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球隊面臨著一場「生死之戰」,這場比賽的結果將直接決定球隊能否進入複賽,主力控球後衛突然受傷不能上場了,教練安排馬特和特裡同時打首發位置,希望能彌補控球後衛的場上空缺。但事實正如他所不想看到的那樣,馬特和特裡各自為戰,進攻時都以自己為主角,從不考慮對方是否處於更好的位置。而防守時更是互不理睬對方,導致後防漏洞百出,被對方屢屢突破。上半場球隊已經落後了近20分。
中場休息時,教練把他們兩個狠狠訓了一頓,而馬特和特裡看著上半場的比分,似乎也略有所思。下半場開場,兩人嘗試打了一些配合,結果得到了奇效,球隊很快就把比分差距縮小到了10分之內,這鞏固了二人的信心。於是兩人再接再厲,帶領球隊成功反超,最終贏得了比賽,進入複賽。
馬特和特裡的故事會給我們什麼啟示呢?自以為是,各自為戰,以鄰為壑,最後的結局必然是雙輸;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成就,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雙贏。「一支竹篙呀,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喲,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呀,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並肩耐歲寒,耐歲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我想請問職場朋好們,我們在一個團隊裡成長,我們有賴以信賴和團結的朋友嗎?我們有一起努力和付出的戰友嗎?我們有願意付出和配合的職業素養嗎?
第五條:遵守道德
我們經常說,人品決定產品;我們也經常說,要做好人;我們還經常說,永遠不要突破道德底線做事情。我特別喜歡溫家寶總理的一段話:「企業家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潤的血液。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關心社會,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商家的道德修養,重視商業道德。而一個團隊要想做好做大做強,就一定要找到有道德的人,有品格的人,有人品的人,能夠上下同欲的人,懂得職場規矩的人。
劉墉曾寫過《規矩的道德》一文,我節選如下:
規矩的道德
每一行都有它的工作倫理。今天你在旅館、餐館工作,不能隨便透露顧客的行蹤,是你的職業道德。就算有人直接問你,某某人是不是常來啊?你也不應該說。
今天你在銀行工作,為顧客的財務保密,是你當然的職責。雖然在電腦上,你可以看見顧客的每一筆交易資料,但是絕不能到外面去說半個字。
今天你當律師,就算當事人不滿意你,請你走路,另外請一位律師為他辯護,你也不能對外宣揚當事人的事。
今天你開印刷廠,而且承印「哈利·波特」,就算外面有千千萬萬的讀者,包括你的小孩,向你打聽新書的內容,你也不能透露半個字。
今天你做業務,就算跟老闆不和,離開了,也不能把業務機密帶到敵對的公司,修理你的前老闆。
甚至如果你開出租車,前一個客人下車了,下一位客人上來,好奇地問:「剛才那位住在我樓下的小姐從哪兒來啊?」你也不能說:「噢!她是從某某賓館上的車!」
沒錯!你不認識那小姐,跟她沒交情,她下車之後也跟你毫無關係,但是為顧客保密是職業道德,你必須遵守。
寫得太好了!其實,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銷售我們自己,銷售的結果就是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而市場上對銷售有三種不同的認定:三流的銷售靠的是嘴,說得天花亂墜,讓客戶不知不覺地掏了腰包。二流的銷售則會利用資源,會借勢。這樣的銷售相對會比較輕鬆,他們能夠把周邊一切的資源調用起來為自己服務。而一流的銷售靠的則是自己的人格。這類銷售本身似乎散發著無窮的吸引力。憑借自己以往的為人,贏得別人的信任及訂單,這樣的銷售人員經常能在換單位後,仍然吸引住絕大多數老顧客。三國時期的劉備似乎是所有諸侯中除了身份以外最沒用的一個,但是正是他高尚的人品和個人魅力吸引了臥龍鳳雛和五虎上將,成為後期三足鼎立的一方霸主。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而道德卻應該是人們心中最高的行為準則。現在的大公司、大企業,都對員工的職業道德準則有很高的要求,在新東方的網站上,就詳細地公佈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職業道德準則》,對於競爭與公平交易、利益衝突等各個方面作了詳盡的規定,並且定期向員工宣講和考核。我在哈佛商學院學習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課程之一就是關乎道德敬畏和企業利益的內容。
優秀的成員構建完美的團隊
如果你的下屬都不怎麼樣,別人肯定認為你也不怎麼樣;反之,如果你的下屬都不錯,別人會認為你也不會差。所以我認為,一個團隊整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反映出那個團隊領導者水平的高低。
團隊的高度取決於團隊成員的高度,團隊的核心是人,人才是利潤最高的商品,能夠經營好人才的企業才是最終的大贏家。當然除了領導者的高明以外,還需要有團隊成員的高度,否則其就會成為團隊的短板。成熟的團隊可以適應多種環境,社會資源會主動尋找優秀的團隊。難怪比爾·蓋茨曾經說過:「一個公司要發展迅速得力於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聰明的人才,如果有人把我們頂尖的20個人才全部都挖走,那麼我告訴你,微軟會變成一家無足輕重的公司。」
團隊的整體素質,彰顯領導者的魅力和真正價值。也就是說,我們所在的團隊如何被別人評價,取決於團隊的整體素質,而每個團隊成員的個人表現,將直接影響團隊的整體素質。西方有句話:「領導力是通過跟隨者體現的,世界上只有兩種角色:追隨與被追隨。而你要想成為被追隨者,那麼你的道德、情操、學識、談吐、為人、眼界、心胸、氣度等各個方面,都必須成為別人的標桿,讓別人不斷地學習。」
過於年輕的團隊
5年前,我到朋友的公司訪問時碰到了這樣一件事。當時我見到了一位主管,22歲,相當的年輕,是一個專科畢業生。對於專科學歷,我覺得沒關係,因為我自己以前也只是個中專畢業生,我覺得專科畢業比我當年厲害多了。但要命的是,他一跟我講話,我就覺出他很不成熟,那種壓制不住的狂妄特別明顯。同時,他對領導表現出了過分的尊敬。而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判斷,對領導過分尊敬的人,大多是不正常的,甚至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我看了看他的團隊成員,一看就傻了,團隊成員中最高學歷是專科,好幾個都是中專,年齡最大的只有23歲,甚至還有一批大一、大二學生來兼職的。我當即表示這個團隊存在重大隱患。而過了不久,這個團隊的問題就完全暴露了出來,還引發了一系列後續問題,直接拖垮了朋友的公司。
傑克·韋爾奇在他的《贏》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在你成為領導之前,成功的標誌就是如何使得你自己成長;而當你成為領導之後,成功的標誌就是如何使得別人成長。」也就是你自己不錯,然後你的下屬也不錯,作為領導者,只有讓你的下屬不斷成長,你的團隊才能更加強大。
這句話,我們要認真琢磨。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領導,團隊成員要聽我們的,那我們就離崩潰不遠了。一個領導唯一擁有的特權就是比下屬多一點可以用於思考的時間。人生不過幾十年,我們對世界影響再大,也不過就是幾十年。為什麼我們不能活得快樂、開心一點呢?而快樂、開心來自於什麼?來自於你所擁有的那一點點時間,就看你怎麼去使用。領導者的任何行為,只會有兩種結果:要麼提升威信,要麼削弱威信。
黃金法則三規矩不錯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做法,否則無法成功。製作傢俱要靠「規」與「矩」,做人處事要講規矩,團隊打造要循規矩。
談到公司治理和團隊建設的時候,規矩更多指的是制度和規則,規則當然有「明規則」和「潛規則」。制度和規則越公平、合理、通透,團隊的發展就會越良性和健康;制度和規則越優化、進步、科學,團隊的氛圍就會越積極和有活力;制度和規則出台越早、越超前,團隊的氣質和特徵就會越獨特和具有競爭力。換句話說,團隊組建之後,有了人,就得有制度和規則,就得有方法和流程,就得有說法和做法,就得有「尚方寶劍」——制度和
規矩。
最重要的東西在幼兒園
1978年,一個難得的機會,有7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會中,有一位記者採訪道:「在各位的一生中,對各位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或者哪個實驗室學到的呢?」說完,他就準備一一進行記錄。
一位老先生答道:「是在幼兒園。」其他大部分的諾貝爾獲獎者也紛紛表示同意。
這讓記者感到非常震驚:「怎麼會是在幼兒園呢?在幼兒園各位又能學到什麼呢?」
這位老先生笑著答道:「在幼兒園裡,我學會了很多。比如,要和其他的夥伴一起分享,不要隨意動其他人的東西,生活要有規律,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平時要多學習多思考。而我覺得這些才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寥寥數語中透露著智慧,這種智慧的積累居然就在幼兒園,而幼兒園不就是習慣養成的家園、規矩習得的樂土嗎?一個好的習慣能讓人受益匪淺,正如葉聖陶老先生曾說的:「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同樣,一個好的制度或規矩能讓團隊理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我們要強調製度和規矩的重要性,而團隊未來成功所依靠的一定是團隊組建時期所立下的規矩,也就是團隊「嬰兒期」或者「幼兒期」規矩的浸淫、習得和養成。
上下級溝通的四大「潛規則」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的有心人,或者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你一定會發現,歷史的車輪在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維度中重複著。很多事情雖然發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群體中,行事的方法和結果卻驚人的一致,這就是一些看不見的規矩在左右著事物的發展。只要老總在公司,員工們無論大小事都會去請示,對於他們來說,只要向老總請示過了,自己就不用再承擔責任。而且坐在老總辦公室裡談工作,就會給自己造成「我很努力」的錯覺。但是,請記住,如果一個企業的老總經常坐在辦公室裡,這個企業是看不到未來的。
團隊規矩有很多,比如要記准團隊成員的名字;批評盡可能選擇在私下進行;給團隊成員台階下;寬容團隊成員的失敗;尊重團隊成員的個人喜好;尊重團隊成員的個人信仰;時時注意自己的品格影響;適當地與團隊成員作近距離的接觸;掌握團隊成員的家庭狀況(不可涉及個人隱私)等等。
如果我們把這些規矩進行整理歸類,並對其中的關聯進行整合,就能總結出如下的職場四大「潛規則」:
潛規則一:刺蝟理論
寒冷的時候,刺蝟們就會開始聚集取暖。但因為它們渾身都長滿了尖刺,如果靠得太近,反而會傷了彼此;離得太遠,又達不到相互取暖的效果。於是,刺蝟們就微妙地保持著一個「安全距離」,有了這個距離的存在,它們既不會扎到對方,又能達到取暖的目的,非常神奇。這就好像是我們彼此之間的相處,當我們彼此依靠的時候,能夠凝結出有益的能量;但是當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時,性格、個體的差異就會帶來許多矛盾和衝突。所以人與人之間,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需要有刺蝟取暖時的那個「安全距離」的存在。用來形容戀人之間微妙關係的「距離產生美」,就是這個意思。
「知心姐姐」
馬明明是一家公司的年輕主管,剛從大學畢業三年,而部門裡大多是剛畢業的小姑娘,平時都把她當大姐姐對待,有什麼心裡話都會私底下和馬明明說。不知不覺地,馬明明手下的女孩都習慣在下班後找馬明明訴說自己的不開心,從和男朋友吵架到是否買車買房,每個女孩在馬明明面前都敞開了心扉。
馬明明開始很開心,覺得這是一個融洽的團隊氛圍,底下的女孩能這樣和自己推心置腹,說明她們對自己絕對信任。可是時間一長,馬明明發現自己開始頭疼,基本每個女孩都告訴了自己一些他人不可能知道的隱秘。自己雖然在處理她們個中關係的時候比較得心應手,但是一旦批評起來總會得到這樣的反饋:「馬姐,你是不是因為知道我的秘密開始疏遠我了。」底下人親熱地叫出來的「馬姐」也開始顯得有些刺耳,自己彷彿成了一個「知心姐姐」。
團隊內的關係融洽,並不意味著團隊領導者和團隊成員要走得非常近,領導與下屬之間「親密無間」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團隊成員彼此之間最根本的關係還是工作關係,如果突破了正常的同事關係,反而容易給工作帶來障礙。我調研的不少失敗的團隊,很多都是因為在團隊組建初期有一位「知心姐姐」式的領導,沒有區分清楚工作和生活,沒有釐清團隊融洽的真諦,到後來團隊文化和精神面貌就出了大的問題。
來不及洗的內衣
王猛最近被公司委以重任,調到一個地方城市打頭陣。得到上級領導如此信任,王猛自然幹勁十足。
王猛做事,人如其名,非常的剛猛,事事衝在前線,每天都是早早到了公司,晚上也總是忙到深夜,對此,下屬們都十分敬佩。
李芳芳是王猛的副手,十分認同王猛的做事風格,自己也是一個「拚命三娘」,也十分慶幸有這樣一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