個地道的種糧大戶。他響應溫州市政府「把糧倉建到北大荒去」的號召,到黑龍江大面積承包土地種糧,成了瑞安九位農民的首領。他神色憔悴地向葉主任訴苦,去年第一次到北大荒承包二萬畝,缺經驗,只知道東北無霜期很短,沒掌握那裡的冷空氣和暴風雪來得賊快,令人猝不及防:正要開機收割的稻子一半被大雪壓壞了,應驗了大詩人李白的「胡天八月即飛雪」那句詩,使得每人虧了十幾萬元。這九位闖東北的硬漢子,東挪西借,有的還賣了家電、老屋,湊齊90萬元來還貸款。

    葉秀楠很感動,含著淚滴直表感謝。「你們虧了,還堅守信用,不容易!那麼,今年怎麼辦?」

    「今年,」張少林長長歎一口聲,「如今備耕啟動,資金犯難,總不能前功盡棄,倒溫州人的霉吧?」

    葉秀楠聽了動容,立即組織調查核實。他們發現,這些種田能人考慮家鄉人多地少,壯著膽子去東北種糧,實在難能可貴。儘管去年初種,馬失前蹄,今年如繼續異地放貸,有一定風險。但如果不給支持,他們難以走出「北大荒建糧倉」的成功之路。他們成功的把握很大,放大的後續效益將不可估量!葉秀楠一班人集議決定:「貸」!而且把貸款額增加到167萬元。

    果然,9位農業能手先後獲得這批「異地貸款」,當年在北大荒站穩腳跟。之後迅速發展至上百位農民,每年以綠色無公害東北大米、小麥幾千、幾萬噸地源源不斷供應家鄉。農信社鐵心支農的故事也隨著「東北米」傳入千家萬戶。其中幾位領頭人如今在黑龍江評上勞動模範,當上人大代表,他們忘不了葉秀楠一班人的支農情!

    改制組建農村合作銀行,是葉秀楠一班人盼了幾十年的夢想。2003年底接到試點文件,他們認為是農信社的歷史轉折點,也是農村合作的新起點,激動得多日難以平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