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結束了,漫長的五個多月的談判,過程之曲折艱苦足以寫成一本百萬字著作.看,大部分人都長出了一口氣.包括對談判結果頗有悔意的E國人.
肖恩老頭正與中華代表團幾個團長一一話別:」齊先生,雖然後續事務還有很多,但我顯然無法在這裡的寒冷中堅持……當然,D國也很冷,可我不用到戶外,不是嗎?哈哈,再見了,談判中發生的某些事還請原諒,不管怎麼說,我終究是D國人,我要為自己國家謀取利益,但對貴國的友好是無法改變的.」
「肖恩先生,我要為自己對您的一點點懷疑表示歉意,事實證明,貴我兩國的友誼是可以經受考驗的.還有,貴國所為很公平,對談判結果我表示滿意.」
「那就好……哦,他們在等我,真的再見了,我的朋友.」
「再見.」
隨著各國代表團一一離去,中華帝國代表團中部分來自前線的軍官各回駐地,其他成員在嚴寒到來之前回到烏魯木齊.其時,十月已過了大半,地方上的徵兵工作結束不久,新兵正就近分往各部隊,而各部隊第一章一次集體退伍的老兵也準備解下戎裝,放下鋼槍.其中有部分沒有牽掛的老兵在國家動員下就地轉為平民.但大部分人還是要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然後或成為農民,或進入工廠,或被招為公務員.
代表團回烏魯木齊時,西線司令部正要召開退伍歡送大會和新兵歡迎大會.因為軍有前後,路有遠近,地有險易,老兵不能一下子走,新兵不能一下子到,歡送歡迎將歷時數月之久,以從後到前和駐地戰略地位的次要到重要為序.代表團趕上的是第一章六集團軍後勤部隊歡送退伍兵,結果受邀參加,還請代總參謀長劉銘傳發言.
可是,到了會場的劉銘傳沒有發言,因為,在真漢子面前說官話套話是那樣蒼白.他只端起酒碗說:」一路走好,乾杯.」然後是一桌桌敬酒,百戰沙場的將軍見過無數鮮血與死亡,這一次也止不住流了淚,最後喝的酩町大醉.軍人雖鐵血,戰友之情卻是最深厚的,何況此時的中華軍隊戰友情是在真正的戰鬥中結下的.將軍與士兵,都一樣.
這次征來的新兵分配是按就近原則,但老兵可不是.以前一慣是各部就地徵兵,如第一章六集團軍駐新疆,自然有部分新疆籍官兵.但組建較早的十九師主體則來自陝甘寧,而第一章六集團軍前身的十八師則是以太平軍和湘軍為主體組建,兵員來自江南,湖南,四川等地.而且從軍歷史漫長,如十八師後勤團二營營長宗雁翼,竟是花田起義的老兵,軍齡二十二年,現年四十歲.可他並不是最大的,一營有位老兵,軍齡十九年,卻有四十六歲了.這些人,一生的一半時間甚至大半時間在軍隊渡過,再回故鄉,也許連滄海桑田之感也會生出.
軍隊需要穩重,但銳氣似乎更重要,這些年老體衰而且思鄉情重的老兵的確不適合繼續留在部隊.同時,第一章一年的集體退伍工作的難點在留人,而不是勸退.出於必需理解的正常原因,自從國家允許自願退伍並有了退伍軍人安置政策,要求退伍的老兵數量超出了國家計劃.
故鄉,父母,妻兒,這些是為國征戰多年的老兵心中另一種平實而崇高的激情.軍隊最怕軍人厭戰,但這些老兵卻無可指責,他們做的夠多了.不要說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國家利益是個人利益堆積起來的.自古忠孝兩難全,已為國盡忠的軍人,有誰能剝奪他們盡孝的權利?真的是思想保守嗎?其實,任何一個沒有內亂的國家,嚮往田園生活的人都更多.
可真正的情感哪有先後?退伍老兵心中想一步跨回故土,但他們真能扭頭就走嗎?此一去,再見浴血疆場的戰友遙遙無期,何日再能把酒言歡?此一去,離戰死沙場的戰友陵園萬里迢迢,何日能再去培一把土,敬一杯酒?此一去,何日再有縱橫萬里的鐵血豪情?不錯,對故土故人的思念佔了上風,可心底裡並沒有拋棄橫戈長嘯的豪邁啊!
鐵打營盤內,廣闊的練兵場上,萬餘官兵聚於一堂,一罈罈燒酒抬上來,大塊的牛羊肉端上來.但場面呢,沒有那種張揚的熱烈,軍人之間的感情是那樣深沉,生死之交使任何語言交流都顯的多餘.
來吧兄弟,喝吧,今日一醉方休.此一去山高水遠,一路珍重.來吧兄弟,喝吧,今日一醉方休.此一去,我在父母膝前盡孝,願你沙場建功美名揚.營盤外,一隊隊哨兵持槍屹立,心中在為回家的戰友祝福,喝吧兄弟們,好好喝夠這一頓軍人的酒.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不知什麼時候,一個年輕的戰士甩掉酒碗,抱著身邊已摘去肩章的老班長大哭起來.年近四十的老班長拍著像自己兒子一樣的小戰士:」孩子,哭什麼?我把你從死人堆裡拉出來時你都沒哭,你大腿被打穿那次,你也沒哭.不就是老班長要回家嗎,爹娘在不在了我都不知道,兒子有你這麼大了我還不知長什麼樣兒了,我不該回去看看嗎?再說,我走了,就沒人罵你了,你就是真正的老兵了…….呵呵,呵呵,我老了,沒力氣了,越來越拖累大夥兒,我走了,也少個人跟你搶功了,對不對?」
開著玩笑的老班長在笑嗎?不,不叫別人哭的他,淚飛化做傾盆雨.而痛哭失聲的豈止一個小戰士,默然流淚的又豈止一個老班長.這不是脆弱,是離別的美酒將最深最厚的生死之情激發出來,鐵血的軍中漢子也壓制不住.
十月二十二號,就是這次送別會餐,也是第一章一批分到第一章六集團軍的新兵抵達的時候.新兵受到的是一個特別的歡迎儀式,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是中華帝國第一章一批普招軍人,一切儀式雖不鋪張卻盛大.也是激動的,因為他們幾乎人人都有一個老兵教給軍事技能.同時也有幾分傷感,因為他們新兵生活的第一章一個老師就是將要告別軍營的老兵.新兵營訓練之前,做為一個傳承般的儀式,新兵和退伍兵只有半天的交流.
走了,為國家民族重新崛起浴血戰鬥過的老兵終於渡過了做為軍人在軍營中的最後一天,要踏上歸鄉之路.遠處,一排排的軍人站起了整齊的對列,向老兵致以崇高莊嚴的軍禮.雖然是有組織的,但沒有任何一人覺得這僅僅是個形式.新兵也在軍官的組織下列隊,軍禮還那麼生疏,但眼中對前輩的崇敬毫不摻假.老兵們流著淚不斷回頭張望,要再次看看那熟悉的隊列,那閃亮的刺刀……
多年後的重興皇帝這樣說:和平年代,軍人退伍前都是哭個涕淚橫流.而建國初期的軍人間,真正的生死之交,那感情豈止更深百倍,那種離情醇厚至極他們,脫下軍裝也是永遠的國家英雄.
隨著國防軍各部的退伍軍人集中於此段時間回鄉,感人場景不斷湧現.其中,第一章六集團軍就有一批退伍軍人是與回京的談判代表團同行,一開始足有兩千人,籍貫來自帝國新省制的二十餘個省份.後來,又加入了暫駐西域,卻就地退伍的第一章二集團軍一千多人,即天南海北,所有省份無一或缺了.組成了一支不穿軍裝的軍隊,然後是不斷分路離開,更有人或欣喜若狂或滄然淚下中回到了闊別的故鄉.時而有離家經年的老兵跪地流淚高喊:」老家,我回來了!爹娘,兒子回家了!」那種很難用筆墨來形容的,喜悅揉合傷感的心情感染著每一個人,一路縈繞著慢慢減少人數的隊伍.
老兵,記住那光輝的歲月,開始新的生活吧.
一路上,每進入一地之前,都能在分界點上看到一條統一的標語:
國家感謝你的開拓,百姓感謝你的保護——歡迎回家,老兵!!!某某府[縣]宣
這條簡單明瞭的標語又是重興皇帝親手起草.要把退伍工作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因為這既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提高軍人地位,提高參軍熱情的大好時機.這些雖有套話嫌疑,道理絕對實實在在.不讓百姓願意參軍,怎有足夠的精英共國家選擇?不是精英組成的軍隊,何以縱橫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