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Ⅱ:誰的時代 第43章 「蟻族」大事記 (1)
    廉思李琳熙

    2007年

    8月,《中國新聞週刊》2007年第28期刊登何忠洲撰寫的封面文章《向下的青春——「高知」貧民村調查》,文中講述了居住在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唐家嶺的一名大學畢業生李竟生活工作的真實經歷。文中李竟令人擔憂的現狀、年輕脆弱的心靈以及無處寄托的青春和夢想,引起了正在北京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的廉思的關注。

    9月至11月,經過兩個月實地走訪和調查,廉思認為,在北京市城鄉結合部的一些村落聚居著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群體,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生,但收入較低,主要從事保險推銷、廣告營銷、餐飲服務、教育培訓、電子器材銷售等工作。儘管這個群體還沒有形成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階層」,但這種現象應當引起社會的充分關注和重視。廉思決定成立課題組,對此現象進行專門研究。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廉思組織調研隊伍深入北京市昌平區、海澱區的多個「聚居村」展開調研。在這些地區共尋訪了350名高校畢業生,回收有效問卷335份,這是國內對這一群體最早的調查。儘管此次調查準備時間較短,但獲得了有關這一群體的基本情況,為以後深入調研積累了重要的資料和數據。

    2008年

    2月至3月,基於第一次實地調研的數據,由廉思主筆完成了四萬餘字的調研報告。報告就「聚居村」的公共資源配置、治安狀況、人居環境以及居住在「聚居村」內高校畢業生的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生存模式等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並就如何解決高校畢業生「聚居村」問題提出了若干意見和建議。

    4月,廉思的調研報告經北京市委上報中央,引起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委員劉延東、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公安部部長孟建柱、教育部部長周濟等先後就調研報告做出重要批示。

    5月至7月,廉思開始在更廣的範圍內查閱文獻資料並進行實地考察。經過研究發現,由於高等教育體制、勞動力市場結構、城鄉管理機制的差異,目前尚未有文獻顯示其他國家出現了高校畢業生聚居現象。但從國內的情況看,除了北京有「聚居村」外,其他大城市如上海、武漢、廣州、西安都有「聚居村」存在,只不過聚居的形態略有不同而已。因此,要想更深入考察這一群體,僅有北京地區的調研是不夠的,必須組織全國範圍的社會調查。廉思決定選取北部(北京)、東部(上海)、南部(廣州)、中部(武漢)、西部(西安)五個地區五大城市的「聚居村」進行大規模社會調查,從而結合不同樣本得出結論。第二次調研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都要遠遠超過第一次。考慮到僅靠自身能力可能無法完成這麼大樣本量的研究任務,廉思有了組建不同學科課題組的想法。

    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廉思在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成立跨學科課題組,成員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組成,全部為「80後」。課題組專業分佈為:政治學1人,心理學3人,社會學4人,統計學3人,經濟學2人,外國語1人,環境工程1人。同時,根據該群體的特徵,廉思將其定名為「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

    8月至11月,課題組進行問卷設計及調研摸底工作。在研究中,課題組整合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強調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其中,定量分析以社會學的結構性問卷和心理學的自評量表為主,定量的意義不僅在於數字上的統計分析,而在於能夠通過數據準確把握這一群體的整體概況。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課題組使用滾雪球的調查方法,對北京市海澱區和昌平區的東北旺、西北旺、二里莊小月河、沙河鎮、肖家河等鄉鎮的7個「聚居村」發放563份調查問卷。其中社會學結構性問卷回收546份有效問卷,心理學自評量表回收539份有效問卷,獲得了有關「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工作、學習、婚戀、業餘生活、社會公正感、生活滿意度、網絡行為等方面的詳細情況和第一手數據。

    2009年

    2月至7月,基於第二次實地調研所得數據,課題組分專題撰寫報告。同時,廉思意識到,如果課題研究只是產出幾份寫滿數據和模型的報告,那麼調研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應當出版一本通俗易懂的書,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群體和他們的故事。隨即,課題組深訪團隊成立,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的在校生組成,並在唐家嶺設立記者站。深訪團隊的成員與被調查者交朋友,傾聽他們的聲音,與他們共同生活,從進入空間地理上的「聚居村」,直到深入研究對象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生活。

    5月,在課題組討論會上,受《蟻囈》一書啟發,由廉思提議,團隊討論,最終確定以「蟻族」來命名「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並根據該群體所處地域的不同,分別冠之以京蟻(北京)、滬蟻(上海)、江蟻(武漢)、秦蟻(西安)、穗蟻(廣州)等稱呼。自此,「蟻族」由一個動物學名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成為一個「民生詞語」,記錄下轉型中國的一個側面。

    6月,廉思以《潛在危機:中國「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與社會穩定問題研究》為題,申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獲得批准。

    7月18日,廉思陪同北京市委副書記、首都綜治委主任、市委政法委書記王安順同志及北京市有關委辦局同志,來到「蟻族」聚居集中的海澱區唐家嶺村和昌平區豐善村進行調研。

    8月,《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獲得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經濟學家丁寧寧、長江學者王紹光、政治學家潘維、《讀書》雜誌原主編汪暉、「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民辦教育傑出人物張銳等社會各界人士的聯袂推薦。

    9月,《蟻族》一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蟻族」群體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9月19日,《廣州日報》刊登第一篇「蟻族」報道:《80後大學畢業生緣何成「蟻族」?》。文中除介紹《蟻族》一書的主要內容外,還對廣州市「蟻族聚居村」進行了實地走訪,並將廣州大學城附近居住的「蟻族」分為四類:情侶群居、個性群居、考試群居、創業群居,這是「蟻族」一詞首次出現在平面媒體上。

    9月22日,騰訊網以「發現『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為題,邀請《蟻族》主編廉思及「蟻族」代表鄧錕一起探討「蟻族」的生活現狀、產生原因及未來發展,這是「蟻族」一詞首次出現在網絡媒體上。

    9月26日,西安《華商報》發表文章《聚焦「蟻族」:向下的青春》,文章介紹了《蟻族》一書的主要內容及「蟻族」群體的基本情況。

    10月16日,重慶《時代信報》發表整版文章《蟻族:一個可能像「知青」那樣流行的單詞》,文章介紹了「蟻族」一詞產生的過程以及「蟻族」群體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10月16日,《浙江日報》發表文章《蟻族:鮮為人知的群體》,對《蟻族》一書進行了介紹,並刊登了書中調研筆記的部分內容。

    10月19日,《民主與法制時報》發表頭版文章《探訪大學畢業生「蟻族部落」》,文章詳細回顧了課題組兩年來研究「蟻族」的全過程,並就「蟻族」群體面臨的困惑和未來人生之路進行了思考。

    10月29日,《中國經濟時報》發表文章《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聚居城鄉結合部被稱「蟻族」》,文章描述了「蟻族」住房困難的現狀,著重分析了「蟻族」在戶籍制度和住房保障上存在的問題。

    10月30日,《廣州日報》發表文章《80後大學畢業生多「蟻族」》,文章採訪了廣州的「穗蟻」,並邀請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岳經綸教授就「蟻族」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

    10月,曾在2008年申請「裝配式小公寓」專利的北京退休工程師黃日新,在看到《蟻族》一書後,來到唐家嶺對6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的房屋租住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繼而推出了專為蟻族打造的六郎莊「膠囊公寓」,隨後又於2010年8月推出了改良後的新一代「膠囊公寓」。

    11月,電視劇《蝸居》在全國各大衛視開播,引起廣泛關注。有網友指出,劇中的海萍及其老公就是「蟻族」的典型代表。

    11月,《鳳凰週刊》第33期發表文章《發現「蟻族」》,文章詳細介紹了《蟻族》一書的產生過程,並認為:該書將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一個鮮為人知的龐大青年團體——頂著「天之驕子」的華貴光環,難以計數的大學畢業生在底層的生活中輾轉謀生,在風刀霜劍的社會大環境中努力維持希望的火光。

    11月,《讀者》(原創版)刊登「蟻族」課題組成員撰寫的四篇文章,介紹了「蟻族」群體的生活現狀和引發的思考。

    11月1日,《北京晨報》以《化蝶之前的「蟻族」》為題,從《蟻族》一書的調查寫作與「蟻族」群體現狀的再現角度,指出「蟻族」雖然生活艱難,但夢想不滅,並呼籲社會給予這一群體更多的陽光與關愛。

    11月6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中國大學畢業生的「蟻族」生活》,文中開篇寫道:「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跟螞蟻有何共同之處?新書《蟻族》描繪了『北漂』大學畢業生的生活,他們就像螞蟻,頭腦聰明,但作為個體微不足道,只有在群落中『聚族而居』才能獲得力量。」文章還介紹了《蟻族》一書的主要內容和「蟻族」群體的生活狀態。此文後來被《青年參考》轉載。

    11月12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東方時空》欄目對《蟻族》一書進行了報道,並播出了對廉思的專訪,這是「蟻族」一詞首次出現在電視媒體上。

    11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京城『蟻族』,期待『破繭成蝶』」為題對「蟻族」現象進行了介紹和解讀。《人民日報》的報道,引導著主流媒體對「蟻族」關注度的加強。

    11月14日,《南風窗》發表文章《「蟻族」的困境》,文章分析了「蟻族」令人擔憂的生活狀態,並認為儘管「蟻族」還沒有形成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階層」,他們目前參與集體行動的傾向也不高,但若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待以時日,螞蟻也會釀成嚴重的災害,聚居的生活狀態更容易讓他們形成群體認同並採取共同行動。

    11月16日,日本《讀賣新聞》發表文章《中國的「蟻族」有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文章認為,在中國,被稱為「蟻族」的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正在壯大,他們大多群居在北京等大城市近郊的農村。這種越來越突出的現象極易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但中國的就業問題被比喻為「大冰河期」,解決起來並非易事。此文後來被《參考消息》轉載。

    11月18日,《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青春靠站「聚居村」——對話「蟻族」研究學者廉思》,這是《中國青年報》第一次刊發對廉思的專訪,也拉開了《中國青年報》持續關注「蟻族」群體的序幕。在這篇訪談中,廉思就「蟻族」群體的聚居原因、利益訴求、性——愛情——婚姻狀況以及網絡行為等問題進行瞭解讀。

    11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文章《「蟻族」:真實的生存與真實的體制之困》,文章認為,在關注這個社會學意義新詞的同時,更應關注其背後的教育體制、就業體制、戶籍制度等深層次問題,並強調「蟻族」需要呵護而不是取締和打擊。

    11月23日,《大河報》發表文章《鄭州「蟻族」生存狀況調查》,文章談到,在鄭州市大學路、文化路、航海路以及北環附近的都市村莊裡,居住著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生活條件簡陋,沒有社會保障,期待美好生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