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奮鬥史(四) 第11章
    短期目標要靠急智,長期戰略重在展望,這兩點上的中華帝國都有先天優勢,但在中期戰略策劃的不足,其主要表現是諸多煩瑣細節上考慮的不夠詳細,經常是事發後發現問題需要修改.這不,馬上又要修改一次.

    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說解放思想後人才濟濟的中華帝國竟然在戰略策劃中一個重要環節上常有缺陷嗎?

    其實哪兒是缺乏人才的原因啊,是因為當時的決策層對擁有無比功績與威望的重興皇帝過於信任了,甚至可以說到了迷信的地步.習慣於後世民主,比較瞭解歷史發展,又有憤青思想的重興皇帝,其全心為國為民的政治人格絕對可以信任.可他的的確確不是個算無遺策的智者.他勇於鬥爭敢於戰鬥,能靠眼前的人才與物質基礎打贏衛國戰爭.他知道歷史走向,能給國家發展指出長遠道路,就是中間戰略對智慧~眼光~應急變通等等綜合能力的要求最高,重興皇帝並不是這樣的人才.可是,大家以為萬歲是天才,以為萬歲是先知,以為萬歲的安排不會錯,有變通也全以陛下的指示為基礎.可怕的是,重興皇帝當不起這樣的信任.

    當年的重興皇帝曾自豪的說自己決不會變質,哪怕再多的榮華與特權.萬幸的是,立志為祖國打下最長久基業的他,在目標尚遠遠沒有實現前的確沒變質,他從戰略制訂上的數次失策中看到了危機並由此開始改變.

    如果,有人問中華帝國在1876年後的十年裡,什麼最該被謹記?那麼,只有最熟悉中華帝國歷史的史家才可能告訴你:消除個人崇拜,真正開始以精英集體的智慧管理國家.

    就在那次會議的最後,已經胸有成竹的重興皇帝隨意詢問了代表團成員對倭國內戰的看法.剛剛遠行歸來的眾人天天忙忙碌碌,竟不知道倭國又開始了倒幕戰爭,哪兒能有什麼看法?重興皇帝大慨就是向幾位剛回京的重臣通報一聲.

    那麼,我們就先簡述一下近幾年倭國的狀況.

    1875年七月,世界的目光還更多注視在中亞時,忠於鳥皇的倭軍在Y國支持下發起了倒幕戰爭.其實,明治及其支持者早就要動手了,準備工作最少要追溯到十年前,可一切計劃都在1871年時,在中華帝國以琉球為理由的報復中,資金鏈被掐斷,使倒幕派不得不暫停進攻幕府軍的計劃.可是,要維新改革的倭國必需打倒幕府才行,並不因中華帝國的阻撓而收手.倒幕派的治國思想的先進性無可置疑,但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其實不是必需消滅的理由,而是隨著鳥皇漸漸收回了權力,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政府,不能有一個強大的反對派.所以,一定要有一方壓倒另一方,內戰勢在必行.

    為了這場戰爭,明治政府再次辛苦準備了四年.從某種意義上說,給中華帝國教訓了一次,每年還要拿出上千萬兩白銀的賠款,反倒加快了明治的維新步伐.做為重興皇帝相當看中的人,他在倭國政治史上的確少有的傑出.而德川慶喜呢?也不說他沒有魄力,只是幕府一貫的治國方略不允許他改革,至少不能及時跟上.

    從中華帝國當權派的新面目中,明治自知難以得到歷史上曾幫助倭國最多的國家的諒解與幫助,於是決心全面倒向西方,幾乎完全照搬Y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工業等等制度.大量聘請Y國各類人才,大批購買Y式武器裝備.這使Y國從中獲得大筆利潤,還相當於多了個鐵桿兒小弟.Y國人欣喜若狂中自然答應支持倒幕戰爭,並在倭國請求下,給予資金不足的明治大筆貸款,為自己又增加了一條生財之道.不但如此,Y國人還真做了一把好人,主動幫助明治說服F國人放棄對幕府的支持,明治則跟在後面承諾各種好處.

    F國人不是看不出德川家族的日暮西山,但與Y國各自支持一方是為了更方便獲得利益.不過,倒幕派願開放市場,所獲肯定比從守著爛攤子的幕府身上更多.還有,F國急於擺脫D國對其某種程度的控制,需要增強與Y國的[友好]關係.既然政治經濟上均對自己有利,F國當然順桿兒爬了.而明治確實沒有白白承諾,在向Y國靠攏的前提下,在此幾年間簽訂諸多令F國人喜笑顏開的協議.

    那中華帝國對此反應如何呢?

    除了德川幕府的求助時應付一下外,中華帝國表面上沒反應,心裡倒覺得正中下懷.因為中華帝國本來就準備給明治一個發展的機會,這樣蛇才敢出洞.這一倒向YF就更好了,想不受控制都難.而且,還落到了直接好處.要知道,出於政治目標,也有Y國的干涉,中華帝國不可能支持倒幕派.可以前的幕府這盤兒小菜還要與F國人分吃,更可氣的是幕府不知進取,中華帝國的利益絕大多數在軍火交易上.現在F國人跟Y國人一桌兒了,雖然一樣是軍火買賣佔大頭,好在一家獨佔啊!

    而幕府軍也更喜歡使用華制武器,不是說質量要比F制武器好,反因兩國賣給幕府的武器都是准封存貨,出廠日期較長.中華帝國的工業發展歷史太短,通常越早出廠的越是F國貨更好.哦,這可不是說中華帝國提供的裝備質量不可信.

    毛病出在F國貨的高價,而且附加條件多[西方國家的例來習慣],還有供貨數量不足,不及時,除了可以花錢買到彈藥[一樣有數量不足和供貨不及時的毛病]幾乎沒有售後服務.而中華帝國雖也有附加條件,卻不算多,信譽與售後服務明顯比F國人好很多.同時,中華帝國裝備也有足夠的數量接過F國人空出的市場.

    就這樣,中華帝國一邊隨意應付著德川幕府,除了買武器外,唯一答應的是」必要時提供政治避難所」.另一邊冷眼旁觀著倭國和YF的表演.

    不過,明治其人很識時務,這可能與倭國一貫崇拜並屈[服]從強者的民族性格有關.1875年春,倒幕軍做好戰爭準備後,深知如此大的軍事行動不可能隱瞞,又絕對要顧忌中華帝國的態度.所以,明治派了使者過海徵詢意見,結果搞的中華帝國一時不知怎麼接見.

    怎麼的呢?

    因為中華帝國實在不好說明自己的態度,說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可能,到時一定干涉.

    那麼說我們要力挺德川幕府?可咱是等著它倒台啊.

    說你怎麼著俺不管?那也太沒面子了.沒面子還沒啥,這話是自貶影響力啊.再說,幕府終究還是要利用,後路都承諾了.

    閉上嘴什麼也不說?呸,那叫什麼事兒啊!

    胡說八道?那是置大國形象於不顧,指不定將來要引起國際信任危機.

    想來想去發現,所有三品以上官員都不適合接見倭國使者.官職越高,代表國家的意義越明顯,可不說話不好,說錯了什麼更不好……嗨,反正咱擺明了不用給小倭什麼面子,結果,外交部指派了個處長接待倭國使者,想來小倭也不敢對嘴.

    會見前,曾紀澤囑咐說:」你只要知道,我國的態度在可與不可之間,別多話,想好了怎麼最簡短的答覆對方就行了.至於那家貨說了什麼,你不聽都可以,只別閉著眼睡著了就行.」

    這位處長遵部長所囑,從頭到尾就是嗯嗯啊啊,真就不管小倭使者說了什麼.反正原因明擺著,只思考著怎麼表達那」可與不可之間」.面無表情的想了半天,還真想到一句話,處長先生也煩了,立刻站起身來,直直盯著倭國使者將那句話崩了出來:」只要你們能打贏了就好……」

    沒了?

    沒了,會見結束了.就這麼一句話,包涵著哪些意思?猜去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