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戰時的炮兵不可能像未來自走或數字化炮兵那樣打幾炮換個地方還能保證火力,而是必須集中使用的.雖然有重興皇帝這個作弊器,中華帝國研製的所有制式重武器第一章一優先考慮的總是機動性,可暫時也超不出集中使用的限制,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除了都是炮,其它方面可是兩回事兒.既然機動性最強的中華軍隊如此,YF更是如此,為了保住防線,火炮配置不能過於分散,而一線的火炮又是最多.
前文說了,聯軍沒想到對手的重炮來的那麼快.其實,杜克甚至有著接受奧斯曼潰兵衝擊防線的準備.YF軍隊早就盤據在中東了,也是不要求節約彈藥的,就是在促不及防中被中華軍隊緊跟步兵前進的重炮壓制,意料之外與種種現實不利因素使防線被突破.而且,意想不到與種種不利緊接著轉移到聯軍下一道防線,利用對手無法及時的反應速度,盟軍以三十個小時突進了七十公里,聯軍才勉強穩住陣角.
其實,YF的火炮並沒多少被直接摧毀,只是撤退時根本帶不走.雖說多數火炮包括彈藥被銷毀,但也有一部分成為盟軍戰利品.此消彼漲,失去了相當一部分高機動性[以當時現實為準]火炮的聯軍野戰炮兵對戰鬥的支持力度持續下降,越打下去越不能為前線提供及時且猛烈的火力支援,劣勢越明顯.因此,聯軍表面上穩住了防線,但在軍事家眼中看來卻是不連貫的,當然,聯軍的點防禦還很強.
文中多次說過,中華帝國的缺點在於發展太快,不少方面缺乏底蘊.優點在於一切都是全新的,沒有老牌強國的罈罈罐罐.這些現實擱在軍隊裡,對工業化水平和官兵素養要求特別嚴格的海軍在數量與官兵素質上無法與海軍強國相比,但要求相對底了不少的陸軍卻比各大國更強,更適應最新的戰爭方式.當然,也不是什麼都強,那幾乎不可能,比如說YF軍隊還有許多不適應現時野戰的老式火炮,但用於點防禦的作用卻不差.
不過,戰爭最需要指揮官利用自己的長處打擊敵人短處,而且從政治上說,盟軍最好不要攻擊對手重點防禦區,因為那可能增強奧斯曼帝國與同盟國對抗的決心,那些地方大部分是城鎮啊.所以,聶士誠要求部隊不與固守的敵軍糾纏,應該全線進行頻繁的穿插扯動,將敵軍脆弱的防線撕爛,使那些劇點孤立起來.
能夠統帥數十萬大軍,杜克上將的傑出無可否認.他總結過自己與同僚和中華軍隊的部分作戰記錄,發現已方回回都盡了力,但事實總比願望差了一點.這些年來,隨著中華帝國的強勢,華夏文化又在西方流行起來,杜克就知道一句中華成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是的,就差那麼一點點,列強與中華軍隊交手總以失敗而告終.可那還只是在戰術上,中華帝國最令人驚歎的還是戰略意識.都說中華民族族不愛冒險,個人英雄主義為西方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中華民族真的不愛冒險嗎?
從個人角度來說的確如此.但是,當這個民族敢於確定自己擁有戰略優勢時,他的集體冒險精神無與倫比,戰爭正是這種認識的最直觀體現.研究過中華歷史的杜克相當瞭解,這個國家幾千年來打了無數看似極為冒險的戰爭,甚至比全世界加在一起都要多.而近二十年,杜克將軍則有著深刻的切身感受.
不管土爾其的戰略地位如何重要,繼續維持寬大的防禦是極不現實的.缺乏鬥志的奧斯曼軍隊不拖後腿就要謝天謝地了,可以信任的部隊只有十餘萬,還沒有任何方面明顯優於強大的對手.如果中華軍隊傻乎乎的正面進攻還好,通常來說防禦所需兵力要比進攻少.可是,對手哪有那麼傻,聶士誠絕對會利用少量兵力拖住自己,大部隊則繞過防線直指海峽.或者說四面圍攻,將聯軍的防禦範圍壓縮到最小.
杜克將軍心裡十分清楚,這一場戰役的失敗者肯定是聯軍,哪怕聯軍使盟軍付出更大的傷亡,關鍵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難以保住.可是,杜克還知道,協約國不可能放棄歐亞大陸橋的控制權.於是,杜克需要做的就是堅持最長時間,除了海軍,上層很難派來直接幫助的援軍,但不會不管中東戰場,這裡只是關鍵點之一.同時他還清楚,盟軍應該抓住奧斯曼戰場不放,特別是D國.中華帝國也會將奧斯曼視為目前第一章一關鍵點,卻是因為有能力控制最大的陸地空間,可以同時進行幾場大戰役.
杜克完全能估計到協約國會怎麼辦.中華帝國收手的可能只在於中華帝國自己願意,YF辦不到,E國只能給中華軍隊製造一些困擾.所以,協約國不會浪費時間去壓迫中華帝國,只會猛攻D國迫使D軍撤退.但是,戰爭成敗的第一章一個決定性因素在於奧斯曼,在於杜克上將……杜克內心卻缺乏樂觀.
在最基本的平等準則狀態下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重興皇帝知道,實現了基本狀態平等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但官兵平等之說也僅僅是態下.高級將領和普通官兵的差距在二十一世紀所謂最講究平等的那些泛民主國家照樣是天壤之別.因為事實決定了,秘密永遠是極少數人享受的權利.
以戰略意識為例,中華帝國是最具備此天賦的民族,卻也不是說其它國家不懂戰略,當戰爭進行到此時此刻,因為是既得利益者而必然做為防禦方的協約國情知自己的戰爭準備更晚一步,結果是一步晚步步晚,守住亞洲利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具體反映就是杜克上將有權力知道,聯軍可以在最困難的前提下放棄土爾其亞洲部分.但是,決不能讓中華帝國跨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而事實的做法卻是」英勇作戰,挫敗敵人的西亞陰謀」……這話,就是讓官兵為了更好的戰略態勢拚一拚.當然,哪個國家都一樣,肯定包括中華帝國,也包括一百年後或者二百年後的所有國家.杜克就是要在最壞的打算中爭取最好的結果,首先命令部隊節節抵抗,接著命令再度出擊的路易斯維爾中將擺脫陳玉成的糾纏與大部隊匯合.
目前,中華帝國能在技術上領導世界已很不錯了,無線電稍微超前了一點,各強國還沒有把它搬到軍艦上,但有線電話畢竟實用了十幾年,不管此前怎麼不重視,既然中華帝國使用了,發達如YF不會晚很多.路思斯維爾中將接到命令後,十餘萬精銳部隊立刻發起了一次進攻暫時壓制了陳玉成的勢頭,掉頭向杜克靠攏,可這早就在聶士誠預料當中.於是,以攻守平衡著稱的帝國國防軍陸軍第一章十九師在圖茲湖附近的伊內維鎮輕輕鬆鬆的將路易斯維爾阻擊了,而擅長於揪住就不放的第十師先頭部隊在五小時後就趕到戰場,從來不知回頭的第八師隨之與敵軍絞殺在一起.為此,快反集團軍官兵因為僅比不以攻擊見長的第一師先進入戰場,對不起」快速反應」四字於戰後被賴文光大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