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國我的策 秦策·貳拾肆 揭秘!秦國之失策在何處
    天下莫強於秦、楚,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點斗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臣請言其說、臣聞之:『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今大國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此從生民以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

    出自《戰國策秦策·頃襄王二十年》

    今天說的這個故事、這個人其實跟秦國沒有太大的關係,只不過是因為他出使了一次秦國,得到了政治上的發跡。後來,他做了二十五年的相國,無上榮光,說一不二。可憐其一生玩弄權術,最後卻死於自己的「權術棋子」,死在一個無名小卒之手,讀來讓人欷歔感慨。這個人是誰?他出使秦國又是怎樣的一番言論?為何會死於一個無名小卒之手?不要著急,諸位看官,倒茶,點煙,我們慢慢說來。這是此君的第一次亮相,在楚策裡還有他的很多戲份。

    這個人叫黃歇。博覽群書的你已經知道了:哦,春申君。恭喜你,都會搶答了。就是春申君。但是,他出使秦國的時候是楚國的左徒,以博聞善辯而事頃襄王。二十年(頃襄王二十年),秦將白起攻陷了楚國的西陵(在今湖北宜昌),另一支秦軍連克鄢、郢、夷陵,可謂勢如破竹。更要命的是秦軍放火燒了楚國先君的陵墓,這下可好,說一個人有出息是「祖墳冒青煙」,這楚國王室的祖墳不但冒了青煙,而且都噴火。按說這樣會保佑後代高官厚祿,但是頃襄王卻不得不遷都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以存社稷,希望東山再起。但是元氣大傷的楚國卻自此成了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弱肉強食,秦國不相信眼淚,相信的永遠是自己手裡的青銅長矛,就更看不起楚國。不久,白起又率兵伐楚,看那意思誓要將頃襄王活捉,不判死緩也得無期。秦國得到個金馬駒是不可以滿足的,還得要金馬駒的媽媽。這麼看,秦國下手挺狠啊,非得讓楚國亡國,皇室斷根才肯罷休。楚國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時勢造英雄」,這話說得一點不假。頃襄王知道黃歇遊學各地,博學多聞,口才出眾。於是就派他出使秦國,遊說秦王,希望秦王可以停止那伸向楚國的黑手。書上直接就寫了「黃歇對秦昭王說」的字樣,完全沒提什麼門客啊、車馬啊、助手啊什麼的附加條件。我想,那時候的黃歇應該是很困難的,剛做左徒,內無援助,外有強秦,接受的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你想啊,想要一隻猛虎放開即將到嘴邊的肥肉,要一個男子放棄對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的追求,難度係數得有多大?除非老虎妊娠反應,那個女子有個梅毒啥的疾病。但是,做領導的都喜歡往下壓任務:你必須完成某某任務。資料我沒有,資金我也沒有,我就只有你,幹好了是你應該的,幹不好有你好看的。然後,自己回去該打牌打牌,該喝酒喝酒。就剩下可憐的你廢寢忘食,絞盡腦汁。這時候,你必須把事情做好,因為很多時候,這是給你的機會,也是給你的舞台,把握住,領導會看在心裡的。扯得有點遠了,繼續說今天的故事。

    黃歇見到秦昭王,並沒有卑躬屈膝,奴顏婢骨,而是條理清晰,邏輯清楚,口才滔滔,看來日後他的成就,並非皇天保佑,此人的確有過人之處。黃歇是怎麼跟秦昭王說的呢?

    黃歇侃侃而談:「大王的心裡最清楚,當今天下,實力最強的就是秦國和楚國。如今大王有意繼續伐楚,這無異於二虎相爭,最終的結果恐怕是被那些呆滯的獵狗佔了便宜,因此,依照臣的看法,大王倒不如與楚修睦言和。也許大王覺得我沒有資格跟您談這個,但是我懇請大王聽我說說這其中的緣故。」

    昭王傲慢地抬了一下眼皮,算是默許。

    黃歇陳述自己的理由,看那個范兒,聽那個音兒,似乎他是戰勝一方的代表:「臣聽人說,物極必反,正如冬夏交替;安極而危,正如堆棋疊子。如今的秦國佔有了天下半數的土地,有史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秦國比肩而立。到大王,共歷三代,從未忘記開疆破土,以求與齊國接壤,切斷諸侯聯合抗秦的路徑。通過大王您的文治武功,現在楚、魏兩國的軍隊只是作壁上觀,不敢與秦軍交鋒,若大王休兵兩年再出兵,一鼓作氣,切斷楚、魏之間的聯繫,掌握齊、秦間的通道,可以說到那時,即便天下諸侯捆綁銷售,業績也不會在您的大秦之上,無法挽救它們亡國的命運了。目前,大王威名正盛,倘若能夠以權威震懾天下,暫停攻伐而行仁義,不僅免除後患,即便以後要稱王稱霸,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兒。」

    秦王聽著心裡有點舒服了,畢竟誰都扛不住戴高帽子,「戴高樂」嘛。

    黃歇歇了口氣,繼續說道:「反之,如果大王倚仗兵威,想要乘著打敗魏國的餘威來威懾天下的諸侯,臣擔心自此會後患無窮。就好比狐狸過河,剛開始小心翼翼,生怕弄濕了自己漂亮的小尾巴,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尾巴也免不了被弄濕(出自《易經》)。這就是開頭容易結果難啊。以前的例子不都是依然活生生的嗎?吳王夫差的慘痛教訓不就在眼前嗎?

    智伯輕信韓、魏,與之合力攻趙。最後眼看大勝在即,卻被韓、魏倒戈,落得個天下人恥笑。

    如今大王念念不忘滅掉楚國,但是卻沒有注意到楚國的覆滅會增強魏國的實力,因此我替大王擔憂啊。」

    力量的牽制作用不是簡單的物理力的平衡與合成,它是很複雜的。由此想到,為何諸葛亮明知關羽會在華容道上放走曹操,卻還是要讓關羽去把守最重要的關卡?因為曹操當時是殺不得的。一旦殺了曹操,就會失去對東吳的一個巨大的牽制和抗衡力量,那麼羽翼未豐的劉備集團就會成為東吳嘴邊的肥肉,想清蒸清蒸,想紅燒紅燒,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必須做個樣子,放他走了吧,還給了關羽一個重義氣的好名聲。諸葛亮,果然是高啊。

    還有就是比如一個職位,兩個有本事的人使盡了渾身的解數,找關係,走門子,不惜一切代價競爭,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一個並不出色的人上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後台都得罪不起,於是乾脆誰也不得罪,你們都別上了,這就是力的平衡。

    秦昭王其實一直很頭疼韓、魏這兩個國家,黃歇的這番話讓他提起了興趣。

    黃歇多聰明啊,趁熱打鐵:「我看《詩經》裡有這樣的話『有威望的大國,不必征戰,自能懷敵附遠。』由此看來,地處僻遠的楚國該是秦國的盟友,而秦國家門口的韓、魏才是肘腋之患。雖然現在韓、魏兩國卑躬屈膝臣服於大王,那也是擔心被滅族的權宜之計,並非真的誠心臣服。我為什麼敢這麼說呢?大王請想啊。歷代咱們秦國的國君與韓、魏的關係並不好,更無恩德可言。相反地,是積怨很深啊!韓、魏兩國的人死在秦人手裡的還少嗎?血跡未乾,仇恨怎忘?他們國家殘破,宗廟坍塌,百姓被剖腹毀容,身首異處,這些都是觸目可見啊。可以說他們對秦國是恨之入骨。假若韓、魏不亡,那麼大王永難安枕無憂。此時大忘卻全力攻楚,難道不是失策嗎?」一番話說得秦王有點後怕。「是啊,打誰,永遠不只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要命的戰略發展問題。」

    「退一步說,假如我說的都是特沒營養的話,那麼大王即便伐楚,您的大軍又從哪裡借道呢?大王跟韓、魏借道?恐怕出兵之日大王就得擔心軍隊能否再回秦國的問題了。還沒等打楚國呢,就容易先被韓、魏吞了。跟他們借道,還不如直接送他們軍隊呢,那樣還可以混個友好往來的名聲。又假如,大王您說不跟韓、魏借道,那麼只有攻打楚國的高山大河、人煙稀少之處。即便佔領了,也是雞肋,那就徒有滅楚之名,一點實惠也沒得到,那樣大王恐怕就做賠本的買賣了。」

    「況且大王您想啊,咱們兩國廝殺的時候,那四國會只看熱鬧嗎?不會,他們會趁機搞小動作。可以預見的結果是我們打個不亦樂乎,兩敗俱傷,而韓、魏卻趁機擴張土地,發展勢力,齊國也必將一枝獨秀,成為諸侯中的最強者,也就是戰鬥力最強的天秤座。韓、魏雖然不至於威脅到秦國的根基,但是卻得到了喘息和發展,會阻止大王的建號稱帝。大王您與楚國結怨,那麼多的土地,那麼好的民眾,那麼強的兵革,都沒用到正地方啊,就好比農村的窮小子要娶媳婦,攢錢、蓋房子、找媒人,最後眼看要入洞房了,結果沒您什麼事情了,您說這事兒憋屈不?這就是大王您的失策之處啊。」

    「我黃歇是一心為大王您考慮的。目前,最好是跟楚國言歸於好,主動權在您那兒。秦、楚一旦和好,韓國自會成為隸屬,魏國也會成為秦國的東方偵察官。一旦如此,那麼齊國就暴露在諸侯的視野之下。此時燕、趙與齊、楚互相隔絕,然後秦國加以脅迫,不必用兵,自會收到奇效。大王三思。」

    「一心為您考慮」永遠都是一句類似發自肺腑的美麗謊言,當然你的父母老子除外。秦王仔細聽了陳述,後總結出結論:秦、楚不可鷸蚌相爭而被漁翁得利;伐楚屬於強韓、魏;楚國與秦國算是世交,韓、魏才是敵人。確實,仇恨楚國不如與之交善,討伐楚國不如討伐韓、魏。於是,秦昭王以為善,乃止將軍白起,「發使賂楚,約為與國」。

    黃歇為楚國立下了大功,由此開始了輝煌的政治生涯。關於春申君黃歇的故事,我們到楚策再細說。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