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戴著紅領巾,念著「過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冰雪融化,種子發芽」的課文長大的。那時候我就懷疑了:我們這都是大土道,不在路上玩,去哪兒玩啊?再說農村少見機動車,也沒有紅綠燈啊?只有濕潤的牛糞和枯黃的草葉,那你還在路上「激動」什麼啊?咱這東北冰雪融化了,種子還沒播呢,咋就發芽了?豆芽啊?我變態的思考力和看問題的角度就是那時候培養的,語文課本根本就不是給咱農村孩子寫的,於是我就總找點別的書看看。
也許你要說,這是你不愛學語文的借口!錯了,我是深愛著語文的!因為母語是我們的根子!我後來狂熱地愛上了語文,喜歡上了寫作文,替別人寫情書、檢討書、請假條、思想匯報,我都是被首選的人物,那時候可是一支筆啊,高中政教處的大部分檢討書都是出自我的手筆,文字感切,經常被拿出來作為範文教育學弟學妹,那時候不管寫什麼,就是一盒好煙,明碼標價,絕不賒賬,我就是那時候學會抽煙,走向墮落的。我最後考了個大學中文系。這一輩子就跟文字糾纏到一起了,估計「第三者」插足的機會很少。我媽說生我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祥雲滿天,異香滿室啊,咋還出了個秀才呢?親娘啊,這是秀才嗎?這是文字力工啊!
突然想,要是不幸穿越回到古代,那就慘了!詩詞書畫,樣樣不會;古典詩文,本本未讀,泡妞的時候都會被大家閨秀報以嫵媚的白眼,跟小孩聊天都得雲裡霧裡,總不能說:「Pleaserepeatitagain」吧?也許有人會說,這挺大個老爺們還裝憤青的小伙子呢?不是那個意思,就是覺得沒點文化太可怕,要是遇到個老外跟你侃侃而談咱老祖宗的文化,而你卻除了哼哼哈兮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那祖先都會氣得復活,給你幾個大鍋貼子才過癮。於是,我今年把《戰國策》翻出來了,不是咱口味特別,譁眾取寵,是咱的手頭緊,就這兩本《戰國策》是古書,還是上周出的,盜版的。這還是同事送的呢!
看著人家於丹老師、王立群老師侃侃而談,中國的古老文化在他們的嘴裡變得優美華麗,我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文化修養得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於是我狂啃,猛嚼,囫圇吞棗,至於精髓就不知道什麼滋味了。陸陸續續地寫了點《我的戰國我的策》,也算是給我的專業一個交代吧,總得有點中文的味道不是?
戰國是個亂世。我們不得不承認亂世的文化和思想往往比開明盛世要強。比如戰國、比如南北朝、比如五四運動,文化顯示出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這也許就是「人都是逼出來的」最好的寫照吧。亂世造就英豪,「士」就是戰國時代的宣傳者和鼓動家。那時候的中國人表現出一種讓人迷離的美感:陽剛、積極、口才超好、詭辯縱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不像現在那些個唯唯諾諾,前怕狼後怕虎的人,一副被閹割的樣子。想想都抑制不住地鄙視,也包括我自己。
《戰國策》是本好書,裡面的智慧與權謀,口才與心計,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讀之獲益匪淺,且文字也是鋪張揚厲,汪洋恣肆,很是過癮。我在自己的解讀中又加入了現代元素,讀起來也許更幽默,但絕對不是油滑,更多的是一種帶笑的諷刺,讓你在笑過之餘有所思考。但是為什麼這麼好的一本書沒有《論語》什麼的有名呢?是因為在儒家思想的正統統治下,《戰國策》的權謀之術被鄙視,而大家還都在私底下偷偷地學習。就好比一部「生活片」,大家表面上都鄙視,偷偷地關上門,都怕錯過了每一個細節,道理,是一樣的。怎麼樣,我厲害吧?男人有時候總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所以我給自己取名「厲害的表哥」,這是一部根據《貓和老鼠》改編的陝西話版的動畫片,很好看很有意思。我就叫這個筆名了。那麼多厲害的故事,那麼多厲害的人物,我都有點迫不及待了。
來吧,跟著厲害的表哥一起去追尋那些逝去的歲月,去戰國的空間裡溜躂一圈,帶好我們的長劍,拿起我們的竹簡,從今天起,你就是戰國的人了。相信,你絕不會空著手出來——即便空著手,那也是腦子裝滿了。
上路吧。
算是引子。
厲害的表哥王立坤
200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