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 前言 用哲學的眼光看世界
    一種文化的精髓集中體現在它的哲學思想上,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哲學正式被引進中國的這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幾經坎坷,畢竟意義重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正是西方哲學才使得中國的哲人們對自己的哲學有了哲學自我意識和哲學的學科意識。就連「哲學」這個詞,也是日本人首先用作翻譯西方的philosophia(原意為「愛智慧」),然後才傳到中國的。然而,什麼是「哲學」?這個問題就連西方的哲學家們也眾說紛紜,沒有確定的答案。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哲學這門學科在西方本身就處於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因而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哲學」的理解也就很不相同。所以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一個人想要學習哲學,除了學習哲學史以外別無他途。

    「學會用每個哲學家的眼光看世界」,這種思想實際很有意思,但也很不容易。青年人常常缺乏耐心,急於作出自己的判斷,以為否定判斷最易於顯出自我的個性。其實一個總是習慣於說「不」的人恰好暴露出思想的空疏,他的分辨力只相當於一個3歲兒童對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分辨力。當一個青年剛剛讀到一位哲學家的幾句話便傲然宣佈:「我不贊成他的觀點!」這只能說明他還完全沒有入門。凡是在哲學史上留下自己見解的哲學家,都具有絕頂聰明的頭腦和過人的大智慧。人類的思維能力在幾千年這麼短暫的時期內並沒有明顯的進化,因此,我在閱讀古人寫下的思維軌跡時相當於在同一起跑線上和他們競技。我們的優勢僅僅在於我們不但知道他們的看法,而且還知道他們以後的那些人的看法。但我們要想批評他們,首先還得理解他們,就像他們的那些批評者所做的一樣。而由於我們有了當時人們所不可能有的歷史知識和更廣闊的視野,我們理解他們就比當時的人們理解他們要容易得多。

    我們將看到,在西方哲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古希臘羅馬哲學中,哲學家們所提出的基本都是一種有關客觀世界的哲學,即自然哲學和本體論哲學;中世紀的基督教哲學構成西方哲學發展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有關主觀精神世界的哲學,即心靈哲學和一神論的宗教哲學;西方哲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以文藝復興為開端的近代哲學,這種哲學的主題是立足於獨立化了的主觀精神去探討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

    我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要學會深入哲學之中,現代哲學猶如一位智慧的老人,既有老人的寬容,也有老人的偏執,同時還有老人的深奧,我們要完全理解他,的確太難,除非你自己有足夠的閱歷,而這些閱歷,一定能從本書中獲得與發現。這是作者所期望的。

    編者

    2010年11月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