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天下 第1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1)
    劉邦

    在物競天擇的世界裡,狼往往被視為貪婪、邪惡、殘忍,但是,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到處充滿了殘酷的競爭,你如果不去殺死敵人,就要被敵人殺死,只有適者方能得以生存。的確,狼為了生存,殘害了許多可愛的生命,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又何止是狼在欺凌弱小。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中興王朝,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歷十四代二百三十餘年,中國在彼時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強盛、富饒的大帝國。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的草寇皇帝,他是沛郡人,即現在的江蘇沛縣,字季,有的說小名劉季。兄弟四人他行三,所以又有人背後稱其劉三。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對人很很大方。劉邦的父親是個種田人,劉邦卻不喜歡勞動,整日游手好閒。後來靠著能舞槍弄棒,作了小小泗水亭長,與沛縣的功曹蕭何、曲獄長曹參、縣吏夏侯嬰等人過從甚密。

    劉邦後來的岳丈呂公本來不住在沛縣,後來和家鄉的人結下冤仇,便和家人來到了沛縣,因為沛縣當時的縣令和他是好友。在剛剛到沛縣時,很多人便聽說了他和縣令的關係,於是,人們便來上門拜訪,拉拉關係,套套近乎。

    劉邦聽說了也去湊熱鬧,當時主持接待客人的是沛縣功曹蕭何,他宣佈了一條規定:凡是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劉邦根本不管這些,雖然他沒有帶一個錢去,他卻對負責傳信的人說:「我出賀錢一萬!」而且席間泰然自若,談笑風生,呂公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對他未拿賀錢不但不加嗔怪,反而暗自欽佩。宴席散後,呂公特意留住劉邦,等沒人時,呂公問劉邦說:「我年輕時就給人看相,還沒有見過像你這樣有福相的人,不知你娶親沒有?」劉邦此時已36歲,但還未曾有人關心過自己的婚事,連忙答道:「家境貧寒,尚未娶親。」呂公高興地說:「這太巧了,我有一女,還待字閨中,如不嫌棄,願許配於你。」劉邦聽罷非常高興,當即拜過呂公,並訂下了迎親的日了。呂公許配給劉邦的就是他的二女兒呂雉。這呂雉生得儀容秀麗,有「貴人」相,因此在呂家倍受寵愛,不肯輕易許配別人的,如今呂公把她許配給當時並不務正業且年齡相差十多歲的劉邦,呂夫人對此並不滿意,但呂公信心十足,他說:「我的眼光不會錯的。」

    秦始皇東遊會稽,渡浙江,項羽和其叔父項梁隨眾人去觀看鑾駕。所有的人都對天子的威儀嘖嘖稱讚不已,道其是當世無雙。獨獨項羽卻很不屑地說:「彼可取而代之!」無獨有偶,劉邦在咸陽見到了聲勢幾乎一樣的場面時卻說:「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從兩人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項羽顯得豪氣萬丈,似一隻下山猛虎,睥睨萬物;同樣從劉邦的話中我們雖然覺得非常含蓄,但是含蓄中卻透露著貪婪,而且貪婪得陰沉。就像狼看中了一隻獵物,在自己沒有確定把握可以捕殺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輕而出擊的,它要等到它的同伴們都已經佈置好了包圍圈,這時才群起而捕殺之。而在這之前,它要做的就是韜光養晦。

    從表面上看,韜光養晦和狼性應該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把二者放在一起,也許極不協調。追根求源,韜光養晦和狼性其實實屬一族,具有最親的血緣關係。

    韜光養晦在我們的思想裡絕對是一個褒義詞,是一種鬥爭策略。韜光養晦是中華民族運籌帷幄的最初階段,在韜光養晦的基礎上,部分國人孕育了狼性的本能,而讓中華民族一度輝煌。但就中國幾千年的發展軌跡來看,我們民族精神缺少狼性,嚴格意義上說,缺少一種真正的狼性,狼性只是部分國人血液中流淌的東西。這種真正的狼性主要表現在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身上。他們往往把韜光養晦和狼性運用的淋漓盡致。比如說,劉邦在開始之初,雖然暫時委屈地接受了項羽冊封的漢王,火燒棧道,信誓旦旦地說永不逐鹿中原了,苟延殘喘。殊不知劉邦就是在韜光養晦,養精蓄銳,等待一舉擊敗項羽。歷史也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劉邦韜光養晦之後的狼性大發,兵強馬壯之後的劉邦十面埋伏,迫使項羽烏江自刎。

    劉邦的「大丈夫」含義是否和孟子所提的「大丈夫」為同一概念不得而知,就其革命實踐來看,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他在與人交往的過程還是很善於把握的,但有一種人他也經常嘲弄,那就是知識分子。本著這樣一個原則,他妥善處理了各種人事關係,雖然相比起其手下的蕭何、張良、韓信來說,他皆在特殊才能上不如他們,但這位能夠說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偉大流氓,本性上具有的通過肯定他人來肯定自己使得他具有「將將」的才能,為此雖然屢受挫折,但這位臨陣敢說「分我一杯羹」的流氓還是成了最後的贏家。

    雖然劉邦最後獲得了勝利,但其成為皇帝之後表現出了典型的人格分裂症。由於整天擔心權力的安穩,使得他毫不猶豫走上兔死犬烹的道路。這條道路是歷代皇帝們不假思索必然踏上去的道路,其根本原因恐怕在於人性深處那種無窮無盡的權力慾望。而社會歷史的一大特點就是,權力的供給永遠小於權力需求,尤其是那種惟我獨尊的皇帝位置。伴隨對至高權力的追求,歷史上演的是一幕幕鮮血淋漓的戲劇,且承擔這種血淋淋的代價的主體,不惟爭權者,更是老百姓,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劉邦這個隊伍裡,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是什麼人都有。然後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是一個雜牌軍,是一個草頭王,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中建立在人性觀念基礎上的道德、倫理和文化觀念,恰恰是流氓們將之發揮到了極至,並且也正是通過流氓獲得其永久的象徵形象。因此,所謂人性善惡,流氓無賴而已!縱觀中國歷史,承擔文化象徵形象的歷代開朝皇帝,不是流氓無賴就是地痞土匪;而歷代文人的命運,要麼流放,要麼自殺,要麼乾脆就掉了腦袋——整個歷史上取得合法性的,倒是流氓。

    劉邦用人有個特點,即用人不疑。我們有一句話老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要用一個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懷疑他,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是最忌諱的,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是讓很多劉邦的老人不滿意的,我們跟著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這個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這些去舉報的人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盜嫂受金,反覆無常。

    盜嫂這個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陳平原來在家鄉的時候和他嫂子的關係至少是曖昧的,這當然是不道德的。所謂受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接受紅包。陳平來到了劉邦的軍隊裡面,就開始收紅包,這叫受金,這當然也是不道德的。再一個就是反覆無常,反覆無常的證據就是他原來在魏王那裡,然後又跑到項羽那裡,現在又跑道劉邦那裡,這一狀上去以後,劉邦是不能不當回事的,所以劉邦就把推薦陳平的那個人魏無知,找來責備他,說你這怎麼回事呢?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結果你給我推薦一個盜嫂受金,反覆無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嗎?你怎麼推薦給我呢?魏無知的回答是這樣的,「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就是我向你推薦的時候,我講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現在責備我的,是講的他的德行,這個才和德那可是兩個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而我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我們現在是一個非常艱難困苦,需要突出重圍,走向勝利的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更應該看重的是才。

    但是劉邦還是把陳平叫來了。又問他,說先生原來事魏王,後來離開魏王事項王,現在離開項王又來跟著我走,先生的心是不是太多了一點,陳平這樣回答他,他說是的,我原來是追隨魏王,但是我的計謀,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項王,項王同樣是這樣,言不聽,畫不從,而我又聽說大王你廣納人才,求賢若渴,是一個會用人,敢用人的人,我才來投奔大王,我陳平是光著身子,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來到大王軍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贈送,不收一點禮金,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我現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議,大王覺得我這些建議是可以用的,請大王採納。如果大王覺得我的這些建議,我的這些計策,我的這些謀劃,是沒有用的,他們送給我的禮金還在,我原封璧還,從此告辭,行不行?劉邦說,對不起,我錯了,寡人錯了。寡人慢待先生了,請先生不要介意,請先生繼續留在寡人軍中,用人不疑。

    那麼正是由於劉邦的這樣一種信任,陳平願意為劉邦效力。

    劉邦和陳平有個談話,劉邦說,你看我們現在和項羽處於這樣一個膠著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這樣天下何日能夠安定呢?請先生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束這場戰爭呢?陳平說,我陳平原來在項王手下當差,我很瞭解項王,請讓我來給大王分析一下,項王這個人是很高貴的,是很講道德的,也是很講禮數的,因為項羽是一個貴族出身的人,他待人接物,他是按照貴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禮、客客氣氣,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風亮節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譽,愛惜羽毛的人,都集結在項羽的麾下,這些人雖然對項王忠心耿耿,但是項王這個人多疑,他是跟劉邦剛好是相反的,劉邦是用人不疑,他是疑心重重,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這些人,砍掉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這是好主意,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這個費用就沒有問題了,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大家注意不是金子,是銅,四萬斤金子那還得了?實際上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銅,黃銅,黃銅四萬斤,交給陳平,這些錢就交給你了,隨便你怎麼用,不問出入,什麼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麼花怎麼花,你只要跟我把項羽搞掂了,節約歸己,這是當時這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特殊措施,表示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劉邦的這個特點看起來似乎是非常賞人識賢,實際不然,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被侵犯,賞人識賢不過是為了更好地讓被自己賞識的人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罷了。

    劉邦還有一個不太容易被人發現的特點,就是他用人非常在意對人的控制,眾所周知的是,蕭何被列為劉邦的第一功臣,而且劉邦建國以後,蕭何就擔任他的第一任丞相,就是現在的國務總理,後來又拜為相國,在政府當中他的地位僅次於劉邦。打個比方說這個時候的劉邦集團,如果是一家公司的話,劉邦就是董事長,蕭何就是總經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給予極大地信任,但是即便對這樣的人,劉邦其實是暗中控制的。只不過他控制的不動聲色,不像項羽,一懷疑,那個懷疑就寫到臉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來,劉邦這種猜忌和懷疑是不動聲色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