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中的成渝線
中共建政之初,狠抓兩件大事,一是治水患,二是修鐵路。不如此不足以定天下。相比之下,中國治水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如今號令大部隊上陣,以人海戰術攻堅土石方,短時間可見功效。比如荊江大壩,很快就修成了。大壩修成後的管理,也不算很難。而修建鐵路加上管理調度,還有造車修車,都是工業革命產物,則比治水要難得多。
1949年,中國計有鐵路線兩萬多公里,其中一半因戰亂失修而無法通車運行。這些路東一段西一股,側重東南部,放下西北部,未形成全國性鐵道網。舉例四川,眾父老早在辛亥革命前就集資修路,到這時全川仍無鐵路可行。
所謂川漢鐵路,自成都而重慶,是全路西段;自重慶沿長江到宜昌,是為中段;自宜昌抵漢口,是其東段。川中父老最迫切者,首先是西段。當年保路運動之形成,則以成渝兩個中心城市為策源地。到抗戰爆發前夕,即1936年5月,國民政府終於咬緊牙關,籌資上馬,曾經開築川漢鐵路西段,誓要打通成渝山水。次年6月,成渝鐵路果在川中父老一片歡呼聲中,正式開工興建。這是一件大事,川中禮炮聲聲,百姓熱淚滾滾,也給中段湖北人民帶來極大鼓舞。據當時報載,成渝路全長505公里,途經盼路至切的簡陽、資陽、內江、隆昌、榮昌、永川、江津等地,人口相當集中,預計將在三年內築成。
未料,開工僅僅一個月,盧溝橋畔,槍炮聲震響中國,「七七事變」致全面抗戰爆發。成渝路上,銀根當下困頓。成都至內江200公里路段,本是首期工程,現在修修停停,亂了章程。大批民工紛紛要求參軍出川,為國死戰。史載先後有30萬四川健兒,殺向抗日前方。而長江下游,上海、南京、武漢,先後落入魔掌,三峽門戶宜昌亦被敵攻破,巴蜀大地,危在旦夕。隨著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川內大小事情均以抗敵為第一要義。成渝鐵路施工三載,被迫停工於1941年春季。日寇鐵蹄終未踏破巴山蜀水,四川人民貢獻可謂巨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次年,國民政府乘勝主持成渝鐵路復工,中段宜萬線同時重測籌建,川鄂百姓又見希望之光。
——這就接上了前章所述,國共兩黨重開戰,問天下誰主沉浮?
國民政府於1948年調撥給成渝鐵路8200萬金元券,迅速貶值。工程建設只能苟延殘喘。至此,成渝路僅完成工程總量34%,尚未鋪軌。成為一條著名「爛尾路」或曰「爛腰路」。到1949年12月7日,中共劉鄧大軍全面接管工程局。大批北方戰士潮水般湧來,全是不久前剛在家鄉獲得了土地的農家小子。他們黝黑的臉龐,壯實的身板,端著美式衝鋒鎗,四川人習慣上把這類後生叫做「大漢」,比如我姓趙,便稱「趙大漢」。
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在中南海裡,進城不久的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不斷召集滕代遠和呂正操、武競天等一干驍將,多次研討全國鐵路大計。雖說蘇聯老大哥前前後後送來許多專家,幫助咱們初建管理秩序,但開山辟路畢竟是咱自家差事。不是說中國鐵路網不及印度嗎,那好,從現在起,必須迎頭趕上。不要說趕上一個印度,就是趕美國超英國,也敢於攀登躍進,其樂無窮。那時候,毛澤東剛剛打了許多大勝仗,所以他常常情不自禁地選取軍事角度說話,以幫助自己下決心,也幫助臣屬下決心,他總是說:怎麼,這事兒比打仗還難嗎?或說:我就不相信比打仗還難!一般講,許多事情總比打仗容易些,但是具體到工業建設,制約因素甚多,很可能比打仗要難得多。或說打仗與建設,應是兩碼事。而共產黨人最具有敢想敢干精神,在全世界要數第一。不管有多難,咱堅持實踐論,先幹起來再說。
成渝鐵路見風就長
前頭說,劉鄧大軍眾官兵,多是北方大漢,最高首長鄧小平卻身材精短,四川盆地正是他日思夜想的故鄉。大軍接管工程局僅僅半個月,鄧小平已將情況摸清,並迅速向毛澤東、周恩來提交軍政報告,謂「著重於修建成渝鐵路」!真是「政治強,人才難得」,鐵軍打下江山,如何治理江山?鄧小平坐鎮大西南,深知川漢鐵路特別是西段成渝線,連著四川父老心頭肉,是幾十年來的至痛。
這段路,晚清政府修不通,外國人搶了路權也修不通,孫中山、詹天祐修不通,四川大小軍閥修不通,蔣介石軍政兩上兩下修不通,抗戰前修不通,抗戰之後還修不通,那麼,我們這些人——鄧小平、劉伯承、賀龍,我們一來,此路必通。
這是最強的政治。
1950年1月2日,鄧小平致中央電報於重慶發出,當前諸事,應著重於修築成渝鐵路,毛澤東和中央政府即從北京回電,對修成這條耽擱47年的鐵路極表關切和支持。按照鄧小平要求,毛澤東親自調撥4000萬斤小米折款,推動成渝鐵路開工。鄧小平主持西南局會議時,是這樣傳達該項決策的:中央支持我們,毛主席支持我們,同時要求我們「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幫助四川恢復經濟」。
鐵路是國民經濟先行官這句話,最早時,很可能就是從這裡來的——「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
鄧小平在那一代中共領袖當中,是年齡最小的一位,他比朱德小18歲,比毛澤東小11歲,比周恩來和劉少奇小6歲。年歲小,魄力可不小,凡事雷厲風行,從不拖拖拉拉。他當即著手成立了重慶鐵路局,後來擴展為西南鐵路工程局,統一指揮大西南地區鐵路建設,按照鐵道部頒布的新的全國統一標準,對原路進行勘測提高。這個新標準一直沿用至今,仍是詹天祐先生早期呼籲的1435毫米軌道標準。面對巨大困難,鄧小平作出一項驚人決策,即命令西南軍區麾下3萬人民解放軍,解下槍支彈藥,組成築路主力,上陣施工。當時,從全川招回一些失業工人,加一塊兒才1.8萬人,軍隊官兵如不上陣,便不能保證早日通車。這一來,築路大軍猛增到5萬人。
1950年6月15日,鄧小平親自主持成渝鐵路復工典禮大會。舉目望去,齊刷刷一片黃軍裝,小鋼炮換成了鐵鎬大錘,是另一種威武雄壯。更有毛澤東欽批的4000萬斤小米壯膽。鄧小平用川音講話,底氣十足。他對轉戰千里的官兵們說:「我們進軍大西南,是要下決心把大西南建設好,現在,就從建設人民的交通事業開始吧!」
整個四川盆地裡,滿滿一鍋煮沸的水:
一邊,是追剿國民黨殘部的槍炮轟鳴;
一邊,是斗倒地主分田分地的口號陣陣。
一邊,是鎮壓大批敵對舊勢力的刑場槍聲;
一邊,是築路工地震盪人心的勞動歌謠。
一邊,百姓觀看新川劇《白毛女》,群情激憤;
一邊,百姓把家中的壽材板抬出來,把門板卸下來,送往鐵路工地,全力支援新政建設。
據史料記載:四川鄉民,一聽說工地需要人,就自帶乾糧行李,自備釬鎬筐槓,紛紛湧來參加築路,餐風宿露而不計報酬;科技人員日夜奔勞於現場,抓緊領導和技術監督,說是趕上報國良機了;整個成渝鐵路,尚需鐵路枕木129萬根,除了10萬根由指揮部招商承辦外,其餘部分,全部由四川人民在極短時間內備齊並送達沿線工地。
一條路,把千千萬萬川蜀百姓與中共新政權,緊密聯繫起來了。
共和國第一條鐵路,在馬燈和火把的照耀下,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見風就長,日新月異。五百公里鐵路,翻山越嶺,且工具落後,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鋪軌了,就完成了,就等著機車入川了!這消息從川東從長江像驚雷一般傳到湖北,先是令人難以置信,繼而鄂人深受刺激:中段宜萬鐵路,何時上馬開工?
確實,距開工典禮不過兩年,即1952年7月1日,就見嶄新的蒸汽機車,身披大紅花,開上了成渝鐵道。通車典禮大會在震耳欲聾的禮炮聲中開始,那時候放禮炮使用真炮彈,大型火炮,中小型迫擊炮,一齊射向遠山。會場上人山人海,蜂屯蟻聚,大舉歌舞。一個精短身影再次出現在主席台上,還是鄧小平。他剃著光頭,挽著袖子,顯示著一種川人特有的固執力量。而同他一起登台者,不僅有中共高級將領劉伯承、賀龍,西南鐵路工程局局長趙建民,重慶市市長陳錫聯,更有巴蜀民國老將劉文輝、熊克武等川中耆宿,全是幾十年來名震川內外、一跺腳就要打翻盆地的非凡人物。他們和中共將領們並肩站在一起,彰顯強悍,氣干雲天。中央政府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從京城帶來三面錦繡大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各贈一面!毛是黨政主席,周是政府總理,朱是軍隊象徵以及國家副主席。這三位頂級人物題詞贈旗,足見中央對鐵路的重視。
毛澤東題: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天成路。
周恩來題:修建鐵路,鞏固國防,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
朱老總題:慶祝成渝鐵路完工。一定要把天成路修好,並把川黔滇桂等聯繫起來。
當時有主流媒體評論說:「成渝鐵路,是新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使用自產材料修成的第一條千里幹線。」這話基本上沒有錯,但對於「新中國第一條」的提法,也存有爭議。因為還有一條路,也是中共新政在國民政府原先基礎上很快修通的,那就是湘桂鐵路「來賓至睦南關段」,這條自廣西來賓駛向越南邊境的重要鐵路,全長400餘公里。由衡陽鐵路局完成。它開工比成渝路晚,通車卻比成渝路早半年多。只是它不及成渝鐵路影響大。另外,還有一條更具戰略意義的鐵路,即東起甘肅天水,西至蘭州的天蘭路,全長354公里,亦於1952年國慶節建成通車。築路主力是第一野戰軍部隊和鐵道兵團,加鐵路工程隊。這條路,真正使隴海線得以貫通,一下子拉近了大西北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區與中央政權的距離,使火車可從江蘇連雲港直達遙遠蘭州,成為橫貫中國東西部的第一條大動脈。
一句話,以上三條鐵路,在國民黨舊有基礎上,全部於1952年10月1日前完竣通車,當年在國內外影響巨大。半個世紀以來,經過不斷改造提高,其強國作用不可估量,至今仍是西部大開發主幹線。
三條路神速通車,提供了一條經驗,那就是大批作戰部隊放下槍支彈藥,擔任了築路主力軍。到1953年,解放軍多支部隊正式改建為鐵道兵,由王震將軍出任第一任司令員。原鐵道兵團隨之撤銷。鐵道兵上升為一個大兵種,與政府鐵道部長期聯合築路。這件大事情,一直關聯到三十年後的整體裁軍,又一直關聯到改革開放。利與弊,是相互轉化的。