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前陳琳午宴,跟有人拿出紙墨要求我下筆。我想到書記先生李春城,也想到一副由前人詩句組合的對聯,很適合今天的成都。當然是恭維的話,但沒有誇張,於是在四尺整張的宣紙上寫道﹕盛世有逢皆樂事春城無處不飛花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的,那大名鼎鼎的哈工大——九十週年校慶,邀請我到那裡講話,卻之不恭。我到過東北幾次,可沒有到過那麼「北」的哈爾濱,太太和我都想到那個以冰雕馳名的城市走走。另一方面,自己老了,希望多見一些年輕的同學。於是建議,如果在同一行程中能多到一兩間大學講話,我樂意。朋友奔走相告,結果是七天講了七場。哈爾濱講了哈工大、商業大學與工程大學﹔瀋陽是一家商業機構﹔大連是那裡的理工大學、海事大學與東北財經大學。
(二)(4)
儘管我對內地的大學教育還不滿意,我得承認他們改進得很快。到內地的大學講話十多年了,東南西北都講過,每次舊地重遊,學子與老師的水平提升令我驚喜。我還在批評,可能因為自己來日無多,迫不及待也。前些時,是四月吧,到北京講了三間。這次東北之行後,我對一位朋友說,可幸自己早生五十多年,際遇好,搶先跑出,站穩了腳,如果當年是今天,要跟今天內地的學子一較高下,我跑出的機會是零!
是時也命也運也,非本事也——能不偷笑乎?
中國的東北歷盡滄桑。我不熟悉那裡的歷史,簡略知道,一八九八年俄國以建造鐵路為藉口佔有哈爾濱,一九三二被日本仔趕走。日本仔是一九四五在中國「散水」的。今天,哈爾濱的朋友對俄羅斯人顯然有好感,但對日本仔卻說不出半句好話。日軍侵華慘無人道,我自己也曾身受其害。要不是今天的日本仔是朋友,我會建議再打過!
今天的哈爾濱,俄羅斯的舊建築很多保留得好,而新建築不少受到俄文化的影響。很多招牌用上俄文。最難得是保存及維修得非常好的索菲亞教堂,一九○七年建造,顯然是用足心機、下足重本之作。同行的鄭醫生心水清,說俄國佬當年打算永遠不離開中國。哈爾濱的第一晚,招待的朋友宴請俄羅斯菜,不怎麼樣,但其中的羅宋湯(他們稱紅湯)是我品嚐過最好的。該餐館是俄式舊建築,風格古雅可愛,為了保溫牆身厚約四呎!
哈爾濱有不少店子出售今天俄羅斯的產品。我特別注意一些造得很不錯的懷表,是電子石英表,售價二十元。這個零售價中國造不出來。我買了三隻。可惜不容許討價還價,因為我很想知道最低售價可以是多低的。想來那些表的成本價不到人民幣十元。這顯示俄羅斯今天的實質工資比中國的低。另一方面,哈爾濱有不少俄羅斯遊客,據說消費力不弱。跟表價奇低這現象加起來,我得到兩個可能的結論。其一是俄羅斯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資源豐富,政府多派福利﹔其二是俄羅斯的貧富差距比中國的大得多。
哈爾濱正在大興土木,建地鐵,到處沙塵滾滾,但建造好了的中心地帶華麗,有氣派。大學的校園有看頭。一個叫太陽島的地方,保存得好的舊建築檔次高,是有錢休閒的好去處吧。太陽島據說是冰雕展出的地球冠軍之所,嚴冬時參觀者眾。朋友,是攝氏零下三十多度,你要不要去看?
二○○一年到過瀋陽,這次再去,面目全非,市容改進之大是奇跡。只不過九年前,算得上是大都市的瀋陽是一個破落的地方。那次逢天雨,爛泥處處,不堪入目,也不堪回首。今天呢?瀋陽是美輪美奐的大都會了,絕對是!
在神州大地,好些城市的建築發展,不親眼看見不會相信。你要相隔五至十年去一次才能體會到我遇到的震撼。不要太久,五至十年算是短時日,才能把你嚇一跳。我很懷疑北京公佈的國民收入增長率的可靠性。新建築的數量增加與樓價的升幅是代表財富累積的上升,其速度看來是遠超國民收入的增長率。費雪(I.Fisher)的收入與財富的關係的簡單方程式不可能錯,但我們要怎樣解釋中國的發展明顯地違反了費雪的方程式呢?是難題,我有答案,但不說,要考考同學們吧。是難題,天下能答得對的恐怕不及一掌之數。
從瀋陽到大連是坐汽車的,走的是他們說的「天下第一路」。是非常好的來去共八線的高速公路,但要在中國拿個第一恐怕不容易,姑勿論天下了。世界級的高速公路今天的神州隨處可見,我的品評於是不重路的本身,而是路旁與路中央的種植園藝。中國農民的移植功夫無敵天下,且工資相宜,車行的兩旁景觀才應該是公路大比並的重點吧。
大連到過好幾次。海島不算,大連是整個中國唯一有西海岸的城市,因而天氣奇佳。我的理論是地球向東轉,風於是向東吹,有西海岸吹來的風是海風,帶來海洋的溫度調節與空氣清新。美國西岸的天氣遠比東岸為佳也。
曾經讚過洛陽清潔,但論到城市清潔大比並,大連勝洛陽。兩個衡量勝出。其一是大連是較大的城市,其二是大連的清潔廣及郊區。大連的朋友喜歡舉日本仔曾經佔領為理由﹔我是打死也不給日本仔半點功勞的。大連比日本的清潔城市還要清潔。一百萬以上人口算,大連是我見過的最清潔的城市——歐美的比不上——何況大連的市區近三百萬人。大連的發展也快,奇怪是那裡的工地一律清潔。
贊開中國的建築發展,我要多贊一項。賭你猜不中是什麼。如果要在中國拿出一項建造作品參加國際大賽,你會選什麼呢?賭你選不中。我選高級賓館的客房裝修。見過幾家超級的,這次在大連入住所見,論高雅新潮、手工精妙,可參賽。只有一個小問題﹕不懂英文不容易用客房的洗手間!
也是這次訪大連,我第一次見到有人在高山上釣海魚。說是高山過於誇張。是一個約二百呎高的懸崖,欄杆離崖約十呎,釣者用魚竿、重鉛墜、長絲,大力把釣餌拋出去,下水處看不到。好幾位釣客,合共所獲只是兩三尾不到二兩重的小魚,其釣癮可謂大矣。
說到釣海魚的勝地,六十年前的香港無敵天下。雖然當年逾十斤的魚絕無僅有,但品種多,有色彩,美味。不易釣,釣者要跟魚鬥法的。「海鮮」這一詞是香港當年的釣客發明的,釣與吃的樂趣可想而知也。今天的香港沒有魚釣了。眾人皆說海水污染太甚,魚活不了。我說是區區在下與一群釣友釣清光(一笑)。
回頭說哈工大校慶,請我在一本冊子上題辭,我寫「九十為春」——沒有闖禍吧。這類題辭最忌俗氣。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怕排隊,也怕烈日當空,沒有打算參觀在上海搞得紅透半天的世界博覽會。孫兒孫女到了上海,只幾歲,雖然來日方長,我恐怕他們不會再有機會見到那樣龐大的世博,堅持他們要去。太太找朋友幫忙,安排到不需要排隊的招待,老人家也跟去走了半天。參觀了中國、德國、台灣、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五個名館,不用排隊也屬走馬看花。要盡看上海的世博可能要花一個月!
是尷尬的問題﹕應不應該有人像我們那樣,可以不排隊而獲得優先招待呢?我們願意多付一點錢購買不用排隊的權利,但沒有這樣的安排。另一方面,如果所有人要排隊,那麼來自外國的政要,以及中國的領導君子們,沒有一個會參觀。這樣衡量,某些人物是應該優先處理的。可不是說應該包括區區在下——我從來不認為自己重要。選擇不排隊所以不參觀是我的權利,但既然被視為「重要」而免了排隊之苦,卻之不恭。不知是誰幫了這個大忙,這裡謹代表兩個小小的孫兒孫女深表謝忱。希望他們長大後會記得上海世博,有朝一日會對他們的孫兒孫女說在神州再起的大轉變中他們參與過上海之盛。
曾經在網上建議過如下的收費方法,讀者甚眾,一般贊同。這建議是入場費從一百六十減至五十元,入場後冷熱不同的場館收不同的進館費,由電腦計算,隨時調整,務求把每館的人龍減至近於零。可惜此法提出時,入場票已預售了三千萬張。
這次親歷世博之境,發現一個新的經濟學的排隊大難題。首先,眾所周知,排隊的時間值錢——在炎夏不用排值很多錢。排隊的本身沒有產出收入。這樣看,排隊是一種浪費,代表我研究了多年的租值消散。這是說,輪候者願意出較高甚至高很多的進館費來換取不排隊,但沒有這個選擇,可以不排隊的租值於是消散了。
這就帶來我想不出解決辦法的難題。所有排隊的人在同一天遲早總可以進館,所以原則上他們可以被安排在不用增加收費的情況下,全部進館而沒有一個需要排隊。這樣說,因為我到過的展館皆事前知道每天可以容納多少個參觀者(不到場不會知道這個要點)。以中國館為例,那裡有一個重要項目是看大銀幕影片的。座位七百個,片長八分鐘,清場一分鐘,進場一分鐘,共十分鐘。每天從開館到閉館十二個小時不停地重複播出該影片,總人數約五萬。這五萬就是中國館每天可容納的人數了。台灣館小很多,每天可容觀眾四千至四千五百,也是個近於固定的人數。此量既知,估計排隊前前後後的人數,達每天的總容量就不再容許排隊了。
如下是難題。館主知道每天可容納五萬人,排隊先後加起來約五萬會禁止再加進排隊的人。所以原則上,館主可以不加收費而安排所有五萬人沒有一個需要排隊。只要訊息費用及跟來客洽商安排的費用是零,這安排不困難。但訊息與洽商費用存在,不增加入館收費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呢?這是說,人量限於每天五萬,原則上不加價可以安排到不用排隊之境。無奈訊息為禍,好些場館要排隊幾個小時,導致龐大租值消散的浪費。增加或變動入館的收費,是替代訊息費用為禍的方法。訊息與洽商費用存在,我想了一整天也想不出除了入館之價變動還有什麼有效的不排隊而能使場館常滿的方法。
價格調整是訊息費用的替代!這理念是新的,可稱為「訊息替代定律」。世博之遊想到,樂也。一九七六年我發表《優質座位票價為何偏低了?》,異曲同工,指出優質座位票價偏低,於是先滿,會減少進場後從劣座跳到優座的行為。這是說,優座票價偏低會減少監管費用。該文被鬼子佬借用,發明了我認為是邏輯欠通的「效率工資理論」。今天老人家寶刀未老,擲葉飛花,這裡推出價格調整是訊息費用的替代,以中文下筆,老外要「借用」是比較困難了。
我參觀過的五個展覽館皆屬熱門。不是偏袒神州,我認為無與倫比的冠軍是中國館。可惜的是,不懂中國文化的老外可能不這樣看。主題是好的﹕中國的古文化與今天的改革復興。展出的國寶是我曾在西安兵馬俑見過的馬車。當時燈光太暗,看不清楚,這次燈光加強了一點。大而精,反映二千五百年前中國的金屬科技遠超番邦數萬里。屬國寶無疑問,但依我個人所知那只是中國文化的冰山一小角。
令人歎為觀止的當然是《清明上河圖》。這幅宋徽宗授命張擇端畫的作品,描述的內容可以寫幾本書。最重要是該作描述實景,彷彿攝影那樣,可能是唯一的提供北宋時期的開封的繁華的證據。當時的歐洲還在黑暗時代,還是一群一群的遊民居無定所,跟炎黃子孫的文化與生活差得太遠、太遠了。於今在中國館見到的《上河》複製,放大了無數倍,人物增加到千多個,而妙絕的是用上高科技改為動畫,唯肖唯妙,有日景與夜景之分。我恨不得能在該巨構前坐上幾個小時,欣賞一下畫中每個人物的動作設計。絕對是頂級藝術,想像力一百分。
中國館的其他項目都有心思,而在走廊上陳列的兒童畫也適當地展示中國孩子的天賦潛力。
我對中國館的唯一批評,是表達不夠誇張!昔日的神州,文化與經濟皆無敵天下,而今天發展的勢頭是要回復到昔日的相對形勢。人類歷史說,所有古文化凋謝之後沒有一個可以回頭再起,但目前的中國有不小機會成為唯一的例外。這點非常重要,應該是中國館的主題。其實也是,可惜不夠誇張,表達不夠明顯。
離開中國館之前館主人請我題字。初進該館時我見到他們準備了筆墨,想到可能會有這要求。我想到「氣勢磅礡」四個字,但見到他們準備的宣紙窄而長,認為四個字不夠。於是悄悄地要太太掛個電話給葉海旋,說要多加四個字。結果寫下「氣勢磅礡,巧奪天工」。寫得不稱意﹕太累,毛筆不是羊毫,用不慣。有點耿耿於懷。過了一天帶了兩幅十呎高的大條幅給周慧珺老師看,是自己稱意的。老師說好,教枯筆要更枯一點。看來終於找到自己在書法上要走的路,有機會把學問與文采寫進書法去。
回頭說展館,台灣館的主人陪伴我們走足全程,談吐得體。還是我粗魯,對他說馬英九不來是發神經。中國館的主人客氣,送給我的孫兒孫女禮物各一,同樣的。我看不懂,孫女稱之為theblueguy,愛不釋手,整天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