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惆悵是清狂 第46章 楊柳依依
    佇立在河邊,河岸兩旁柳條依依。心裡有些不安:秋天來了嗎?可是竟沒有一點秋的氣息。柳依然碧綠,像姑娘垂落的秀髮傾瀉而下,與清澈的河水照映,彷彿一幅水墨畫卷,讓人心曠神怡。貪婪地吸著這還沒有被塵土掠過的空氣,一股久違的清滲透了每一根血脈。

    看著身邊的垂柳,心中多了幾許感慨。她偷偷露出青綠的時候,春天便走進了我們的世界;她枝葉繁茂的時候,又將一份的清涼融入我們心底。她,碧綠、清新、芬芳、婀娜多姿,渾身散發著青春與活力。然而,再仔細看時,突然掠過一絲惆悵:她的青綠已經有些褪色,碧綠包裹的身子分明有幾條發黃的枝葉。想必,秋天就要來了。

    《詩經·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應該是對楊柳最早的讚美了吧!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柳樹發芽早,落葉遲。早春二月,它已初綻嫩芽,彷彿少女朦朧的睡眼。「柳絮飛時花滿城」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白色的柳絮像雪花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幾分離愁。柳樹落葉極晚,當蕭瑟的秋風無情地劫掠大批的黃葉時,柳樹卻依然枝葉婆娑,綠意盎然。

    柳樹還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易種易活。誰人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詩句呢?

    垂柳枝條千萬條,隨風飛揚,婀娜多姿,是文人墨客的最愛。每當古人送別時,楊柳便出現在渡口、驛站、城外,楊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當古人思親時,楊柳便出現在亭台樓榭,楊柳依依,似解人意。

    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那個叫韓翃的年輕人。多年後他回首舊時光的時候感歎那些散落的柳條;而思念就在那沒有月光的夜晚蔓延。

    章台路,漢代長安街道名,因路在秦時所建的章台下,故名此。唐代建都長安,它又是著名的街道,街道兩邊廣植楊柳。唐傳奇《柳氏傳》中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唐天寶年間,書生韓翊,家境清貧。與李生為好友,李生讓韓翊居於其宅之側。李生有一寵姬柳氏,自門內窺見韓翊後,便起相愛之心。生知其意,便將柳氏贈與韓翊為妻,並資助韓翊三十萬錢。第二年,韓翊應試及第,留下柳氏獨自回家鄉探望父母。不久,安史之亂驟起,韓翊不得回京師。柳氏怕遭亂兵凌辱,乃剪髮毀容,寄居法靈寺。亂平後,柳氏為蕃將沙吒利掠到府中,納為侍妾。時韓翊被平盧節度使侯希逸請為書記,遣人持一練囊,內盛麩金,上題《章台柳》詞,去京師尋訪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柳氏捧金嗚咽,左右淒憫。好容易盼來愛人的消息,卻是無端的猜疑,讓柳氏百感交集,她不卑不亢地答曰:「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讓人肅然起敬。

    兩人目斷意迷,失於驚塵。韓翊歸家之後,意色皆喪,音韻淒咽。後來,此事為虞侯許俊所知,許俊是個俠義之人,答應幫助韓翊與柳氏團聚。他乘沙吒利出城射獵時,扮作小校來到沙府,詐稱沙吒墜馬受傷,要柳夫人前去護理,接著將柳氏送到韓翊處,使兩人團聚,但因沙吒利是有功之臣,深得皇帝的寵信,怕此事被沙吒利知道,便求助於侯希逸,侯希逸將韓柳之事上奏皇上,皇上下詔,將柳氏歸還韓翊,另賜錢二百萬給沙吒利,遂使韓柳夫妻團圓。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到底該怎樣才會快樂,才會不去想念你?如果你,從來沒有愛過我,在我,也會灑脫的放開你。可是偏偏我們愛了,而我卻不能獨自醒來!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看似柔弱的柳,蒼天卻自有公道,賦予堅貞不渝的柔韌。姑且不說春柳芳菲、夏柳蓊鬱、秋柳餘韻,即使到了隆冬,看那料峭寒風中百折不撓的枝條,正以婀娜的腰肢演繹動人心魄的生命之舞,殘留在枝條上的幾片枯葉,隨風飄落在清澈河水中,尋覓生命的輪迴。

    這是一個有關癡情的故事。二月灞橋,春苔始生,垂柳婆娑。這便是漢唐盛世長安送別的地兒。柳與「留」諧音,柳枝娉婷又是麗都多情女子的化身,柳葉如眉,柳條隨風如揮手,所以,柳有「留人」之意。也許當時,都要折一段柳枝饋贈遠行的人以為歸思吧!此情此景,便是「執手相望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枝已代言由衷了。

    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樹既如此,人何以堪?有些人來了還是走了。男人對愛情的定義,對愛情的追求與女人的愛情果然不同。她是為他而來的,為了那守候了五百年的期待,她是他生命中永不可磨滅的奇跡,她注定要為他獻上那珍藏了一生的擁抱。

    今天的我們或許相愛,明天的我們也許行同陌路。世上的事,百轉千回。誰是誰的獨有,總不能如自己的心願,只能感歎這錯誤的相遇。不要因為自己的沉默而錯過,然後強迫自己在痛苦中忘卻。

    愛情中沒有矜持。

    楊柳只具有離愁與懷人的意像嗎?翻閱唐詩中發現,楊柳還是詩人興發的歷史哀傷,詠史弔古的詩歌中也經常出現楊柳。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金陵的台城憑弔:「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杜甫的《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李商隱的《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朝代更跌,物是人非,前朝的宮殿成為一片廢墟,而楊柳依舊一歲一枯榮。

    小的時候,看《西遊記》,好奇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托著甘露神水的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輕輕一揮,就能起死回生。菩薩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植物,大概是取楊柳好活的寓意吧!

    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女觀音成了佛教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傳播佛教精神。而觀音手中的楊柳枝,青蔥欲滴,柔順飄逸,也符合女性特徵。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到:「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讚美汴河隋堤的勝景。當年隋堤之上盛植楊柳,疊翠成行,風吹柳絮,騰起似煙。每當清晨,登堤遙望,但見曉霧濛濛,翠柳被籠罩在淡淡煙霧之中,蒼翠欲滴,彷彿半含煙霧半含愁,景致格外嫵媚,是一幅絕妙的柳色迷離的風景畫。故而被譽為「隋堤煙柳」。

    其實楊姓的起源就來源於此。

    隋朝大業元年開鑿的通濟渠,西起洛陽,東段從滎陽至開封,折入皖、蘇,貫通邗溝,直達揚州,是隋煬帝所開鑿地運河中最重要的一段。運河兩岸的大堤因此被稱為隋堤。關於隋堤楊柳,筆記野史中還有這樣一則故事:

    運河修好之後,隋煬帝沿運河南巡。他乘坐豪華的龍舟,身後是數百艘隨侍的龍舟,還有上萬隻雜船緊隨其後,浩浩蕩蕩,向江都進發。此時正值初夏,天氣漸熱,隋堤上拉縴的羊群和千名殿腳女,不一會兒就氣喘吁吁,香汗淋淋。憐香惜玉的隋煬帝與左右的大臣商量辦法,翰林院學士虞世基呈上對策:在堤岸遍種垂柳,清蔭交映,一可為殿腳女遮陽,二能加固新築的河堤,其三摘下柳葉還可餵飼拉縴的羊群,一舉數得,豈不大妙!隋煬帝大喜,隨即傳旨隋堤岸邊的郡縣連夜趕種柳樹,每種一棵,賞絹一匹。短短幾天時間,官員、百姓蜂擁而至,將周邊的柳樹都移栽於河堤兩岸。好大喜功、善做政治秀的隋煬帝,又率群臣登岸,要親手種植一株柳樹,以為垂范,並作為君民同樂的見證。

    隋煬帝剛剛選了一棵柳樹要用手去移,手還未曾觸及樹幹,早有幾個宮人移了過來,又挖坑栽了下去。煬帝只用手在柳樹上摸了幾下,就當作是他種的了;群臣與百姓,隨即齊呼萬歲。大臣們也依次各種了一棵。圍觀的百姓歡呼雀躍,還編出了一首民謠:「栽柳樹,大家來。又好遮蔭,又好當柴。天子自栽,百姓同栽。」隋煬帝聽後滿心歡喜,賞給栽樹的百姓許多錢。

    隋煬帝回到龍舟上,看著這隋堤上人造的漫天青幔,忽然又想起秦始皇封禪泰山,御封五株為他遮風擋雨的大松樹為「五大夫松」的典故。他立即提議,要給遮蔽日色的隋堤柳樹封賞,說:「朕今就賜它御姓,姓了楊罷。」叫近侍取來紙筆,御書「楊柳」兩個大字,令左右掛在樹上,以為旌獎;還傳旨眾人,以後都要叫它楊柳,不許單叫柳樹。

    柳樹姓楊,沾了隋煬帝的光,寵榮無比。楊柳之稱是否起源於此,得由歷史考據學家去判斷;然而,割不斷的歷史延伸卻讓人喟歎。前人曾有一首弔唁隋煬帝的詩:千株楊柳拂隋堤,今古繁華誰與齊!想到傷心何處是,雷塘煙樹夕陽低。唐朝白居易詠「隋堤煙柳」云:「大業年間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水流。西有黃河東樓誰,綠影一千三百里。」 

    盛唐時期,文化空前繁榮,人們在享受舒適優雅的生活之餘,給了楊柳更多的憐愛。關於楊柳的詩歌層出不窮。

    有名的如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門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崔道融的《楊柳枝詞》:「霧撚煙搓一索春,年年長似染來新。應須喚作風流線,系得東西南北人。」孟郊的《折楊柳》:「楊柳多短枝,短枝多別離。贈遠累攀折,柔條安得垂。……莫言短枝條,中有長相思。朱顏與綠楊,並在別離期。樓上春風過,風前楊柳歌。」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杜甫的《吹笛》:「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

    而宋代詞人對楊柳也尤為鍾情。幾乎宋代有名的詞人都有佳作涉及楊柳。多情的詞人往往通過抒寫離愁別恨,來歌頌愛情的真摯,楊柳成了寵兒。在他們的詞中,楊柳愈發雋永多姿,形象也日漸豐滿起來。

    單是歐陽修的就有《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幕簾無重數。」《生查子》:「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採桑子》:「飛絮朦朦,垂柳闌幹盡日風。」《鷓鴣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柳永,這位在宋代著名詞人中官職最低,但在詞史中卻最為重要的柳七。他的詞,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之。

    《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古今俊句。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裡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前往柳永的墓前憑弔祭祀。祭畢就在路邊折下柳枝別在頭上,以寄托對柳永的思念之情。

    據說這就是清明插柳的由來。寧願相信這淒美的傳說,因為蘸飽了情感的楊柳枝才是最美的。

    「露條煙葉,翠蔭交接,風流纖軟,絮飛如雪。輕柔細膩,情思悠長。」

    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語言,多美的形象,多美的楊柳。讓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