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將、重將、主將,袁世凱曾用一個字逐次品評手下的將領,以王士珍為「福將」,段祺瑞為「重將」,而以馮國璋為「主將」。馮國璋一進小站,先後擔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督操營務處總辦,不僅負責日常訓練和典禮閱兵的指揮,且主持新軍的兵法操典制訂,為新軍的建立和成熟立下了汗馬功勞。
馮國璋和王士珍、段祺瑞以及曹錕等人都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之後又一起在新軍中並肩奮鬥,因而關係親密,而馮和王、段又同期畢業,關係就更近一籌。「北洋三傑」可出生入死,縱橫捭闔,亦可互理家事,教子訓女。
張勳復辟失敗,黎元洪不肯復職,依法由副總統馮國璋代理總統,馮國璋猶豫不決,這時段祺瑞來電四字「四哥快來」,馮國璋又嗔又罵後整裝北上了,而馮、段交惡後,王世珍斷然違背自己多年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出山做了國務總理,不是因為馮國璋,別人是請不出這條「龍」的。
馮國璋做總統後與段祺瑞迅速交惡,本來情同手足,但是政治地位上升後,發生了利益衝突,除了政治主張截然相反之外,與生俱來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段剛愎自用,馮則吃軟不吃硬。「府院之爭」後,馮國璋以副總統繼任,馮、段兩人硬硬相碰,互不相讓,自然火花四濺,怒目相視了。馮死後段祺瑞弔唁,並親擬輓聯寫道:兵學砥礪最相知,憶當拔劍狂歌,每興誓澄清攬轡;國事糾紛猶未已,方冀同舟共濟,何遽傷分道揚鑣。
慢慢行,等等看,隨著時局之變,北洋三傑的用武之地漸漸凸現。但是北洋軍中大多數人,被革命黨灌輸了不少民族主義思想,對出兵攻打革命軍態度消極,對滿人蔭昌掛帥也深感不滿,因此,全都拖延行程,以待時變。軍隊一直拖沓遲滯,步履蹣跚。馮國璋去向袁世凱請示,袁授意了「慢慢行,等等看」六字拖訣。
整個北洋軍不像是平叛剿匪,倒有反噬京城的勢頭。攝政王嚼出此味,嚇得面無人色,驚恐萬分,只好請袁世凱出山總攬軍政大權。袁世凱毫不客氣,甫一上台就用馮國璋頂替蔭昌為第一軍都統,總攬大權——這是馮國璋成為實力派的開始。
復出後的袁世凱首先讓革命軍見識到了北洋軍的實力。馮國璋指揮的第一軍在一天之內即奪回漢口,一個月內攻克革命軍堅守的漢陽,並隔江炮轟武昌。當時北洋軍所持軍械威力巨大,武漢三鎮幾成廢墟,為輿論大加鞭笞。
清廷對馮國璋大加褒獎,封其為二等男爵。馮接到聖旨電報萬分激動,對周圍人說,想不到我一介貧士,如今竟能封爵。今後必當拚死報效朝廷。馮痛哭流涕,自不待言。
馮國璋對於袁世凱,頗似荀彧之於曹操。馮忠君報國為報效朝廷,乘勝出擊。這犯了袁世凱的大忌。袁世凱養敵自重,用以逼取清朝天下,最後享漁翁之利。袁認為,打下漢口,漢陽有無皆可,而決計不能攻下武昌的。馮為邀功三番五次表示「武昌唾手可得」、「機不可失」,袁不得不將其調開。馮國璋在政治上失敗於「不識時務」,但忠心可表,彌留之際仍對徐世昌說:「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而遺憾,希望總統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馮國璋外表深沉,其實志大才疏,優柔寡斷,而且愛錢如命,連段祺瑞都說他「有錢癖」,馮國璋農民出身,後來自已開有銀行、錢莊,並在開灤煤礦、啟新洋灰公司、蘇北鹽墾公司等企業有大量投資,家有良田千畝,個人資產高達千萬。可是這位北洋軍閥中的首富,並不饜足,居然連小錢也不放過。
張勳復辟後,馮國璋任代理大總統,從南京來到北京,入居新華宮。他一眼就瞄上中南海中的魚。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稱,明清兩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許多魚的鰭上拴有作為放生標誌的金牌、銀牌或銅環,幾百年來一直沒被捕撈過。馮國璋開價十萬出賣捕撈權,結果以八萬元成交,這錢自然進了馮的私囊。中南海是國家財產,馮國璋居然把它當作私宅,這種醜惡行徑引起人們強烈憤慨。
當時北京許多飯館的菜單中忽然新增了一道「總統魚」和傳統的「東坡肉」對偶,其含意自不難明白,馮國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對聯:南海魚可在,北洋狗已無。
馮國璋好財,而段祺瑞無論是台上還是台下既不好財,也不好色,還不好吃。平生只有兩大愛好,一是政治,二是圍棋。段祺瑞下圍棋的時候,對手不能讓他,但是又不能贏他,好在和他下棋的都是中高手,運籌帷幄,倒也嚇得驚心動魄,難解難分。正是這種自負的性格,導致了段袁的不和。
袁段之間的矛盾開始於清帝退位,袁世凱如願以償地成為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論功行賞,袁世凱自然把內閣中最重要的陸軍總長一職任命於段,而對於陸軍次長的任命一時沒有定下,直到段提議由徐樹錚擔任之後,疑心過重的袁世凱認為段祺瑞既能掂量出徐樹錚的份量,恐怕日後會成為心頭之患,「尾大不掉」。加之袁世凱事必躬親,而段祺瑞凡事直來直去,矛盾就這樣不斷慢慢加深。
「六不總理」
在蔣介石一統天下之前的民國初年,誰也比不上段祺瑞這個國務總理的權勢大。段雖實權在手,但是家教嚴得近乎苛刻。在當時的軍閥當中,段祺瑞個人的生活是相當簡樸的。他不吸鴉片,不逛北京的八大胡同,不沾花惹草,別人修建別墅,段連一間小屋都沒蓋,這些在民國初年的所有軍閥政客中是絕無僅有的。
當時在中國官場一脈相承的腐敗習氣氤氳之下,段祺瑞倒顯「清廉」,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這就是段祺瑞,人稱「六不總理」。他除了躲在書房裡下棋,幾乎沒有別的任何嗜好。
段祺瑞雖宣佈黎為總統,卻只把黎當成一個玩偶而已。其後不久,段祺瑞事事作梗,黎元洪被逼無奈之下,竟把「辮帥」張勳請進北京,結果演出了一場復辟鬧劇。等到段祺瑞打跑張勳,成就其「三造共和」的美名後,黎元洪只得掛印離去。
黎走之後,馮國璋繼任總統一職,段平時稱馮為「四哥」。當年他們同為袁世凱效力,是袁手下的得力干將,人稱北洋一狗一虎。馮上任時說,再也沒有府院之爭。可是在權力和利益面前,段一向飛揚跋扈,逼得馮國璋走投無路,只得徹底放權給段祺瑞。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段熱衷於戰事,雖然生活上簡樸,但是為爭權奪利他卻什麼錢都敢花。直皖戰爭前,他召集手下人籌款,財長李思浩等在幾分鐘之內就拿出了幾千萬銀洋,段祺瑞明知這些錢來路不明,但是他為保住自己的地位,根本就沒管。
這就是「清廉」的段祺瑞,在民國初年百廢待興的時刻,段作為總理從未對經濟建設產生過任何興趣,只專心於權術和陰謀。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民國政壇上屢仆屢起,自居「三造共和」功臣之名,或謀劃密室,或奔走南北,策劃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歷史戲劇。
「大總統不會做皇帝」
當初京城開始流傳袁世凱想當皇帝的消息,段祺瑞雖然是反對帝制的,但他相信袁世凱不會恢復帝制,所以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為袁世凱洗刷。直到徐樹錚告訴他,袁世凱已經開始為恢復帝制做準備時,段祺瑞才知道原來袁世凱一直瞞著他。他當即晉見袁世凱並極力相勸,而袁世凱想做皇帝已經想得走火入魔,甚至認為,誰勸阻,誰就是背叛他。
至於段祺瑞,從一開始就有說過:我於當年通電實施共和,而今復又勸說項城登基,想來二十四史中可有此等人乎?袁克定等人威脅段祺瑞,段大怒:武人不怕死。拒不贊同帝制,以致於後來封爵,連趙秉鈞都榜上有名,唯獨段祺瑞居然毫無名爵。
段看出袁的野心,袁的登基大典,段告病在家沒去參加,在公館裡對自己的親信徐樹錚慨歎:「項城作孽啊!」有人勸段祺瑞說,袁最為器重你,你卻在帝制問題上頂撞他,總統、皇帝還不是一回事,何必太認真?段祺瑞卻皺著眉反對說,項城做了皇帝,見他就得磕頭,話也得跪著說。我最恨這種長子變矮子的把戲。恢復帝制,必將弄出大亂子來!如果真心為總統好,就應直言相勸,切不可推波助瀾。
袁世凱的帝制不得人心,剛一出台就撐不住了,蔡鍔將軍振臂一呼,一場反袁的風暴平地而起,北洋軍已經尾大不掉不可依恃,不聽調度,無奈之下,袁世凱只得請段祺瑞重新出山。段是小站舊人,北洋元老,在軍中的關係盤根錯節,況且很多將領和部眾都聽命於他。
袁世凱重新啟用段祺瑞,徐樹錚奮袂而起,認為取袁而代之的時機到了。以蔡鍔之護國軍壓迫洪憲帝制,以倒袁下台為條件,左右其手,乘時而起。
而段祺瑞認為袁對他有知遇之恩、提攜之恩,在袁世凱死後,為了表示和洪憲帝制毫無瓜葛,徐樹錚也建議對袁進行抄家,這是一種政治姿態,但是段提筆,簽署了關於袁世凱喪葬的通令,一切按國葬標準,全國下半旗志哀,並以總理身份主祭,大葬那天,他還下令所有內閣成員執紼,鳴禮炮響,並派出馬步兵護靈。段祺瑞這樣做,自然遭來了全國一片罵聲。
袁世凱下台,名義上的共和重新確立。段祺瑞也就勢登上了權力頂峰——出任國務總理,並逐步接管了中央政府的全部軍政大權。
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即任命馮國璋為直隸都督,駐守天津。次年,國民黨人發動了「二次革命」,馮國璋又奉命率第二軍南下討伐,7月23日出發,8月16日已打到浦口,這時隔江相抗的國民黨將領陳之驥正是他的女婿,馬上過江投誠。南京方面聞訊大亂,他於是在25日渡江猛撲下關,和張勳一起,於9月2日攻陷南京。這一段戰事,史稱「贛寧之役」。
馮國璋和袁世凱關於帝制的對話天下皆知,成為袁世凱的一大羞恥。當時,馮國璋先談公事,後來試探地問袁,袁一聽故作歎息道:「華甫,你我多年兄弟,這樣的謠言,別人相信,怎麼你也信呢?確實,辛亥革命成功得過於容易,共和政體來得太快,如今三年多過去了,黨人還在到處搗亂,使全國不得安寧,因此,就人心趨向而言,共和政體未必適宜我國。如今,有人組織了籌安會,準備研究一下國體問題,我也很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不知華甫你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馮國璋進一步問道:「假如國體要變,總統認為誰最適合來主持局面呢?」袁世凱答:「還政於清!」馮答道:「恐怕人心已去。」袁又說:「那就給明朝的後人吧!」馮說:「朱煜勳嗎?!」 袁接著又說:「那就讓孔子的後人來主持吧!」馮實在忍不住了,乾脆直說道:「依我看,如果改為君主立憲,那就還得大總統來做皇帝,這樣才最妥當。」袁世凱一聽,故作驚愕地站了起來,滿臉誠摯地答道:「我絕無這個意思,也絕不會這樣做。你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皇帝是可以傳之久遠的,哪一個皇帝的後代是能夠保全的?就算我肯做,那麼將來誰來繼承帝位?我大兒子是個瘸子,二兒子是個浪子,哪個能做皇帝?」他說得極盡感傷,馮國璋深受感動,並且深信不疑。回去後逢人就說大總統絕不會做皇帝,他可以保證云云。次日,京滬各大報紙都刊登了袁、馮的此次對話,這些對話之所以能夠很快公之於眾,自然是快刀手梁啟超的傑作了。
馮國璋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最終決定要稱帝了,這對他來說實在是一件奇恥大辱。他信誓旦旦地對天下人許諾「大總統決不會做皇帝」,結果大總統騙了他,害得他也騙了天下人。因此,雖然袁世凱封他為一等公,比他在前清的二等男爵高了不知多少倍,但是他視之如敝屣,不時裝病賣傻,公開反對。據袁世凱的愛女回憶,馮國璋就是在袁世凱死前也不原諒袁世凱對他的耍弄。在北洋大將中倒袁力度最大的就是馮國璋,如無馮國璋在南京的策動,北方北洋系統的將領還不敢公然造次。
五將軍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