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傳 第1章 《季羨林傳》序
    山東大學蔡德貴先生撰《季羨林傳》,來書要我寫一篇序文,我是萬不敢當,亦萬不敢辭;在躊躇和耽延的交織心態之下,幾個月不敢下筆。首先讓我表示一點歉意。

    從我膚淺的考慮,常見的學問家,可能有下面幾種類型:一是才士型,一是辯士型,還有探險家型,或者是會計師型。才士型勝處在緊抓問題,入情入理,但易流於感情用事,接近文學家。辯士型長於辨析,鞭辟入裡,每每播弄詞說,有如哲學家。其他一是比較大膽,有究元決疑的縋幽疏證精神,另一則謹慎、紮實,喜歡校勘、統計,好像核數師。這幾種類型有單純的,亦有複雜的,有的一人只能屬於某一類型,有時一個人亦可同時兼有其中一二者。我不欲舉出何人屬於哪一類型,讓讀者自己去思考或遴選代表人物。

    我所認識的季先生,很難說是上面的哪一類型。他是一位篤實敦厚,人們樂於親近的博大長者,搖起筆來卻娓娓動聽,光華四射。他具有褒衣博帶從容不迫的齊魯風格和涵蓋氣象,從來不矜奇、不炫博,腳踏實地,做起學問來,一定要「竭澤而漁」,這四個字正是表現他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用來作為度人的金針,亦是再好沒有的。

    要能夠「竭澤而漁」,必須具備許多條件:第一要有超越的語文條件,第二是多彩多姿的豐富生活經驗,第三是能擁有或有機會使用的實物和圖籍、各種參考資料。這樣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隨便做到的,而季老皆具備之;故能無一物不知,復一絲不苟,為一般人所望塵莫及。

    「竭澤而漁」的方針,借《易經·坤卦》的文句來取譬:真是「括囊、無咎、無譽」,又是「厚德載物」的充分表徵。多年以來,季老領導下的多種重要學術工作,既博綜,又縝密,放出異彩,完全是「海涵地負」的具體表現,為中華學術的奠基工程做出人人稱賞的不可磨滅的勞績。有目共睹,不待我來多所置喙。這本傳記的刊行,對於從學者的鼓舞,從而帶起嚴正、向上的學風,一定會「不脛而走」,是可以斷言的。

    饒宗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