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6個要素:1.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並感到快樂的工作;2.多和朋友在一起,親密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關鍵;3.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允許自己偶爾有失落和傷感;4.追求簡單生活;
5.保證睡眠,精神飽滿情緒就飽滿;6.幫助他人,施比拿更能讓人感受到長久滿足。
——哈佛大學「幸福」課程
「幸福投資」法則之一:
做一個幸運的人
哈佛大學的課程「積極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幸福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即幸福不在於你現在擁有多少,而在於你有沒有讓自己獲得幸福的本領!
打開信箱看見賬單,打開手機看到待辦的事情,打開股票軟件發現下跌,會比較讓人不舒服。現在,換個角度看,打開信箱看見消息,打開手機看到問候,打開股票軟件發現買入的召喚。積極心理學,只在消極的人身上才見效,沒有人是天生的樂天派。
只有積極的態度才可以保證成功,雖然阻礙投資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唯有保持正面心態,才能對抗損失的負面影響。
在投資中,運氣很重要,甚至常常有投資者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運氣好。反過來,一些投資失敗的投資者常常會產生絕望的念頭,認為自己實在是太「倒霉」了,這種心態也會影響其未來投資理財的決策。
那到底如何才能邂逅幸運女神呢?心理學家發現,幸運者與不幸運者,在人格特質上有明顯的差別。
第一,幸運者比不幸運者要外向許多。外向的人善於交際,他們喜歡花時間參加朋友的聚會,也比較喜歡從事團體合作的工作,他們的外向性格大幅度提升了他們遇見好機會的概率。
第二,幸運者有輕鬆的生活態度。幸運者比不幸者要放鬆許多,也正因為他們很放鬆,所以更可能注意到好的機會,即使並沒有刻意地去找。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運氣,應試著在生活中放鬆心情,這樣就更容易察覺到出現的大好機遇。
第三,幸運的人抱持開放的態度。幸運者總是對生活充滿好奇,凡事抱持非常正面的開放態度,什麼都願意嘗試,什麼都願意參與。
說起來,我們每個人本都是天生樂觀的,之所以會變得悲觀消極,實際上都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的習慣。因此,幸福投資的首要秘訣就是,去除心中的負面想法。
悲觀的人,常常把挫折看成全是自己的錯。在投資中,常常因為某一隻股票套牢了,便心中不安,誇大自己的不幸:「完了,我這個人做什麼事都不成功……」甚至歸納到「一輩子沒財運」,把失敗放大,使生活充滿無助感。
而樂觀者往往把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暫時的,或是別人造成的。在套牢後,腦海中的第一個念頭或許是:「幸虧沒有更糟!」並積極地安慰自己,例如:「雖然損失慘重,但幸虧當時沒有借錢投資……」然後,大腦跟心情就可放空一段時間,和家人度個假,把心中的負面情緒全部忘掉後,才回歸股市。
如何在生活、投資中保持樂觀、幸福的心態?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歸納出了以下三個法則:
塞氏幸福法則1: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對過去的贏利不能心存感激,反而對過去的虧損念念不忘,是我們得不到滿足、幸福的罪魁禍首。
塞氏幸福法則2:未來不全像你想像的那樣。悲觀者遇到熊市就會垮掉,很難東山再起,獲得贏利時也不會乘勝追擊;而樂觀者在熊市時會很快振作起來,在牛市時,也會取得令人驚訝的勝利。
塞氏幸福法則3:抓住現在的幸福。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或用新的角度去觀察世界,享受牛市,樂在投資,享受投資中的每分快樂。
假如一家公司的員工都是悲觀者,那它早就關門了;若一家公司的員工只有樂觀者,前景也不會太妙。成功的投資就像成功的企業一樣,需要樂觀和偶爾的悲觀,輕度的悲觀使我們投資前三思而行,避免作出愚蠢的決定;而樂觀則是幸福投資的靈魂。
「幸福投資」法則之二:
趁清醒,定紀律
作為一名台詞控,秦先生時不時就會在辦公室裡冒出幾句。忍痛賣掉股票時,他眼神很堅定地說:「有一種勝利,叫撤退!」可是,那只股票在他賣掉後卻意外漲停了。蘭女士以為他接下來又會朗誦「曾經有一隻股票擺在我的面前……」沒想到他卻換了一句新台詞:「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投資,部分是理性,部分是情緒。
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秦先生在股市進入牛市時,容易亢奮、衝動,常有「像買菜一樣買股票」的豪情;而在熊市時,秦先生卻變得過分謹慎。
大多數中國投資者都跟秦先生差不多,隨著牛熊轉換,對風險的承受程度也在非常保守與非常進取之間來回切換。而相對應的,資產配置也會呈現兩個極端,不是滿倉,就是空倉。
而真正的賺錢老手,懂得「幸福投資」的投資者都知道,當市場理性而平靜時,很難賺到錢。而當市場亢奮或恐懼時,從情緒波動過大的交易者身上賺錢,卻是很容易。他們會把便宜的籌碼像垃圾一樣扔給你,而把已經存在大量泡沫的籌碼像寶一樣接過去。
幸福的投資者要麼執行長期投資,要麼如獵豹般等待有限的機會。而不幸福的投資者由於情緒衝動,總是追漲殺跌,似乎急著要把資金獻給市場。
利弗莫爾曾說過,投資者應在操作中形成自己的準則,並嚴格遵守;考慮大盤,而不是個股;生市場的氣沒有任何好處。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前後,應保持清醒,擺脫「身在此山中」的迷思,及時定下投資紀律,嚴格遵守當初制訂的投資計劃,並通過寫投資日記,培養良好的投資習慣。
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只有堅守「投資紀律」,對各種風險進行有效的管控,以構築堅固的盾,投資之矛才能更顯鋒利。
事實上,股市中大部分成功投資者所靠的都是守紀律,而不是所謂眼光。
「幸福投資」法則之三:
留點餘地
曾有這樣一名投資者,他在銀行裡沒有一分錢「存款」,幾乎所有的錢都在股市、房市;每月工資到手,就立刻進入股市或還房貸,手上現金最多不過兩三千元,一些日常的開支則依靠大量使用信
用卡。
我們必須承認這位朋友很有「投資」眼光,在過去幾年中,他的獲利也相當不錯。但其實他患有「投資過度症」,一旦出現「旦夕禍福」的狀況,其資產安全就有問題。
投資必須是用「閒錢」,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必須給自己留筆「救命錢」。
「救命錢」用於應對失業、家人生病等意外開支,一般家庭應保留三個月的生活費作為「救命錢」。試想下,一個家庭如果同時遇到金融危機(股市暴跌)、失業、房產價格縮水,甚至家人生病,若沒有「救命錢」,你該如何應對?
投資可以冒險,但家庭的財務安全可容不得一絲的風險,所以所謂「救命錢」,最大的要求就是「流動性」。但「救命錢」也不是必須是現金,也可用於投資,如銀行短期存款、銀行七天通知存款、短期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短期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等。這些理財產品的特點就是投資收益率低,但流動性好,隨時可以提取,而且幾乎不會虧損。
「幸福投資」法則之四:
不後悔,不抱怨
不管是賺還是虧,都要由自己負責,絕不可歸咎於股票經紀、朋友及媒體,這樣投資者才可以對投資認真而且嚴肅。
有一個流傳頗廣的笑話:股市大跌,收盤後張三鬱悶地回到了家。此時正好兒子放學回家,進門後叫了一聲「爹」,張三勃然大怒:「不能叫爹(跌),要叫家長(加漲)!」張四前來串門,進門後叫了一聲「哥」,張三立即拉長了臉:「不能叫哥(割),要叫兄長(凶漲)。」
投資者的心情,很容易受股市漲跌的影響。其實,若從幸福學的角度分析,既然已經賠了錢,就不應該再讓自己賠上心情,否則就成真正的傻子了!
把自己的目標定在「合理就好」,而非「最大才好」,就能採取「滿足化」的聰明幸福投資策略。研究發現,那些在股市中抱著「滿足化」(有賺就好),而非「最大化」(要賺得最多才行)理念的投資者,最能獲得理財的幸福感。
「貪婪」地幻想一個並不存在的「完美」選項,並因此「後悔」目前的選擇,會導致幸福感大為降低。
還有一些投資者,在投資失敗後,往往怨天尤人,唯一不怨的就是自己。
而對幸福理財的高手而言,生活中發生的這些事與願違的挫折,並不會改變他們看待自己生活的態度。他們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也就不會絮絮叨叨地抱怨老天及他人如何虧待自己。對他們來說,這些生活上的挫折,都是生活的自然現象。
不抱怨還有另一大好處——能避免你我的注意力被挫折「綁架」,從而能成功跳脫「滿腦子都是負面挫敗」的情緒地雷。而哈佛大學的課程「積極心理學」中也說道:做生活的積極主動者而非被動受害者。停止抱怨別人,承擔起自己生活的責任。
「幸福投資」法則之五:
作好資產配置
雖然理財有其基本規律,但也得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年齡、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乃至每個人的性格去調整,依照自身特質投資,才能收到「輕鬆理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