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首先,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他讓大臣們討論他的稱號,有的主張用「帝」,有的主張用「皇」,這主要來自遠古的傳說三皇和五帝。結果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最後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由皇帝來掌握全國的政權,不再像西周那樣分封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後諸侯各自獨立,中央無法控制,這才導致了天下大亂。秦始皇為了將大權集於一身,每天都日理萬機,白天審理案子,晚上還要批閱公文,而且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當時是120斤,相當於現在的60斤。
秦始皇一方面對中央政治體制進行了改革。另一方面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鞏固集權統治。同時,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由於實行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秦始皇受到士人的指責。已經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膽大妄為的士人。他給秦始皇寫了一封奏疏,要求進行焚書。當時焚書的具體辦法是:除了那些講醫藥、占卜、種樹一類的書以外,凡不是秦國史官所記的歷史書,不是官家收藏而是民間收藏的《詩經》、《尚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在命令下達的三十天之內,都要繳到地方官那裡去焚燬。以後還有偷偷談論古書內容的,處死刑;借古時候的道理攻擊當前政治的,全家都要處死。官吏知情不告發的,判處同樣的罪。命令到達後三十天不燒燬書籍的,在臉上刺字後罰去做四年長城的苦工。凡有願意學習法令的人,只許跟官吏去學,不許偷偷地照著以前的古書去學。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下令全國進行焚書,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樣是秦朝暴政的集中體現。
如果說「焚書」是存在著很大的誤傳的話,那麼「坑儒」的流傳就顯得更加的可笑了。
焚書開始的第二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咸陽將四百六十餘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件事是由幾個方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秦始皇十分迷信方術和方術之士,以為他們可以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長生不老之藥。而一些方士,如侯生、盧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極力誑稱自己與神相通,可得奇藥妙方。但時間一長,他們的許諾和種種奇談總是毫無效驗,騙局即將戳穿。因此,方術士侯生、盧生謾罵了秦始皇,又逃得無影無蹤,秦始皇被罵得下不來台,羞惱成怒,一氣之下才找幾個代罪,多數不是「儒」,是其他黃老雜家居多,埋了四百多人,燒了多小本書卻不得而知,總之對文化的推殘和破壞,遠不如獨尊儒術的徹底,既沒因此而中斷了文化的發展,也沒因此而改變了發展的方向。後來把他們坑殺這件事情後來卻成了秦始皇的盛名之累,所謂坑儒。其實「坑儒」到底是怎麼回事,到底坑的是不是儒?其實,秦始皇並非專意要坑儒者,而是坑騙子和誹謗者。坑他們的目的是以避免天下人再來騙皇帝和誹謗皇帝,而不是懲罰他們學了儒學。
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具有「開拓猛進的狼性性格」,狼性凶殘是因為它知道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酷,對敵人的手軟就是將自己推進墳墓。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敢作敢為,大氣磅礡,」首創了一個強悍向上的嶄新時代」。
秦始皇13歲登基、22歲親政,後來一統天下,做起了真正的「始皇帝」,這似乎是眾人皆知的事實。關鍵是,秦始皇精通用人之術,惟才是用,知人善任,有著「容才之量」的胸襟,他徹底貫徹韓非子法家的治國方略,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雖然對他的為人歷來評價刻薄,但實際上在使用人才方面,他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嬴政高度重視人才,不管是誰,只要有才能,能夠為秦國的發展作出貢獻,他都加以任用,使他們為自己賣命。
秦始皇一開始對李斯、尉繚、韓非、姚賈們並不信任,以為他們都是「外國人」,不是自己的親信,不會真正為秦國的利益著想。一心想一統天下的秦始皇願意結交五湖四海的英雄豪傑,但以他為中心的那些「國內人」,卻總是顧慮重重,口口聲聲以國家社稷利益為重,卻反對重用李斯等人。其實,他們是出於私心,怕那些能人來了,搶自己的飯碗,使自己失寵。後來,秦始皇讀了投其麾下韓非的《孤憤》後,大為傾倒,感慨地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遺憾)矣!」公元前234年,秦軍向韓國進攻,目的是為了得到韓非,韓國無力抵抗,只好讓韓非入秦。
據說,尉繚給嬴政提了一個建議,讓秦始皇賄賂六國的大臣,從內部瓦解敵人。秦始皇立即實施了這一建議,並且對尉繚禮遇有加,賞賜尉繚使用的東西常常和自己使用的一樣,但尉繚反而要走。他覺得秦王雖然現在對人才禮遇有加,甚至願意讓出自己使用的好東西給他們,這正表現了嬴政的虎狼之心,等他統一天下之後,則天下人都會成為他的奴隸。因此,尉繚不願意和嬴政長久交往,便暗地裡議論了嬴政一番之後,拔腳開溜,卻不幸被嬴政發覺,被逮了回來。不過,嬴政並沒有大發雷霆,將他投入監獄,而是執意挽留,任命他為秦國太尉,始終聽從他的建議,從而作出了很多正確決策。
《史記》中的另一個小故事也經常被人提起:始皇帝幸臨梁山宮,向山下一望,見丞相李斯車騎太眾,甚為不滿。太監把此事告訴李斯,李斯惶恐不已。下一次皇帝出行,李斯大幅度地減少了隨從,皇帝見而大怒,說,一定是有人給李斯傳遞消息!於是審問親從,無人承認,遂把當日在身邊服侍的眾人一起殺掉。
秦始皇勤勞政事之餘,還富餘了一些體力,於是就去幹一些糊塗事: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後,雖然希望皇位能萬世萬代地傳下去,但他自己還是想長生不老,於是就千方百計地尋求仙丹妙藥。因此,在統一全國之後,秦始皇經常出巡,這樣也能向天下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為了找到神仙,求得仙藥,秦始皇的出巡總是到海邊,因為他聽說神仙總是在海邊出現。他想得到長生不老之術,於是不斷派人去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所以就秦始皇派到日本去尋求仙丹。一次,徐福等人上書說渤海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山上宮中住著許多仙人,還珍藏著一種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奇藥,他願求取獻給始皇帝。秦始皇很高興地批准了徐福的請求,命他帶著許多金銀財寶入海求取仙藥。但沒多久,徐福就回來了,說,他見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禮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種工匠用具作為獻禮,才能得到仙藥,秦始皇遂派500童男女隨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東巡,路上遇到了刺客張良用大鐵錘襲擊,但躲過了這一劫難。他再見到徐福的時候已經是十年後,他的第三次東巡。徐福依然沒有找到仙藥。他解釋:本來就要拿到仙藥了,但是海上有大魚護衛仙山,功敗垂成。這次,秦始皇親目率領弓箭手到海上與大蛟魚搏鬥,殺了那條魚,於是高興地回去了。但是,他還是沒有等到仙藥,在返回咸陽的路上,就病死了。沒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時也騎虎難下,於是帶著浩浩蕩蕩的求仙團隊漂洋過海,尋找虛無縹緲的三神山和靈丹妙藥。從此,再未回到中原。
長生不死!這詞對誰來說都是一種最無上的誘惑,但卻從沒有人能長生不老!但秦始皇卻希望如此。不敢去想像如果秦始皇長生不老,到現代,將會是如何?嬴政實在是太迷戀、貪婪權位了,當了幾十年皇帝還不厭,還想永遠當下去。看看他的皇帝一生,滅六國、北征匈奴、南平夷越,一生基本上是在戰爭中度過的,而且一天要面對那麼多事,加上本身對權位的迷戀,大小政事都是由自己一手操辦,真的要懷疑他不累嗎?其實以嬴政的聰明,難道就不知道那些方士是在騙他嗎?就連演得最好的徐福,嬴政就不知道他是在演戲嗎?但他還是要賭一把,就因為內心的那一絲不死之心讓他去賭這一把!可惜,他全輸了。
狼和秦始皇都用不同的方式來捍衛和鞏固自己的權位,狼的挑戰來自於同類,所以它要拚殺、決鬥,驅除其它要挑戰自己地位的同類,而秦始皇的已登上至高無上的位置,無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威,只有生命才是他國祚萬年,永享至尊的障礙,所以他要派徐福去求長生藥。但是就像狼王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永遠統治狼群一樣,他也注定得不到長生的機會。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長歌)(貞觀CEO)
擁有著狼一樣個性的男人,萬人之上的男人。他知道如何運用狼的智慧和狼的忠誠來一統群臣。他從深秋的狩獵中深深領悟到狼的核心內涵,這也正是一個帝王所應該擁有的內涵:敏銳的洞察力,善於捕捉時機;不屈不撓的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謹記「弱肉強食」,社會叢林是殘酷的,要想生存,就要努力成為強者。並把這些落實於以後統治的現實之中去。
他就是太宗李世民。作為封建王朝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皇帝,李世民的驍勇、頑強兇猛的狼性,堪稱中國帝王之最。
隋朝末年,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及連年對外戰爭導致國內民變、兵變紛至沓來,各地諸侯紛紛割據自立,隋末農民大起義從611年開始,到了617年隋朝滅亡已成定局,剩下的懸念是誰能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後,成為新秩序的建立者了。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在一個最恰當的時機和最合適地點揭旗而起,開始了創業的過程,他的兒子李世民是起兵的主要策劃者之一,這年,他才18歲。
李世民出身於關隴的世家大族。四歲時曾有相面先生預言說,他將來必能濟世安民,因以為名。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北周時期的八大柱國之一,父親李淵襲爵唐國公,隋煬帝時被封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像其它關隴貴族一樣,從小就嫻熟弓馬,通曉軍事。公元615年,隋煬帝被突厥始畢可汗率兵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年僅16歲的李世民應募勤王,嶄露頭角。在他剛剛步入成年之時,似乎特意為他準備的隋末亂世給了他淋漓盡致發揮的舞台。
這時隋政已衰,天下大亂,李淵在晉陽起兵以後,李世民便廣交英雄豪傑,積極招兵買馬,準備舉兵反隋,奪取天下。有一次,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出戰,李淵進軍失利,李世民親自率兵上陣,從敵陣後面衝進去,身先士卒,使用雙刀,親手砍殺幾十人,殺紅了眼,砍得兩把刀都缺了口,兩個袖子裡都灌滿了敵兵的血,他甩掉血,繼續拚殺,直到打垮敵軍,反敗為勝。還有一次,李世民與竇建德交兵,李世民只帶尉遲敬德一員大將和幾個士兵去誘敵,竇建德五六千騎兵追殺過來。李世民善騎射,毫無懼色,他親手射死一員敵將和幾個士兵,居然嚇得幾千騎兵不敢再追。
公元617年,李世民與大哥李建成分統左、右兩軍,並肩作戰,攻克長安。第二年,李淵廢掉隋朝皇帝,自己坐了天下,建立了唐朝,他就是唐高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以功被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進封秦王。
唐朝的勢力已超過當時任何一個割據集團,但由於政權初立,其他勢力並不聽從於唐廷。割據隴西的薛舉即於六月攻佔唐涇州(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涇河北岸),直接威脅著剛剛建立的政權。薛舉於七月突然病亡,他的兒子薛仁杲繼位。八月,李世民奉命率兵征討。將其擊敗。薛仁杲投降後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