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韻 第16章 激情——雲江愛潮接汶川 (3)
    一路上,除了在江蘇南通因更換飲用水儲罐耽擱了1個小時,卡車再沒熄過火。60個小時後,15日17時到達四川。途中,王成立累了,就和同事輪班開;餓了,就吃隨車帶著的方便麵。

    到達成都後,王成立等連夜趕赴成都市北部的彭州自來水公司裝飲用水,後又趕赴山門等5個鎮,開展送水上門活動。

    地震破壞了供水系統,當地災民只能飲用山上流下來的泥水,災民飲水條件惡劣。供水的卡車剛駛進殘垣斷壁的彭州,災民蜂擁而上,流著激動的淚水說:「我們終於不用再喝泥水,不用干啃方便麵了。你們帶來了希望啊!」

    王成立的運水車一次能載24噸,而彭州當地的運水車只能裝載兩三噸,他們運一車,相當於當地的車運10趟。自15日起,他們每天在災區巡迴供水。

    身處災區,生活艱苦,水土不服,再加上超負荷工作,王成立等3人明顯黑了、瘦了。但他們在電話中說,能為災區群眾盡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5·12」當晚,中國登山協會QQ群裡一條帖子發起向災區獻愛心倡議,同時招募赴災區志願者。市供電局職工李勁松以瑞安登山協會(籌)會員的名義迅速跟貼,要求成為一名志願者。

    次日,瑞安登山協會(籌)發起向災區捐款活動,先籌得一筆善款,隨後又籌資購置了100頂帳篷。江南益壽堂捐出兩箱醫用橡膠手套。5月18日,李勁松向單位請了一個星期的年休假,帶著幾千元現金和自身裝備(帳篷、睡袋、食物等),與會員何偉忠一起將帳篷空運後,兩人登機飛往成都。

    20日下午,李勁松領到了「四川抗震救災青年志願者聯盟」和「四川省紅十字」徽章,被編入綠絲帶志願者群體。「綠絲帶」有「地震無情人有情」的寓義。汶川地震後,人們效仿雪災時貴州人民的「綠絲帶行動」,發起為震區祈福捐款等,一條小小的綠色絲帶,凝結著了千千萬萬同胞們對災區人民的祝福。

    5月21日,李勁松接受的第一個任務是用越野車把藥品、帳篷、衛生紙等送到彭州市抗震救災指揮部。

    裝完車,李勁松與志願者一起出發了。山路彎彎,滿目瘡痍,所經之處道路大多被毀,不少橋樑塌了一邊,隨時可能垮塌。車子在臨時鋪設的路上行進,顫顫悠悠,不時有被埋被卡的可能。但志願者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盡快把物資送到災民手中。經過半天的顛簸,他們終於順利地把物資送到指揮部。

    彭州接待處留志願者們吃中飯。這是李勁松到四川災區後吃的唯一一頓白米飯,平時都是以自帶的壓縮餅乾或方便面充飢。下午,李勁松所在的志願隊按指揮部要求將物資送到海軍總醫院、濟南軍區第四醫療隊,最後送到通濟鎮衛生院已是傍晚18時多……

    回來的路異常艱難。天色漸暗更讓人提心吊膽。路過的村莊偶爾傳來陣陣揪心的痛哭,令車上的人們心情更沉重。為保證安全,志願者們不時下車探路,還用雙手搬石頭填平坑坑窪窪。回到成都,已是深更半夜,他們吃點隨身帶的壓縮餅乾、方便面後,就擠在一個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入睡。

    這就是調配組志願者一天的工作安排,每天緊張的強體力勞動都在15個小時以上。

    疲勞還未消除,第二天又有新任務。5月22日早,成都聯盟志願者指揮部接到綿竹市孝泉鎮福田村村民汪興發的求救電話,地震致當地水源受到污染,村民4天沒喝水了,糧食也斷了。李勁松等人立即驅車將大米、礦泉水等送往福田村。福田村有2000多人。地震造成該村民房全部倒塌,100多人傷亡,200多人失蹤。李勁松等人將物資運到時,守在村口的村民打出了「感謝你,志願者,我們的親人」的橫幅,令他們感動不已。

    下午15時,李勁松等人回到成都,來不及下車,又接到指揮部通知:什邡市鎣華鎮仁和村缺帳篷、大米,要求下午送達。他們不顧疲勞,將帳篷等物資裝好後立即出發。臨走時,指揮部特地告之,沿途山路隨時有塌方危險,且有發生餘震的可能,要注意安全。

    下午16時10分許,李勁松等人行至洛水鎮某村時,突然感覺一陣顫動,山上發出巨大聲響。餘震!眼看著石頭不斷從山上滾落,直接砸在公路上。車隊在亂石中緩慢前行。就在車隊過後幾秒鐘,身後的道路全被山石掩埋了。所幸物資、車子和志願者已經通過。平時只需要兩個小時的路程,李勁松他們艱難地走了4個多小時。

    何偉忠的經歷又有不同。

    臨走的前一天,他才將要去四川的消息告訴家人。家人非常驚訝:「四川有難,你可以捐錢捐物,何必非要跑到那邊去呢?」「我經過專業的野外生存與救援技能培訓,現在災區最缺的就是這種志願者。你們放心,我年輕力壯,一定會平安回來的。」何偉忠的態度異常堅決。帶著家人的千叮萬囑,他踏上了去四川的路。

    5月20日晚抵達成都後,31歲的何偉忠寫了一封簡單的遺書,貼身藏著。他非常清楚,此行兇險,難免有意外發生。

    5月21日,何偉忠將隨身帶來的50頂帳篷與部分物資送到了彭州市通濟鎮某村。這裡的情況令他心酸不已:全村所有的房子都不能住人,帳篷奇缺,村民只得用尼龍布、塑料布等隨便搭個地方棲身。捧著志願者帶來的物資,村幹部情不自禁地抱著他們痛哭,說不清是感動,還是長久期盼後見到了一絲希望喜極而泣。

    心情複雜地告別了村民,何偉忠等人趕回成都。路上,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廣元市青川縣急需搜救隊。幾個人一合計,馬上趕往青川,做一回救援隊員。一路遇到了來自武漢、西安、廣州、安徽等地的17名志願者,迅速組建成一支臨時救援隊。通往青川的道路又長又陡,不時伴有餘震。一路上開開停停,停停開開,十分驚險。17個人異常堅決:再危險,再困難,也要趕到青川!

    天很黑,災區的夜異常寧靜。到晚上21時許,他們被前面塌方一半的公路擋住了,不得已只得在車上過了一夜。第二天天剛亮,他們趕緊清障。這時,碰到了20多位災民,有老有少,衣衫襤褸,手腳有傷。見到救援隊員時,災民們激動得說不清話。大意是全村200多口,只逃出了這些人。他們走了幾天幾夜,卻迷路了。志願者們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繼續趕到青川,一路為這群災民帶路。何偉忠被分配在帶路的一組。他調轉車頭往救災點趕去。

    途中,志願者們將自己的帳篷與睡袋、隨身帶的食物全給了一位失去所有親人,已餓了幾天的老婆婆。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順利將這批災民送到救災點。

    受傷的災民很多,救災點根本接納不了。何偉忠等人不約而同冒出了一個念頭:籌建臨時醫療點。他們動手在什邡市洛水鎮搭了5個帳篷,組成醫療、心理咨詢等小組。

    災民眾多,一個臨時醫療點遠遠上不夠。5月30日,在大家的努力下,又在什邡市鎣華鎮籌建了第二個臨時醫療點……

    在災區從事志願者工作9天9夜後,瑞安商人黃永會5月29日從汶川映秀一線回到遵化。

    梅嶼籍28歲的黃永會是河北省遵化市森馬品牌代理商。汶川大地震後,他通過遵化民政部門向災區捐款20380元後,決定去現場救災。

    19日凌晨1時,黃永會隻身幾經周折乘機到達重慶。

    中午,到達漢旺。漢旺鎮是本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整個城鎮變成了一片廢墟。居民除疏散的以外,大多居住在中心廣場上臨時搭建的帳篷內。按照指揮部的安排,黃永會負責搬運救災物資,給災民分菜和大米等。當晚,忙碌了大半天的黃永會就在簡易大棚裡睡了一夜,沒有被子和褥子,身下僅有一層薄薄的尼龍布。

    4天很快過去了。23日上午10時許,當黃永會等100多名志願者在漢旺鎮廣場為災民分發大米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來慰問災民和志願者。大伙紛紛圍了過去。站在內圈的黃永會看到溫總理正朝他走來,「當時的情形,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情緒激動,腦子一片空白。在總理與我握手的一瞬間,我只是沖總理點頭,激動得幾乎哽咽了。」黃永會靦腆地說,「等總理過去後,我又兩次跑到人群前面。總理第三次跟我握手時,認出了我。」

    28日,黃永會離開映秀鎮時,把剩餘的2000多元現金捐給了災民,其中500元給了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女兒的八旬老漢。回到遵化後,黃永會顧不上休息,馬上籌備募捐事宜,號召更多的愛心人向災區伸出援手。

    5月26日,廖曉偉作為我市第一批赴川支援的醫療衛生人員啟程赴川。28日下午,到達四川省平武縣龍安鎮。

    龍安鎮雖處震區,災情並不嚴重。廖曉偉認為,不遠千里來到震區,一定要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一定要到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去。

    30日下午,當地指揮部同意廖曉偉等人的申請,將他們調往該縣的一個重災區——南壩鎮。這裡85%的房屋倒塌,傷亡千餘人。尤其是鎮中心小學教學樓倒塌造成173名孩子死亡。這個原本美麗小鎮的慘烈狀況,讓廖曉偉震驚,更激發了他的一腔熱血。

    一天工作6小時、營地離工作地點3公里。每日隨身背負一桶16公斤的消毒水徒步來回4趟。

    除了頻繁的餘震,離營地不遠有一個30餘米深的堰塞湖。晚上睡覺時,許多蛇經常來湊熱鬧。他們要到倒塌的廢墟裡面消毒,沒有完全倒塌的房屋隨時會突然倒下。

    第二批援川衛生人員王波、鄭永民、林春陸、秦潔、林一程緊隨其後,再一次奔赴救災第一線。這裡有人民醫院、中醫院、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一切服從救災需要。瑞醫的黨員司機林春陸還是獨生子,母親中風在床。救災緊急,自古忠孝難以兩全……

    災難已過去,熱情在延續。

    地震顯露出大自然的無情,嚴峻;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承受了無數的天災人禍,我們更聽慣了種種的指責:劣等民族,一盤散沙,缺乏公民意識,不講人權,不尊重生命。面對這場突兀的災難,古老的民族勃發出巨大的活力,其堅韌、團結、仁慈、至善,便是民族精神的全面展現。在共同的災難面前,平凡民眾的勇敢、互助、博愛、從容,讓世界為之喝彩。

    「多難興邦。」百萬瑞安人與十三億同胞一起,毅然擔當起重建家園、振興中華的責任,用至善大愛譜寫了一曲壯美的奉獻旋律。

    愛,在綿綿延續。站起來的中國人用行動證實: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任何困難都壓不垮的!百多萬瑞安父老鄉親也是好樣的!本文所述及的,僅僅是飛雲江愛潮中幾朵浪花而已……

    (原載《報告文學》2008年第8期)

    創新成就輝煌

    ——中國勝華波集團有限公司掌舵人王上勝印象

    黃春翔

    個人資料

    出生年月:1957年2月

    籍貫:浙江瑞安

    現在學歷:大專

    個人信條:不能感情用事,必須感情投入。

    家庭狀況:父母、妻子、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業餘愛好:週末朋友聚會、閱讀企業管理書籍

    最推崇的人:魯冠球(萬向集團總裁)

    創業歷程:

    1986年6月開始和家人辦起了家庭作坊式加工廠——瑞安市精工電器廠;

    1989年,生產機油傳感器;1992年,開始生產汽車刮水器總成;

    1996年12月,組建浙江勝華波汽車電器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組建成立勝華波集團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組建成立浙江勝華波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8月,組建成立浙江勝華波電器上海有限公司;

    2009年9月,浙江勝華波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將上市;

    個人榮譽:榮獲瑞安市慈善楷模,溫州市優秀企業家,溫州市先進科技工作者,溫州市經貿企業優秀經理(廠長),溫州市打造國際性輕工城經貿企業優秀經理(廠長),溫州市功勳企業家,2005溫州民營經濟十大年度人物,浙江省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標兵。

    社會職務:兼任瑞安市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市汽摩配協會常務副會長,瑞安市公安民警救助基金會名譽副理事長,瑞安市安全生產協會常務副會長,瑞安市第十一屆政協常委,瑞安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溫州市十屆人大代表。

    最難忘的事:2005年4月份在北美市場上出現一次質量問題,當時客戶要求在當地返修即可,但公司決定立即將同一批次的9萬隻座椅電機全部召回,直接損失80多萬元。公司的負責態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稱讚和尊敬。

    一、創新創業篇

    他沐浴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一路踏歌而來。金戈鐵馬,篳路藍縷。創新創業23年,他以富有遠見、注重誠信、處事果斷的堅強意志,善於創新,厚德載物,勇抓機遇,成就了一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界現代化規模企業。他既是溫州地區遠近聞名的功勳企業家,又是慈善為懷的「光明使者」,他那久經滄桑、歷經磨練的輝煌創業史,詮釋了一位見證改革開放的溫州企業家顛撲不滅的信條:「與時俱進」!

    歷史證明凡成大事業者,必胸懷大志高瞻遠矚腹藏謀略,有深厚之人文修養,服務於社會與人民之心,古往今來概莫如此。勝華波的最高決策者深諳並恪守此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變幻莫測的時代大潮中,以振興民族工業與國家榮譽為已任,站在時代的前端,不斷完善自身修養,為鑄造現代企業之魂而始終不懈努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