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殘照 第20章 禍起頭魚宴 (1)
    天慶元年,九月。

    遼中京來了一夥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宋徽宗派遣來的使者,使團由端明殿學士鄭允中擔任正使,太尉童貫擔任副使。他們是來遼國出訪的。

    童貫等北宋官員與遼人衣飾各異,且飲食習慣不同,天祚帝在設宴款待時,遼國的大臣們見他們不擅飲酒吃肉,且舉止斯文,遂相聚在一起,指著童貫嘲笑說:"一個被閹割了的宦官,竟然是宋朝的重臣,他們如此軟弱不堪,手不能挽強弓,由此可見宋朝的人才不過如此而已。"

    天祚帝貪戀宋朝進貢的珍玩玉帛,而宋朝所進貢的珍珠瑪瑙,都是世上的珍奇之物,還有兩浙的髹籐、書櫃床椅等物品,用料考究,製作精美,天祚帝一見便愛不釋手。所以准許宋使們在中京城中隨意行走。天祚帝哪裡知道,就在他反覆把玩、嘖嘖讚歎之時,卻有一雙鄙夷的目光在斜睨著他。

    童貫瞇著眼,他看見天祚帝一副酒色過度的模樣,不禁心中暗喜。早就聽說大遼皇帝昏聵無能,沉緬酒色,惟以射獵飲酒為能,今日一見果然如此。童貫在心裡暗暗高興:真是天助我大宋,讓大遼有這樣一個昏君,我大宋王朝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還有一個人也在盯著天祚帝仔細觀看。這個人就是使團中的陳堯臣,他已將天祚帝的相貌牢記在心。

    原來,鄭允中、童貫這次帶人出訪遼國,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此番來訪名義上是友好訪問,實則受宋徽宗的指派,來打探遼國的軍備實力。大遼自天祚帝即位起,國內氣候江河日下,盡顯頹勢。消息傳來,宦官童貫等人開始秘密制定征遼計劃。經過一番分析,童貫斷定:大宋定可輕易破遼。恰好宋徽宗繼位後,也想做一個有為之君,想收復燕雲十六州,他見天祚帝荒於朝政,酒色無度,由此更加堅定了出兵收復的決心。但是多數大臣認為征遼計劃有很大風險,因此反對的呼聲很高,雙方僵持不下。經磋商,雙方共同制定了一條妙計:決定以遼國皇帝天祚帝的面相來決斷是否出兵遼國。其實陳堯臣的真實身份是一名畫師,他以使臣的身份,混進宮中謁見天祚帝,將其相貌牢記於心,回到驛捨後立刻作畫帶回大宋。

    於是宋徽宗特派寵臣童貫等人來遼打探虛實。

    說起燕雲十六州,那是在後晉天福元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他建立晉國,遼太宗耶律德光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作為條件,兩年後,石敬瑭把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獻出來,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長城要隘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雁門關都在這一帶。燕雲十六州一失,中原北部邊防從此幾乎無險可守,胡人鐵騎縱橫馳騁於繁華富庶的千里平原,晝夜即可飲馬黃河,導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來民族的鐵蹄之下。

    由此可見,燕雲十六州這一天然屏障,對宋朝的安危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宋朝開國之後,面對遼人鐵騎由燕雲十六州隨時便可疾馳而至的威脅,宋太祖趙匡胤不忘收復燕雲,曾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地區,在高梁河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中箭,兩年後瘡發去世。之後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一直未能奪回此地。景德元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史稱"澶淵之盟"。之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此後四百餘年中,收復幽雲十六州成為每一個中原王朝夢寐以求的理想。

    童貫是北宋的大宦官,性情奸詐狡猾,權傾朝野,顯赫一時。他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掌控軍權最大、獲得爵位最高、第一位代表國家出使、唯一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宦官。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就是這個在《水滸傳》中統領80萬大軍,去梁山泊鎮壓宋江起義軍,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隻身逃回汴京的樞密使童貫,為人卻極有度量,出手相當慷慨大方,尤其是後宮妃嬪、宦官、宮女、能夠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近臣等等,都會從他那兒得到不少好處,因此好評如潮,宋徽宗耳邊經常聽到關於他的好話。更重要的是,童貫心細如髮,對皇帝的心理極具洞察力,每每能夠事先預知皇帝的興趣意圖,從而大獲皇帝的歡心。

    童貫淨身入宮時,是拜在同鄉、前輩宦官李憲門下作徒弟。李憲是神宗朝的著名宦官,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軍多年,頗有戰功。童貫讀過私塾,跟隨李憲出入前線,打下了軍事上的根基。加上他曾經十次深入西北,對當地的山川形勢相當瞭解。宋徽宗入繼大寶時,已經48歲的童貫正處於一個人的人生經驗、閱歷、精力臻於巔峰之際,於是大得宋徽宗的寵幸。宋徽宗封他為內廷供奉官,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文玩字畫,第一次為他打開了上升的通道。內廷供奉官這個職位儘管不高,卻是一個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貫到了杭州後,並沒有像他人一樣瘋狂地去自己撈取好處,而是老謀深算地與貶居此地的蔡京交往密切,朝夕相處。

    一年後,蔡京坐到宰相的位子上,主持國政之後的一項重大舉措,就是向宋徽宗推薦童貫監軍西北,讓他去收復青海甘肅地區的四州之地。童貫擔任監軍後,率大軍進發到湟川,然而,正在即將開戰之際,突然接到皇帝手詔。原來是皇宮失火,皇帝認為是不宜征戰之兆,急令退兵罷戰。誰知童貫見戰機成熟,斷然決定拒不奉詔,看完手詔後,他若無其事地折起來塞進靴筒。毅然決然地繼續揮師西進,果獲大勝,連復四州。在慶功大會上,他慢悠悠地拿出皇帝的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觀看。眾將一看,無不大吃一驚。領軍主將惶恐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童貫回答說:"當時我軍士氣正盛,如果停兵罷戰,今後的仗還怎麼打?"主將又問:"如果打敗了可怎麼辦?"童貫說:"這正是我當時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當然由我一人去領罪。"一聽此言,眾將領一下子"呼啦啦"跪倒在地,無不感激佩服。  

    這次勝仗,對於北宋極其重要。北宋已經許久沒有軍事上的光榮與輝煌了,童貫此舉深得徽宗賞識,破例被任命為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班師後,在京城朝野上下,童貫受到英雄般的熱烈歡迎。

    嗣後,童貫常年主持西北軍事。並率兵連打幾次勝仗,相繼收復了積石軍、洮州等地。政和元年,童貫官封太尉,領樞密院。從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於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周旋十多年。從此,童貫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柱石,撐起了大宋朝曾經多次險些垮下來的西北戰局。

    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童貫獲得了宋徽宗的賞識,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宋徽宗出使遼國。其實這也是童貫早就盼望的。原因是這段時間西線無戰事,童貫靜極思動,想到東北方的遼國去看看是否有什麼機會。

    儘管此時童貫如日中天,然而,畢竟這是代表皇帝與國家出使外國,因此,還是有大臣提出疑義,認為以一個宦官代表皇帝出使,實在有礙觀瞻,會讓遼國小看,認為偌大一個北宋無人可派。誰知,徽宗皇帝卻表現出浪漫而輕佻的性格,為童貫驕傲自豪地說:"契丹人聽說我朝有一個童貫,屢屢打勝仗,很想見識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遼國的情形。"於是,特意加封童貫為檢校太尉,以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為正使,以童貫為副使,以賀正旦的名義前往遼國。然而正是宋徽宗皇帝的這一次浪漫行為,為北宋的滅頂之災和黎民百姓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長的伏筆,此為後話。

    在遼國盤桓數日後,童貫帶人返回宋朝,一天晚上,住在盧溝河的驛捨,深夜有燕人馬植前來求見。

    馬植的祖輩是燕京人,當年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後,就成了遼國的屬民,從此他家世代都在遼國為官。馬植在遼國任光祿卿,因自己人緣不好,為同僚所排擠,且又是燕地舊人,得不到天祚帝的重用。當他看到女真人日益強大,已經對遼朝構成了強大的威脅,而遼朝卻不思進取日益腐敗,便想為自己謀取一條後路。因此,看不到政治前途的馬植一聽是北宋能征善戰的童貫來了,急忙在夜間求見,自言有滅遼良策。

    童貫暗自思忖,馬植是遼國官員,反倒要向北宋獻滅遼之策,他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呢?他吩咐小吏把馬植領進驛捨。

    這是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只有淡淡的雲,卻絲毫也不能影響月亮流洩下來的如瀑一般的光韻。窗外的蟲聲唧唧,屋內燈影搖曳,只能聽到細密的低語。

    馬植一見童貫,慷慨陳辭地說:"大宋乃天朝大國,皇上聖明,萬民恭順,馬植本為漢人,心儀大宋久矣,卻報國無門。遼國本是夷狄禽獸之流,現天祚帝荒淫無道,遼國已是苟延殘喘,奄奄一息,馬植一心棄暗投明,希望大人明察小人的心跡!"

    童貫卻是滿臉的笑容中透著虛偽,他慢條斯理地說:"我大宋國與貴國通好已達百年之久,燕雲之地乃祖宗割讓給貴國的,當今皇上豈能因彈丸之地而毀兩國之盟約,而招引兵亂?"

    馬植一聽此言,詫異地抬起頭來,只見童貫手拈鬍鬚,正微笑地看著他。宦官哪來的鬍鬚?馬植的心裡更加驚訝了,他早就聽說童貫是個宦官,與蔡京一起狼狽為奸地把持著北宋的朝政,不想站在他面前的這個北宋的高官不但長有鬍鬚,而且身材高大魁偉,皮骨強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絕對是一個陽剛之氣十足的美男子,哪裡像是閹割後的宦官。其實馬植只知童貫是個宦官,卻不知童貫年近二十歲才淨身,所以才有如此偉岸、飄逸的男人氣象。

    馬植站起身,憤然作色:"大宋君臣日興夜寐,時刻都在思慮收復燕雲之地,此事天下有識之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宋使出使遼國,亦有覬覦窺探之心,大人您既然沒有推心置腹的誠意,那麼在下就提前告退了。"

    童貫見馬植要走,急忙拉住他說:"先生不要生氣,我本在遼地,異國他鄉,又身負匡扶社稷的重任,豈可輕與他人亂談國家大事。今日見先生乃有識有謀之士,願聽先生的復燕妙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