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由於他們的愛情來得兇猛快速和強烈,戀愛在他的世界裡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失戀了就等同於世界末日。我們會看見一個16歲的女孩因為失戀而昏天黑地地哭上好幾天,也會看見一個18歲的男孩因為失戀而借(啤)酒澆愁,雖然從大人的眼光看來,他們的愛情根本就是小孩辦家家的胡鬧,但對這些大小孩來說,他們失去的感情卻是強烈而真實的。所以有許許多多青少年,因為沒有大人在身旁幫助他們好好地梳理這股強烈的、足以滅頂的情緒,而從此自暴自棄葬送了前途,甚至偏激地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當孩子遭遇了失戀的痛苦時,我們該做的事,有以下幾點:
——絕不幸災樂禍。絕不說:唉,謝天謝地,總算結束了。好了,現在你總算可以死心,可以專心唸書了吧!這些「冷血」的話,等於是在孩子已經淌血的心上,再插上一刀!
——擁抱並傾聽。不說太多的話,不要說教,只是張開溫暖的雙臂,豎起溫柔的耳朵,聽他哭訴。需要時,擁抱他。
——給他時間療傷。不要催促他趕快振作起來。如果這強烈的情緒沒有得到梳理和釋放而積壓在心裡,可能會對他日後的情緒產生影響,例如會導致抑鬱、焦慮,也可能影響他日後真正的戀愛婚姻。不過,不用太擔心這時間會拖得太長,只要讓他釋放出來了,對「沒心沒肺」的青少年來說,也許過一兩個星期,他就和沒事人一樣了。
最後,有幾句話我想和所有青少年的父母共勉:青春期原本應該是個充滿陽光、充滿歡笑、充滿生命活力的青春歲月,只不過這個階段裡的另一項任務——學業,壓抑了他們享受這些美好歡愉的若干權利。想想看,我們在孩子的這個年紀時,也一樣偷偷地暗戀班上的男生女生,也一樣做著讓自己臉紅心跳的白日夢,也一樣想方設法背著父母、窩在被窩裡舉著小手電筒偷看愛情小說,也一樣痛恨總是板著臉逼我們讀書、讀書的老師。這些青澀的青春少年記憶,被我們藏在心裡,伴隨著我們長大,也成為我們面對冷酷的成人世界時,可以蜷臥進去療傷的、甜蜜的小小秘境。
我們是過來人,所以能理解正在其中載浮載沉的孩子。那麼,就讓我們以溫暖包容的愛,一同去分享他們的快樂、他們的幸福,以及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美麗與哀愁吧!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時的幾個提醒
性,是一個讓青少年,甚至更年輕的少年的父母都心照不宣,但也都憂心忡忡的問題。有關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也一直都是青少年心理專家努力為父母們推廣的教育。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在進行性教育時,有幾個要遵守的原則:
第一,最好是由父母中與孩子性別相同的那一方進行性教育,如果這一方缺席,那麼就由家族中同性別的長輩,例如叔叔、舅舅、阿姨、姑媽來負責。
由同性別的父(母)親負責性教育的原因有三點。其一,父母中的這一方進行性教育時比較不容易有情緒的干擾,可以避免一些情緒的介入。這不僅僅是針對比較含蓄羞赧的東方人來說,即便在思想開放的西方,專家們也建議要由同性父母來教導,以避免這種讓雙方都很尷尬而無法順利進行教育的極大可能性。其二,同性父母從自身的經驗中,知道自己在青春期時的那些生理、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因此能對孩子的情況感同身受,用同理和同情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困惑。其三,同性父母才能比較準確地知道孩子的困惑在哪裡,以及需要教導解惑的部分有哪些,而且,他們自己也擁有從成長中學習的切身經驗,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
如果我們是一個單親家庭,確實沒有同性別的父(母)親能夠扮演這個角色的話,那就從家庭支持系統裡或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圈子裡來找一個人,例如兄弟姐妹,或朋友的先生或太太,總之,就是從親戚朋友當中找到一個成熟的同性長輩來扮演這個角色。而且,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對同性長輩角色的學習和認同也是需要的,因為這是建立我們對自我性別認同時的關鍵步驟。
第二,幫助孩子理解,他身上所發生的變化,是正常的生理發展進程,不需要為此而害羞。
這是讓孩子健康面對性教育的重要態度。如果我們和孩子談論有關性問題時,支支吾吾,含糊曖昧,甚至用帶有貶抑色彩的字眼去形容,例如:真髒!真不要臉!真不害臊!真下流!(別驚訝,這是很多父母教導孩子有關性行為時所使用的誇張用語,我就當面聽過好多父母這麼對孩子說!)孩子就:一來,不敢再跟我們說真心話,因為已經知道我們強烈的主觀立場,所以最好不要沒事找事;二來,越被隱藏壓抑,他們就越好奇,就越想去嘗試看看;三來,我們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灌輸了不健康、不正確的觀念,可能會導致他將來長大之後因潛意識作祟而失去性的能力和對性的享受。
另外,我們要讓孩子理解,在他身上所發生的事是正常而必然的生理現象,每個人都會經歷,不是因為他不正常或心理變態才會這樣。這一點我已經在第一章裡有過非常清楚的解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第一個原則裡說,必須由同性別的父母來負責教導的責任。要不然,異性的那一方教導時可能會臉紅,會很尷尬,例如,媽媽跟兒子說到陰莖的時候會臉紅,爸爸跟女兒說到月經的時候也會臉紅,而這臉紅可能就會讓孩子覺得有點兒問題,很不正常。
當然,即使我們努力試著不讓自己在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時覺得尷尬或不舒服,我們還是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如果在討論過程中:
——有我們確實不知道的答案,我們就很誠實地對孩子說:嗯,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我可以找幾本書看看,或去請教專家,然後我們再繼續討論。如果不知道答案,就不知道答案,不用覺得自己很笨,或沒法擔負這個責任。坦白承認,反而會讓孩子更尊敬我們。
——如果確實覺得有些尷尬,也可以坦白地告訴孩子:嗯,我覺得和你討論這個話題有點兒尷尬,我想也許你也一樣。不過,性是件很正常也很健康的事,也是成年人生活中必須有的經歷。沒關係,我們慢慢來!慢慢我們就會覺得好多了!如果我們對孩子坦率承認自己的感受,也能幫助孩子化解同樣的尷尬感受。
第三,要在孩子對性剛剛開始萌發意識的時候,就留意徵兆並給予引導,而不是已經造成問題之後,才開始性教育。
那麼,什麼叫做剛剛開始萌發意識呢?舉我兒子的例子來說,以前我兒子放假從英國回到台灣家裡,洗澡時只是把門關上,但從來沒有特別把浴室的門從裡面給反鎖住。可是在他快到13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從英國回來,進浴室洗澡時,我非常清楚地聽見他把浴室的門鎖住了。當然他知道即使他不鎖門,我們也不會去開浴室的門,但他把門鎖住了,我們就知道他已經開始注意自己的隱私了。所以我跟他爸爸說,這個暑假,你的重要任務是負責給他上性教育課。我先生於是在那年暑假獨自帶著兒子去旅遊了一個星期,在那個星期裡,父子兩人在旅途中有了許多次深度的、「男人和男人之間」的談話。
所以,通過留心的觀察,孩子的一些舉動會告訴我們:「我已經準備好了,你可以來教育我了!」而且,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性教育不能只仰賴學校和老師,老師一個人面對一班二三十個,甚至四五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發育進度都不一樣,心理和情緒的狀況也不一樣,老師既掌握不了每個學生最正確的時間,也掌握不了每個學生個別的需求。因此,只有父母能夠通過細心的觀察,給予孩子耐心的、針對性的以及全神貫注的引導。
此外,性教育絕對是個防患於未然的功課,作為有責任保護孩子的父母,理應盡量避免亡羊補牢的遺憾,萬萬不能因為我們的疏忽,而讓孩子鑄下可能影響他一生的錯誤。
第四,不要陷入性教育的幾個誤區之中。
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影響家長向孩子進行性教育的誤區:
●我的孩子還小,還很天真,他還不懂這個。
我前文裡才說過,性教育是防患於未然的功課,年齡小,正是進行性教育最好的時候,這時家長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性知識,可以避免孩子從同樣對性一知半解的同齡人那裡,或從書本網絡上得到錯誤的信息。而作為現代的家長,我們都知道這些信息是如何氾濫地充塞在未成年孩子的周圍。
●我的孩子對性不感興趣。
只要是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由於性腺分泌的主導,對性有興趣,是必然也必需的現象。
如果孩子在家長面前表現出對性不感興趣的樣子,那很可能是因為孩子擔心被父母知道了以後會挨罵,或懶得跟父母說那麼多。所以千萬不能以為孩子表現出沒有興趣,那就完全不需要被指導。當然,我們也不能過於主觀地認定孩子就一定成天在想著和性有關的事,所以通過留心觀察,永遠打開溝通的大門,順著孩子的發展需求往前走,才是性教育的中庸平衡之道。
●關鍵在於孩子,我覺得我的孩子很成熟,能自己分辨情況。
這是許多家長普遍存在的僥倖或逃避心理。他們判斷孩子是否對異性或性有興趣,只取決於孩子的學業成績,所以只要孩子學習好,乖乖地唸書,就一定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惑。事實上,我已經舉過好幾個例子,說明學習優秀的尖子生也會因對性的困惑而受到影響。
●我的孩子生活環境很單純,沒必要讓他知道這些。
在信息如此開放的時代,要保護孩子能完全不接觸和性有關的任何訊息,絕對只是家長一相情願的鴕鳥心態。除了睡覺的時間之外,課業繁重的青少年每天在家的時間比在學校裡和同學相處的時間要少得多,在網絡上瀏覽的時間和內容,也不是父母能完全掌控得了的。所以只因為孩子在父母面前被隔離保護得很好,就認為孩子接觸不到這些知識,是完全天真的想法。
●學校已經有性教育課程,家長不便和孩子談性。
關於這一種誤區,我在前面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了。只是再次提醒父母們,只依賴學校和老師所給予孩子的性教育,是不夠的!
●讓孩子瞭解性的細節,反而會誘發孩子的模仿行為。
針對這一種擔心,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全世界16000名青少年所做的調查報告明確地表明,給予青少年性教育,並不會帶來他們模仿性行為的結果;反而,當這些青少年理解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之後,或延遲了他們初嘗禁果的年齡,或促使他們在有性行為時,採取更正確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