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接力棒從四川延伸到了千里之外的瑞安。災區的學生們,帶著心靈的創傷來了;從廢墟中被抬出來的四川傷員來了……瑞安張開雙臂迎接來自災區的親人們,用愛為他們療傷。
市人民醫院有個「愛心病房」。5月28日、30日,迎接了二批共16名災區傷員。
「不管困難多大,工作多忙,人員多緊,要全力以赴,確保災區傷員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院長張力成下了死命令。
醫院黨委書記張松澤連續三次召集黨委會,嚴密分工,精心準備。他的動員充滿深情:「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們要以深厚的愛心為災區病員療傷,要借這個東風把全院愛國熱情激發、燃燒起來!」
走進病房,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愛意:門前貼著彩色的「愛心」標誌,鏡框旁吊著醫護人員親手製作的一串串五顏六色千紙鶴,床頭櫃上花瓶中的康乃馨散發著淡淡的清香,病房通道祈福牆上,醫務人員與病友紛紛留下祝福:「四川災區的親人,社會愛著你們,國家關心著你們。」「情系災區,瑞醫人與你們心連心!」
傷員們日常生活起居的點點滴滴,醫護人員都替他們想到了。醫院早早準備了洗漱用品、換洗的內外衣。物資供應中心主任葉小琴特別細心,知道傷員有家屬陪護,準備的生活用品都是雙份。考慮到適應四川傷員的口味,特地安排了川味飲食。營養師則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量身訂做」食譜。
護士王弋平最早得知接收四川災區傷員的消息,搶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志願者「綠絲帶」活動。護理部主任考慮到她兩個月前剛動過手術,讓她先養好自己的身體。「綠絲帶」的落選,令她寢食不寧,她一次又一次地到護理部要求,誠意終於打動了主任的心。志願者必須在工作之餘來服務。接收災區傷員命令下達後,要求參加抗震救災志願者達到300多人,能進入「愛心病房」佩上「綠絲帶」的人員有限,「競爭」很激烈。
下班時間到了,志願者自動留下,為傷員們進行心理輔導,生活護理。飄動的「綠絲帶」,處處讓人感受到愛心湧動。「綠絲帶」活動組織者林玉霜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不能親自去災區參加救援,我們要用心去溫暖來自災區的傷員。」
正是這麼多可親可愛的人,無私地奉獻出愛,我們的世界才無限美好。因為有愛、有希望,明天,明天的明天,會更好!
傷員抵院後,張力成帶領專家組到現場逐一瞭解傷者的病情,對治療護理提出了具體要求。他囑咐:「一定要悉心照顧傷員,讓他們有在家的溫暖。」
67歲的李阿婆傷情最重,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尾骶部壓瘡。受傷前患有帕金森綜合症,雙上肢持續震顫,加上營養不良。久病虛弱的軀體經震災打擊,雪上加霜,佈滿皺紋的臉上流露著痛苦和絕望。
她做夢也想不到,來瑞安不到半個月,震災前一直困擾著她的手不抖了。面對醫護人員的細緻照料,感謝的話,不知從何說起。她忘不了院長查房時的關切,囑咐盡快安排手術;她忘不了神經內科主任會診時的安慰:帕金森綜合症治療要及時跟上,手抖會慢慢消失的;她更忘不了護士們為她小心清洗創口,每兩個小時給她翻身。
術後,李阿婆臉色紅潤了。家屬緊皺的眉頭展開了,李阿婆也笑了。
來自綿竹縣的60歲老人陳清玉感慨萬千。地震使他埋在廢墟裡22小時,身體多處骨折。「像我這樣不幸的老人,在瑞安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端午節,醫院還給每位傷員送來了粽子和鴨蛋,熨燙著每個人的心靈。
「瑞安的醫護人員真比家人還親啊!」50多歲的周金庭老伯每見到來探視的人就誇獎,臉上掛著微笑。
剛入院時,他意識模糊,高熱,伴煩躁不安。14天前剛做了開放性顱腦損傷手術。術後發現創口有腦脊液漏伴感染,體溫高達39.2℃,伴有腹瀉。家屬看到這種情形,傷心得直哭。
楊國敬主任當即召集專家會診,制定了詳細治療方案。
發熱期間,他曾一夜高熱不退。值班護士洪小力每隔一小時就為他酒精擦浴。通過物理降溫,硬是把周老伯的體溫從39.2降到了37.8度。病情漸漸地穩定下來,但腹瀉頻繁。看著這些年輕的姑娘一次次地更換尿布與清潔肛門,一遍遍地更換衛生床墊與床單,周老伯和家屬心中特別不安。一次,周老伯拉了大便,他叫家屬不要告訴護士。這麼髒,這麼累,就是親生兒女也難以上手,對這些小姑娘怎麼叫得出口?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就當我們是你的兒女吧。」護士們瞭解周老伯的心思後,反覆安慰他。
「災情發生後,醫護人員心在滴血。電視中那些被埋和遇難的情景,時時揪著我們的心。在『愛心病房』,能為災區的親人服務,還怕髒和累嗎?」護士長謝作淼說。
送來的傷員大多有「心傷」。撫平他們的心靈創傷成為醫護人員和志願者的當務之急。醫院專門成立心理康復小組,與他們面對面溝通,輪流安排志願者和他們聊天,給予心靈上的慰藉。
小女孩丹丹才2歲。地震頃刻間使幼兒園教學樓倒塌,小朋友們全部永遠地離開了她,連正在上課的老師也無法倖免。所幸的是,丹丹正被奶奶抱到醫院看病。奶奶當場身亡,丹丹被壓在廢墟下長達18小時,救出時右小腿肌肉壞死。剛到醫院,小女孩睜大眼睛,對外界的一切充滿了恐懼,廢墟中的黑暗給她心靈造成的創傷還沒有消失。當醫務人員靠近時,她又哭又叫。
小丹丹的排斥與恐怖心理急壞了護士們。她們變著法兒接近小丹丹。一會兒給她送水果,一會兒給她送玩具,一會兒又給她講故事。慢慢地,經過大家的精心照顧和心理疏導,丹丹慢慢變了,看到大家,會笑著打招呼,高興時還唱起了兒歌。媽媽很欣慰:「以前那個開朗的丹丹又回來了。」
36歲的劉春艷是綿竹縣一煤礦的工會幹部,地震時正在召開會議。當時會場內39名同事只救出來7名。劉春艷的命保住了,但右大腿被截肢。截癱將改變她今後的一切,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眼淚在心中流淌,面對愛她的丈夫,她只能強忍心痛。
謝作淼看在眼裡痛在心中,一有空就找她「聊天」。講解醫學知識,使她逐漸接受了截癱的事實,讓她盡快擺脫心理陰影;護士們還常給她截癱肢體進行按摩,並輔以針灸治療;院黨辦主任林春華時常來鼓勵她;退休老黨員謝作祥每天堅持為她送來報紙;志願者王弋平經常來病房給她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故事;鼓勵、支持,關心、愛護,深深地感動了她。幾天下來,她對生活又有了信心,對自己的病情也有了客觀態度。她對王弋平說,現在每天都在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能在這次大災難中倖存,雖然失去了一條腿,為了家庭,為了愛她的每一個人,要勇敢地活下去。現在,劉春艷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肌力也從零級提高到了二級,有了收縮功能。她要實現「走著回家」的願望。
截止6月30日,已有6人康復出院。院方都買了鮮花水果,派醫生一直送到溫州甚至金華火車站……
災難已經過去。或許,他們還要很久才能走出陰影。但在「愛心病房」醫護人員和全社會的關愛下,匯聚的愛心似陽光,驅散了災難留下的陰影。他們說: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親人的感覺。
接受傷病員是政府的統一安排。民間自發接納災區群眾及學生的熱情,更是一浪高一浪,在城鄉各地湧動。
5月12日下午15時許,正在上班的楊旭接到朋友的電話:「家鄉發生大地震了,情況很嚴重。」楊旭驚呆了,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在他的印象中,天府之國」從來都是無災無難的。他試著往家裡打電話,不通。不久,楊旭看到了四川大地震、90%房屋倒塌的消息。他只有一個念頭,盡快趕回家鄉。
楊旭給公司領導董學標打電話,正在台州路橋的董學標聽到楊旭的訴說,立即取消了去重慶洽談生意的安排,並幫楊旭預訂了回四川的機票。「你馬上回家,有什麼需要幫忙,跟我說一聲。」臨上飛機前,董學標塞給楊旭2000元。
在鄰居的指引下,楊旭與妻女團聚。家園毀了,不能在這裡等國家安置呀,能帶妻女去瑞安最好。他把自己的想法用電話告訴董學標。「行,你把他們都帶過來。」董學標答得乾脆利索。
楊霜隨父親到瑞安。此後幾天,董學標四處奔波打聽如何讓楊霜入學。他找到塘下鎮第一中學。講明情況後,學校當即表態接收楊霜。
19日,楊旭將女兒送到學校。楊霜在綿竹市城南中學已是初二學生,考慮到四川的教材與我市的教材不同,學校將楊霜安排到初一(9)班,免除了她的學、雜費,還免費為楊霜提供午餐與校服。
楊霜到校的第二天,學校開展募捐活動。全校師生為災區募捐261451.9元。聞訊趕來的楊霜父母及楊霜一直不停地說「謝謝。」
12歲的蔣志是四川綿竹市漢旺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
地震過後,全校900多名師生只剩下600多人。望著滿目瘡痍的家園,媽媽帶著兒子找到在瑞安打工的丈夫蔣昌元。
蔣昌元去溫州火車站迎接災後倖存的親人,一家人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20日,蔣志被送到了場橋第二小學,拿到了新課本。老師還特意把第一排的位置安排給了他。
9歲的馮茜是地震中的「幸運兒」。房子倒了,她被壓在瓦礫下動彈不得。救援人員用雙手「刨」開瓦礫、石塊,把她「拉」了出來。她所在的綿竹市九龍鎮中心小學在地震中只有10多人倖免於難。
15日,在瑞安工作的父母把馮茜接到瑞安。21日,馮茜被送到韓田小學讀書。剛到學校,小馮茜有點怕生,一直在一樓徘徊。老師下樓拉著她的手,她才跟著老師到二樓領書本。現在,馮茜已漸漸習慣了新學校的生活。「老師同學對我都很照顧,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才能回報他們。」馮茜的眼神裡流露出有別於同齡孩子的成熟。
17歲的曾佩原先在綿竹市城南中學就學。突如其來的地震,打斷了她的生活軌道。原本馬上要參加中考的她,隨著家人來到了瑞安。曾佩很擔心自己趕不上中考。場橋邊防派出所的民警得知消息後,主動幫忙聯繫。「如果綿竹的學校通知回去考,你就回去。實在不行,就在這裡重讀初三。我們會幫助你。」民警叔叔的承諾,讓曾佩很感動。
今年15歲的趙彥靈、陳笙羊是表兄弟,同是青川縣青溪鎮大水村人,中學也是同班同學。地震發生時,他們正在寢室裡午睡,後被老師和同學搖醒,迅速疏散到操場。此後,因聯繫不上家人,只能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棲身。
5月28日,在江蘇打工的趙義榮、陳澤志趕回家鄉。家裡的房子全塌了。他們決定帶著妻兒來瑞安開始新的生活。趙義榮和陳澤志很快在塘下一企業找到了工作,兩家人最憂心孩子的上學問題。「六一」前夕,他們正碰上下鄉慰問災區兒童的市關工委的幾位老同志,便咨詢孩子上學的事。熱心的退休老教師馬上為他們聯繫了第二高級職業中學。校方隨即收下這兩名特殊的學生,安排到07計算機(1)班。
「一到班上,他倆就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有位同學提出讓兩人住到他家,還有位同學問他們穿幾號鞋,說媽媽要給他們買兩雙運動鞋。」校方還免除了倆人學費、代管費、住宿等所有雜費。
肉體的創傷容易治療,心靈的傷痕難以彌合。市退休教師協會及塘下鎮關工委送來了生活用品與慰問金。市關工委心理咨詢站心理咨詢師已與13名災區來的孩子結成「一對一」心理援助關係,定期保持聯繫,幫他們打開心結,重樹信心。
千里馳援重建家園
災情就是無聲的命令。四川大地震的震波催發了瑞安一輪空前的募捐熱潮,更讓一批熱血青年、愛心人士熱情澎湃。他們作為志願者,千里馳援,奔赴災區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地震剛發生,「南方寢飾」馬上聯繫市紅十字會,向災區捐贈價值100萬元的物資(被子2000條、蓆子2000套、枕芯1500只、帳篷800頂)。同時,公司全體員工及全國代理商、經銷商自發向災區同胞捐款13萬元。
這麼多物資怎麼運到災區?郵寄,時間長,寄到哪裡也不知道。南方寢飾負責人決定租兩輛大貨車,派專員隨行,確保所有物資安全送到災區。
16日下午16時,兩輛賑災直通車滿載愛心直奔災區。員工史敏梁、黃余立和4名司機一起上路了。為盡快將物資送到,他們不停地趕路,一天只吃一頓正餐。
19日,史敏梁一行與成都紅十字會和四川省衛生廳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取得聯繫。他們送來的物資正是救援急需的。
5月13日清晨5時,日邦聚氨酯(瑞安)有限公司司機王成立和往日一樣,坐上了公司的運輸卡車,轉動著熟悉的方向盤,但他感到肩上的擔子特別重。這次他接受的是特殊的任務。公司高層連夜和上海日陸北方物流有限公司、四川水利廳等單位商量後作出決定,他將和其他2位同事一起,帶著全公司職工的深情,遠赴四川彭州開展供水救援的志願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