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喚 第6章 :一切為了大動脈
    一切為了大動脈——來自漵浦遷建新火車站的報告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引子

    2001年12月25日,隨著一聲汽笛的尖嘯,漵浦新火車站宣告正式通車營運!

    漵浦新火車站座落在城郊的張家橋村鴨塘,東起盧峰鎮金沙坪村,西至仲夏水田垅村,全長7.5公里,總投資近3億元。新火車站所在地,以前是荒禿的幾個山頭。頃刻間,山頭被夷為平地,幾棟豪華氣派、寬敞明亮的樓房拔地而起。哦!時代的列車從遠古洪荒,從痛苦歲月,徐徐馳進閉塞的山野,山野的貧窮、落後和愚昧,統統被繁榮富強和現代文明所取代。對此,你不驚歎於人們改造山河、創造歷史的神奇力量嗎?

    要知道,建成這樣一個原計劃兩年完成的三級火車站,僅僅只用了8個月的時間,創造了我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跡!

    沉睡的大山已甦醒,展示出多少人的理想;筆直的鐵軌伸向山外,載負著多少人的追求……

    巍巍雪峰山,悠悠漵水河。地處雪峰山麓的老區漵浦縣,自古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明清時期有夏銘善、荊政芳、嚴如煜等名錘史冊的名臣。民國以來時事多變,造就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領袖向警予等一大批風雲人物。新中國成立後,勤勞勇敢的漵浦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大膽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充分展示了漵浦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建設美好家園的非凡氣概。

    1971年建成通車的湘黔鐵路,猶如兩條琴弦從漵浦串境而過,為交通閉塞的漵浦湊響了一曲曲發展經濟的凱歌。但由於鐵路從縣城腹地穿過,將縣城一分為二,既嚴重影響了縣城的總體規劃,又給縣裡居民的生產、生活及其安全帶來諸多不利。為此,從1993年開始,縣委、縣政府通過多種途徑向上級反映,株六復線動工修建後,漵浦縣領導牢牢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組成專門班子多次進北京匯報,陳述利弊:漵浦縣城建成面積僅5平方公里,由於地理和歷史原因,縣城佈局只能依鐵路設計,沿漵水河建設,整個縣城地域狹長、建築零亂、佈局失衡,很不利於長遠發展,如果再在老線上擴建株六復線,將新占縣城2.8萬平方米,其中人口稠密的繁華地段2.3萬平方米,需搬遷28個單位4200多戶城鎮居民,不僅工作難度很大,而且將對縣城建設和城鎮居民生產、生活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火車站搬遷至城郊的張家橋,遠離縣城中心,不僅符合「發展城北,完善城南,改造城中」的縣城建設思路,也是縣城延伸擴張的機遇。

    近兩年,漵浦縣通過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縣城面貌有了較大改觀,縣城形象得到明顯改善,但街道狹窄,建設造型單一,佈局零亂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與擁有80萬人口的大縣極不相稱。通過火車站的搬遷,同步建好車站配套工程,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有利於迅速擴大城區規模,增加城市容量,突出縣城的中心地位,為漵浦撤縣建市奠定基礎。同時,漵浦人口眾多,資源豐富,人貨流量大,全縣鐵路每年容流量約80萬人次,貨運量500萬噸以上。原漵浦火車站南臨漵水河,北靠大老山,場地狹窄,等級低,吞吐量小,遠不適應漵浦經濟發展的需要。火車站的搬遷和復線建成運行後,將大大緩解漵浦縣運輸緊張的局面,有利於開發漵浦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全縣經濟發展。車站及其配套工程建設,總投資近3個億。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拉動漵浦內需,增加糧食、蔬菜等產品的需求,帶動建材和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消化剩餘勞力。因此,火車站及其配套工程建設將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又一新的增長點,是全縣經濟的「振興線」和「希望線」。

    各級領導和專家從關心支持老區建設,著眼漵浦長遠發展的大局出發,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1998年12月3日,鐵道部正式批准漵浦火車站搬遷新方案,並列入國家重點工程。2000年5月,漵浦縣開始征地拆遷。可好事多磨,由於鐵路方中途變更設計,搬遷被迫停工。2001年3月,漵浦縣人民政府縣長梁曉明與指揮部副指揮長舒符平親赴廣州,與廣鐵株六復線集團正式簽訂征地拆遷協議。協議要求所有征地拆遷工作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鐵路部要求新站年底必須通車營運。

    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鐵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也是經濟工作的基礎。

    火車站搬遷工程,國家投資2.1億元,漵浦縣投資2000多萬元。需搬遷徵用土地710畝,其中水田590畝,拆遷房屋114棟163戶18700平方米。工程相當浩大,任務十分艱巨。為確保拆遷施工順利展開,建好火車站這一跨世紀的重點工程,漵浦縣委、縣政府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秉著「一切服務復線建設,一切支持復線建設」的支鐵宗旨,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突破難點,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把支鐵工作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做到鐵事鐵辦,鐵事特辦,鐵事快辦,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征地拆遷工作如此迅速,指揮部領導介紹說:「首先成立了以縣委書記陳健為領導小組組長、縣長梁曉明為指揮部政委、分管副縣委舒澤喜為指揮長,各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支鐵領導機構,負責對遷建工作的指揮協調。

    鐵路沿線有關辦事處、鄉鎮、村組也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確定各級一把手親自抓的負責制度,形成健全配套的支鐵領導體系,從而為鐵路復線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領導保證。其次廣泛宣傳,大造聲勢。為使各級各部門和鄉鎮村組的廣大干群認識鐵路復線建設的重大意義。指揮部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會議、新聞媒體和頒發文件佈告,向群眾宣傳鐵路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各級領導建立支鐵聯繫點,開展共創安全文明工區活動。在支鐵過程中,各級各職能部門明確各自職責,積極抓好服務。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自帶頭確定一個鄉鎮作為安全文明工區的創建聯繫點,縣支鐵辦人員包干負責到村及施工隊。各級領導都按責任要求,經常深入村、組、戶、施工現場,跟蹤解決具體問題,確保矛盾糾紛及時消化處理。

    「火車站遷建工程,鐵路沿線個別基層幹部群眾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產生牴觸情緒,甚至乘機「敲竹槓,撈油水」。為此,縣委書記陳健、縣長梁曉明、副縣長兼火車站遷建工程指揮部指揮長舒澤喜、縣委常委、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劉禮讓、副指揮長舒培喬、吳傳興等領導多次與群眾對話,並深入施工現場調查處理問題。同時各部門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國土部門深入一線現場,局領導帶領專門班子分片蹲點,積極宣傳國土政策,做好征地戶的思想工作,及時搞好丈量騰地;水電、電力、電信、工行、廣播、林業公安等部門服從國家建設大局,捨充局部利益,無償搬遷電信線路,協調解決有關具體問題,積極為鐵路復線建設開「綠燈」;公、檢、法、司等政法部門把支援鐵路建設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有機結合起來,政法部門先後出動警力100多人次,化解各類重大矛盾衝突10多起,維護了鐵路建設的正常秩序。

    為加快拆遷速度,指揮部採取誰先拆房誰先占理想的地建房的辦法。這一招很靈驗,張家橋村5、6組49戶,一天一晚全部拆遷完畢。村民彭某先夜還說誰拆他的房子誰負責,聽說先拆房可優先選好地方建房後,第二天頭一個主動把自己的房子拆了。由於一切為了大動脈,漵浦縣在短短兩個月內全部完成征地拆遷任務。

    2001年4月5日,漵浦新火車站拆遷工程終於破土動工。

    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大局。在這火車站遷建工作中,漵浦縣是這麼做的,漵浦縣的人民更是這麼做的。他們從大局出發,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係,顧大局、識大體,及時完成丈量騰地和移民拆遷,自覺服從、服務於國家重點建設。

    指揮部工作主要是負責征地、移民拆遷、三線改建和治安環境等,工作相當繁重,時間十分緊迫。火車站遷建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是移民拆遷。村民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息繁衍,突然要他們搬遷,誰都有些留戀和顧慮。為此,指揮部工作人員總是登門上戶耐心細緻做思想工作並予以理解。工作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職盡責,吃苦耐勞,紮實工作,無私奉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哪裡有矛盾就奔向哪裡,從不叫苦叫累。

    在火車站遷建工作中,指揮部工作人員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我略寫兩個故事:

    故事一:排「難」縣長舒澤喜。濃眉方臉,身材墩固,武將的身板卻做著文官。他從縣人民武裝部轉業到地方擔任主管城建的副縣長,火車站決定遷建後,縣委、縣政府讓他擔任火車站遷建指揮部指揮長,他身兼雙職,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在火車站遷建工作中,既當指揮長,又當戰鬥員,哪有「釘子」和解決不了的困難,他就在哪裡出現,被群眾稱為排「難」縣長。

    野坪溪村七、八組有一口約5畝的山塘,附近村民用水、灌溉全靠山塘蓄水。鐵路施工單位徵收這口山塘時,曾與村組簽訂了「挖山還塘」協議,但鐵路主管部門認為施工單位不具有法人資格,所簽協議不能生效。為此,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村民集體阻工不下10餘次。怎樣協調好村組和鐵路的關係?怎樣解決村組村民和鐵路施工單位的矛盾呢?舒副縣長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多次到現場進行勘察測算,按照「挖山還塘」的方案施工,鐵路施工單位需要增加投資100多萬元,鐵路方損失較大;如山塘不恢復,又會影響村民的直接利益,怎麼辦?舒副縣長通過反覆做工作,鐵路方與村、組達成協議:廣鐵撥款20萬元,鐵路施工單位出資5萬元。另外,地方政府籌資補足5萬元,由村裡組織村民自行恢復山塘,從而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故事二:「白毛」吳傳興。老當益壯,精神矍樂,平頭寸發間已有大半銀絲。村民因不知其名,便灰諧地叫他「白毛」。這位已有66歲高齡的老領導,縣長劉生再、副縣長舒澤喜請他挑起火車站遷建副指揮長的重擔時,他想到自己早已退休,又有高血壓等疾病,到那裡恐怕講話沒人聽,安排活計沒有動,本想在縣城防洪大堤上干幾年常務副指揮長就安度是年了,但想到領導對他如此信任。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和重托是他幾十年來履行的諾言。他二話沒說,第二天就走馬上任了。

    老吳主要分管工程和財務。除起早貧黑與指揮長一道深入村組搞好征地拆遷工作外,還積極為指揮部精打細算,節約資金,他總是積極想辦法出主意。張家橋村5、6組移民的安置地是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山頭。這個山頭約有3.5萬方土,如承包給施工隊推平,18元一方要60多萬元開支。老吳請示指揮長舒澤喜請求二處免費支援推平,指揮長一個電話,二處指揮長馮中滿口答應。這個點子一下為指揮部節約資金60多萬元。

    對火車站的一草一木,老吳視如生命。今年6月的一天早上,暴雨傾貧,眼看迎賓路兩旁剛栽下的豆蔭樹,其中幾蔸即將被山洪衝倒,他冒著大雨疏通水溝。豆蔭樹雖保住了,他卻淋出一場大病。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在這次拆遷工作中,沿線村組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做表率,不僅自己主動拆遷,還配合指揮部做好親朋及村民的思想工作。仲夏鄉水田垅村黨支部書記龔本均,不講報酬,堅持原則,真心實意為鐵路排憂解難;張家橋村黨支部書記張良七等6個村支委,面對本村任務大、矛盾多,從不退卻,敢於碰硬,使征地拆遷工作順利進行。

    呵!漵浦,在修通鐵路大動脈的同時,也修通了思想大動脈、富強大動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