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成被調走後,左寶貴將軍開始接手指揮包括第一章一集團軍在內的二十萬大軍.雖說第一章七第一章八兩個主力師隨陳玉成一起調走,但他手下保有著以穩健著稱的老主力第一章九師,還有疾風師[二十三師]和閃電師[二十七師]兩個新生王牌,跟誰交手都不怵.原本就在威遠悶了多年,虛名得到一堆,卻沒有真正意氣風發的左將軍正準備大幹一場,誰料想E軍那般缺乏戰鬥意志呢.看來陳玉成以皇上的口吻評價的不錯.E國」做為一個政治經濟上相對落後的封建農奴制國家,各種社會弊端影響著軍事建設,軍備相當鬆弛,其軍人雖說凶悍殘忍,但與真正的一流強軍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趁火打劫趁虛而入是把好手,打打順風仗也不錯.但與一流強國進行大軍對壘……不行.」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因為將領的不同,還有戰略位置的不同,華E戰爭中,身在中亞主戰場的石達開對E軍的評價要比陳玉成高,但這個[高]大部分原因出在E軍幾個優秀將領身上.說到對E軍本身的評價,其實與陳玉成差不多.
這些將軍與大多強國軍隊都交過手,從新軍暨解放軍成立日起,中華帝國保持著陸戰不敗的記錄.雖然欽佩庫圖佐夫或拿坡侖等傑出統帥,但對E軍F軍均不看重,對Y軍有一定尊重,然堅持認為中華陸軍更勝一籌.二十年戎馬,隨著中華軍隊越來越強,眾將內心深處最想一會的卻是只能想不能說出口的D軍.
真要說E軍官兵的個體素質比D國軍人差多少倒不至於.咱也別多說E國在政治軍制上的黑暗了,反正士兵們只能像木偶一樣被派到哪裡就是哪裡,而大部分軍官屬於上頭沒關係才到冰天雪地中駐防.其實,大戰之中處於戰略弱勢的E國沒有幾個安全的地方,可誰讓西伯利亞腹地最艱苦呢!
所以,抱著滿腔豪情的左寶貴免不了繼續鬱悶,他的的確確沒想到以燒殺劫掠聞名的E軍竟然了無鬥志.他更不知道,因為西伯利亞是E國罪人犯官的流放地,因為傳聞中的中華帝國是那樣強大.於是,在絕大多數E國人心中,荒涼寒冷的西伯利亞不僅僅令人厭煩兼恐懼,而且沒有任何安全感.此安全感不足包含自然條件`政治因素`軍事實力`後勤補給四大方面.第一章一點無需多說,第一章二點請讀者心領神會就是了,第一章三點是因打不過,E軍發現自己進不能進,撤很難撤.第一章四點上,E國人的後勤補給運到西伯利亞腹得不但極其困難,同樣無法重視.比如說幫助E國修建工事的F國工程師無論如何不願跑到勒拿河邊吹風看雪,先進的防禦性武器裝備也不夠配給勒拿河守軍.
能重視嗎?E國人最清楚了.中華軍隊只要進攻,E軍根本守不住脆弱的勒拿河防線.種種因由,使本來就滿腹怨言的E軍官兵越發感到不受重視而對駐地毫無歸屬感.事實也是如此,十九世紀的E國人心中雖然都認為西伯利亞是E國國土,但遠至東西伯利亞,這個認識一點都不深刻.為了那裡拚命,許多甚或說大部分上層人物都因為太遠太困難而下不了決心的.表現到普通軍人身上,就是戰志薄弱了.
此言決非是說戰爭很容易,肯定不容易.不信,你打到E國歐洲領土試試看,E國軍民百分之百跟中華帝國拚命,中華軍隊承受的壓力百分之百比在西伯利亞大的多得多.當然,中華帝國不是F國或D國那類雖強悍卻地小人寡的國家.給予時間,全滅了E國也不是辦不到,只是生命代價和政治壓力極大而已,其它國家不談,就算是目前最堅定的盟友D國也一定不同意.一個傳統東方國家非要將勢力範圍延伸進歐洲,只可能迫使歐洲聯合起來.迫使D國與YF拋卻前嫌.
因為中華遠征軍的組建,漫天的大戰陰雲使無風也有三尺浪的華E兩軍從九月開始逐漸匯聚在維柳伊河與維季姆河兩岸,拉開了決戰架勢.接著,1881年西伯利亞的第一章一場雪飄落下來,名為總司令,其實也就統帥著第一章八集團軍六萬人馬的左寶貴照樣激動不已,望著河中間尚未結冰,似乎粘稠了許多的流水,總想表達點什麼,附庸風雅來首詩?可惜,他只是個軍事英才,卻不是文壇精英,醞釀了多日沒個所以然,只能將這股激情轉換為殺氣,他告訴官兵們:
威遠,馬上就是帝國的海軍和資源基地了.可咱們第一章八集團軍習慣了待在前線,不想吃閒飯,只好去跟石達開將軍,去跟鮑超將軍搶飯碗了.說不定,能走得更遠……
十一月四號,隆隆炮火在點綴著幾叢枯草的潔白大地上製造著破壞和諧的人為景觀,新編的六十五和六十六兩個師數萬大軍的喊殺展開了正面進攻,二十七師從側翼穿插.全軍出動的第一章八集團軍想一舉擊潰當面E軍,然後一直追殺下去.
第一章八集團軍有可能走得更遠,但對手當時的表現卻在將軍激情燃燒時潑了盆冷水,擺了擺架勢的E軍抵擋了不久即撤退了.
暫時是撤退而不是潰敗,E軍的動作雖談不上井然,也還是相當有秩序的.似乎是個不是定論的定論,不受重視而且沒有深厚上層關係的人物往往很優秀.就如軍人中此類人物,他需要靠實實在在的軍功晉陞.其實,左寶貴對面的E軍指揮官埃文斯克中將倒不是多有才華,比之謝羅廖夫當是大有不如,但肯定是個明白人.他看出兵力`戰鬥力與裝備都不如,更沒有鬥志的部下到了混戰之時,想撤也撤不了,結果不是潰散就是投降.埃文斯克怎麼也不是個草包將軍,就算明知不敵,也不會不戰而降或稍戰即降.可是,任由中華軍隊長驅直入也不行,他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只能稍戰即撤,以圖利用廣袤的雪原拖垮對手.因為埃文斯克認為,習慣生活在溫暖地域的中華人拖不過冰雪主人一般的E國人.其實,他不應該那麼快撤退,E軍只要轟炸冰結的並不厚實的河面就可能使中華軍隊付出幾千人的傷亡.
當然,撤了就撤了.通常來說幾千人並不能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可是,因為比較鯁直木衲無意得罪了大人物而被趕到勒拿河的埃文斯克中將沒有謝羅廖夫那麼細緻,他沒想到問題比想像中更嚴重.手下怨聲載道的官兵與中華軍隊中那些從軍多年的老兵相比,那是真正的厭戰.當年的中華老兵是心靈感到疲憊了,但槍聲一響絕對是百戰老兵,不想死亡卻像男人一樣敢於面對.而現在的E軍官兵卻壓根兒不願在遠離家鄉親人萬里之外的雪原上與中華軍隊打一場堪稱注定失敗的戰爭.
人都是有私心的,特別是集體怠工或厭戰,工頭或軍官很難制止.而且,指揮官同意部隊撤退,那麼,再想收攏就近乎天方夜談了.所以,撤退的E軍在第一章八集團軍追趕之下越來越亂,一群群的只想離槍炮聲越遠越好.
同樣的場景同樣出現在維季姆河畔,第一章一集團軍與二十二集團軍一陣衝殺後,E軍放起了鴨子.與五年前一樣,北線戰場上感受不到大戰激情.唯一不同的只是進軍方向,當年,喊出永遠向前口號的第一章八師是殺向了北冰洋方向,這次的中華大軍是向西西伯利亞挺進.
其實是鬱悶已久的左寶貴急切了些,他不會不能面對真正的戰鬥,只要部隊繼續前進,終究會進逼到E軍不能再退卻.連年戰爭中,已經自然而然嗜血的將軍們只能互相羨慕.左寶貴就在羨慕著鮑超和石達開上場就是的激烈碰撞.
同樣是兩條河流兩岸,烏拉爾河邊,石達開對上了謝羅廖夫.伊希姆河兩岸,鮑超大戰因功晉陞中將的柯爾西金.不過,所謂激烈更多表現在聽覺感受,在YF的幫助下,一流強國中最落後的E國算是鳥槍換了炮,而且又是防禦作戰,不是那麼好突破的.中華軍隊既不急於求成,也不會拿士兵的生命去填河,唱主角的是炮兵和特種兵.要是較起真兒來,石達開和鮑超倒是覺得左寶貴追著E軍打更過癮.
的確感到鬱悶的是遠征軍,他們非要等海軍行動起來才能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