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Ⅱ:誰的時代 第40章 2010中國「蟻族」生存報告 (5)
    在「『蟻族』社會不公平感研究」的部分中提到,雖然「蟻族」普遍認為當前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偏低,但絕大多數「蟻族」認為未來五到十年內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會提高,對自己未來成功普遍抱有很強的信心。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蟻族」和「社會精英」之間的邊界具有通透性,他們所持的社會流動信念是「社會流動信仰體系」(socialmobilitybeliefstructure)。他們會努力爭取加入到地位較高「社會精英」群體之中。在課題組考察「蟻族」自身對未來出路的思考的開放式問題中,近一半(45.1%)的受訪者回答中都含有「努力」、「奮鬥」這兩個詞。「蟻族」相信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實現從「蟻族」到「精英」的流動,即當前「蟻族」正在按照現有的社會制度規則行事,謀求社會地位的上升。

    但是社會認同理論也警示我們:當社會流動不暢時,弱勢群體成員會加強對自己所在群體的認同,要求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消極方面的評價進行重新評定,甚至會以集體行動來推翻對弱勢群體不合理的政治和社會制度。社會創造和社會抗爭就是在這一階段可能採用的策略。課題組連續三年調查顯示,「蟻族」的年齡一般不會超過30歲,呈現「三十而離」的現象。離開者有的「回家了」,有的「去了中小城市發展」。這都說明「蟻族」中沒有上升到更高地位的個體有很多認為這樣的群體關係現狀是合理而穩定的,因而他們主導取向是「脫離」(exit)而不是「表達」(voice),選擇了「社會創造」的模式——即離開以避免繼續處於對自己不利的評價體系之中,以便獲得更高的自尊。

    如果群體關係的現狀被看做是不合理或不穩定的,那麼弱勢群體的成員就會採用另一種策略——社會抗爭。這時,群體成員可以在導致其消極區分性的維度上與優勢群體進行直接的對抗。因此,這一策略最可能引發激烈的群體間衝突。

    在2010年調研中,課題組調查了幾個具體的方面,以瞭解「蟻族」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態度(如表2–2所示)。面對目前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現狀,受訪者否定了拉開貧富差距的正面意義,受訪者中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目前存在司法上的不公正現象,他們也認為「有錢人」在社會事務上的發言權更多,他們大部分贊同「從收入高的人那裡徵收更多的稅來幫助窮人」,希望在經濟的公平性上進行調整。雖然前文的分析表明,大部分「蟻族」相信自己未來能夠成為「精英」,但社會不公平因素卻使他們採取社會抗爭的策略可能性在增大。

    表2–2對社會現象的態度

    觀點 不同意 同意 不回答

    拉開貧富差距,能調動人們工作積極性 60.5% 30.7% 8.8%

    經濟條件好的人比經濟條件差的人在社會公共事務上有更多的發言權 29.4% 64.7% 5.9%

    應該從收入高的人那裡征更多的稅來幫助窮人 25.7% 61.3% 13.0%

    現在社會司法不公正現象突出 18.5% 65.1% 16.4%

    綜上可見,「蟻族」的身份認同既有提高自尊、滿足歸屬需要、激發其更多努力的積極意義,也可能誘發更多的群體性事件。當然,這種積極或消極的後果的發生取決於他們對群體關係的覺知。所以,「蟻族」的社會流動信仰體系對於該群體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三、「蟻族」教育狀況研究

    作為教育系統與就業系統的結合體,「蟻族」既與教育系統相聯繫,涉及教育的投入問題,又與就業系統相關,涉及教育的產出問題。因此,關注「蟻族」的教育狀況是「蟻族」研究的視角之一。本文從「蟻族」的學歷層次、專業分佈以及階層固化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蟻族」的學歷層次

    由於「蟻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所以受訪者均為專科以上學歷。課題組將學歷分為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國民教育系列)、大專(國民教育系列)、專升本、本科(成人/民辦高校)、大專(成人/民辦高校)六大類。

    對「蟻族」學歷層次的研究發現,比例最高的為本科(國民教育系列),佔到總數的49.8%,其次大專(國民教育系列)比例為22.4%,成人/民辦本科與專科的比例分別為7.2%與9.3%,研究生以上學歷所佔比例為7.2%。通過與2009年北京地區的調查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兩次調查中比例最高的均為本科(國民教育系列)學歷;變化最大的是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比例,從2009年的1.6%增加到2010年的7.2%,本科學歷的比例也從31.9%上升到49.8%,「蟻族」群體的學歷層次在逐步提升,研究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從高校分佈來看,普通院校比重最高,為52.3%;其次為全國重點院校,占28.9%;職業技術類院校占最少,占18.8%。與2009年數據相比較不難發現,「211重點院校」的畢業生由10.8%上升到28.9%,「蟻族」群體中重點院校的畢業生比例有較大提升,重點院校的就業形勢也日趨嚴峻。

    二)「蟻族」的專業分佈

    課題組對「蟻族」的專業分佈進行了調查,並將調查數據按照三大門類進行歸類。

    2010年專業分佈中,理工醫類專業最多,為58.6%;其次為經濟管理類,占24%;文科類專業最少,占17.4%。總體來看,與2009年的數據相比,就讀文科的受訪者從19.4%下降到17.4%,理工醫類從52%上升到58.6%,經管類由28.6%下降到24%。進一步分析發現,電子信息科學類在理學中居多,為43.3%,工商管理類在經濟管理類居多,為11.8%。可見,應用類熱門專業在「蟻族」群體中仍佔據多數。

    根據以往經驗,熱門專業往往意味著較好的就業前景和較高的社會認可程度。工學、醫學、經濟、管理等學科一直被認為是「熱門」專業,純理科和純文科等「冷門」專業並不被人所看好。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蟻族」大多數分佈在相對熱門的專業。一方面可以看出,隨著高校擴招及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熱門專業大量湧現,而專業的擴招並未對應勞動力市場崗位的有限增加,大量熱門專業畢業生被滯留,或是分配到勞動力市場的底層;另一方面,進一步細分「蟻族」的專業選擇可以發現,「蟻族」在純硬、純軟、應用硬、應用軟學科的比例為:1.6︰6.2︰54.8︰36.1,由於純學科需要接受長期的訓練和承擔較高的風險,這會使得「蟻族」及其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性,所以,多數「蟻族」選擇了與外部世界聯繫較為密切的應用學科,如電子信息科學和工商管理等。在這看似功利性的選擇背後,體現的是「蟻族」及其家庭對所具有的各種資本計算後的理性投入和價值偏好。

    三)「蟻族」教育狀況與階層固化

    對於「蟻族」群體而言,其受教育程度與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密切相關。課題組將學歷與家庭經濟地位進行相關性分析,呈現出較強相關。課題組將受訪者家庭經濟地位分為五個層次:底層、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上、上層,與學歷的列聯表分析如表3–1所示。

    表3–1家庭經濟地位與學歷

    家庭經濟水平

    學歷層次 底層 中等偏低中等 中等偏上 上層

    大專(國民教育) 17.6% 13.7% 59.1% 9.6% .0%

    大專(成人/民辦) 26.5% 18.2% 47.8% 7.5% .0%

    專升本 22.5%. 20.0% 55.0% 2.5% .0%

    本科(國民教育) 8.5% 14.0% 56.9% 20.6% .0%

    本科(成人/民辦) 13.8% 15.8% 50.9% 19.5% .0%

    研究生及以上 2.1% 23.5% 45.6% 22.9% 5.9%

    其他 27.1% 29.7% 37.1% 5.2% 0.9%

    「蟻族」的家庭經濟地位與學歷分佈呈現以下特徵。出身於中等家庭的「蟻族」在各個學歷層次的比例是最大的,表明中等經濟地位的家庭出身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較高。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大專(國民教育與成人/民辦)教育程度的「蟻族」比例隨著家庭經濟地位的提升而呈現降低趨勢,家庭經濟地位越高,子女學歷為大專的人數越少,本科(國民教育與成人/民辦)隨家庭經濟地位提高呈現上升趨勢,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則主要集中在中等以上(包括中等、中等偏上、上層)家庭背景中。

    從以上結論中不難得出,首先,專科教育隨家庭經濟地位的提高而降低,本科教育隨家庭經濟地位的提高而升高。可以發現,看似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所篩選出來的學子,仍然難以褪去家庭地位的潛在影響,家庭的經濟資本悄無聲息地通過高考進行著代際傳遞。其次,在中等以下經濟地位的家庭中,接受成人/民辦教育的比例大於接受國民教育系列的比例。成人/民辦教育在經歷了政策的傾斜和扶植後,仍未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在經濟地位處於中等以上地位的家庭中,很少選擇成人/民辦教育;而經濟地位處於中等以下的家庭,為了文憑而不得不選擇進入成人/民辦教育系統中。

    高等教育通過「錄取通知」以及可以期許的「畢業文憑」不僅製造了一種「成人儀式」,同時還製造了一種「制度儀式」,與其說是在其前與其後畫了一條「通過」的界線,倒不如說是將那些注定了要佔據社會顯赫地位的人,從人群中識別且篩選了出來,而其後的社會等級制度卻被巧妙地掩飾起來。

    四、「蟻族」社會不公平感研究

    社會不公平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它是人們對於社會現實中社會不平等狀態和自己在社會不平等狀態中位置的評價和主觀判斷。各個社會階層的人,由於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同,對於社會現實的價值判斷也會有所不同。

    「蟻族」雖然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階層,但由於年齡相仿、收入較低且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因而有一定的同質性。課題組通過調查「蟻族」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對當今社會公平狀況的看法來考察他們的社會不公平感。

    一)「蟻族」的社會經濟地位

    社會經濟地位是指個人或群體在階級社會中的位置,它是教育、職業、收入、財富以及居住地區等指標的綜合反映。「蟻族」是如何看待自身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呢?

    有0.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屬於「中上層」,19.7%的受訪者認為其社會經濟地位處於「中層」,即兩成(20.5%)受訪者認為自己處在社會的中層以上;48.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位於社會的「中下層」,還有31.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處於社會的「底層」,即近八成(79.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處於社會的「中下層」及「底」。由此可見,絕大多數「蟻族」認為自己當前的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這與大學生一度被稱做「天之驕子」的情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課題組調查還表明,有七成以上(70.2%)的「蟻族」家庭年收入(指包括父母在內的家庭)在5萬元以下,其中在1萬元以下的佔到一成多(11.1%),1~2萬元的佔到25.4%,2~5萬元的佔到33.7%;家庭收入高於5萬元的不足三成(29.8%),高於20萬元的僅僅佔到2.2%。2009年,國家統計局公佈城鎮家庭全部年收入平均水平為49667元,可以看出「蟻族」多數來自平民家庭,大部分收入在平均線左右及以下,富裕家庭出身的相對較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